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8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册) >

第67章

08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册)-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显好言抚慰秃发傉檀,得以安全退兵。从此,秃发傉檀不再畏惧后秦,是年重新称王,大赦改元,设置百官,与后秦完全脱离领属关系。北线作战的秦军遭到比河西更大的损失。赫连勃勃避开来势汹汹的齐难,将大军撤到朔方东北的河曲,然后利用后秦军队纵兵野掠的机会,潜师杀回。齐难猝不及防,败退途中被夏兵活捉,全军覆没。这一仗使后秦声威大降,岭北地区原附属于姚兴的部落和割据政权,纷纷转依赫连勃勃。
  义熙五年(409)正月,姚兴重新调整兵力,派出以其弟姚冲为主帅、大将狄伯支为副帅的四万骑兵袭击赫连勃勃。不料,事情中途有变,姚冲企图回兵长安,夺取政权。狄伯支拒绝参与阴谋,被姚冲毒死。事变虽被姚兴迅速平息,但是预期的军事目的没有达到。三个月后,赫连勃勃却成功地袭击了后秦的平凉,抢虏人口七千余户,并进屯平凉以南的依力川。
  九月,姚兴倾兵来到依力川附近的贰城,要与赫连勃勃决一死战。赫连勃勃先发制人,乘后秦人马尚未完成集结,猛地袭击贰城的姚兴老营。姚兴面对如潮似涌的大夏铁骑,一时懵头转向,竟然准备丢下大军,逃到担负粮运的后军那里。在群臣的苦谏之下,姚兴没有走成,但他的举动已铸成大错。秦军本来就惧怕大夏铁骑,主帅的临阵惊慌,更加重了恐怖情绪,结果又被赫连勃勃打败。在姚文宗等勇将的死战之下,姚兴得以败还长安,幸免罹难。夏军乘胜洗劫了周围的郡县,将当地七千余户北徙到大城(今内蒙杭锦旗东南)。
  赫连勃勃把南下骚扰姚兴作为既定国策,导致后秦与大夏间的战争频繁发生。此后一直到姚兴病死,在双方的战斗中,后秦很少有获胜的机会,而骁骑风驰的夏人却使平凉、杏城、定阳(今陕西延长县南)等重镇几度易手,先后消灭秦军近十万人,抢掠人口两万多户,牲畜财产不计其数①。一而再的战争失利和姚硕德、姚绪、尹纬等著名文臣武将的相继去世,使姚兴的处境日益困难。为了避免更多的人口落入赫连勃勃的手里,姚兴将数千户边镇居民安置到内地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为了集中兵力,他将增援南燕的军队撤回;为了弥补国用不足,他增加在关津渡口的商税,甚至对盐竹山木,也巧立名目扩大税收。姚兴的这些措施,并没有帮助他摆脱困境。撤回援燕的军队,造成东晋迅速攻灭南燕,转而威胁后秦;增加税目,极大地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姚兴饮鸩解渴、杀鸡取卵,为自己酿成了新的苦酒。
  义熙八年(412),后秦颍川太守向姚兴报告说,东晋在边境附近的芍陂(今安徽寿县南)一带屯兵,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姚兴认为,东晋积弱,不敢轻开边衅,所以虽然与臣下讨论了有关烧粮掠野的防御措施,实际上却没有执行。他低估了刘裕收拾政局的能力,更没有想到对方在灭掉南燕后,已有吞并关陇的设想。
  这一年,原附属于后秦的仇池王杨盛派兵侵扰祁山。姚兴派出四路大军,分别从鹫峡、羊头峡、洴城出发,反击杨盛。姚兴本人亲自带领五千骑兵,从雍县奔赴陇口与诸军会师。在战斗中,由于一位将领畏懦不进,其他军队失去配合,结果被杨盛击败,姚兴无功而还。有位臣下把这次失败解释为杨盛占了地势险固的便宜,其实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后秦国力的衰败和军纪的涣散。
  死于危机四伏之中义熙十年(414)五月,姚兴突患重病。后秦皇室内部发生权力之争,几乎演成大规模的内战。
  乱子是由皇子姚弼谋夺皇太子姚泓之位引起的。在姚兴的诸子中,皇长子姚泓并不受宠。这主要因为姚泓性格宽和、才能平庸,且又体弱多病。早在元兴元年(402)立太子时,姚兴对他就颇为犹豫。姚兴喜爱皇子姚弼,认为他是比较理想的继承人,因此平素格外宠信。野心很大的姚弼逐渐滋生夺嫡的欲望。他原以雍州刺史之职,镇守安定,经过买通姚兴的左右,义熙七年(411)调入中央,任尚书令、侍中等职务。姚弼取得相权后,努力结纳党羽,积极制造舆论,企图击败皇太子。但大多数朝臣对他比较反感。为了使别人不敢反对他,姚弼给倾向于姚泓的大臣姚文宗罗织了许多罪名,激怒父亲将姚文宗杀死。他还苦心积虑地在姚兴身边安插亲信,广树爪牙,逐渐控制一些中枢机要部门。姚兴对姚弼的活动,采取纵容的态度。有人提醒姚兴① 以上数字是根据《晋书·赫连勃勃载记》有关材料进行计算的。
  注意事态发展的危险后果,他假装糊涂,不予理睬。对于姚弼的夺嫡阴谋,皇太子姚泓已有戒备。这次姚兴生病,姚泓一面亲自到内宫侍疾,一面在皇宫内安排下重兵,以防不测。许多忠于太子的要臣分别统领禁军,宿卫大内。姚泓并非过虑,姚弼在府第里已埋伏下数千甲士,准备一旦姚兴去世,立即武力夺权。其他皇子也不甘示弱,在京城的皇子姚裕给镇守蒲陂的哥哥姚懿送去密信,要他串连在外典管重兵的诸皇子,以讨伐姚弼的名义,举兵内向。姚懿得讯,立即动员军队,赦免囚徒,建牙誓众,开赴长安。姚洸、姚谌等人也分别起兵于洛阳、雍县。一时剑拔弩张、烽烟滚滚,大有内战一触即发之势。幸亏姚兴大病不死,紧张的形势才得以缓和下来。姚兴虽对姚弼恃宠不虔,阻兵怀贰的罪行有所认识,但仍偏爱姚弼的才气,不忍加刑,只是免去了姚弼的尚书令职务。姚懿等人罢兵还镇后,专程进京面谏姚兴,要求惩办姚弼。姚兴把他们搪塞了过去。
  在进京面谏的皇子中,以姚宣抨击姚弼的措词最为激烈,姚弼十分痛恨他。第二年三月,姚弼诬陷姚宣,姚兴信以为真,派人到杏城将姚宣逮捕下狱。赫连勃勃乘机攻打杏城,后秦守军临战易帅,战斗力大减,遂兵败城陷。这时,姚兴已完全恢复了对姚弼的信任,并将三万大军交给他,由他负责镇守秦州。臣下尹昭反对姚弼掌握强兵,批评姚兴为后秦制造隐患,但姚兴不以为然。
  不久,姚兴再度患病。姚弼故伎重演,称疾不朝,又开始在府第聚兵。
  姚兴气得发昏,在处决姚弼的几个党羽之后,召集群臣商讨逮捕和惩治姚弼的办法。然而姚兴只是一时之怒,到火气一消,爱子心切,故数日议而不决。消息走漏,姚弼的党羽磨刀霍霍,十分活跃。姚兴害怕兵变,被迫下令逮捕姚弼,但又暗示姚泓出面来说情,并以此为词将姚弼赦免。
  义熙十二年(416)二月,姚兴病势转重,自知不久人世,遂下令太子监国。姚弼的党羽在谋杀姚泓和劫持姚兴的计划未逞后,开始策划入宫作乱。姚兴终于下令收缴姚弼的武装,逮捕姚弼。姚弼的死党姚洸误信姚兴已死的谣传,带兵攻打端门,皇城内外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姚兴勉强支撑病体,被人扶到殿前,宣布处死姚弼。乱军失去斗志,溃散而去。事变平息的第二天,姚兴病发去世,终年五十一岁。
  姚兴的一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前期,他出色地解决了父亲遗留下来的难题,既避免了内乱,又击败了宿敌苻登,并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建立起一个相当强盛的后秦帝国。他制定的一些旨在安定社会,强大国力的措施,确实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作用,继前秦之后,使关陇地区再现了“俗阜年丰,远安迩辑”的繁荣景象。姚兴的历史功绩值得肯定。但是在他的后期,几次重大的失误,使后秦先后失去河西五郡和南乡十二郡,极力卵翼扶植起来的赫连勃勃,成为对后秦威胁最大的敌人。佞佛、增税的作法加剧了社会财富的消耗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尤为失当的是,姚兴没有妥善地处理好皇位继承问题,这就为他生前死后内乱不断,埋下祸根。
  姚兴死后,太子姚泓继立。后秦四面受敌,处境岌岌可危。最初是西秦的军队攻破上邽;然后杨盛骚扰祁山,进逼秦州;赫连勃勃陷阴密,据雍县,掠郿城(今陕西眉县东北),甚至长驱直入到达长安附近的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东晋的权臣刘裕则兵发五路,大举伐秦。刘裕沿途破关斩将,所向皆捷,并占据洛阳。而在这时,镇守蒲陂的姚懿突然举兵称帝,祸起萧墙。姚泓调集重兵,刚刚将其平定,姚恢又于安定起兵。姚泓被迫撤回防守潼关的军队,全力对付内乱。东晋的军队乘势拿下潼关,进入关中。义熙十三年(417)八月,长安城破,姚泓出降,被送至建康处斩,后秦亡国。时距姚兴去世仅有一年。
  第十七章拓跋圭、拓跋焘、北魏孝文帝、文明太后冯氏第一节拓跋圭拓跋圭(371—409),字涉圭。南朝人又称其为拓跋开。史称北魏道武帝。鲜卑族拓跋部人。北魏王朝的创建者。
  备尝辛苦的早年经历拓跋圭生于东晋废帝司马奕太和六年(371)的七月。母亲贺氏,匈奴族贺兰部人。
  祖父什翼犍是一个以西晋封号“代”为名目的庞大的拓跋部落联盟的首领。联盟力量一度相当强大,“北有沙漠,南据阴山,众数十万”。但到拓跋圭降生的时候,联盟却面临危机。什翼犍不断采取措施推进联盟向国家的转变,引起联盟内部旧贵族势力的不满。就在拓跋圭出生前的几个月,什翼犍刚刚平息一场内乱。刺杀什翼犍的凶手长孙斤虽然被擒杀,拓跋圭的父亲拓跋实却也在格斗中受伤丧生。此外,什翼犍还受到外敌的严重威胁。拓跋部的西方,在黄河西部的朔方一带有一支原为匈奴种的铁弗部落,骠悍凶猛。它对拓跋部频繁骚扰,是拓跋部的宿敌。三十年前,铁弗部被什翼犍击败,曾加入联盟,后转而依附苻坚的前秦。强大的前秦一直企图扫平代北地区。在370 年灭掉前燕后,前秦的统治区域由黄河中上游扩展到中下游地区,拓跋代完全暴露在苻秦的兵刃面前。
  376 年十月,前秦在陷益州,灭前凉后,兵不留行,以刘卫辰为向导分兵几路大举入侵拓跋部。十一月,秦、代两军在石子岭决战,代人大败。之后秦军又迫降独孤部首领刘库仁的十万骑兵。什翼犍逃遁到阴山一带,原来附属于拓跋部的高车人反戈一击,大肆抄掠。联盟残部无法刍牧,遂分崩离析。动乱中,什翼犍被儿子实君杀死①。拓跋代灭亡。拓跋圭随母亲贺氏逃至贺兰部避难。这一年,拓跋圭六岁。
  苻坚吞并拓跋部后,将他们分散安置在云中、定襄、雁门、五原四郡,“立尉、监行事,官僚领押,课之治业营生,三五取丁,优复三年无租税。其渠帅岁终令朝献,出入行来为之制限。”苻坚把什翼犍原控制的区域一分为二,“自河以西属之(刘)卫辰,自河以东属之刘库仁”。
  独孤部原为匈奴人的一支,因与拓跋部世代相婚,关系很深,是拓跋联盟的重要成员。代亡后,独孤部和铁弗部互相争夺。刘库仁终于击败刘卫辰,“追至阴山西北千余里,获其妻子,尽收其众”。这样,在什翼犍之后独孤部成为代北控制区域最大,力量最强的部族。为了寻求庇护,拓跋圭的母亲又带着他由贺兰部来到独孤部,依附刘库仁。
  六年后,也就是383 年,形势发生重要变化。淝水一役,苻坚被东晋战败。前秦政权土崩瓦解。臣附于秦的各派势力纷纷举兵反叛。不久,苻坚被羌人姚苌杀死。北部中国重新陷于分裂,出现了不相宾属彼此攻杀的许多割据政权。
  ① 代亡后,什翼犍下落各书记载不一。《晋书·苻坚载记》载其为秦人俘至长安。这里采《魏书·序纪》说。
  385 年,拓跋圭寄居的独孤部发生内乱。刘库仁的儿子刘显杀死独孤部的新首领刘眷。两年前,刘库仁因支持苻坚被属下杀害,首领席位由其弟刘眷继承。刘显杀死叔父后统领独孤部。他雄心勃勃,欲称雄代北。刘显把寄居在这里的什翼犍之孙拓跋圭看成是最大的隐患。
  在一次公事活动中,十五岁的拓跋圭险遭刘显的暗算。由于暗杀计划被人泄露,拓跋圭及时离去,才保住性命。当夜,拓跋圭在什翼犍旧属的护卫之下逃到贺兰部。
  贺兰部活动在拓跋部的北方,原也是什翼犍联盟的成员。代亡后,首领贺讷同刘库仁、刘卫辰一样接受苻坚的封号,臣属于前秦。苻坚的垮台,给贺兰部发展造成机会,贺兰部逐渐成为这一区域势力仅次于独孤部的大部族。
  不久,原什翼犍联盟的许多部族首领陆续汇集到贺兰部,很多人是背叛刘显投奔而来的。拓跋圭的舅父贺讷听从他们的劝告,决定支持重建联盟和推举拓跋圭为联盟首领。386 年正月,参加联盟的各部落南下,在牛川(今内蒙呼市东南)召开大会,拓跋圭被推立为代王。新建的联盟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所谓“宗室八姓”是联盟的核心。这八姓是拓跋邻时形成的拓跋氏和它的七个血缘部族;其次是宗室八姓以外的其他部族,力量比较强的有贺兰部、丘穆陵部等;第三是一些汉人,其中张衮、许谦等人较有影响。拓跋圭即位仪式带有浓厚的氏族贵族民主制的风尚。宗室八姓的其他七族的首领用黑毡蒙头同拓跋圭一起西向拜天。这表明在拓跋圭即位之初,联盟的权力是多元的,代王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拓跋圭仿照汉人改元的习惯,把这一年称做登国元年。重建的联盟设置的机构基本承袭什翼犍时期的体制。比较重要的职务是管理联盟日常事务的四部大人和管理来附的外族人口的南北二部大人。
  羽翼渐丰登国元年四月,拓跋圭放弃原来西晋的封号,改称魏王。七月,建都盛乐。
  八月,拓跋圭的首领地位遇到严重的挑战。刘显拥立窟咄和拓跋圭争夺王位。窟咄是什翼犍的少子。代亡后,苻坚迁之于长安。淝水战后,长安变乱。窟咄随慕容永东迁,慕容永封窟咄为新兴太守。是时,刘显处境困难。为防备拓跋圭偷袭,他已将部族从善无(山西右玉县)撤到马邑(朔县)。刘显企图抬出窟咄,一举粉碎拓跋圭。
  窟咄带领着一部分独孤部人马进犯拓跋魏的南境。窟咄的出现,引起联盟内部骚动。莫那娄族首领莫题送箭给窟咄表示效忠。勿忸于族首领于桓与部人策划活捉拓跋圭以应窟咄。为了最终消灭窟咄,拓跋圭在安定了内部之后,带领联盟各部穿越阴山,迂回到贺兰部那里,避免与来势汹汹的独孤部人马立即交锋。同时他命人去后燕请求救援。
  后燕是淝水战后鲜卑慕容部人建立的政权。这时统治的区域主要是幽、冀、平三州,其都城设在中山(今定县)。386 年,后燕国主慕容垂称帝。在拓跋圭和窟咄的角逐中,慕容垂坚决支持拓跋圭。第一、拓跋圭与慕容垂有亲缘关系(拓跋圭的祖母即是慕容垂的姑母),感情上比较亲近些。第二、窟咄是依附西燕的。西燕国主慕容永是原前燕王的支属。慕容永占据长子后,无意东归,下令诛杀慕容垂弟兄子孙,称帝改元建立政权,与后燕遂为雠仇敌国。
  慕容垂派其子慕容麟统帅步骑六千余人援助拓跋圭。由于燕魏的通道已被独孤部封锁,拓跋部得不到救兵的消息。贺讷的弟弟贺染干勾结窟咄,率领一部分族人从北方攻击拓跋部。在南北夹击之下,联盟各部惊骇不定。北部大人叔孙普洛与一部分乌桓人亡奔铁弗部。慕容麟闻讯,急忙派人冒险赶到联盟报信,各部人心才安定下来。
  十月,拓跋圭从弩山返师牛川。他和慕容麟分兵合击驻扎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