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第二十三讲∴尔衮之死 >

第1章

第二十三讲∴尔衮之死-第1章

小说: 第二十三讲∴尔衮之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我们还得从多尔衮与顺治小皇帝的结怨谈起。
  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恶化,为什么会恶化?我们在不谈他与多尔衮、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之前,我们先简单地浏览一下中国历史。您看看,中国历史,从周到清,那么多的摄政王,哪一个摄政王有好下场?所以,我们不谈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就知道,多尔衮的结局一定是悲剧性的。
  多尔衮何许人也,他能跟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周公相比吗?堂堂周公摄政,让周成王憋得三个月不说一句话,不敢说话,不敢出家门,生怕人家误会他要篡权,要怎么样。多尔衮熟读汉家的书,他会不清楚吗?他太清楚自己作为摄政王将来的下场会是什么。他要避免这种下场出现,他要改变历史对于摄政王的结局。所以,他对于顺治小皇帝做的,是仁至义尽。他也非常清楚,一旦孝庄皇太后下嫁给多尔衮的话,那给孝庄皇太后带来的结局将会是什么,他太清楚,万历小皇帝是如何对付张居正的?
  根据《明史》记载,万历小皇帝十岁继位,由于皇太后极为信任张居正,所以把所有的大权交给张居正。张居正对于十岁的万历小皇帝的教育,从知识层面上,是全面、系统的,从管理层面上,是管教严格的。但是,正是他的全面、系统、严格的管教,造成了小皇帝的叛逆心理。十年以后,张居正一死,万历小皇帝马上不顾自己母亲的一切教诲,立即扒坟掘墓,锉骨扬灰,这就是他对于张居正的报复。不仅如此,拒绝上朝,拒绝批改文件,拒绝一切,没有他,没有张居正教育的这个高徒,明朝恐怕还不致于灭亡得那么快。
  根据《清世祖实录》记载,多尔衮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第一,规定从孝庄皇太后开始,严格执行后宫不得干政的制度,从孝庄皇太后开始,一直到慈禧太后之前,清朝所有的后宫都很好地坚持了这个制度。只要一当皇帝,只要你的孩子一当皇帝,你就离你的孩子远远的。所有妃子养的孩子,都得领到皇后那儿去教育。皇后的孩子皇后不能教育,离开你的母亲,断绝你们之间的往来。你对他没有感情,没有太多的感情,所以到最后你爱不起来他,也恨不起来他,因为这是规矩。这就是我们讲顺治他经常见不到孝庄皇太后,当了皇帝倒见不着太后。
  第二,在对于顺治小皇帝的教育问题上,采取顺其自然的办法。什么叫顺其自然呢?这里的顺其自然,是指第一,在学习满汉两种语言的问题上,先学哪个,后学哪个?还是两个并重?谁留的作业多?是满文师傅留的作业多,还是汉文师傅留的作业多,重点学习哪个?多尔衮自己不是教育家,他只能凭自己的直觉,给顺治小皇帝做一个简单的决策。他还在关外,就给五岁的顺治小皇帝请了五个师傅,三个满人,两个汉人,五个人进行教育。既然我不能拿主意,那就顺着小孩的便吧,小孩爱学什么学什么,那您说您要是顺治小皇帝的话,您是满洲人,您肯定先学满文,然后您再学汉文。小孩谁不喜欢玩儿啊,对于一个小男孩来说,肯定先学骑马、射箭。所以他就开始学习这些。
  入关以后,他又继续对顺治小皇帝进行教育,又派了新的师傅。结果,小皇上不满意。顺治皇帝在成人以后,经常埋怨人家多尔衮,说我的叔叔摄政王,就怕我学习好,不给我派师傅,天天让我玩儿。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您想一想,顺治小皇帝的父亲,临终的遗言是什么?不能放弃满人的传统,一定要学会骑马射箭。甭说顺治,您看康熙、雍正、乾隆,哪个不是马上皇帝,哪个在马上“弱”过?这是人家的传统,你必须要学会骑射,你不能忘记祖宗的教诲。所以顺治皇帝,骑马射箭好,这是祖宗教育的结果。多尔衮自己拿不定主意,他也只能按照他的哥哥皇太极的说法去做。
  所以,正史上不论是《清史稿》也好,《清世祖实录》上也好,都有大量的关于顺治皇帝如何不满意多尔衮对其教育的说法。但这些说法,都是一家之言,都是出自顺治小皇帝的嘴。他埋怨多尔衮,不让我学汉语,你看我现在的汉语,当了皇上以后,汉族大臣跟我说话我听不懂,不知道他说什么,我听懂了我不会说,我不知道怎么交流,都怨你。其实您想,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学外文,然后就当着皇上,学了外文还要跟属下交流,对任何人来说也会成问题。所以,史书上关于多尔衮缺乏对顺治小皇帝教育,疏于管理,说多尔衮刻意怕他学习,怕他怎么样,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第二,在治国方针的问题上,多尔衮要求顺治小皇帝随他临朝听政。也就是说,边玩儿边学,我上朝管理政事,你跟旁边瞧着,你爱瞧就瞧,也不管你,在这种不知不觉中,边玩儿边学的过程中,寓教于乐,耳濡目染就让他学会如何驾驭自己的臣民。他一边玩儿一边就得看,这个人怎么回事?干嘛这样说,那人干嘛那样说?这个人是什么脸色,那个人什么眼神?他是采取这种办法来对他进行国家政事的教育。
  第三,对于长幼关系和君臣关系上,多尔衮做得很不好。多尔衮这个人号称睿亲王,可能他太把这个顺治帝当成一个小孩了,他就忘了,这个小孩是皇上。他觉得这不就是我侄儿,我又没儿子,我对他教育教育理所应当,说说,训训,他就不明白,他是满人,他那个汉文师傅,您记得他有汉文师傅,他会对皇上进行教育啊,您生下来就是皇上,谁都得给您跪着,谁跟您说话都得自称是奴才,都得是这么着那么着,他这个汉文师傅会拿汉人这套理论教育他,别什么摄政王啊,他就应该给您跪着,他对您说话就不能大声,大声就是错的。
  顺治小皇帝就逐渐地接受了这种观点。认为我是皇上,我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他们都得老老实实,我叔叔怎么着,摄政王怎么着,我不应该怕他,他应该怕我,他实际上就接受了这种教育。
  紧接着还有,这个师傅他会偷着教育,您看在我们汉人这儿,哥哥死了,弟弟娶嫂子这个事是丢人现眼的事,这出去怎么见人呢?
  这样,顺治小皇帝开始对多尔衮有不满意的地方,多尔衮和小皇上之间矛盾产生了。有的人会说,您这个是猜的吧,您的考证我看都是分析,找一个具体的事例说明他们之间确实产生矛盾了。
  这太多了,《清实录》里面到处都是。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一年,京城流行瘟疫,你说那个时候中国人怕什么瘟疫?天花!死的人太多了,不死也落个麻子,那个时候中国人麻子有多少?谁能治,谁也没有办法治,面对着天花,只能是束手无策。就在某一年,小皇上也在北京,京城流行天花。当时多尔衮可急坏了,刚刚听说这件事,冲进宫中把小皇上抢出来,带着七八十个人,策马狂奔,跑到关外,他知道,那儿冷,那儿没有天花。他就带着小皇帝离开了京城,小皇上也不知道实际情况,非常害怕,这么几岁小孩,让马给夹着,他不害怕才怪。过了十多年后,多尔衮都死了好些年了,他回忆起那年的情景还恨恨地说,什么人啊,几十个人就把我带走了,沿途之上,到处都是土匪,我吃吃不上,喝喝不好,也没人保卫我,策马狂奔,这不是要杀我是什么?说到这儿我就想起来一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个罪名真是想有就有。
  矛盾产生了,我们能够理解,这种矛盾为什么产生?又为什么会发展起来呢?
  矛盾扩大有多方面的原因,这中间既有多尔衮的原因,也有顺治小皇帝的原因,还有旁观者,如济尔哈朗之流的原因。从多尔衮方面来说,他这个人居功自傲,从来不把小皇上当皇上,独断专权,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请示也不汇报,这个方面害了他,这中间最最典型的有一件事,最最让顺治小皇帝伤心的就是豪格之死。
  我们在第九讲中曾经给大家介绍过,根据《清史稿》和《清世祖实录》记载,豪格竞争皇位失败,对部下发泄对多尔衮的不满,结果被多尔衮抓住,这个部下告密,何洛会告密。告密之后,多尔衮下令杀掉了。当时他散布的不满是说豪格请人算命了,说多尔衮不长寿,不是长寿之相,会早早就死,不应该当皇上,事后证明是对的,他就是没长寿。结果,他把所有听到这个信息的人都杀掉之外,还要处死豪格。当时济尔哈朗也同意杀,代善也同意杀,所有人都同意杀。就在马上上法场这个时候,小皇上出现了,先杀我得了?在这种情况下,小皇上救了比自己大三十岁的哥哥豪格一命,但是死罪饶了,活罪不免,紧接着多尔衮让他戴罪立功,发配到四川,打张献忠。在豪格与张献忠交战当中,双方你射我一箭,我射你一箭,咱谁都不动,你那边人射我,我这边人射你,豪格自己跟人家比阵,自己往那一站,什么都没戴。结果,豪格属下人射杀了张献忠,遗憾的是张献忠手下人没有射着豪格。豪格立了如此大功,回到了北京吗?历史书上众说纷纭。很多书上,包括《清史稿》上都认为豪格没有走到北京,走到卢沟桥,人没了,哪儿去了呢?死了。为什么死了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在卢沟桥举行宴会,被人用弓弦给勒死了,说起用弓弦给勒死了,就使我想起了多尔衮的母亲的死,也是用弓弦勒死的,这是报仇吧。
  第二种说法是凯旋的时候设伏兵把他杀了,走到那儿伏兵把他就给杀了。但是我们要说,不管这个豪格是怎么死的,与豪格感情那么深厚的顺治小皇帝不会善罢甘休。多尔衮对自己的侄儿下手过于惨重,比他还大三岁。下手过狠了。
  第二,从顺治小皇帝来说,多尔衮从来没有把顺治小皇帝当皇帝,而且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的关系很让顺治小皇帝不满,不满的原因我们说两个方面,一个,他就见不着自己妈了,多尔衮的规定不结婚也见不着,他恨多尔衮,你凭什么不让我见我妈?那么小的孩子,他哪儿懂?第二,由于有了汉人师傅的教育,顺治小皇帝越来越不满意多尔衮。
  第三个方面的原因是因为济尔哈朗等人。我们说多尔衮在打天下的过程中,经常利用他的两白旗打天下,两白旗损伤惨重,但是功劳太大,他手下的大臣,迅速提升,以后在土地的分配、钱的分配、官员的提拔等等各个方面两白旗都占了上风,这样就得罪了其他几个旗的利益,其他几个旗,自然就会找一个头,找谁呢?自然就会把头定位为郑亲王济尔哈朗。济尔哈朗第一是老谋深算,第二,原来是辅政王,生生被多尔衮给踢下去。济尔哈朗不干,他肯定也不会善罢甘休。所以由于有了上面三个原因,我们就知道,多尔衮和顺治小皇帝之间,想达成和解,其实是很难的。
  但是,多尔衮还在做出努力。毕竟多尔衮认为,我才是摄政王,我被称为睿亲王,我很聪明,我相信这点小事,我还是摆布得了的。如果您是多尔衮的话,您会做什么选择?多尔衮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真的活不长久,他就在想,我该怎么办,如果您是多尔衮,会有几种抉择?除了顺治小皇帝之外,他会有其他的抉择吗?
  我们来设想一下:第一种,他踢掉顺治小皇帝,自己做皇帝,选一个人做太子,可不可以?理论上可以!选谁来做继承人?我想,继承人只能由下面三个人中出一个。
  第一位,他的弟弟多铎。我们知道,多尔衮和他的弟弟多铎的感情非常深厚。在多尔衮没有子嗣的情况下,立多铎为自己的子嗣,立自己的弟弟为下一任皇位继承人,合理合法。但遗憾的是,多铎这个人因为天花夺去了他的性命,那么大岁数也得天花,也会死人。根据《清史稿》记载,他比多尔衮还早死了一年多,所以立多铎,历史不允许。
  第二种,立他的哥哥阿济格?一个赳赳武夫,脾气暴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样的人在战场上当一个将军还行,要让他统领这个中国?他差得远了,这个大清王朝非败在他的哥哥手下不成。
  那么第三,就剩下了他抱养的儿子多尔博了,立多尔博,比顺治皇帝还小。自己真的死了,多尔博会不会被别人杀掉呢?
  所以我们说,多尔衮在当时的情况下,除了顺治小皇帝,他别无选择。他只有跟顺治小皇帝配合,他没有别的选择。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您说他会如何缓和与顺治小皇帝的关系?怎么样缓和?现在,顺治小皇帝跟我产生分歧,跟我产生了矛盾,开始埋怨我,而且这种怨言一日深似一日,矛盾越来越深,成见越来越大,疙瘩越来越重,我怎么办?
  在这个时候,多尔衮产生了及早归政的想法。干脆我不当摄政王,我自己找地玩儿去了,这个皇上你当吧,我走了。他就产生了及早归政的想法。在1649年年初,多尔衮已经做出了归政的决定。对于多尔衮来说,这种归政的决定,是非常惨痛的,自己再也不是摄政王,只是一个旗的旗主,这一个旗,还有半个旗是他的哥哥阿济格的,自己只有半个旗,原来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这一人其实还是个摆设,自己的辉煌不在了,自己怎么面见众多的大臣?这时候的多尔衮想,算了,我还是不见为好。所以,他就产生了离开北京前往镶白旗的驻地永平地区的想法,可就在他这么想的时候,老天爷不作美,多尔衮病了,而且这一病他就再也没有好,一直到他死这场病都没好过。
  多尔衮的病,我们前面给大家介绍了,在1639年到1640年间的松锦大战得了病。我们日后想多尔衮是很不容易的,征战天下,运筹帷幄。所以,他的工作一天比一天忙,他没有时间好好地休息养病。在这种情况下,1649年秋天,多尔衮患病。根据《北游录》记载,多尔衮骑马的时候从马上栽了下来,膝盖磕了一下,多尔衮想怎么办,您想一般人,那阵缺医少药,在外面,你这儿流血了怎么办,土医生会教你一个什么办法?抓一把土往这儿一按,土里面含盐分就消毒了,要抹点土,没有土呢?还有一种办法,使什么呢?使石膏,使石灰敷。但是石灰这个东西,劲儿比较大,当时多尔衮正好找到点石灰,他就给自己的膝盖抹了抹,他这个人在这方面可不是细心的人,认为抹了好些,结果病没好,病情越来越重。
  在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我们前面讲的这种情况,他越来越思念小皇上。埋怨这个皇上也不看我,你说我帮了他那么多年,他明知道我有病这么长时间不看我,也太过分了。说完了,自己后悔了,对部下说赶紧都给我回来,谁也不能告诉皇上我发牢骚来着。毕竟是我侄儿,我不能给他添乱,谁都不许说。结果还是有人把这个事告诉给了小皇上,皇上一看,人家挑理了,赶紧去,赶紧去看多尔衮。结果多尔衮一听,啊,皇上知道我胡说八道了,这个时候,多尔衮开始对皇上加倍小心了。他知道,这个小皇上长心眼了,我也得长心眼,原来我那么教育是错的,马上批评自己的属下,暴怒。对小皇上来表示感谢,千恩万谢,这回学会跪着了,然后对自己的属下严厉斥责。在这个时候多尔衮知道,不行,我得赶紧走,我现在一分钟都在北京待不下去了,我必须马上走,再不走,小皇上该对我痛下杀手了,我不愿意这样决裂,将来的天下肯定是他的,不是我的,结果他就彻底地离开了北京。离开了北京,他的心情能好一点吗?他的好心能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