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学生活平淡无奇,艾伦便向盖茨提议成立一间交通数据公司,公司专门为西雅图市的交通管理系统设计程序。盖茨非常赞同这一构思,二人就着手筹办公司,购买电脑实施创业计划。根据两人的不同兴趣,盖茨和艾伦实行分工合作,艾伦负责利用华盛顿大学的PDP—10型电脑,用组合语言编写一个程序,模拟8008微处理器的功能,盖茨再在这个作为模拟器的程序的基础上开发应用程序,用来分析交通资料。由于没有经验,盖茨和艾伦花了不少时间去反复探索一些问题,最终还是成功了。
产品一出,他们就到处发信推销自己的第一个劳动成果,除了接到西雅图的生意外,还积极写信向美国和加拿大各地推销自己的产品。在1972至1973年间,马里兰州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交通流量资料,都是交给他二人公司分析的。盖茨和艾伦在这几笔生意中总共赚了2万美元。
进入大学就读,也就预示着要对前途作出抉择,可是这时盖茨的目标尚飘忽不定。他有开设公司创业的冲动,也有对抽象的数学和经济学的浓厚兴趣,还有父母辈高谈阔论对他的影响,觉得将来做律师也不错。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离他本人潜能最远的目标,去哈佛大学攻读法律。1973年盖茨进人哈佛大学。
能够读上著名的哈佛大学,如果换了别人,应该感到志得意满,可是对盖茨而言,却是人生最苦闷的时期。这时,艾伦也在1973年秋季到了波士顿,平日晚上的课余时间和周末,他便去学校看望盖茨。他们经常谈到的一个话题,是什么时候可以成立一家电脑公司。
盖茨一边在哈佛大学读书,一边想着计算机领域的开发,而且主要的心思用在了计算机上。他几次想退学去干计算机开发的事业,可是由于父母的反对和未找到合适的项目,他不得不继续在哈佛上学。而他的好友艾伦则有计算机世界的新动向,就跑来告诉盖茨。有一次,艾论在一份杂志上见到了一张台式计算机照片,就拿着它来找盖茨。盖茨见说明中写着“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计算机,可与商用型号的计算机相匹敌”,就高兴地对艾伦说:“看来计算机像电视机一样普及的时代就要到来了。两个人为此兴奋不已。他们在朦胧中看到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因为他们擅长的是计算机程序,如果计算机得不到普及,那么,对程序的需求就不会兴旺。相反,当计算机普及的浪潮到来时,人们对计算机各种程序的需求就会自然地成为一种必然,这样,他们就有了用武之地。这俩天才少年用他们自发的兴趣和天才的头脑,预见到了一个庞大的新兴科技领域的出现。
他们在喜出望外过后,决定大干一番。他们决定为新诞生的微型计算机编制语言,也就是系统软件。他们已深深地意识到,如果没有便于可应用的程序,计算机就毫无可利用的价值了。说到做到,盖茨马上给一家生产微型计算机的密特斯公司打电话,要求编制可使用的程序。该公司的创办人已经接到了好几个这样的电话,所以,对盖茨说道,如果你真的做成了,就应该拿来试试。盖茨和艾伦抓住这个非常渺茫的机会,立即进了哈佛大学的计算机中心。两个人昼夜奋战,一刻不停地干起来。经过连续八个星期的奋战,他们为微型计算机设计了一个取名为“登上月球”的游戏程序。在实验后,他们认为可以让这个程序工作了,于是,就由艾伦带着这个刚刚诞生的程序,乘飞机到新墨西哥州的微型计算机公司去试用,盖茨则留在学校等待艾伦的消息。他的心情是紧张和不安的。与盖茨同样心情的艾伦,抑制住紧张的情绪,按照设计步骤在实验室里操作着,结果是,第一次实验就获得了成功。
当试验成功后,艾伦干的第一件事是奔向电话机,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盖茨,盖茨接到电话后,和艾伦一样兴奋。但当微型计算机公司提出立即将他们设计制作的程序推向市场时,盖茨冷静了下来。这个聪明的少年不仅有过人的才能,而且有着超越一般人的理智。他懂得,市场上需要的是完善的产品,而他们设计的程序则刚刚经过实验,还必须经过反复实验。直到完美无缺之后,才能在市场上站住脚。在这个时候,盖茨已经意识到,一个大好的商机已经来临了,为此,他决定离开哈佛,和艾伦一起开办软件开发公司。这样,盖茨没有毕业就离开了哈佛大学。
电脑时代托微软应运而生
1975年7月,盖茨和艾伦在亚帕克基市创立了微软公司。他们创办公司的宗旨是:要为各种各样的微电脑开发软件。“微软”的意思是“微电脑软件”之意(Micro—puter Software)。当时整个电脑软件行业只有“微软”是惟一的一家公司。这位未来写进世界历史的财富之神盖茨,做微软公司老板时,还不到20岁。
1977年末,微软公司打了一场十分重要的官司,从这次胜利之后,微软公司的财政状况突然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在此之前盖茨和艾伦曾为公司的资金发愁,其后直到现在,微软公司一日比一日更有起色,财富滚滚而来。
同时让微软有别于其他公司的一点是,微软是首家采取配股的方式激励所有的员工,而非只限于经理人员的公司。结果,随着微软的股票飞涨,微软拥有了几千个百万富翁,还有一打亿万富翁。在一个视跳槽为时尚的时代,微软以此锁定了员工对它的忠诚。1977年是电脑业群雄并起的一年,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新品问世,为了使自己的品牌功能与众不同,不同的微电脑各自采用不同的软件操作系统。
1977年全年,微软公司的营业额达到50万美元。1978年,微软公司程序设计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随着微软的股票价格在10年间上涨了100倍,盖茨积累的个人财富也达到了一个天文数字——1040亿美元。这是一个让其他百万富翁都为之汗颜的数字。和亨利·福特一样,盖茨把复杂的技术产品带给了大众。可以说,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和它的前身MS—DOS操作系统就是高科技领域的T型汽车。他们或许不是最精巧的软件,但是盖茨有办法使他们被广泛使用,结果改变了整个IT产业。
公司是在1977年初搬进亚帕克基的双园中央大楼的八楼,办公室宽敞明亮,程序设计师们居高临下,从窗外俯瞰整个城市,心境开阔,他们似乎看到了微软公司的美好前景。
几十年来,微软公司一直保持全球软件业的霸主地位。
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微软公司却惹上了反垄断官司。随着官司的深入,人们看到了微软残酷的一面。或许,在反垄断案的诉讼中作出不利于微软的裁决标志着盖茨已经到达了事业的顶峰。盖茨会向哪里去呢?他的历史还远没有写完。
华尔街股神沃伦·巴菲特
002世界上惟一靠股市暴富的富豪
——华尔街股神沃伦·巴菲特
他被称为华尔街的股神,他是世界上惟一靠股市暴富的富豪,他的公司股票曾创下了天价,每股价值高达8万美元。
起家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纺织公司——波克夏公司,神奇地在30年左右的时间里,变成了一家封闭式基金公司,接着又成为了一家股权公司。现在波克夏公司主要拥有可口可乐、吉列、美国特快、迪斯尼和华盛顿邮报这样一些享誉全球的大公司的持股权。他的股票也在30年间上涨了2000倍,而标准——普尔500家指数内的股票平均才上涨了近50倍。这就是巴菲特旗舰上市公司。据统计,到1998年底,波克夏拥有的股票价值已高达570亿美元,使其成为仅次于荷兰壳牌公司的全球第二大公司,把通用电气等几乎所有其他美国大公司都远远甩在后面。而现在,即使巴菲特明天就退休,他仍然是首屈一指的股票投资家和企业家,大量大量的美元一样会光顾他的家门。
有时,“神话”远不及现实
被称为美国华尔街“股神”的巴菲特是世界上惟一在股市致富的大富豪。他的公司股票创下天价,每股价值高达8万美元,他拥有私人财富429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富豪。巴菲特的赚钱高招一直使人津津乐道:“我买的是企业家的头脑而不是股票。”巴菲特在大学期间,得到一名教授的悉心指导,这名“金融教父”告诉他如何在股市选“黑马”。
毕业后,他创办了自己的投资公司,资金4万美元。2年后,他掘到股市的第一桶金——400万美元。他在获得了股市的第一桶金之后,以20亿美元的大手笔完成收购美国一家大型地毯公司的壮举,显示了气吞山河的气势。他的伯克希尔·哈撤韦公司的股价不断上涨,巴菲特与股东的回报日益上升。1981年,公司股票每股500美元,参加股东大会的人数仅15人。1986年,公司股价升到2500美元一股,参加股东大会人数400人。1996年,股价涨到每股30000美元,参加股东大会的有6000人,公司的财气、人气非常兴旺。
1998年波克希尔公司的股票每股创下80000美元的天价,股东30万人。在226万股的公司股票中,巴菲特拥有314%的股份,财富高达360多亿美元,成为仅次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世界第二大富豪,人称华尔街的“股神”,他连续数年被《财富》杂志排为世界前10大富豪之列。
2003年《财富》杂志资料显示,沃伦·巴菲特个人资产280亿美元,是世界10位亿万富翁之一。2004年《富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显示,沃伦·巴菲特个人资产429亿美元,是全球富人的第二把交椅。沃伦·巴菲特在股票投资中坚持中长期投资,至少是5~10年,这需要坚持投资他熟悉的领域,坚持做自己熟悉的股票,“做熟不做生”是决不动摇的操作方法,巴菲特有高度的自信心。
玩童不玩棒球玩股票波动曲线
沃伦·巴菲特1930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系证券推销员家庭,从小就有赚钱的强烈欲望,梦想在35岁时成为富豪。受家庭影响,他对股票特别着迷,当其他孩子还在玩飞机模型、玩棒球或赛马的时侯,他却一门心思盯着华尔街的股市行情图表,像大人一样,专心致志地画出各种股票价格波动的曲线,画得像模像样,使得父母惊叹不已。
11岁时,他鼓动姐姐与自己共同购买股票,他们合资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每股38美元。他满怀信心地等待出手赚钱。然而,该股不断下跌,姐姐很气愤,不断埋怨他选错了股。值得庆幸的是,该股价格很快反弹,上涨到每股40美元,小巴菲特沉不住气了,将股票全部出手,赚了6美元,扣除佣金,净赚5美元。正当他得意的时候,该股价格狂升,姐姐又埋怨他卖早了。这是他第一次涉足股市,赚得不多,收获了教训:在股市中一定要不为浮云所动,相信自己的判断,持之以恒。巴菲特不断地在股市中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加上父母的指点,小获成果。初中刚毕业,他就用炒股赚的钱在拉斯维加斯州购置了一块40亩的农场,成为一个“小地主”。
课余时间小试牛刀身手不凡赚来财富“种子”
进入高中,他一边学习,一边炒股,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倾向到大学攻读金融学。21岁时,巴菲特在股市获利达9800美元,这笔钱是他日后赚钱的“种子”,是致富的孵化器。大学期间,巴菲特特别醉心投资之道,成为“金融教父”——本杰明·格兰姆教授的得意门生。格兰姆教授自己开办了一家投资公司,他是最早研究用各种数学方法来分析股票与行情,而不是靠感觉选择股票的专业人才。教授以自己的实战经验向巴菲特传业授道,学生心有灵犀,一点就通,终身受益。
经过系统学习和名师指点,巴菲特不再靠运气来选股,而是变得更加理智。课余,他会继续在股市中小试牛刀,并多有收获,被同学称为股市的“奇才”。
大学毕业后,格兰姆邀请巴菲特到自己的公司——“纽约投资”公司共事,巴菲特自然大喜过望。他仔细研究《股市导向》杂志,以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来寻找那些被格兰姆称作“烟蒂股”的股票,即几乎免费就可以得到的股票。当他确定下来后,会向格兰姆请教,然后,力所能及地购买。4年后,巴菲特在股市投下的1万美元变成了4万美元。
低迷购进用资本吃掉竞争者
这时,巴菲特感到自己已经能够独立行事了,他决心开创自己的事业,谢绝了挽留,辞职后开了一家“巴菲特投资有限公司”,资产是炒股得来的4万美元,股东是他们夫妻俩人。创业之初,纽约证券市场处于熊市,巴菲特将主要精力用来创办实体,开了一家制衣公司,小有积累,但是没有富起来。一段时间后,他果断地回到股市中,因为他的天才与兴趣是金融投资。他密切关注股市的发展,精心挑选“垃圾”股,同时他会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比较。巴菲特有敏锐地市场眼光,比其他人先看到一个炒作的题材。
当时,美国的传播业处于低潮,许多报刊与广播公司亏损,绝大多数人认为,这种状况将继续低迷,股价会不断走低。而巴菲特认为,它们是成长性企业,后期看好,其股市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在股市上人家抛出,他偏吃进,人家讨厌,他喜欢,巴菲特尽一切可能大量吃进包括《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在内的多种传媒业的股票。很快,这些企业因业绩好,止跌上涨,巴菲特再高价位出手,赚到上百万美元。
巴菲特以这种方式进行勤奋耕作,创业2年后,他的投资公司市值达到2200万美元,而创业资本只有4万美元,个人净资产400多万美元。巴菲特在股市上开始发家,赚到了财富中的第一桶金,人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原来是一家不错的投资公司,规模不大,但有较好的声誉,1965年,因经营不善,该公司濒临破产,每股价格仅12美元。通过反复调查比较后,巴菲特力排众议,甚至对亲朋好友的忠告也置之不理,以合作的方式购下该公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巴菲特作出了人生转折中最重要的选择,他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一家独立的投资公司,以此进入证券市场,如鱼得水,赚尽天下财富。伯克希尔公司开始活跃起来,不断全盘收购或部分收购多家纺织公司、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一些股票评论家对此非常不理解,认为巴菲特做法保守,尽吃“垃圾”股。巴菲特不为世人的讥笑而动摇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奉行的是企业的实际价值。后来人们逐渐看到伯克希尔公司的市值不断上涨,股票从无人问津的12美元一直攀升到20美元、40美元、80美元,直至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昂贵的股票。朋友们也惊奇地观察到巴菲特的财富如神话般地增长,巴菲特成为了纽约以投资证券致富的新贵族。
我们还可以从巴菲特的其它实战案例中,进一步来欣赏“股神”的特殊魅力:巴菲特以20亿美元的大手笔收购美国一家大型地毯公司,其中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斗争,“股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显示了气吞山河的气势。罗伯特·肖,地毯染织商的儿子,他在1967年与弟弟J·C·肖一起创建了Shaw公司——一家生产地毯的大型企业,并发展成当时世界最大的地毯制造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