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表决权的股份,另一竞价者35亿美元的出价则被判为无效。与国际上的交易所对其40亿美元的价值评估相比,波塔宁付出的代价就像一场玩笑。
〃这的确不好,〃事后波塔宁在谈到此项拍卖时说,〃拍出的价格太便宜了。但是让我们停止讨论它吧。这虽然不好,但至少解决了给它(诺尔里斯克镍矿)找一个更好的主人的问题。〃
1996年,波塔宁在总统大选中为叶利钦连任作出了重要贡献,被任命为叶利钦政府的第一副总理,专司经济改革,这使他成为所有寡头中担任政府职位最高的。在任的一年中,他被指责以权谋私。其中之一是他颁布了一项针对性的减税政策,使诺尔里斯克镍矿公司省去了巨额税款。
金塔顷刻倒塌变成了废墟和垃圾
4年之内,Uneximbank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膨胀起来。至1997年,其资产已达37亿美元。这一年,乔治·索罗斯出资98亿美元协助波塔宁完成了用18亿美元对Svyazinvest电信公司25%股权的收购,英国石油也投资571亿美元收购了Sidanko石油10%的股份。与此同时,波塔宁还从西方银行和欧洲债券设法贷到6亿美元用于收购国企。尽管以西方标准衡量尚嫌小,Uneximbank此时已是俄罗斯最大最有权势的私人银行之一。
1998年4月,波塔宁大肆铺张地庆祝Uneximbank成立5周年。巨大的广告牌遍布莫斯科街头,Uneximbank在广告上化身为众神之王宙斯,宣称它将〃像自然一样亘古不朽〃,最终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银行。
豪言壮语犹在耳边,俄罗斯便爆发了经济危机,卢布大幅贬值,大量持有政府短期债券的银行纷纷倒闭。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波塔宁的帝国坍塌了。到1999年初,Uneximbank已负债20亿美元,净资产几乎为零。2月,它拒付欧洲债券25亿美元的借款。从1997年的巅峰时期至此时,波塔宁控制的三家大型企业诺尔里斯克镍矿、Sidanko石油和Svyazinvest电信的市值已从310亿美元狂跌至38亿美元。索罗斯在其所著的《全球资本主义的危机》一书中公开承认,持股Svyazinvest是他投资生涯中〃最失败的投资〃,此时他和波塔宁共同持有的该公司25%股份大约值50万美元。Sidanko石油被多家债主向法庭提请破产,最终在2001年转手给了另一个寡头弗里德曼所控制的TNK石油公司。
重新上路
随着2000年上台的普京誓言要〃将寡头作为一个阶层消灭〃,同样是在叶利钦政权下发迹的波塔宁行事开始处处小心谨慎,尽管他并没有公然表露政治野心。就在媒体大亨古辛斯基被逮捕后不久,俄罗斯检察机关就对诺尔里斯克镍矿的私有化过程提出了质疑,质疑的要害正是价值被低估,拍卖被操纵。作为回应,波塔宁一面辩称交易并无违法之处,一面迅速追加了14亿美元,作为补偿对该公司价值的低估,并藉此表明自己的合作态度。
在政治上,他不与普京公然作对,反以颇为合作的态度招架对其财产来源问题的攻击,并委婉地承认普京对寡头进行打击的合理性。〃普京在政治和生意之间划了一条边界,而我绝对不会越界〃,2003年,波塔宁公开表态说。
为了响应普京提出的对社会多做贡献的号召,波塔宁成立了慈善基金会,每年至少拿出100万美元救助孤儿和设立奖学金。目前为止,弗拉基米尔·波塔宁慈善基金会已资助了100所学校和超过1500名学生。而在他的诺尔里斯克镍矿矿区,波塔宁也不吝钱财地兴建社会福利和环保工程。2000年,他投入166亿卢布用于修建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和设施。在他的手中,诺尔里斯克的生活水平达到6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顽强存活赢回自己
后寡头时代的波塔宁依靠自己在商业和政治上的双重才能顽强地存活了下来。Uneximbank垮掉之后,他将诺尔里斯克镍矿公司及其它有价值的资产装入Inteross控股公司和几家离岸公司以度过难关,并乐观地等待情况好转。在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为了鼓舞士气,兴致饱满的波塔宁甚至还邀请了100位朋友到法国滑雪度假,大肆狂欢。
随着俄罗斯经济在普京治理下的复苏,波塔宁的Inteross也开始重振。在2001年按销售额排的俄罗斯5大私营企业中,Inteross以年销售40亿美元的规模排名第四。2003年,诺尔里斯克镍矿公司则完成了52亿美元运营收入和86亿美元利润。在《福布斯》杂志2003年俄罗斯富豪排行榜中,波塔宁以54亿美元的身价名列第四。在200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显示,他的个人净资产为49亿美元,排行第85位。
和阿布拉莫维奇相似,波塔宁开始在西方世界寻找自己的容身之地。在接连传出他对英超球队阿森纳和曼城队的收购意向消息的同时,波塔宁还在试图打进艺术品收藏界这一上流权贵们的小圈子。2002年,波塔宁从已经倒闭的Inkombank银行手中以100万美元买下了俄罗斯至上主义艺术家马列维奇的著名作品《黑方》,将其捐赠给俄罗斯文化部,创下了俄罗斯艺术品国内拍卖的最高价格。
通过一系列收藏和对俄罗斯博物馆的捐赠,波塔宁还获得了纽约著名的艺术品收藏机构古根海姆基金会的接纳,在其董事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交换,他承诺对该基金会每年至少捐款100万美元。
波塔宁乘坐自己的私人飞机来到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第一次出席董事会的那天,博物馆富丽堂皇的门厅里堆满了刚从巴西运来的巴洛克雕塑,天使和圣徒的塑像围绕着巨大的圣坛,天花板上的射灯如繁星般照亮着圣坛上的黄金叶片,仿佛天堂之门正在波塔宁面前打开。
049创造发明技术革新是他的家常便饭
世界航空、电子发明家,世界富豪威廉·利尔
他是少有的能工巧匠,也是不可多得的发明家,他主持过几十种重大革新项目,他拥有上百种产品的专利权。称威廉·利尔为天之骄子并不过分,他的一生既辉煌而又具有传奇色彩,他是航空界和电子界的伟大的发明家,同时也是拥有亿万家产的实业巨子。他的财富来自他不断的发明和无休无止的尝试,还有他无所畏惧的冒险精神。他一生所做的事大部分是成功的。
仅受过小学教育发明成果却接连出炉
利尔只受过小学教育,但他从小对机器就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喜欢摆弄,喜欢拆开来研究。20世纪初,他在芝加哥读书时,学习并不太好,经常上课时间溜出去,骑着辆自行车到处闲逛。看见路边有汽车抛锚,他就会凑上去帮忙。大部分汽车故障都出在电气系统上,经常是配电盘上碳刷子坏了,遇到这种情况,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支从旧电池上拆下来的碳芯,锯下一小截来,给人家换上。
小学毕业后,因家境困难,利尔不再读书,在一家汽车修理行找了个周薪6美元的工作。但他没干多久,又改去芝加哥飞机场给机械工做帮手。干这份活没有报酬,不过他有兴趣,这样他有机会坐飞机。不料第一次跟机飞行就出了事故,摔了个头破血流,留下一脸疤痕。
后来,他又当了一名无线电修理员。当时无线电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一般美国家庭还没有收音机。干了几年后,他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个专家了。有一天,他产生了利用强力扬声器生产一种新型收音机的构想,向公司领导谈了他的想法后,被采纳了。之后这家公司生产出上百万台〃皇威〃牌收音机,使之普及于美国的家庭。
不久后,利尔又发明了一种体积很小的无线电线圈。接着,又做出一种可以利用汽车电瓶的电源,安装在汽车收音机上。他把这个专利卖给一家公司,得到一笔不薄的收入。这家公司将汽车收音机命名为摩托罗拉。
孤注一掷
1933年,利尔和几个朋友合伙到纽约成立了一家公司,从事飞机用无线电的研究和生产。然而,开业不久就遇到许多困难,关键是资金的问题。利尔在纽约举目无亲,他知道银行绝不会贷款给他,怎么办呢?唯一可靠的是自己的智慧,他想出一种可以用简便的方法生产多波段无线电的办法,并将这个构想顺利地以25万美元的价格卖给RCA公司,从而渡过了难关。创造发明是威廉·利尔成功的首要因素。
1949年,利尔为美国空军喷气式飞机设计并制造了F…5自动驾驶装置。在此以前,虽然也有自动驾驶装置被广泛应用于轰炸机上,但那种装置安装在战斗机上就显得太笨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战斗机在归途中都因气候恶劣,迷失航向而失事。
利尔的自动驾驶装置比一个面包大不了多少,它不但能使飞机飞回目的地,并且能在地面能见度为零时,让飞机安全地降落在跑道上。因为这一了不起的发明,利尔获得了1950年美国政府颁发的〃柯叶儿〃奖杯这种奖杯是颁发给为航空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的。与此同时,利尔还得到政府的一份合同,请他专门生产这种装置。
到20世纪50年代末,利尔的企业已成为美国生产航空电子仪器的主要厂家之一。尽管他已经相当富有,但他并不在乎金钱,设计是他的乐趣,他要另找施展自己才干的天地。
1960年初,利尔到欧洲去推销产品,并打算在那里投资建厂。偶然听说,一种瑞士设计的代号为P…16的小型喷气式飞机,因两次试飞都失败,研制计划被放弃了。利尔决定接过手来继续干。
他把负责这种飞机设计工作的工程师们聘请过来,跟他们一起探讨修改方案。他想办一家飞机制造公司的计划遭到董事们一致的反对,认为这种做法太冒险。利尔决定单独干,他转让了自己在公司里的全部股份,将私人财产1100万美元全都投入到喷气式飞机的事业中去。可是钱还是不够。因为他从未制造过飞机,银行也不敢贷款给他。他只好以家族的名义向私人借贷,甚至典卖了自己的飞机,总算凑足了所需的钱。
按照常规,飞机制造厂在制造第一架原型飞机时,都是手工制造。在完成试飞证明设计没有什么不妥之前,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准备。而威廉·利尔却充满了自信,他一反常规,在威奇塔建立飞机制造厂时,就把所有的生产机器和工具都准备好了,并在没有得到联邦民航局批准生产的执照之前,就投入了生产。1963年10月,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制造出来了,但在试飞时,因民航局的检查官员操作失误,飞机坠毁了。
民航局认为是飞机性能有问题,利尔却坚持认为是操作失误,双方相持不下。如果没有第二架飞机及时地生产出来,这件事就很难说得清。幸亏利尔早就做好了准备,第二次试飞成功了。联邦民航局这才无话可说,批准他投入生产。
这是利尔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冒险,如果失败,后果不堪设想。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样的做法,你不是对极了,就是错极了。而我是对极了!〃他之所以敢下这样大的赌注,一来是因为自信,另一个原因是要争取时间,他的钱许多都是借来的,时间拖得越长,对他越是不利。他取得了成功,比起正规的生产程序,他提前了好几年售出了他的飞机。
贵在神速
利尔的风格就是雷厉风行,对他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尽管他的许多想法在大多数人看来简直是发疯,但事实证明他总是正确的。当初他认定瑞士的这种喷气机只要稍作修改就一定能行。许多人都认为,即使设计成功,也未必能投入生产,因为这种小飞机只有8个座位,是供私人使用的。而买得起飞机的那些大老板们一般都比较奢侈,他们要的是豪华。
利尔对此付之一笑,他说:〃我可不想制造那种皇族飞机。飞机就是飞机,要的是速度。什么酒吧台、卧式沙发、冷热水浴盆之类的东西毫无意义。坐飞机就是为了快点到达目的地。坐我的飞机,从底特律到纽约只要2小时,从纽约到迈阿密也只需要2小时。〃
与那些豪华飞机相比,利尔的喷射机的确显得太小,设备也简单。但它的最大优势在于速度和价格:它的巡航速度高达每小时570英里,下滑速度能达到630英里,比一般飞机快得多;它的爬高速度在1万英尺以下比F…100超军刀式战斗机还快。就价格而言,能与之竞争的同类飞机售价一般都在百万美元以上,利尔的喷射机售价却不到60万美元。所以他成功了,订单像雪片一样向他飞来。
威廉·利尔有着超人的精力,他反对夸夸其谈,崇尚实干。他工作起来是没有时间概念的,经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他个人既没有星期天,也没有节假日。在空闲的时候,他绝不会坐在办公室里,而是带着他那条黑色的小狗,到下面的每一个部门去巡视,并当场下达各种各样的指令。
利尔深知,一架飞机的重量往往决定它的性能,同样的动力,机身轻的飞机能飞得更快,载得更多,飞得更远。因此,尽一切可能减轻飞机的重量是利尔最有兴趣的事。哪怕每个零件减轻十几克,一架飞机有1万多个零件,算起来也就很可观了。
利尔不喜欢动笔,他厌恶公文,也没有备忘录。他喜欢动手,如果他想修改某一个零件,他不是先找技术人员绘图、计算、评议,经过试验再改,而是直接到车间去,在那个零件上进行修改。按照严格的设计程序来说,他这种做法的确是有点〃胡来〃,但他一向就是这么做的。当初,他的第一架原型飞机坠毁之后,在第二架飞机试飞的前一天,他突然心血来潮,决定将机翼的前缘做一次修改,以便达到更佳的时速性能。在一般飞机制造厂,作这种重大的修改,都要从全面的再设计做起,至少要费时半年,花十多万美元。利尔的做法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他只找了威奇塔一个最好的做汽车车身的工人来,让他把快干防冻漆混合物涂在机翼的前缘上,然后用锉刀锉成所需的形状,到第二天试飞以前,一切都已完成。只花了48美元。试飞结果证明修改达到了预期的性能。于是,后来生产的飞机机翼都按照新的式样做了。
利尔这人粗鲁顽固,不太好相处。但也豪爽坦诚,一点不狡诈,高兴时立刻喜形于色,当他对下属的工作不满意时,会不顾场合,将他们骂得狗血喷头。为此,也有不少人恨他。在公司里,他是大权独揽的,从生产、财务到广告、推销、采购,事无巨细,他都要亲自过问,很少让别人做决定。他有充足的精力来应付这一切。好像工作对他是一种享受。而一般人眼里的享受,在他眼里却没有什么价值。他是一个亿万富翁,但他生活上却相当简朴。他的住所在威奇塔郊外一个高级住宅区里,房屋宽大而舒适,但绝不豪华。家里只有一个佣人,兼做厨师和管家。有客人来,利尔的夫人亲自上菜。
利尔结过4次婚,最后一个夫人叫玛拉·奥逊。他有4个孩子,3个是前妻生的。在这4个孩子中,他最喜欢的是毕尔,这个孩子很像他,也是个飞机迷,后来当了飞机试飞员。
在经营小型飞机生产的同时,威廉·利尔还经营油田,并买下纽约一个社区电视无线系统的一半权益,这都不是主要的,他的主要兴趣还是在飞机上。继喷射机之后,他又设计了一种比较大一些的、可以用作民航的新型客机,有28个座位,这种叫做〃40型〃的新型客机售价为150万美元,约为其它同类飞机的一半价格。
除此之外,利尔还开拓了另一个新领域蒸汽动力汽车,这种汽车引擎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