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知道点中国哲学 >

第17章

知道点中国哲学-第17章

小说: 知道点中国哲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喜欢兵法,盼望能有用武之地。但齐国的纷争和内乱使孙武18岁时便离开齐国,
到了吴国。

    到吴国之初孙武先在吴都(今江苏苏州)郊外隐居著书,等待时机。公元前
515 年,吴王阖闾即位后遍求人才,想成就霸业。大臣伍子胥便将孙武推荐给了
吴王,孙武将写成的兵法13篇献给吴王。吴王看后赞叹不已,他要孙武实际演练
一下看看效果。为了考验孙武的才干,吴王没有给孙武士兵,而是交给他180 名
宫女让他操练。

    孙武毫不在意,他将宫女分为两队,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位美姬做队长,带领
宫女听令操练。孙武向宫女们讲完操练口令之后,便命人擂鼓操练。但宫女们根
本不听他的口令,只觉得好玩儿,大笑不止,队形也变得大乱。孙武立刻下令将
两名美姬队长斩首,以肃军纪。吴王吓得赶忙派人传令给孙武:“寡人巳知道将
军善于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姬,寡人吃饭都不香了,请赦免了她们吧。”

    孙武却以“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斩杀了吴王的两名美姬,然后又
任命两人做队长,继续操练。这次很快将宫女们训练得进退有序,阵形严整。吴
王虽然失去了两名爱姬,但最后还是拜孙武为将军,因为他知道孙武是帮助自己
成就霸业的难得的将才。

    孙武之所以在古今中外享有盛誉,最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他指挥的具体战役。
而在于他为后世奉献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兵经《孙子兵法》。此书是对上古以
来,特别是春秋时期频繁、激烈、多样的战争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对已有的兵
学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春秋时期先进的社会思想交合的产物,是尚武崇智
的齐文化孕育的奇葩,同时也是孙武个人天才和勤奋的结晶。当今,《孙子兵法
》不但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军事指挥员们在战场上角逐胜负的武器,而且已登上了
一些国家的最高“殿堂”,成为他们战略决策的理论依据之一;其在非军事领域
也被广泛应用,其中智慧,真可谓是“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 111 */ 第二部分田忌赛马

    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曾和魏国将军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深感自己的
本领不如孙膑,怕他超过自己,就派人将他召到魏国,施以膑刑,即将他的膝盖
骨剔掉,使他因此致残。想让他从此隐居,不再出外活动。

    一次,齐国派使臣到达魏国,孙膑以刑徒的模样暗地里会见了使臣。齐国使
臣认为他是个奇才,便偷偷地将他运回齐国。齐国将领田忌以宾客的高等礼遇待
他。田忌常与齐国的诸位王公子弟赛马赌胜,且赌金甚高。孙膑对田忌说:“将
军这次押上重金,我能让将军得胜。”田忌非常信任他,便押上千金,等到开赛
前,孙膑说:“您用自己的下等马和齐威王的上等马赛,用自己的上等马和他的
中等马赛,用自己的中等马和他的下等马赛。”结果一负两胜,赢了齐威王一大
笔钱。以往比赛,田忌都输给了齐威王,这次齐威王对田忌突然赢了自己感到奇
怪,就问他用的是什么办法。田忌借机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询问
兵法,发现他果然是一位奇才,就拜他为军师。

    公元前353 年,魏国派庞涓率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今属河北),赵国向
齐国求救。齐于是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去援救赵国。田忌的意见是率军直
趋邯郸,孙膑却说:“欲使杂乱的结子解开的人不会去生拉硬拽;欲劝阻别人打
架的人不会去参与搏击。避开其强势,直接攻击其空虚部位,利用形势迫使他们
不得不停止,自然解决了。现在魏国和赵国互相攻打,精锐部队必然都在外面战
斗,而留在家里的都是些老弱残兵。将军不如率领军队直接攻打魏国首都大梁,
魏国必然撤军自救。这样我们便一举解了赵国的围而且也坐享魏国疲惫之师的利
益。”田忌听从了他的建议,魏国果然撤军邯郸,回来救大梁。齐军在庞涓回师
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伏兵截击。田忌听从了他的意见,结果将魏军
打得大败。“围魏救赵”变攻坚为击虚,变被动趋战为以逸待劳,变击敌有备为
出其不意,比直趋邯郸参战确实高明得多。

    /* 112 */ 第二部分吴起兵法

    《吴子》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古代著名兵书,据说是战国时著名兵
家吴起所作。

    吴起,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381 年,卫国左氏邑(现在山东曹县)人,是
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法家。他最初在鲁国做将军,后又到魏国,战功卓著,
魏文侯任命为西河守。他在河西共23年,进行了系统改革,军事力量也很强盛,
与诸侯共有大小76次战争,其中64次全胜,对魏国的强盛做出了贡献。

    魏文侯死后,吴起在魏国受到排挤,只好去了楚国。楚悼王重用他为令尹,
即宰相。吴起在楚国主持变法,推行法治,废除了世袭的贵族制度。他同时整顿
武备,四处征伐,使楚国也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

    公元前381 年,楚悼王暴亡,旧奴隶贵族发动叛乱,吴起躲到宫中,伏在楚
悼王的遗体上,以为这样就可以免一死,因为按照当时楚国的法律规定,有敢施
兵器于王身的要诛灭家族。这些对吴起恨之入骨的奴隶主贵族为了杀吴起,命令
士兵放箭射死了吴起,然后又残忍地将他的尸首五马分尸,这在信仰鬼神思想的
古代,是极其残忍的刑罚之一。后来,因为有的箭射到楚悼王身上这件事,被牵
连处死的家族有很多。

    《吴子》是吴起在前人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汉书。
艺文志》收录有四十八篇之多,但后来基本都散失了,现在的《吴子》只有“图
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应该是吴起
在魏国时所写。

    在书中,吴起对于战争的性质做了有益的探索,他指出,战争的起因有五种,
即争名、争利、积恶、内乱、困饥。进而将战争区分为五种不同的性质:义兵、
强兵、刚兵、暴兵、逆兵。

    在战略战术方面,吴起强调战备,选择有利的战机,同时要随机应变,积极
地利用地形。对于政治对军事的作用,吴起也很重视,强调将两者结合使用,这
样就能使国家和军队内外团结,争取战争的胜利。

    对于作战的主体军队,吴起强调兵要精干,要严格练兵,他认为精兵三千就
可以具有“内出可以决围,外入可以屠城”的巨大能量。同时,赏罚严明也要做
到,将帅爱兵,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才能强。吴起就是率领着自己练出来的精兵,
用五万人,和战车五百乘,骑兵三千,最终打败了秦的五十万军队。

    /* 113 */ 第二部分伍子胥过昭关

    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了。公元前522 年,楚平王要
把原来的太子建废掉。这时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
镇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

    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立刻被关进监狱。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
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就
跟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太子建事先听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
国去了。

    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也从楚国逃出来,他赶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
不巧宋国发生内乱,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公子胜逃到郑国,想请郑国帮他们报
仇。可是郑国国君郑定公没有同意。

    太子建报仇心切,竟勾结郑国的一些大臣想夺郑定公的权,被郑定公杀了。
伍子胥只好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投奔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还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
城门口,嘱咐各地官吏盘查。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
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传说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
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心人,叫东皋公,东皋公同
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东皋公有个朋友,模样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
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这个假伍子胥,而那个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
面貌变了,守关的认不出来,就被他混出关去。

    伍子胥出了昭关,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有一条大江拦住去路。
伍子胥正在着急,江上有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把伍子胥渡过了江。

    过了大江,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上的宝剑,交给老渔人,说:“这把宝
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100 两金子。现在送给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渔人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5 万石粮食的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
夫爵位。我不贪图这个赏金、爵位,难道会要你这宝剑吗?”

    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赔礼,收了宝剑,辞别老渔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吴国,吴国的公子光正想夺取王位。在伍子胥帮助下,公子光杀
了吴王僚,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即位之后,封伍子胥为大夫,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

    公元前506 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亲自率领大军,向
楚国进攻;他们连战连胜,把楚国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一直打到郢都。

    /* 114 */ 第二部分“就让孙膑那小子成名去吧”

    孙武死后,大约经过百余年,他的后人孙膑继承了他的事业。孙膑与商鞅、
孟轲同时代,约生于公元前380 年,死于公元前320 年,齐国阿(山东阳谷东北)
人。

    据记载,孙膑与庞涓是同学,“偶学兵学”。学成兵法以后,庞涓到了魏国,
得到重用,成了魏惠王的将军。庞涓是个嫉妒心强的人,“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便假心假意地与孙膑叙旧,把孙膑请到魏国去。当孙膑到了魏国之后,庞涓“恐
其贤于己”,迫不及待地把孙膑的两个膝盖骨挖掉,并在脸上刺字,即所谓“以
法刑断其两足以黥之”。

    司马迁说:“孙子膑足,兵法修列”。这是说他在受刑之后大志不衰,发愤
著书,写出了传世的《孙膑兵法》。这部兵书继承和发展了《孙武兵法》,共89
篇。可惜,大部分佚亡了,现在只剩下30篇,一万一千余字,这是根据1972年在
山东临沂汉墓中发现的残简而整理出来的。

    为了防备庞涓继续加害于己,孙膑佯狂卖傻,后遇齐国使者而得救。使者悄
悄地用车把他从魏国大梁(开封市)载到齐国,受到齐国田忌将军的善遇。

    “田忌赛马”表现出了孙膑的才智,田忌便把他推荐给齐威王。孙膑长于用
计,有一次,魏国派大军进攻赵国,赵国首都邯郸危在旦夕,求救于齐国。齐威
王想以孙膑为将军,而孙膑辞谢不受,他说:“我是刑余之人,当将军不合适。”
齐威王改变了一下主意,以田忌为将军,以孙膑为军师,“居辎国车中,坐为计
谋”。田忌想直接把齐国军队开到赵国去救援,孙膑认为这不是救赵的良策,应
该把军队直接开到魏国的大梁去,因为魏国的“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田忌用了孙膑的计策,齐军长驱直入魏国,如入无人之境。这时,魏国立即从赵
国退兵,回头来对付齐军,在归途中大战于桂陵,魏军大败。由于用了孙膑的计
谋,齐国没有一兵一卒进入赵国领土,而赵转危为安。自此以后,历代军事家都
懂得了“围魏救赵”的妙计,并加以应用。

    魏国在桂陵吃败仗是在公元前353 年;十年之后,即公元前343 年,赵国与
魏国联合起来侵伐韩国,弱小的韩国向齐国告急。齐国的田忌率军直奔魏国都城
大梁,吓得魏国的庞涓将军“去韩而归”。在退兵之时,孙膑向田忌献计说:魏
国的军队是一支骄兵,轻视齐军,现在要利用这支骄兵的弱点,助长他们的骄傲
情绪,来个行军减灶的迷魂阵。在魏国的土地上,齐军头天“为十万灶”,“明
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田忌言听计从,三日之内边行军边减灶。
魏将庞涓尾追着齐军,见齐军天天减灶,大喜不已,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他说道
:“哈哈!我早就知道了齐军怯弱,跑到我魏国来不过三天,他们的士兵就逃亡
了一大半。”于是庞涓便带着一支精兵日夜兼程地追赶齐军。聪明的孙膑料定庞
涓会来个孤军深入,并算定他到天黑的时候追到马陵这个地方。马陵道路狭窄,
路旁多险隘,是设伏兵的好地方。孙膑叫人在路旁的一棵大树上砍下一层树皮,
在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果然在天黑的时候赶到大树下,当他
用火光照亮看树上大字的时候,“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
智穷兵败。乃自刭”。自刎时他含恨说道:“我就这样死了吧,让孙膑那小子成
名去!”齐军乘胜追击,大败魏军,魏国太子(申)也成了俘虏。司马迁说: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 115 */ 第二部分辩论中的哲学思维

    战国中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不再甘心居于一隅之地,
遂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东方;马陵战后,齐国代替魏国成了中原地区的霸主。这样,
秦、齐都以向中原地区扩张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已有的混战局面更为错综
复杂。处在东西二强夹击下的韩、赵、魏三国为了图谋自存,联合起来并且北连
燕、南接楚,东抗齐或西抗秦,被称为“合纵”,也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
如果弱国被齐国或秦国拉拢联合,进攻其他弱国,就被称为“连横”,就是“事
一强以攻众弱”。到战国晚期,乐毅破齐,齐国一蹶不振;长平之战,赵国严重
削弱,秦国取得了对东方六国的绝对优势,合纵连横政策也就包含了新的含义:
即东方六国并力抗秦,称为合纵;秦联合东方某一弱国对付其他弱国称为连横。
于是,一批对当时的国家间的政治形势非常娴熟,善于辞令和权术,从中获取功
名利禄的说客应时而生,史书上称他们为“纵横家”。

    纵横家虽然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进行活动,但是在他们言谈和事迹中,透露出
明显的哲学方法论,尤其是辩论中的逻辑思维。

    /* 116 */ 第二部分桔生淮北则为枳

    有一次,楚灵王接见了晏婴。楚灵王一见到晏婴,马上问:“齐国是不是很
缺乏人才?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出使楚国?”“大王,齐国人多着呢。国
都临淄人口百万,每人呼一口气,可以呼气为云,每人淌一滴汗,可以挥汗如雨。
行人来往川流不息,摩肩接踵,又怎么能没有人才?只是我国有一个规矩,贤明
之人出使贤国,不肖之人出使不肖之国,大人出使大国,小人出使小国;而今我
无才无德又最不肖,只好来楚国为使,希望大王原谅。”

    楚王一时无言以对,正好一对武士押一名犯人从殿前经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