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点中国哲学-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因杀人,被楚国拘囚起来。陶朱公说:“杀人偿命是应该的,但我听说有千金
之家财,其子可以不被处死于市中。”于是备齐千金,准备让小儿子前去探视。
但大儿子也坚持要去,并说:“父亲不让大儿子去,而让小弟去,一定是父亲认
为我是不肖之子。”说着竟要自杀。夫人见此,再三强劝陶朱公,陶朱公不得已,
只得让大儿子去,并附信一封,叫他交给自己过去的好友庄生。并对大儿子说:
“到了以后,把礼金送上,然后一切客随主便,不要与他争辩。”
大儿子到后,便按照父亲的嘱咐去做了。庄生对他说:“你快走,不要继续
留在这里了。即使你弟弟被放出来,也不要问是什么原因。”大儿子走后,并没
有按庄生吩咐回去,而是偷偷地住在楚贵人那里。庄生虽穷,却以廉洁耿直为标
榜,楚王以下的大臣们都把他以师视之,非常尊重他。陶朱公的儿子所送千金之
礼,庄生并无意收下。原本想把事情办成后,再退还给朱公,现只以为信守之据,
然而陶朱公的长子并不理解他的这番良苦用心。
一天,庄生找了个理由觐见楚王,说天上有星相显示,有事不利于楚国,只
能用做好事的方法才能消除。楚王一贯信任庄生,于是就命人封住三钱之府,准
备大赦天下。楚贵人欣喜地将此喜讯告诉了朱公长子。不料朱公子想,大赦时弟
弟一定会出来,千金岂不白送庄生了。于是又去见庄生,庄生吃惊地问:“你怎
么还没离开这里?”朱公长子说:“弟弟今将大赦,故而特来告辞。”庄生明白
他的意思,就把钱还给了他。
庄生被陶公子耍弄,感到受了奇耻大辱,于是就又觐见楚王说:“楚王大赦
是为了修德去凶,可楚国的百姓都说,陶地的富翁陶朱公的儿子杀了人被囚在楚,
他们家里就用金钱来贿赂楚王左右的人,所以说楚王大赦并非为楚国百姓,只是
为陶朱公的儿子一人着想罢了。”楚王听后大怒,下令将陶朱公的儿子立即处斩,
然后才下大赦令。
当陶公子拿着弟弟的死亡通知回到家时,母亲及乡亲都很悲伤,陶朱公说:
“当我听说你的行动,就知道你一定会害死你的弟弟。这并非是你不爱他,只因
为你从小与我一同创业,备尝生活的艰辛,所以很看重钱财。至于你小弟,本来
就生长在富裕的环境里,出门乘车、骑马,不知钱财来得不易。我派他去只因为
他能抛舍钱财,而你却不能,最终是你杀了弟弟,不是见怪,我早就料想你会带
丧报回来!”
/* 40 */第一部分大盗与小盗
在《庄子。外物》篇中讲了一个小故事,叫《儒以、发冢》,也就是儒家以
《诗》、《礼》等经典为依据来偷挖人家的坟墓。
故事说,在偷挖坟的时候,大儒在地面上催促说:“太阳快出来了,事情怎
么样了?”小儒在坟里回答:“还没解下尸体的衣裙,它嘴里含有珍珠。《诗经
》本来就说过:”青青的麦子,生长在山坡,活着不肯把财物施舍,死了含着珠
子却为何?‘“说完就拽着尸体的鬓发,压下它的下巴,用铁锤敲它的面颊,慢
慢地震开了它的嘴巴,珍珠一点没损坏就从嘴里取出来了。
这个故事虽是虚构的,用来讽刺挖苦儒家的伪善,但庄子确实认为仁义和智
慧是给窃国大盗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庄子曾说:“人们为了防备贼撬箱开柜偷东
西,就把箱子柜子绑得紧紧的,锁得严严的,这是一般人所谓的聪明的办法。可
是大盗来了,连箱带柜一起都扛走了,他还怕你捆得不结实呢!那么原来所谓聪
明的办法,不正是替大盗积累保存财富吗?而且不止是所谓聪明人替大盗积累财
富,就是所谓圣人,有不替大盗当保管的吗?就像从前的齐国,大小城镇一个接
一个,人民上山打猎,下海捕鱼,下地耕种,所到之处,方圆有两千多里。就在
这片土地上,建立宗庙社稷,设置州邑乡里,这何尝不是效法圣人那一套治国办
法呢?可是后来田成子杀了齐国国君,篡夺了政权,他所盗取的难道只是齐国这
个国家吗?他是连同圣人的仁义礼法也一起盗窃去了。所以田成子虽然有盗贼之
名,可他安乐得如同尧舜一般。小国对他不敢非难,大国对他不敢征讨,他一直
占有齐国,传了十二代。这不正是他盗窃的不止是齐国,还连同圣人之法,并且
用这圣人之法来保护做盗贼的自己吗?”
因此,庄子愤慨地大声疾呼:“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就是有双料的圣人来
治理天下,也是给大盗造成加倍的利益。圣人发明斗、斛来量东西,大盗就连斗
斛一起偷走;圣人发明秤来称东西,大盗就连秤一起偷走;圣人发明契约、印章
来保证信用,大盗就连契约、印章一起偷走;圣人发明仁义来矫正世风,大盗就
连仁义一起偷走。怎么能证明这些呢?请看那偷衣带钩的人要被杀头,可偷了整
个国家的人却当了诸侯;诸侯的大门里正有着仁义啊!这不是他盗窃了仁义和称
圣智吗?”
/* 41 */第一部分君子儒与小人儒
自夏代开始,中国形成了一套礼仪制度,这些礼仪制度把人们的行为约束在
一定的规范之内,从而保持社会等级秩序的稳定,并且也从这些行为规范中,培
养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的习惯。古代国家最重要的两件事情是祭祀神祗和战争,
因而,这套礼仪制度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祭祀神祗。这些礼仪到了周代已经发
展得非常完备,也非常烦琐,需要专门的人士去掌握它们,并且在行礼时充当司
仪。这些通晓礼仪规范并且在贵族人家祭祀行礼时充当司仪的人们,被称为“儒”。
他们必须通“三才”(天地人)、阴阳之道。也就是说,儒不仅要懂得行礼时的
那些仪式,还要通晓那些仪式的意义和作用,即礼中之道。
墨子时常讥讽儒,称其“富人有丧,乃大悦喜曰:此衣食之端也”。此是墨
家对儒者的贬辞,仅仅反映儒者的部分情况。其实,他们大都是社会上有一定文
化知识和道德的学者。
到了春秋末期,以孔子为中心的一批学者,办学授徒,整理和研究古代典籍,
关心国家大事。道家和墨家都称孔子一派为儒者。孔子早就意识到这点,为了避
免人们的误会,要与上述儒者区别开来,特别告诫自己的学生:“女(汝)为君
子儒,毋为小人儒。”显然,他们自认为是君子儒。
/* 42 */第一部分儒学可以称为“儒教”吗?
由孔子所创立的学说,简称“儒学”。儒学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它是一门
解释经典的学问。这些被解释的经典内容,是孔子以前中国传统文化中居指导思
想地位的成分,即如何按照上帝或者天的意志,把国家治理好。孔子最完整地继
承了传统文化和这些文化设施中所体现的思想,并且通过自己的重新解释,使传
统文化和传统思想都得到了根本的进步,同时也就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学派
和以他的思想为代表的儒家学说。
这些被解释的经典一般说来有六部,即“六经”(《诗经》、《尚书》、《
礼仪》、《乐经》、《易经》、《春秋》)。孔子去世后,被尊为圣人,于是被
认为是孔子的著作的,或者被认为是孔子传授的著作的,或者记载孔子言论的书,
都被当做经典,这样的经典有《论语》、《礼记》、《孝经》;再后来孟子等人
也被尊为圣人,于是他们的作品《孟子》也被当做经典;还有两部书,被认为是
孔子以前的书,如《周礼》,后来也被儒者们当做经典。而解释这些经典就成为
儒学的基本内容。直接的解释开始时叫做“传”,后来也叫做“注”、“疏”、
“解”、“释”等等;间接的解释,形成后来被称为“子书”的主流部分。因此,
可以说,儒家学说继承了在它产生之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后来又被作为国
家的统治思想延续下来。
至于“儒学”是否可以称之为“儒教”,至今仍有争论。赞同“儒教”的一
派认为,儒教是中国古代的国家宗教,这个宗教的神灵系统是中国传统宗教的延
续,它的理论部分是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他们认为,汉武帝把儒学定为国家
的指导思想,标志着儒教的诞生;1911年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国,取消了
对上帝鬼神的祭祀,标志着儒教的崩溃。儒教把天(上帝)作为至上神,但是对
天作出了重新解释。儒教有自己的宗教组织,就是国家设立的专门负责祭祀的机
构,起初叫做“太常”或“奉常”,后来叫做“礼部”。儒教认为天子就是上帝
之子。与基督教不同的是,基督教的上帝之子只有一个,而儒教的上帝之子,则
要由上帝根据他们的德行而加以任免。上帝任免天子,天子任免官吏,官吏的主
体由儒者担任。
也有人反对把儒学称之为儒教,他们认为中国古代是没有宗教的国家。
/* 43 */第一部分儒家八派
儒家八派的区分,只是韩非个人的学术观念。其中不免有韩非的主观影响。
事实上,韩非对儒学八派的划分并没有严格的学术界定,它所反映的内容也只是
孔子去世之后,战国初年以至战国末年的儒学大概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派:
1。子张学派。子张是孔子最年轻的学生之一,以积极参与政治为特色。子张
不仅出身低微,而且还是犯过罪的人,只是跟从孔子学习之后,才改邪归正,终
于成为儒林中的名士。从史料看来,孔子对他并不是十分满意。而且孔子的一些
弟子也经常批评他,说他精神境界不是很高。荀子在文章中还骂他是“贱儒”。
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子张的后学显然已成为一个很大的学派,否则也不至于引起
如此多而强烈的批评。
2。子思派。子思是孔子之孙,其导师是孔子最年轻的弟子之一曾参。据说《
大学》和《孝经》两部著作都是由曾参从孔子那里传下来的。而子思又根据传授
创作了《中庸》。《大学》、《中庸》被宋代儒者作为《四书》的基本内容,在
儒经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所以这一派从宋代以后影响也很大。他们的代表人
物曾参、子思,都作为圣人,陪同孔子享受祭祀,称“配享”。这是孔子以后儒
者的最高荣誉,得到这个荣誉的共有五人。
3。颜回派。颜回是孔子亲自认定的最好的学生,但家里贫穷,住在破旧的房
子里,吃着很简单的食物,不幸早逝。孔子非常悲痛,认为这是上天要让他的道
失传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就是孔子
对颜回的称赞。
4。孟子派。宋代开始,认为孟子的老师或老师的老师是子思,所以把孟子和
子思看做一派。《孟子》一书和《中庸》,在思想上确实有许多接近的地方。
5。漆雕氏派。由于孔门弟子中有三漆雕,即漆雕开、漆雕哆、漆雕徒父,因
此,此派的人物所指就含糊了,学者们也往往因理解不同而有差别。如果将此三
漆雕进行比较,似乎只有漆雕开最具有传学的资格。其他二人的情况似乎在司马
迁的时代就已模糊不清了。这个派别的特点是不畏惧权势,不欺侮弱小,行为正
直,处事勇敢。
6。仲良派。仲良派的情况至少到目前我们几乎一无所知。不仅已知文献中孔
门弟子无此人,而且非孔门人物中似乎也没有此人的任何记载。
7。孙派。与仲良派情况类似,在孔门弟子中并无孙氏,故此派学者指哪些人
也一直是人们争相猜测的问题。梁启超、郭沫若等人以为是指荀卿,因为荀卿又
称孙卿。
8。乐正派。有人认为乐正指曾参的弟子乐正子春;有人认为指孟子的弟子乐
正克。具体情况不明。实际上,孔子以后儒家的分化情况还很复杂,据荀子所说,
还有子夏派、子游派、子弓派等,其代表人物都是孔子的弟子。
/* 44 */第一部分儒学一二三
儒学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杨雄、王充、王弼、孔
冲远、韩愈、柳宗元、王安石、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
渊、王守仁、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戴震、康有为等。
儒家的著作和典籍主要有:《诗经》、《尚书》、《周易》、《礼经》、《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
《孟子》、《荀子》、《大学》、《中庸》、《春秋繁露》、《四书集注》等。
儒家学说主要有:德政说、仁政说、大同说、公羊三世说、性善说、性恶说、
性三品说、气质之性说、与天地参说、天人感应说、天道自然说、天人交相胜说、
天人合一说、以无为本说、天理人欲说、主静说、主敬说、致良知说、知行合一
说、本末论、体用论、理气论、常变论、动静论、生死论、经学、谶纬之学、玄
学、理说、心学、经世之学、现代儒学研究等。
关于儒家派别的划分有多种。除了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八派之外,宋代以后又
出现了几派,主要有:濂学(以周敦颐为代表)、关学(以张载为代表)、洛学
(以二程为代表)、闽学(以朱熹为代表)、泰州学派(以王艮为代表)、东林
学派(以东林党为主)、乾嘉学派(乾隆年间到嘉庆年间儒学的统称)。
/* 45 */第一部分儒家的修炼方式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63岁的时候,有两次被鲁国驱逐。在
宋国时,司马桓砍倒大树对他进行恐吓威胁。后来到了卫国,又被错抓入狱。在
陈国和蔡国之间,又被楚军包围,围困达七日之多,结果饿得弟子们有气无力;
但孔子却毫不计较,“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孔子的意志力
比一般人要强好多。
这是儒家所提倡的修炼方式的成果。
儒家功就是儒家的学者以及信徒修炼的一种功法。关于儒家功的内容与方法,
主要见于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和荀况的《荀子》等儒家经典著作中。
儒家功将正常的生活、道德修养和练功融合为一体,练功的目的是更积极地
入世和更好地治国,不像佛家和道家那样为了出世,这是儒家功最突出的特点。
《大学》中有明确记载:“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则格物,格物而后知至。”
儒家功如果按照佛家的看法,还没有脱离“我执”的束缚,但儒家练功的目
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入世,所以这种功法本身就是对于绝对自由的一种约束。
儒家功和道家功、佛家功相比,非常简单,主要是以守静的心斋、坐忘为代
表。孔子的弟子颜回曾经问他什么是心斋,孔子答道:“若一志,无听之以耳,
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神),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可以看出,孔子所主张的心斋是通过意念专一、呼吸细长、耳之不闻、唯心
能觉,进而达到神气合一,进入清静纯一的境界。孔子认为心斋这种功法是修身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