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老子与百姓生活-姚淦铭 >

第20章

老子与百姓生活-姚淦铭-第20章

小说: 老子与百姓生活-姚淦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些官员啊,也并不真的甘心去做人民的〃公仆〃、〃勤务员〃。有人也许心里想,傻子才去做人民的〃公仆〃、〃勤务员〃呢!所以不就有这么多的、络绎不绝的、层出不穷的一批批被揪出来的贪污、腐化、腐败分子?老子对于这些只会冷笑一声,他冷笑的是你们不遵守〃道〃,不依循〃处下之道〃,那么你们当然就会受到惩罚了。这就叫自食恶果,也就是自己吞下了不〃处下〃的恶果了! 
第42节:及时发现人才 
作者: 姚淦铭 
 
  我们再来说,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面对着高高在上、指手画脚、颐指气使的人,都不太使人能接近他、亲近他。有一些新贵,比如老板、老总、大腕啊,只〃处上〃,而不能或不会〃处下〃,就往往较难处理人际关系。 

  再比如现在有少些大学生、研究生把自己看作天之骄子,因此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就缺少〃处下〃的理念和智慧,不肯处下、居下,一毕业出去就想工资要高,一到单位位子要好,还要别人对他重视。这怎么能行呢?现实生活并不是他们所能意料到的,结果处处不顺心。 

  有一位智者说得好:比如上位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向对方弯下腰,蹲下来,坐下来,简单的三个动作往往拉近了你和对方的关系,平等了彼此的定位。这样的人善于相处,因为你〃处下〃了,因为你尊重对方,平等待人了,当然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这也许是很可以启发大家心智的。 

  其实〃处下〃不是无能,〃处下〃是把人际关系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这才能使得人际关系和谐。 

  〃处下〃的内涵很多,有时是一种策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善于长跑的优秀运动员,他往往不在一开始跑在第一,而是紧紧跟在别人的后面,不露声色,处于下位。然后在最后的关键时候,一下子冲到第一夺取了冠军。还有一些善于打拳的武术家也往往不轻易打出第一拳,先处下,这是因为要观察对方,探清虚实,摸清路子,然后再后发制人。这里面的道道很多,大家可以琢磨琢磨的! 

  我们再来讲一个外国的现代事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在他领导的20年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而能够保持了25%的年增长率。这很不简单!我们如果用老子的理念与智慧来分析,其中有一条就是能够智慧地〃处下〃、〃以下为上〃。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总裁后,就主张〃管理越少越好〃,这有点像老子的理念。这样他就有时间去〃处下〃、〃为之下〃,也就是他走出总裁的高高在上的办公室,去走访世界各地的分公司,更多时间与中层、低层的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可以及时发现人才,启用人才。 

  他的这种理念和智慧也很有趣,我想大概是从自己由〃处下〃到〃处上〃这种艰难的经历中反思出来的。据说,他小时候口吃,结果父母考虑他的这种情况,就给他找了一个〃球童〃的活儿。这〃球童〃是干什么的呀?就是专门在高尔夫球场中为别人捡球的,不用开口。这种工作当然很〃处下〃,很底层,打高尔夫球的人当然有的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在这种地方工作,他难免会看到或受到那些所谓的处上的、成功人士的颐指气使、傲慢不逊,这些深深地烙在他的心上。 

  这激发了他也想做一个〃处上〃的成功人士,因此当他回到学校时,就发奋用功学习,后来成绩优异,被通用公司录用。当然他一进去还是〃处下〃,但是那种〃处上〃的理想在召唤他。有意思的是,他有老子说的自知之明,知道反正自己口吃,那就少说话,多干活,结果因为成绩突出,就往上升,最后当上了总裁。这也就像老子所说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64章) 

  这位总裁由球童之〃处下〃学习成绩之〃处上〃从而录用;又由通用公司中的一般工作人员的〃处下〃当上总裁的〃处上〃管理理念的〃处下〃获得人生的成功。虽然他大约不一定学过老子的〃处下〃理念,但是他的行动轨迹是合乎〃道〃的,因为符合〃道〃这一规律,那么自然和老子的理念也就十分密合了。这可以作为解读老子的一个外国的例证。 

  用人中的〃处下〃 

  老子在人际关系的〃处下〃理念中还有一个大智慧,老子说;〃善用人者为之下。〃(第68章)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你要成功,你要成就一番事业,那就还得依靠别人。你事业做得越大,你需要依靠他人的就更多,那么你非得〃善用人〃。你要〃善用人〃,那就一定得能够〃为之下〃,就是处在对方的下面,对人谦卑,否则谁愿意听你使唤? 

  战国时代燕昭王复国,接受的是一个残破的燕国,内外交困,国势虚弱。当时的燕国,在今天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一带。 

  燕昭王迫切希望重新振兴国家,急需人才。他要用谦卑的礼节和优厚的礼物去招贤纳士,于是去请教燕国的贤士郭隗,如何才能得到人才。郭隗就用〃处下〃的方法来开导燕昭王。郭隗讲了几个层次的情况; 

  第一个层次是,能够建立帝业的人和老师相处,这意思就是帝者能够礼贤下士、以贤人为师。 

  第二个层次是,成就王业的人与朋友相处。 

  第三个层次是,成就霸业的人与臣子相处。 

  第四个层次是,亡国之君与仆役相处,就是说这些亡国之君妒贤忌能,他们所信任的人只不过是一些惟命是从的仆役小人。 

  这四个层次表明,越是要成就大事业的就越是要尊重贤人,善于〃处下〃。郭隗又进一步分析了〃处下〃心态、态度的几个层次与招引人才的关系: 

  第一个层次是,如果谦卑地虚心侍奉老师,向他好好学习,那么比自己的才能强百倍的人就会来到。 

  第二个层次是,如果做事情奔走在别人的前面,休息却在他人的后面,如果最先向贤人求教,最后一个停止发问,那么比自己才能强十倍的人就会来了。 

  第三个层次是,如果见面时别人有礼貌地迎上来,自己也有礼貌地迎向前,那么和自己才能同样的人就会来了。 

  第四个层次是,如果靠着桌子,拿着手杖,斜着眼睛指挥别人,待人不礼貌,那么只有服杂役的仆人一类的人来了。 

  第五个层次是,如果对人狂暴凶狠,打击别人,跳跃顿足,并且发怒训斥人,就只有刑徒和奴隶来了。 

  虽然当代人对于当时那种社会文化背景已经不太熟悉,读起来感到有些不顺畅,但是如果我们今人细细地解读其中的信息,那么核心的意思就是,你越是希望得到大人才,你就越是要谦虚谨慎地处在贤者、人才的下面。这里有一种对应的关系,你的〃处下〃达到什么档次,就有什么档次的人才来到。 

  我们大家比较熟悉《三国演义》,就再举这里面的例子来解读。刘备是一个特别善于〃处下〃的人了。他的事业成功和他会用人很有关系,而善用人又在于他善处下,正如老子说的;〃善用人者为之下。〃 
 
第43节:三国演义 
作者: 姚淦铭 
 
  我们来看一看,刘备是怎么〃处下〃的。刘备的身份很高贵,属于东汉远支皇族的人。他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被称为皇叔。虽然当时的刘备已经穷得只靠编草席、卖草鞋勉强过日子,但是他的血统依然高贵。他这种出身很高的人,却愿意并能够〃处下〃,和关羽、张飞结拜成兄弟。张飞是什么人?是〃卖酒屠猪〃的。关羽地位也不高,而且是杀了人在江湖上避难的。刘备就能〃处下〃,三人在张飞家的桃园结义,于是找到了自己事业的基点。 

  那时各地起兵镇压黄巾军,刘备也召集了一批人,想干出一番事业。刘备特别能发挥他善于〃处下〃的才能,不断地在〃处下〃中求生存,求发展。他先投靠过公孙瓒。后来他解了徐州之围,并投靠了徐州刺史陶谦(陶恭祖)。因为他善于处下,结果陶恭祖三让徐州,最后刘备做了徐州牧。 

  第一次,陶谦要把徐州让给刘备,很真诚地说了三条理由:一是自己年纪大了,精力不足了;二是两个儿子不肖,没有才能;三是你刘备是帝室之胄,德广才高。刘备推辞说:〃此事决不敢当!〃刘备坚决不肯接受。关羽说:〃既然人家相让,兄长你就权领这州事吧!〃张飞说:〃又不是强要他的州郡,把牌印拿来,我代你受了,不由我哥哥不肯。〃可是刘备依然坚决推辞,甚至拔出宝剑,准备用自杀来表示不接受。最后刘备驻军在小沛。 

  第二次陶谦要把徐州让给他,刘备又坚决推辞了。 

  第三次陶谦病重了,临死时坚决把徐州让给刘备,最后刘备在群臣的要求下,又在徐州百姓哭拜在地的请求下,终于接受了管理徐州的大事。刘备在这样的一次次〃处下〃中获得了最广泛的民心,他当徐州牧就有了深厚的基础了。这就是他〃处下〃的智慧与结果。 

  再说徐州是陶谦让给刘备的,但是后来吕布又逼迫刘备把徐州让给他,刘备一观察形势,自己力量太小,搞不过吕布,不吃这个眼前亏,先〃处下〃,先咽下这口气,就把徐州让给了吕布。这是刘备的又一种〃处下〃。 

  后来刘备又投靠了曹操,他也善于〃处下〃。他用〃处下〃的方法,与曹操交往,保全自己。他知道曹操会监视他的动向,他就一天到晚在菜圃里种菜,让曹操知道他是无用之辈。后来大家熟悉的〃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段,更加玄乎。青梅熟了,于是曹操邀请刘备边尝青梅,边饮酒,边谈论,目的却是考察他。曹操借天气气象说龙、说英雄,要刘备说出当时谁是天下真正的英雄。刘备说遍了天下的人物,像袁术、袁绍、孙策等等,就是不说曹操,也不说自己。最后曹操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说:〃方今天下,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千方百计想要隐瞒起来的远大心志,自以为不为曹操所知,但是却被曹操一言说中。这一吓,吓得把筷子都掉到地上了。这时正好打雷下大雨,刘备极其〃善为之下〃,他马上弯腰去捡筷子,用自己历来胆子小怕打雷来掩饰。结果是换来了曹操的冷笑,认为刘备的确是个无用之人,英雄难道还怕打雷吗?这就瞒过了曹操。大家想想,如果刘备〃处下〃的功夫不修炼到家的话,那就有危险了。 

  后来他又投靠袁绍、刘表,在〃处下〃中前进,在〃处下〃中积聚力量,在〃处下〃中百炼成钢。特别是刘备〃三顾茅庐〃得到了诸葛亮这个大人才,从此三分天下。这里刘备为得人才而将〃处下〃的功夫表现得炉火纯青。 

  第一次,刘备去茅庐没见到诸葛亮,张飞怎样说的?张飞说:〃既然见不到,那咱们自个儿回去算了!〃刘备怎么说?他说:〃不,再等待片刻!〃关羽怎么说的?他说;〃倒不如暂时先回去,再派个人来探望,不算晚。〃就这么几句话,三个人的人际交往的〃处下〃理念的档次全部反映出来了。档次最低的是张飞,中间的是关羽,最高的是刘备。 

  第二次,刘备是冒着风雪去拜访诸葛亮的,这就好像老天在考验他们〃处下〃的诚信度。果然张飞最有意见,他说:〃天寒地冻,打仗尚且都停了,难道还该跑这么远的路来看一个没有用的人吗?不如回新野去避避风雪吧!〃 

  刘备高水平啊,他说:〃我正要让孔明看看我的殷勤的情意,如果兄弟怕冷,你就先回去吧!〃他要让孔明看到他的〃处下〃的诚信深度。但是没有碰到,只是遇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刘备回去后,转眼到了春天,他郑重其事地占卜,又斋戒了三天,又去拜访诸葛亮了。 

  第三次,刘备去卧龙岗时,关羽、张飞都很不乐意了,很有意见,拦住刘备不让去。他们两人认为,刘备已经去了两次,那份礼节也太过了。诸葛亮肯定是徒有虚名,所以避开,不敢见面。他俩的理念是〃毋以贵下贱,毋以众下寡〃。这就是,不要让尊贵者处于低贱者的下面,不要将众人处于一个人的下面。这就和老子的理念完全相反了。张飞甚至说:〃不用你刘备亲自去,我用一根麻绳把他捆了来。〃《三国演义》水平很高,把人物一个个写活了。 

  最后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一番隆中对,果然让刘备豁然开朗,眼睛一亮,看到三分天下的美妙远景。但是当他邀请诸葛亮马上一同前往新野时,诸葛亮没有答应,说自己一向乐意耕锄,不能奉承遵命。于是刘备哭起来,哭得很苦,掩面而哭,把衣衿袍袖都哭湿了。后来诸葛亮终于被再次感动而出山了。 

  这些可以说明刘备真是老子所说的〃善用人者为之下〃了。如果大家细心体会,可以看到刘备在交友中怎样〃处下〃,在斡旋中怎样〃处下〃,在对付〃政敌〃中怎样〃处下〃,在寻求人才时是怎样〃处下〃,在求生存中怎样〃处下〃,在发展中怎样〃处下〃,这也许会给我们很多启迪。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处下〃有时与人们的关系太重要了。比如三个人中张飞的不能〃处下〃最为突出,如果按照性格决定命运的角度来看,那么也很能启人思考。 

  张飞镇守在阆州时,传来关羽被东吴所害的消息,《三国演义》中写道,他是早晚哭泣,血湿衣襟,诸位将领用酒来劝解他。但是张飞如果醉了,怒气更加厉害,军队中只要有人冒犯他,就用鞭子打人,多有被打死的。帐下有两员末将范疆、张达来报告,挂孝伐吴所用白旗、白甲一时来不及准备,须宽限时间。但是张飞大怒,把这两人绑在树上,在每人背上各打五十鞭子,并用手指着他俩说:〃来日俱要完备!若违了限,即杀汝二人示众!〃这两个人一合计,〃与其他杀我,不如我杀他〃!于是就在这天晚上,他俩把张飞杀了。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单是从〃处下〃这一角度来看,能否〃处下〃,确实关系重大。 
 
第44节:真实的流露 
作者: 姚淦铭 
 
  再看关羽,他也不能很好地〃处下〃。陆逊接任吕蒙之职位后,就用礼物书信来表示和好,关羽很骄傲,说:〃孙权见识浅短,何用孺子为将也?我荆州犹泰山之安,吾复何忧?〃他瞧不起人,傲气十足,结果中了吕蒙、陆逊之计,败走麦城。后来蜀国的学士秦宓分析关公的失败,对刘备说过这样的话:〃关公轻贤傲士,刚而自矜,以致丧命,非天亡之也。〃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这是不能〃处下〃带来的又一次血的教训。 

  照例说,刘备在三人中最善于〃处下〃,但是在听到关羽被害的消息后,他控制不住自己了,急于要去讨伐东吴,为关公报仇。当时赵云很有见识,提醒他应当先灭掉魏国曹操,那么孙权就会〃自服〃。刘备不听。那个学士秦宓就出来强谏,刘备非但不听而且要杀了他。诸葛亮听到消息,上表规劝不要讨伐东吴,并救秦宓,说应该〃纳秦宓金玉之言,抑卞庄刺虎之勇,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但是那时刘备看了诸葛亮的表,就扔在地上,说:〃朕意已决,再谏者插剑为令!〃大家可以看到,已居高位的刘备没有了先前那种能〃处下〃的谨慎了。结果大家知道的,火烧连营,一场惨败,刘备不久也就去世了。这是刘备在关键的时候不能冷静地〃处下〃,结果引出这样惨重的教训。 

  〃处下〃需要修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