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z >

第2章

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z-第2章

小说: 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z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部分:小引追寻《往矣集》记述了如烟往事
从建设大楼里出来;沈之瑜心急如焚;直奔图书馆。
随着周佛海身败名裂;他的著作也被查禁。沈之瑜出示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介绍信;这才在一堆封存的书中找到那本《往矣集》。
真是〃俱往矣〃;这本一九四二年一月由上海平报社出版的《往矣集》(《往矣集》还曾由另几家出版社印过不同版本);记述着周佛海的如烟往事。此人擅长文笔;曾不断把往事凝固在铅字之中;在《往矣集》中留下他人生旅程中的脚印。
沈之瑜迅速翻过周佛海那篇记述童年的《苦学记》;目光滞留在他回忆加入中共经过的《扶桑笈影溯当年》一文。文中;有这么一段;详细写及他一九二一年七月从日本来沪参加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经过;并提及了开会的地点:
〃接着上海同志的信;知道七月间要开代表大会了。凑巧是暑假期中;我便回到上海。党务发展得真快;不单是我们去年计划的上海、汉口、长沙、北京、广州;都成立了组织;就是济南也有了支部。当时陈炯明在粤主政;还没有叛变;约仲甫(即陈独秀)去粤;担任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所以代表大会;他不能亲来主持。广东代表是公博(即陈公博);北京是张国焘、刘仁静;长沙是毛泽东和一位姓何的老先生(即何叔衡);汉口是陈潭秋、包惠僧(包惠僧是否作为湖北代表出席会议;说法不一);上海是李达、李汉俊;济南是谁记不清了(即王尽美和邓恩铭)。丁默村虽然不是代表;却是C。Y。(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活动分子;也在上海。我便算是日本留学生的代表。其实鹿儿岛方面;没有一个人参加;东京只有一个施存统。我算是代表施和我自己两人。第三国际;加派了马令(现通译为马林)来做最高代表。我和毛泽东等三四人;住在贝勒路附近的博文女校楼上。当时学生放了暑假;所以我们租住。没有床。我们都在楼板上打地铺。伙食;当然是吃包饭。在贝勒路李汉俊家;每晚开会。马令和吴庭斯基(应为尼柯尔斯基)也出席。……〃
在周佛海的这一段记述中;提出两个地点:
代表的住宿地是〃贝勒路附近的博文女校〃;
开会的所在是〃贝勒路李汉俊家〃。
这么一来;寻觅的范围一下子从偌大的法租界;缩小到贝勒路及其附近。
不过;这缩小了的范围仍不小。贝勒路北起延安东路;南至徐家汇路;马路两侧有两千多座房子;何况李汉俊于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七日在汉口遇害;原屋早已易主。
贝勒路处于法租界之中。一九○六年;法租界工部局以法国远东舰队司令贝勒的名字给这条马路命名。那时是一条荒僻的路;路边稀稀拉拉立着几十幢低矮的平房;马路南段两侧是一大片农田。一九四三年一月九日;汪伪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汪精卫与日本驻汪伪政权〃大使〃重光葵在南京签署了《关于交还租界及撤废治外法权之协定》。从这年八月一日起;上海撤销了租界;贝勒路也随之改名;以湖北省黄陂县县名命名;改称〃黄陂南路〃——援引上海路名惯例;通常以省名命名南北走向的马路;以县、市名命名东西走向的马路。因省名有限;用于命名南北走向的主要马路;贝勒路虽南北走向;但不是交通要道;故以县名命名(有关贝勒路的沿革史料;系上海市地名办公室刘方鼎及上海卢湾区地名办公室陈法清向笔者提供)。
就在沈之瑜花了一个夜晚的时间读毕周佛海的《往矣集》之后;便急于想见到周佛海之妻;以便着手寻觅中共〃一大〃会址。
隔了一天;当沈之瑜刚在军管会办公室坐定;大门口警卫室便打来电话;说是一位姓杨的女人求见。
〃哦;她来了!〃沈之瑜一边朝大门口疾步走去;一边暗暗佩服上海市公安局局长扬帆工作的高效率。
果真是周佛海之妻。她自我介绍说:〃我是杨淑慧。市公安局扬局长要我来找您。〃她说话不紧不慢;每一个字都讲得很清楚。
〃你好……〃在部队里说惯了〃同志〃的沈之瑜;这时不得不改用拗口的称呼;〃周太太!〃〃沈同志。〃在办公室坐定之后;杨淑慧徐徐说道;〃李汉俊先生的家;我去过几次;印象不很深了。不过;当年的陈独秀先生的家;也就是《新青年》编辑部;我在那里住过;记得很清楚;能不能先去找那个地方?〃
〃行;行。〃沈之瑜答应道;〃陈独秀的家在哪里?〃
〃我记得;在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二号。〃杨淑慧一口气说了出来。
〃环龙路;也就是现在的南昌路。〃沈之瑜对上海的马路十分熟悉。
那时;除了首长;一般人都没有小轿车;没有吉普车;沈之瑜、杨重光和杨淑慧在南昌路上步行着。
头一回出师告捷。因为南昌路基本上保持当年的模样;南昌路四十七号原是一所法国学校;外貌也依然如故;杨淑慧一眼就认出来——老渔阳里正是在它对面;如今的南昌路一百弄。弄堂里;一排排石库门的房子;犹如从同一个模子里浇出来的。这样的房子;都是一楼一底;一个小天井;天井四周是高墙;墙正中是一扇黑漆大门。一幢房子;有七八十平方米;给一家人住正好。独门出入;与邻无干。解放前;上海曾大批地建造了这样的石库门房子。
杨淑慧步入弄堂;找到了二号。她对沈之瑜和杨重光说:〃一九二一年;在召开中共'一大'的时候;陈独秀不在海;而在广州。他的夫人高君曼带着两个孩子住在这座楼的楼上。开会期间;李达和夫人王会悟也住在这里(据王会悟回忆;她与李达在一九二○年下半年于此举行婚礼后;一直住到中共〃一大〃召开)。我和周佛海结婚以后;也曾经住过这里的亭子间;所以印象很深。〃
杨淑慧面对这幢熟悉的房子;心中勾起无限往事。此时;她仿佛回到当年的情境;带着沈之瑜、杨重光绕着房子走了一圈;像一位道地的解说员一般说道:〃这房子两上两下。从大门一进来是客堂间——陈独秀的会客室。我印象最深是;客堂间里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会客谈话以十五分钟为限'。客堂间里还有一只皮面靠背摇椅;陈独秀常常坐在这只摇椅上。〃杨淑慧领着沈之瑜、杨重光步入屋内;指着客堂后、厨房前那狭长的过道小天井;说道:〃这里原先有一个水泥的水斗;上面有个自来水龙头;平常是用来洗拖把的。有时;我们用木塞塞住水斗的出水口;放满了水;用来浸西瓜。……〃杨淑慧滔滔不绝地说起当年的情形;清楚地表明;这里确实是《新青年》编辑部所在地;陈独秀的故居;也是中共成立之后最早的中央工作部所在地。找到这一革命遗址;沈之瑜和杨重光颇为兴奋。
看见杨淑慧已经有点疲乏;沈之瑜道:〃今天就到此收兵了吧。过几天再找'一大'会址。〃
于是;沈之瑜跟杨重光作了分工:沈之瑜负责寻找贝勒路上李汉俊家;杨重光则去寻找贝勒路附近的博文女校;来了个兵分两路;双管齐下。
第一部分:小引追寻〃恒昌福面坊〃原来是块宝地
博文女校是当年毛泽东、周佛海等中共〃一大〃代表住宿的地方。这所学校早在一九三二年便从上海滩消失了。不过;寻找一所早已关门的学校的校址;毕竟要比寻找当年李汉俊家容易一些。
杨重光派出了沈子丞;前往上海市教育局;翻阅解放前的上海中小学注册簿。总算顺利;博文女校记录在案:〃博文女校创办于一九一七年;董事长黄宗汉(黄宗汉原姓徐;嫁给黄兴后改姓黄);校长黄绍兰……〃该校曾三度迁址:最初在贝勒路;后来迁至蒲石路(今长乐路);一九二○年时迁入白尔路(后改名蒲柏路;今名太仓路)。
据此线索;杨重光前往太仓路寻访老居民。虽然路名更换、门牌变动;在老居民的协助下;还是找到了一幢镶嵌着红砖的青砖二层楼房——这便是毛泽东、周佛海等当年下榻之处。棘手的是寻找李汉俊的住处——中共〃一大〃会址。沈之瑜约了杨淑慧;沿着贝勒路慢慢地走着、走着;诚如本书开头所写及的那样……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杨淑慧的双眉紧蹙着。她有点为难了:〃沈同志;李汉俊先生家里;我去过几次;可是现在我仅有的一点印象影迹皆无了。我记得;当时李家的房子是新造的;前门正对着马路;路边一片荒凉。大门对面是一片菜地;那里有一家吹玻璃的棚屋作坊。可是;眼下的贝勒路两旁全是房子;已经面目全非了;昔日的影子没有了!〃〃别着急;慢慢地找。〃沈之瑜安慰她道。慢慢地、慢慢地踱着;杨淑慧极力搜索着当年的残存的印象。三十年前;她曾随丈夫周佛海去拜访过李汉俊;也曾给李家送过信件。然而;毕竟已经三十年了;天翻地覆;人世沧桑……行行复行行。她走到了贝勒路与另一条马路的交叉路口;猛然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她向路人打听那条横马路的名字。〃这是兴业路。〃她得到这样的答复。兴业路?她还是平生头一回听见这一路名。她摇摇头;否定了自己头脑中闪过的那似曾相识的印象。看到她迷茫、疲惫的神态;沈之瑜对杨淑慧说道:〃我看你有点累了;早点休息吧;改日再找。〃
过了数日;杨淑慧忽地来到了沈之瑜的办公室。她面含喜色;看得出;有好消息!果真;有了眉目:原来;这几天她又独自到贝勒路细细寻访;终于证实她那似曾相识的印象是不错的。
那兴业路;是与贝勒路一起;在一九四三年改名的。兴业路原名望志路;是在一九一四年以当时上海法国公董局总工程师望志的名字命名的。在一九四三年根据《关于交还租界及撤废治外法权之协定》的规定;废除了〃望志路〃这一路名;改用广西东南部的兴业县县名来命名;称为〃兴业路〃(许多人误以为〃兴业路〃路名是解放后取的;〃事业兴隆〃之意。其实是一九四三年取的。于无意之中;取了一个含义深远的路名;一直沿用至今)——与兴业路平行的另一条马路;便用广西东北部的兴安县县名来命名;叫〃兴安路〃。
在黄陂南路与兴业路的交叉口;亦即当年的贝勒路与望志路的交叉口;杨淑慧对一家横写着〃恒昌福面坊〃大字招牌的房子;凝视良久;觉得很像当年李汉俊家。不过;当年的房子是青砖中镶着红砖;而如今旁边却是白粉墙上面写着一个四块床板那么大的〃酱〃字;这是她从未见过的。房前是一个菜摊。在贝勒路上反反复复逡巡;她唯觉得此处与记忆印象相似。她把自己的意见;告诉了沈之瑜。这样;寻找李汉俊的旧居;总算找到了一点头绪。但是;印象只是印象;有待于进一步查证。于是;沈之瑜前往那里调查。那里的居民都说;酱园的董老板是〃老土地〃;住的时间最长;最熟知那儿的情况。
那家酱园;挂着〃万象源〃招牌。老板叫董正昌;卖酱油、酒、醋、盐之类。他娓娓道来;这才廓清三十个春秋的变幻。原来;在一九二○年夏秋之际;一位姓陈的老太太出资在那里建造了一排五幢房子。每幢房子一楼一底;独门出入;黑漆大门;黄铜门环;米色石条门框;门楣上装饰着红褐色浮雕;外墙是清水青砖;镶嵌着红砖——当时的上海;流行着这种式样的石库门民居。这一排石库门房子;坐落在望志路上;自东向西;门牌分别为一○○号、一○二号、一○四号、一○六号、一○八号(后来改为兴业路时;门牌改为七十号、七十二号、七十四号、七十六号、七十八号)。
姓陈的老太太建造了这五幢房子;并不是给自己居住;而是出租;坐收租金。租下一○六号、一○八号两幢房子的;是一位姓李的先生。李先生把两幢房子的隔墙打通;变二为一。后来;李先生搬走了。
一九二四年;董正昌把这五幢房子全部租下。他对这五幢房子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把一○○号、一○二号、一○四号改为三楼三底;把一○四号的天井改成厢房;又把外墙粉成白色;写上巨大的〃酱〃字。这样;那三幢房子成了〃万象源〃酱园。他又把一○六、一○八号改成二楼二底;把一○六号天井改成厢房;租给了亲戚居住——他成了二房东。
后来;他的亲戚在一○六号开了当铺。不久;又改开〃恒昌福面坊〃;屋里安装了摇面条的机器;生产挂面;外墙也刷成白色。如此这般;那一排房子变得面目全非。难怪杨淑慧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这才敢说那儿有点像……
董正昌所说的那位姓李的先生;显然是李书城——李汉俊的胞兄。
李书城当年的〃官儿〃不小。他是孙中山的总统府顾问、国务院参议;租下那两幢房子居住。弟弟李汉俊从日本留学归来;住在哥哥家中。周佛海的《往矣集》中说中共〃一大〃是在李汉俊家中召开;亦即在李书城家中召开。李家;也就是后来的〃恒昌福面坊〃——望志路一○六、一○八号;便是中共〃一大〃会址!一个重大的历史之谜;终于初步弄清了……
第一部分:小引追寻毛泽东董必武投来关注的目光1
中共上海市委很谨慎;没有马上把兴业路上那一排房子确定为中共〃一大〃会址。市委派人把兴业路、《新青年》编辑部、博文女校三处拍了照片。
一九五一年五月;中共上海市委派杨重光带着照片专程赴京。
杨重光是这样回忆的:〃市委叫我把照片送到北京中南海。到京后;接待我的胡绳同志答应把这些照片呈请中央领导同志看看。〃两天后;胡绳告诉我;毛主席和董老(引者注:董老;即董必武。毛泽东和董必武均为中共〃一大〃代表)都看了照片。他们说:博文女校是'一大'召开期间代表们住的地方;开会地点是在'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的家里。李书城在新中国成立后任农业部长;胡绳要我找他弄清确切的地址。
〃我到农业部找到李书城。他说:'那时我家在法租界望志路一○六、一○八号;现在路名和门牌都改了。'……〃这么一来;中共〃一大〃会址得到了证实。不过;毕竟事关重大;中央又委托李达前往上海;实地看一看。
李达;毛泽东的老朋友;毛泽东总是称他〃鹤鸣兄〃——他字永锡;号鹤鸣。他是中共〃一大〃代表;和李汉俊共同筹备中共〃一大〃;他当然比杨淑慧更加熟悉李汉俊的家。解放后;李达担任湖南大学校长(自一九五○年二月至一九五三年元月)。
李达来到上海兴业路;步入〃恒昌福面坊〃。他连连点头说:〃是在这里;汉俊的家是在这里。〃李达的认可;富有权威性。于是;兴业路上那一排石库门房子;被肯定为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上海市委开始动员〃恒昌福面坊〃乔迁。〃哟;我们住的原来是一块宝地!〃〃恒昌福面坊〃的老板得知内中原委;高高兴兴答应搬走。不过;搬迁总要有个过程;搬迁之后还要修缮。这样;一九五一年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大庆;作为中共诞生地的兴业路七十六号、七十八号;还挂着〃恒昌福面坊〃招牌。
一九五一年九月十六日;在上海蒲柏路十四号;两位干部模样的人物;正在办理承租私房的手续。这儿是〃戴瑞记经租处〃——陈老太的账房所在处。那两位租房者;是上海市公共房屋管理处的干部。他们受中共上海市委的委托;向大房东陈老太租下兴业路七十六号和七十八号两幢石库门房子。〃今日起租?〃账房问。〃今日起租。〃干部答。〃租金四十二点四折实单位。〃〃好;按月照付。〃
双方就这样谈定了租赁手续。所谓〃折实单位〃是解放初所实行的一种以实物为基础而以货币折算的单位。当时的房租、工资、公债之类都按折实单位计算;为的是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这种制度一直实行到一九五四年底才告结束。在起租时;每折实单位约合人民币旧币五千五百元;即现在人民币五角五分;亦即月租为人民币新币二十三元左右。这样;李汉俊的旧居;被中共上海市委租了下来。
二十来天之后——一九五一年十月八日;中共上海市委发出通知:把兴业路上的中共〃一大〃会址、老渔阳里二号《新青年》编辑部和博文女校;都辟为革命纪念馆。为此;成立了管理委员会;由夏衍牵头;担任主任;委员有恽逸群、陈虞孙、方行、沈之瑜、杨重光。管理委员会负责这三处革命纪念馆的修复、整理以及筹备建馆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