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

第16章

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第16章

小说: 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妇女、儿童跑来跑去,扛着或拖着酒、燕麦、亚麻布、银器、各种家具。 

     农民宗教改革的重点,是希望教会由农村社区来进行管理。如由社区成 

员选举牧师,由社区来掌管什一税,社区有解释教义之权,教会的司法权力 

也应转到社区手里。这些目标都是在于强化社区的权力。农民的社区经验告 

诉他们:社区是帮助农民从封建主义的束缚中获得解放的组织,要从庄园制 

度中获得解放,要从中世纪后期的农奴地位中获得解放,就要强化社区制 

度。 

     德国农民战争时期众多的传单和小册子告诉我们,农民对教会改革有许 

多具体设想,他们提出: 

     一、教会是一个开放性的基督徒的团体,在教会里没有领主和仆人之 

分,一切的人们都是耶稣基督的臣民。上帝的启示必须向整个世界公布,不 

是一次,而是经常、常常。 

     二、教会作为基督教徒的组织,要奉行平等原则。世界上的一切等级之 


… Page 73…

分、僧俗之分、贵贱之分、慧愚之分、贫富之分,都应当消除。国王、诸侯、 

商人和农民,城市、农村和一切的人们,都是基督教兄弟,彼此间不分高下。 

     三、教会必须置于社区政府之下,但不置于贵族的统辖之下。 

     四、蒂罗尔地区农民战争的领袖盖斯迈尔认为:一切偶像和贵金属应该 

从各个教堂和礼拜堂中搬出,用以制造钱币,为公共的利益服务,弥撒要取 

消。而海尔高特认为,必须严格奉行各种宗教仪式,否则应受严厉惩罚。 

     五、教会的费用由什一税来支付,但什一税是由人们根据上                 帝 

之言而缴纳的,应该用于以下之处:每个教区根据圣徒保罗的意见设立一个 

牧师,教导人们上帝的话语。牧师的费用由什一税来开支,什一税由穷人来 

缴纳。在牧师得到了以上收入后,他不能再以进行宗教仪式为名,收取其它 

的额外报酬。 

     六、为了训练牧师,应设立学校和大学。大学的教师也是社区政府的成 

员。 

     七、牧师由村社的民众选举产生,民众具有罢免不称职的牧师的权利。 

这个由选举产生的牧师必须明白地宣扬纯粹的 《圣经》,不得添加人类自己 

的语言和意图。 

     社区选举牧师,是农民宗教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个要求在整个德国的高 

地地区是一致的。选举教区牧师,是为了能够保证传布纯粹的福音,改革教 

会,倾向新教。这个要求反映了农民有新和旧的信仰。新的就是所有的神学 

教导都以《圣经》为基础,这样,上帝的言语就在社区内有了完全权威。这 

种反对教会权威,强调社区权威的做法,就是要求由社区来控制教会,特别 

是教会的收入什一税。 

     如果灵魂得救需要纯粹福音的布道,那么在村子里就应该有神父,他必 

须住在村里。牧师可以做的事情,有受洗、丧葬、婚姻等,他不多收费用, 

他要为社区服务而不能为自己谋利益。 

     宗教改革时期,农民企图把教会改造成社区的教会。在农村社区中,村 

长、委员会和审判法庭都是选举产生的,社区现在也选举牧师,具有判断什 

么是真正上帝之言的权力。这样,政治和教会结构都同社区制度相一致。这 

个要求是同农村社区的存在分不开的,因为从劳役制向货币地租的转化是发 

生在中世纪后期,其时农村社区有所发展。另外,发展农村中的社区教会, 

也是农民的一个长期的要求。例如,1424年,巴尔加哈村的农民自己建立了 

一所教堂,他们雇佣一个马巴赫教区的神父每周来村里举行弥撒;作为回 

报,乡村服从教区的领导。  1437年,设立了教堂自己的牧师。  1515年, 

巴尔加哈的村民们获得在自己礼拜堂举行洗礼的权利。1521年,他们自己的 

教堂成为一个独立教区。从这个例子中可见:在一个世纪中,农村社区终于 

获得了自己的教会。 

     在东瑞士,教区神父和乡村牧师是1∶1。这些牧师中的许多人是由乡村 

供养的。在45个牧师中,有55%的人是靠乡村捐钱供养的。这样,仪式活 


… Page 74…

  动就可以在每个村子中举行,这表明乡村有一种脱离教区的倾向。农民宗教 

  改革的一项目的,是把教会控制在自己手里,以便强化社区,并为农民们提 

  供宗教生活。 



                           2。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宗教改革运动在家庭问题上的最大贡献是破除禁欲主义和婚姻的世俗 

  化。这就从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身上解除了一道教会控制的束缚,虽然宗 

  教改革运动时期的福音改革是由男人僧侣推进的,但是,运动冲击了禁欲观 

  念,提倡了婚姻,关闭了女修道院,因此对于女性世界也是一种强烈震憾。 

  一些现代学者如奥茨门德据此理想化地认为,这一时期是欧洲现代家庭的诞 

  生日。120在此之前是禁欲、独身、死婴、乱伦、女巫和修道院林立;在此 

  之后是普遍的婚姻,和谐的夫妻关系,健康的婚姻立法和新兴妇产科医学。 

       宗教改革时期,欧洲婚姻改革的核心是婚姻的世俗化。它是通过对禁欲 

  主义的批判、呼吁婚姻改革和强调家庭生活三个部分组成的。 

        (1)批判中世纪的禁俗主义 

       人的婚姻,是人的情感、性行为和家庭关系在社会立法程序上的认可。 

  人们根据自己的情感编织爱情故事,社会的法律程序却根据自己的政治、社 

  会、道德的标准来对此进行恩赏惩罚。个人与社会之间有统一的一面,也有 

  对立的一面。在中世纪后期的西欧,由于婚姻的审判权掌握在崇尚禁欲主义 

  的天主教会手里,婚姻的法律标准就变得模糊不清,婚姻也呈现出严重不稳 

  定状态。 

       禁欲的观点把人的性欲和性生活当作精神信仰和灵魂得救的对立物。排 

  斥性爱和婚姻生活被视为一种精神和信仰的发展和进入上帝纯洁天国的必 

  要条件。用15世纪欧洲著名神学家杰尔森的话说,就是“世界上没有比独 

  身更令上帝欢喜,没有比处女与童身更让上帝喜爱。”禁欲在这一层次上是 

  与上帝、精神完美、真理、纯洁等宗教价值结合为一体的,因而成为基督教 

                                ① 

  修道者必须奉行的普遍原则 。 

       禁欲作为一种宗教原则,在理论上应该是不受到性别局限,同时适用于 

  男女两性的,但在具体应用上,男女实际上处于不平等地位。女性被认为是 

  性欲的挑逗者,男性则是被动的受害者。社会意识是对广大妇女的污蔑,如 

  16世纪德国的一句谚语声称:“娶个妻子就是引魔鬼入身。”又说:“如果 

  你的日子太舒服了,去娶个妻子。”① 



① 金·杰尔森:《文集》第7 卷,巴勒门·格劳瑞克斯编 (JeanGerson,oeurrespetes ,VII;ed, 



PalemonGlorievx),巴黎1966 年版,第416—421 页。 

① 参见斯蒂文·奥茨门德《当父亲们统治的时候》(StevenOlemnt,WhenFa… thersRuled, 



GamilyLifeinRetormationEurope),哈佛大学出版社1983 年版,第11 页。 


… Page 75…

     禁欲理想的实现,依赖于修道院的发达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上。要使 

世界不受女性的引诱,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大量适龄妇女送到与世隔绝的修 

道院去。教会视妇女为原罪化身,没有对妇女的灵魂得救抱多大希望。然而, 

当时在欧洲女修道院却四处林立,在德国女修道院的数量甚至超过了男修道 

院。在斯特拉斯堡,15世纪有男修道院1座,女修道院却有8座。14世纪 

的科隆约有100多个修女之家,每处住10—12个修女,修女数量占这座人 

口约一万多的城市的适龄女性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上文提到的杰尔森教 

士,也许是当时欧洲最热烈提倡禁欲的神学家。他不仅自己当了教士,还积 

极鼓励他的3个兄弟、6个姊妹奉行独身主义。他特别为4个年轻妹妹担忧, 

说她们正处在“最危险的魔鬼肉欲时期”。 

     禁欲主义如果实行于男性僧侣身上,则意味着身处世俗世界的僧侣获得 

了一种神性,成为神在人间的代理人,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神性是通过奇 

怪的神婚制度取得的,专职神职人员如修道院的僧侣、教区中的主教、教士 

和区牧,均要宣誓同上帝结合,佩带代表结婚的戒指,才能取得代神行事的 

宗教圣职。公元604年,教皇格列高利颁布了第一个教士禁婚法令,规定教 

士禁婚,已婚者必须放弃婚姻才能接受圣职。神婚制度把人分为僧俗两界: 

前者是具有神性的可以代神行事(如举行施洗、布道、听人忏悔等宗教仪式) 

的僧侣,后者是没有神性的只能通过僧侣才能同神交往的芸芸众生。 

     中世纪后期,推行禁欲主义和独身主义的做法已经制度化,成为罗马教 

会公开标榜的一种政策。教会的婚姻立法即是根据这种信念而设立:在僧侣 

中推行独身主义;在妇女中推行女修道院制度;在俗人中间提倡不结婚,即 

使结婚也只是为了避免肉欲泛滥危害社会而进行的不得已的做法。教会认 

为,如果把性欲限制在婚姻的范围内,当可以预防人的欲念的随意发泄。上 

述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圣经》中圣保罗的话:“我说男的不近女倒好。但要 

避免淫乱的事,男子当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当各有自己的丈夫。与其欲 

火攻心,倒不如嫁娶为妙。”这段话把婚姻看成隔离性欲的樊篱,又引出神 

圣婚誓和永恒婚姻两项制度,意为男女两人对神起誓即为永恒婚姻的缔结 

 (教会法系的另一派认为,除了婚姻外,还须有性关系才完成正式婚姻), 

不得随意离婚,否则被视为欺神行为。教会法系规定,除非婚姻的一方有了 

婚外性生活,被害的一方才有权申请离婚。离婚只是“床和房间的分开”, 

无法改变永恒婚誓的内容。因此,如果没有教会的特许,无论是违法的还是 

被害的一方,再婚都是不许可的欺神行为。 

     教会推行的禁欲主义,最后导致严重的社会病态。宗教改革前夕,约有 

40%的欧洲妇女过着单身的生活。适龄妇女的独身主义加剧了男女婚姻比例 

的失调,有的男子往往娶比他大十几岁寡妇为初婚妻子。妇女结婚后不断怀 

孕生育,但有1/3至1/2的儿童在5岁前夭折。妇女卫生和妇产科医学被视 

为禁区,例如1522年汉堡法庭处死一名医生,因为他想观察生育过程。此 

外还存在大量修女和女巫,1400年至1700年,在欧洲至少有8万名妇女以 


… Page 76…

  巫女罪被判处死刑。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谈不上稳固的家庭关系。 

       禁欲主义政策不仅没有能够达到净化社会的目的,反而激起更多的社会 

  腐败。一位名叫安德拉斯·奥赛德的新教改革家,在 1537年向纽伦堡市的 

  政府报告说,至少存在19种不法婚姻,其中包括公公娶儿媳妇为妻和儿辈 

  娶母亲的姐妹为妻。在婚姻制度上,非法婚姻和非婚性关系相当普遍,因为 

  没有在教士面前交换过婚誓,这类两性关系不受到法律保护。如赫尔曼是瓦 

  因斯堡的一个体面的商人,他28岁时与一位女仆同居,并于次年生育了一 

  个女儿,女仆的父亲希望赫尔曼正式承认与他女儿的婚姻,并诉之于教会法 

  庭。法庭判赫尔曼为未婚和无罪,因为他与女仆虽然有性关系并生有一女, 

  但并没有举行过交换婚誓的仪式。这个判决说明,男人可以任意侵犯女性而 

  不受到法律的惩罚,甚至犯罪的还是女性,因为女性是魔鬼欲望的挑起者, 

  所以要承担性行为的一切后果。 

       至于在僧侣中间推行禁婚的制度是否提高了教会的神性和威望,也是很 

  值得怀疑的。教士本身也是牺牲品,因为他们也有爱情,只是出于教会的戒 

  规,不能实现这种世俗的愿望。教会的腐败,主要是推行了“蜡烛费”制度, 

  当教士犯下罪行后,可以缴纳蜡烛费而免受惩罚。在宗教改革前夕,教士腐 

  败现象屡有发生,不胜枚举。大致说来,中世纪后期,教会推行的禁欲主义 

  婚姻政策,最后走向了它的反面,成为社会畸形变态和社会腐败的源泉。 

        (2)婚姻改革 

       新教改革家呼吁进行婚姻改革,目的在于建立一种不受教会干扰的、非 

  禁欲的世俗婚姻制度。起因如下:一、教士禁婚制度是起于教皇的敕令,并 

  不见于《圣经》。如果教士通过禁婚即具有了神性,那么人们就可以不通过 

  上帝而自我圣化。更重要的是马丁·路德等改革家提出了“每个基督徒都是 

  自己的牧师”这一观念,否认信仰和得救必须通过教士才能实现的观点。教 

  会不具有神性,禁婚制度更不可能成为教会神化的渠道。二、禁欲主义导致 

  社会腐败,应予以取消。三、改革家关心建立世俗社会秩序的问题,视家庭 

  为社会的基本组织之一,与国家、教会共同组成世俗社会秩序的三要素。婚 

  姻是建立家庭的前提,应该大力提倡。四、婚姻是一种世俗的生活行为,不 

  具有神性,婚礼不应该是一种圣仪。婚姻因此应该由世俗政府来管理,或者 

  由世俗政府委派教会组织来代理。 

       婚姻改革的内容之一,是破除禁欲主义,宣扬结婚幸福论。马丁·路德 

  在1522年发表《基督教徒的婚姻》一文,指出“婚姻不仅孕育健康的身体、 

  完美的道德、财富、荣耀和家庭,而且还使城市和乡村中的一切性行为具有 

  了意义”。在同文之中,路德还指出:“如果父亲为婴儿洗尿布或做其他的 

                                                              ① 

  事情,那么,上帝、天使及天地万物都将为此微笑。” 当时的婚姻改革家 



① 马丁·路德:《基督教徒的婚姻》,载《马丁·路德全集》第45 卷,美国圣·路易斯1957 年英文版, 



第44 页。 


… Page 77…

  提出这样的口号:“每个男人应有妻子,每个女人应有丈夫。”他们努力向 

  人们宣传结婚的好处和意义,把婚姻当做一项每个基督徒都应该具有的美德 

  和神圣使命。 

       新教的改革家继而发起了修女还俗和教士结婚运动。在刚开始的时候, 

  是通过秘密途径偷偷地把修女从修道院中接出来。在新教势力强大以后,新 

  教区就实行关闭修道院的措施,特别是关闭女修道院。马丁·路德曾亲自关 

  心这项运动,他曾通过一位商人把8名修女装在空麻袋中从修道院中运了出 

  来,并把她们介绍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