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这辈子,只能这样吗-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通常都带着矛盾复杂的情绪,很怀疑有方法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对于“改变是可能的”这样的建议感到恐惧。很多SLHPPs会挑剔每个解决方法、每条路、每种可能性,让自己陷入左右为难的状态,因为如此一来他们就有理由可以不必行动。
■绝不冒险者(Extreme Non…Risk…Takers):这些人毕生追求的,就是将冒险减到最低。这不代表他们的人生枯燥乏味,只是有时略显平淡。他们尽力避免失败,只愿意追求没有挑战性的工作、感情和活动,不肯面对自己真正的兴趣。史黛西,之前我们提到的那位素食的舞者,就是典型的例子,她从未试探自己的极限潜力。
有些“绝不冒险者”会将自己的梦想崇高化到甚至不容许自己去追求的地步,生怕一旦失败将会破坏这完美的形象。他们的恐惧一方面是觉得自己不配拥有那样的梦想,一方面则是害怕失望。不管是哪种状况,他们宁愿不去多想。
正文 就这样,你困住了自己(3)
■拖延者(Delayers):这种人将“拖延重大决策和承诺”视为他们生命的主题。不是因为有什么长远的考量而避免某些行动,“拖延者”基本上是拖延所有的选择和承诺,不分大小。他们总是反复思量,什么事都想稍后再决定,所以他们拖延、错过期限,待办事项堆积如山。
除此之外,“拖延者”不想长大,他们想要逃离大人世界的价值观,例如持之以恒、承诺、投入和认真。他们是SLHPPs中拒绝定下来的一群,可以拖多久就拖多久。他们对很多事都是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地尝试一些可能性,却没有全心投入。
■功亏一篑者(Stop…Shorts):这些人怀抱着理想、知道自己的能力,也有明显的进步,但他们避免完全达成目标。他们害怕完成人生的某个阶段、扮演某些角色,或承担某些责任,因为这代表他们已经完全实现长久以来奋斗的目标。
“功亏一篑者”总是努力到某个程度,却顽固地保留差一点就成功的努力,凡事都差了临门一脚。譬如说他们修完了课程,却不完成论文;拿到了执照证照,却不从事相关行业;念完了法律系,却从来没上过法庭;渡过写作的瓶颈,还是无法完成小说,等等。他们以各种方式,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扮演边缘人的角色。如此他们便可以阻绝要求和期望,减缓内心的恐惧,避免自己筋疲力竭或压力过大。
有时他们无法跨越的障碍,甚至是不可思议的琐碎小事。
玛拉今年31岁,在一家知名大学的郊区分校完成了硕士学位。后来学校决定结束分校,他们请毕业生与校本部联系,以取得正式的学位文凭。五年后,玛拉还是没有跟学校联系。
有些“功亏一篑者”几乎已经尽了全力,但他们喜欢在达成某种特殊成就前,预留一点空间。最常见的就是那些完成博士课程,却没有完成论文的人,他们的名字被冠上phD。 A。 B。 D。'独缺论文(All But Dissertation)博士',仿佛这是一个获得承认的学位称呼。
基于完美主义和焦虑的心态,“功亏一篑者”不允许自己达成目标,只因为一种自己也无法解释的恐惧。
■自我怀疑/自我打击者(Self…Doubters/Self…Attackers):这种人凡事都设下自己几乎无法达到的超高标准,所以他们很少奋战,也因此阻断了成功的路。但他们不会把失改归咎于他人,反而选择毫不留情地批评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对自己已经做到的部分也不屑一顾。通常他们的野心很大,但因为只能容忍完美的理想,所以不允许自己享受局部的成功,也因此失去尝试的动力。
正文 就这样,你困住了自己(4)
很矛盾的是,“自我怀疑/自我打击者”也会以自我批评的方式来为自己找借口。借非难自己的过程,他们会说:“虽然我没有成功,但至少我并不接受这样的自己。”让自己化身为最严厉的批评家,只做最低限度的努力,却又不甘于平凡。然而他们知道,自己其实已经身处另一种形式的凡庸。
如果他们卓然有成,这些人会觉得是因为自己侥幸,不值得一提。他们觉得自己不配得到赞赏,因为成功来得太简单或太快,没经过大师指点,也没经过业界翘楚的认证。他们反而担心自己没把事情做好,而被别人批评。
这种人避免要求和期望,因为他们害怕达不到自己的标准,所以无法适时地作出承诺。“自我怀疑/自我打击者”通常落后他人,然后变本加厉地批评自己,怪自己既不能持之以恒也不可靠。虽然他们害怕失败,成功却近乎是一种惩罚,因为它会带来更多的期望和要求。这些因素让他们变得焦虑、困窘而筋疲力尽。他们是背叛自己才能的逃兵,也是自身成功的受害者。
■表面功夫者(Charmers):他们是“好人界”的国王皇后,待人处世满怀善意,却倾向运用人际关系作为努力的替代品。他们总是一派轻松,不像其他人一样认真;事情搞砸了,就用一种逢迎的幽默化解批评责难,因此常给人不可靠的感觉。他们总是错过期限、开会前准备不足、作业没做完,等等。他们频频道歉,甚至让你觉得是自己当初没把事情的严重性说清楚。
“表面功夫者”常在开始时作出漂亮的承诺,最后却无法实现。所以他们常常在计划进行中突然消失,没有一个电话或任何解释。事后他们将自己的失踪怪罪于他人或计划本身的缺失,还企图表明自己的初衷,说自己当初有多么跃跃欲试。当他们不想参与的时候,为了不想失望,也不想被当成不可靠的人,因此他们往往期望计划泡汤或是其他人出错。有时用电话和电子邮件都联络不到他们;即使联络上了,他们的态度也很冷漠,甚至还会恼羞成怒。
在工作面谈的时候,他们靠着自己十足的说服力,有时就算不胜任或准备不充分,也能安全过关。他们试着用“创新”为理由,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声称自己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有些“表面功夫者”很好相处,只是常利用自己的魅力,去化解艰难的沟通问题。另外有一种人,故意运用魅力指使他人处理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或是掩护他自己的过失。这种人巧妙地运用甜言蜜语和策略,吹牛也吹得不留痕迹。日子一久,公司内的人会逐渐无法信任他们。善于操纵的“表面功夫者”有技巧地运用权谋,只为了在体制内生存。
正文 就这样,你困住了自己(5)
■超级冒险者(Extreme Risk…Takers):这种人充满活力、活泼开朗,而且个性冲动。他们总是挑战太多不必要的冒险,因而限制了自身的成就。他们偶尔会有戏剧性的成就,但却无法持久,因为他们不顾一切地横冲乱撞,成效一定有限。这种人宁愿光荣阵亡,也不愿以持久努力获得成功。前面提到那个自学的电脑专家查理,就是一个例子。这类型的人有时会进行不必要的冒险,以此来逃避他们不想要的成功。电影《锡杯》(Tin Cup)中,凯文•;科斯纳饰演的就是这种人:一个俱乐部的专业高尔夫球员,每每挑战极限,技艺惊人,但最后还是放弃了美国公开赛的机会。
■反抗者(Rebels):他们积极地向一切抗议,反抗权威。他们总是怀疑别人要利用或控制自己,因此他们奋力抗争,或是直接拒绝服从。杰克•;尼克逊在电影《浪荡子》(Five Easy Pieces)中,就饰演了这样一个叛逆的角色。他出身于音乐世家,小时候是个钢琴神童,但之后他觉得自己达不到父亲的期望,便抛弃了原有的生活,到加州的贝克斯菲尔德附近的油田做苦工。
麦克今年31岁,他恨自己的IQ高达160,因为大家都期望他在学校有好的表现,因此高三的时候,他故意让足球成绩差点不及格。对于父母理所当然的要求,他感到莫名的愤怒,根本不想尽力表现,不想让他们有机会说“我告诉过你了吧”或是“真是太好了,天生我才必有用”之类的话。麦克不想让步,他认为这是“捍卫自由”之战。
所有的低成就者会在某种程度上拒绝服从别人的要求,或是只付出最低限度的努力,从不把要求当作探索自己能力的机会。不过,只有少数人会像“反抗者”那样,强烈表达他们的叛逆。
■怀才不遇者(Misunderstood Geniuses):他们总认为自己才能出众,之所以无法成功,都是因为别人的误解、嫉妒和无能。他们总是用各种理由当借口,辩称他们的想法不符合主流市场、太过前卫无法为世人接受,所以得不到他们需要的帮助。殊不知真正的天才在他们的时代都不被世人接受,但像凡•;高那样的天才还是会不顾一切地创作。
“怀才不遇者”的性格喜怒无常,常在舞台、法庭、运动场等各种场合情绪失控、乱丢东西,以情绪化的表现分散别人对自身缺失的注意力,暗示是因为别人的错误才造成自己的失败。他们戏剧性演出的同时也是要昭告众人:他们真的很想成功,而他们是多么努力地在尝试。
■宁缺勿滥者(Best…or…Nothings):这种类型的人通常都非常有才华,对他们而言,成功如果不是唾手可得,就是完全无缘。如果有任何可能会屈居第二,他们就宁愿不要参与。如果事情的发展危及他们的权威,他们会马上放弃,因此这种人从不轻易冒险。但因为他们很有野心,所以不会放过可以获得高成就的挑战。“宁缺勿滥者”是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者和绝不退让者,他们认为应该要储存自己的实力和努力,用在值得的事情上,而不是把精力消耗在平凡的目标上。他们并不自暴自弃,但倾向窄化自己的人生,只参与少数自己擅长的活动,因此在他们人生的过程中,不断错过许多有趣和令人开心的事情。
上述哪些行为模式让你觉得非常熟悉?你认识任何抑制自身潜力的人吗?你自己呢?还是你从配偶或情人身上,反省到自己也有这些习性呢?
正文 勇敢面对人生的问号
勇敢面对人生的问号
所以,当人们以健康的方式发挥潜能,将会是什么样子呢?难道生活就不再有趣,他们也失去了迷人的特质吗?
才不是呢。赫尔曼•;海塞(Hermann Hesse)的《流浪者之歌》(Siddhartha)中,年轻的悉达多一直在追寻人生的圆满,终于在当渡船人的时候洞悉真我,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他的成就是一种内在的胜利。发自内心想要的简单生活是种选择,踩着别人的头往上爬也许是他人的梦想,但对你而言,却可能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孤单。
任何公式,就算是本书传授的秘诀,也无法操控你的目标、渴望、幸福和圆满。不过当你开始了解,并懂得发挥潜能,不知不觉中就会有以下的转变:
■设定更高的目标,并投注更多的关心和努力经营自己在乎的事情。不再一味顺从,也不会抱持着“有就好”的心态,让自己屈就于平凡。
■不再幻想,也不想赌上自己的人生,不再想着哪天会奇迹式地成功,不指望别人来收拾残局,不再找各种借口。相反的,开始向前走,接受挑战,从错误中学习,就算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有所恐惧,也能处之泰然;不再为自己设限,放弃那种自毁式、疯狂接受挑战的行为。
■感觉更自由、更轻松、更快乐、更热情、更率直,同时对事情更有好奇心、更清醒、更认真投入。为了自我成长、测试自己的能耐,接受新的冒险,挑战自己的极限。原本充满疑惧的生活,转变成为以学习为驱动力的人生。
■为了有更多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事更有效率,对于该尽的义务和责任也能有条不紊地完成。你将体会到时间是生命中无法购买或挽回的宝物,所以对时间的运用也更加认真。
■你将明白,不论自己多有才华、不论自己选择哪一条路,人生难免会有进退两难、困惑和受到考验的时候,你不一定解决得了所有问题,但不再惯性逃避,而是将其视为学习的机会。
“改变做事的态度和方式”,认清这样的先决条件,就是自我进步的开始。你需要聚焦检视自己的人生,以及自己运用时间的方式。如果你愿意果敢明确地进行检讨,一定会从中获益匪浅。
大部分的人都想要过自己的生活,如果你持续激励自己去达成更高的标准,追寻一个值得自己努力的目标,你会放弃以往的弱势和被动,转而追求更令人满意的成绩,不会为了事业牺牲个人生活,也不会为了个人生活牺牲事业。
你是成就自己人生的专家吗?你了解自己的才能吗?在你的内心深处,是否一直压抑着某些东西?你的人生在各方面都让你感到空虚吗?
如果你继续将目标设低,等于是过着删节版的人生。就像一个天真的小孩原本依循自然本性,一旦融入人群,在恐惧与潜移默化下接受了一套标准,在心里采取了一些自我保护的做法,将渐渐失去个人的独特气质,荒废了自己潜在的能力。你尽力融入人群,却忽视内心被压抑的东西。
正文 培养出一种新的“惯性”(1)
Chapter 2 孕育平庸的摇篮
也说不出怎么变成这样的,就是在睡意迷蒙中远离了正确的方向。
——但丁《神曲》
Dante Alighieri,The Divine edy
当她走进房间时,整个气氛为之一振,家人簇拥着她,就像大明星来了一样。在舒服友善的氛围中,全家开始聊起天来,没多久,我就看出是谁在主导对话——15岁的艾美,总是在家人聚会中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她不但风趣又有自信,而且非常聪明伶俐。
家人的态度很开放,几乎无所不谈,直接就切入重点。那天他们到我的办公室,是为了讨论艾美成绩表现不佳的问题。艾美的父亲道格说,他不想跟她吵架,因为她太可爱了,没有人想跟她争执。道格还说艾美的朋友都非常聪明,成绩也很好。
我问艾美当别人拿她的表现跟朋友比较时,会不会觉得很丢脸,她的答案非常简洁有力:“一点也不会。大家都知道我很聪明,我只是没有努力。”
道格转过身来用严肃的口吻说:“真让人沮丧,她明明都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去做?”我点头,建议他直接问艾美这个问题。但当他转过去面对她时,之前的严肃马上消失,只用玩笑式的夸张哀鸣,问艾美为什么非要逼他扮演“严父”的角色,“你明知道我要你做什么,为什么不去做?”
不知道能为艾美做些什么,道格希望用间接和柔性的方式表达他的意见。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在硅谷有自己的公司、聪明又能干的道格,应该有能力处理好这样的状况。但他和艾美的处境,正是面对HPPs小孩时处理失败的父母典型。而艾美的行为,也是典型的SLHPPs态度,限制了他们的成功。
为了了解SLHPPs的行为,我们必须从他们的童年依存状态中寻找源头。儿女早期显现出的才能,激发了父母和学校当局的反应,因而设定了目标和期望,这些观念持续影响着SLHPPs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以及他们在其中的位置。过低的要求,或是出于善意却错误的努力和协助,将会造成他们日后自我设限的行为。最后,转变成大人的过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