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博览群书2005年第02期 >

第21章

博览群书2005年第02期-第21章

小说: 博览群书2005年第02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所论却非一心也。”(二十一回);批宝钗训斥莺儿回护贾环是“只有主奴之分,没有是非之分”(二十回);提示“小红一串话连用十六个奶奶”(二十七回);五十四回元宵夜宴将尽,批语特意抉出凤姐话中的“散了,散了”“完了,完了”“那里还知道底下的事了”,并指出小戏子打的《莲花落》,“乃乞食之歌也”,警示读者此皆衰败之兆。总之,一字、一词、一句、一段的点拨提示有赖于评者文字、文学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绘画等多方面的修养。从人物塑造到谋篇布局,从谴词造句到写景状物,都是评点这种体式可以发挥也是极见评点家识力的地方。
  试想一部百万字大书,从头至尾要费多少神思气力!具有如此文化品位的著作,在当代出版物中实属难得。
  正因为评批本这种体式相对自由、包容度大或曰弹性很大,因而它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更能充分体现评批者的学养阅历、襟怀气度。冯先生是学问家,他治红学,亦治中国文学史、文化史、戏曲史、艺术史。以红学论,几十年来冯先生在家世研究、版本研究、思想研究等方面都不断有专著问世,还主编过多种红楼梦的校本、辞典等。这些成果或曰其中的精华都荟萃浓缩在这个重校评批本之中。
  好的版本是阅读和评批的基础,选择早期脂本作为底本和主要校本原是不言而喻的事,因为它比较接近曹雪芹的原著,这本是红学界多数的共识,也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然而由于有否定脂本、认其为伪为劣的意见和著作在,因而重申脂本为真为优也就有其必要。冯先生有《石头记脂本研究》等版本方面的著作,选择庚辰本为底本,以甲戌、己卯、列藏等为主要校本是他的一贯主张,此次仍本此旨而重新校阅一遍,其于程本的长短优劣自不必一一列出,而某些关键处则仍在评批中加以说明,相信对读者是很有助益的。   评批部分量大、面广,凡例已经说明本书将早期抄本的脂评“择要录入”,这样,读者可以从本书直接看到这些最早的具有文献价值的脂评,而且通过冯评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证实。比如在作品的素材来源即曹家的家世方面脂评有所点醒和提示,往往只寥寥数语,冯评则以翔实的材料给以拓展和充实。曹家由盛而衰的最大关节在于南巡接驾和抄家败落两大事件,脂评都有所透露。第十六回回前脂批有“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之语,冯评本在眉批中进一步揭示风姐与赵妪一段闲话“是明指康熙南巡也”,“按康熙三十八年,第三次南巡,曹寅第一次接驾,以后康熙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四十六年,共四次,均由曹寅接驾。此处明写接驾四次,脂批有说是‘点正题正文’、‘真有是事,经过见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此是警醒之笔,意外之言,实即指曹寅当年接驾,大量亏空,皆‘往皇帝身上使’也,孰知竟因此败家乎!”在本回回后评中引述了当年泰州诗人张符骧《竹西词》中咏南巡接驾的四首诗,其中有句云“五色云霞空外悬,可怜锦绣欲瞒天”、“三汊河干筑帝家,金钱滥用比泥沙”等等,可见排场之奢,耗费之钜。关于曹家的发家及败落在第一回甄士隐故事、第二回“成则王侯败则贼”、第五回荣宁二公嘱托、第七回焦大醉骂、第十三回秦氏托梦、以及五十三回乌庄头送租等多处都有寓托喻指,冯评本均在脂批的基础上拓展充实。比如说:“曹家最初确是以军功起家的。”“曹寅四次接驾,亏空巨额国帑,赖康熙维持,康熙一死,则曹家再无靠山矣”,终至在雍正六年,获罪抄家,彻底败落。可以见出评批本吸纳了家世研究的成果。
  这些史实,当然不可能是自传说的依据,正如第一回回后评中所说“作者只是家庭兴衰之过来人,其作小说,只是以故家祸福及亲朋祸福为素材”,而平生的闻见、社会的风习、时代的氛围、思潮的激荡更会给作家以深刻的多方面的影响,正是在这些方面冯评本有更为开阔的眼界,给读者提供了理解作品更丰富的资源。
  清初社会号称康乾盛世,而敏感的作家觉察到了回光反照的末世景象,所谓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已虚空腐朽了。第四回乱判葫芦案的描写和护官符的讽世意义已为人所熟知。清代贪官之多贪污之甚有出于人们意想者,本书第四回冯评眉批有云“护官符写透官场,写透世情”“康乾盛世,其高官都有贪黩劣迹,如康熙朝之徐乾学、高士其、李光地、王鸿绪等,皆为贪官,乾隆宰相和坤,更是大贪污犯,雪芹写此一椿小小官司,亦即小见大也。”和坤是大贪,人们都知道,而上举那些清初名臣,竟然都有贪污劣迹,可见官场空气之污浊,居然像传染病一样,如此盛世焉能持久!曹家在伺候皇帝之外还要上下里外打点,以致落到精穷、落下赔补不完的亏空也就不足奇怪了。在思想领域里,明末清初出现的有悖正统的学说应是那个时代重要的思想资源,这对理解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乖僻心性、痴狂言行至关重要,也是本书批语的重要方面。如第三回之后评谓宝玉“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一语,是当时反程朱理学思潮之透露,自明以来,反理学者咸以为程朱曲解孔孟。第十九回“禄蠹”一段眉批云“一段石破天惊之语”“骂尽天下腐儒”。第三十六回之回后评宝玉痛骂士大夫死名死节一段痛快淋漓,谓可与晚明李卓吾、清代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傅山、颜元、唐甄、戴震、袁枚诸人的思想言论对看互参。指出这些反正统的思想,正是雪芹的思想渊源之现实基础。在第三回“女子无才便是的德”之眉批中特别强调理学扼杀女性生机,“清廷大力提倡程朱理学,提倡妇女守节。夫死,守节三十年者为‘节妇’,夫死殉夫者为‘烈妇’,未婚夫死而以死殉者为‘烈女’,各树贞节牌坊,免其赋役。故愚民殉死者成风,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也……此戴震所言‘以理杀人’之又一形态也。”冯先生近年有《论红楼梦思想》一书,可以说此书的许多心得都已融入评点本中了。
  此外,清初社会还有一些为现代读者感到隔膜的风气和制度,评批本也给予了相当的注意,如王公贵戚的狎昵戏子、同性恋之风以及国丧期间的守制停乐等等。第三十三回忠顺王府索要琪官,谓“断断少不得此人”,该回在回后评中以几近一页的篇幅引用曹雪芹同时代人赵翼著作中《梨园色艺》的记载,见出其时“京师梨园中有色艺者,士大夫往往与之相狎。”不仅有名有姓,且与之交游,为之风靡。同回眉批更引蒋士铨诗《戏旦》末句“不道衣冠乐贵游,官妓居然是男子。”此类背景材料,对忠顺王府索人这一宝玉挨打的导火线,当有更为真切的了解。五十八回回后评中针对本回老太妃薨逝须按例守制遣散戏班的描写,评语中特别记叙康熙二十八年国丧期间,京中因演《长生殿》传奇,致使作者洪异落职,十五年后,曹寅在南京隆重延请洪异重演此剧。这些史实,既涉及“国丧停乐”,又表现了曹寅与洪异的情谊和他的戏剧造诣。均有助于了解小说情节及作者家学。小说中出现不少西洋物品,本书在相关批语中也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背景材料。
  以上从时代、历史、家世、版本诸多方面来看评批本的学术含量,可以看出具有一种集成的风貌。   冯先生今已八十开外,以他的人生阅历和广闻博见,在评批中不期而然地会发出慨然之叹,何尝不与昔之作书人与今之读书人相通呢!如四十八回写讹诈石呆子古扇,冯批曰;“四人帮”败后,“予曾见故宫展览康生所藏古砚极多,皆第一流珍玩。”“康生等亦是用贾雨村之法得之。”又如书中写凤姐挪用月钱放债生息及等人送贿,评者联想到抗战时亲历欠薪之苦,“其时物价飞涨,半月后已贬去其半矣,不意凤姐早已发明在先”,又“凤姐要等送足了方办此事”、“雪芹一枝笔,于二百年前,直写到今天”(见三十六、三十九回眉批)。此外,冯先生还以自己多方面的阅历闻见来参证书中的某些描写,如说自己曾在江西种茶,自采自制自烹乃初识茶味;数十年来喜看传统戏曲,故深味一举手一甩袖便能通情;三汊河行宫遗迹亦曾多次亲临考察,可以想见昔日之水上豪华。总之,丰富的人生阅历在书中留下了时代的和个人的印记。
  冯评本是一笔精神财富,告诉人们应当怎样治学。冯先生是实践家,他行万里路,七度西行,入沙漠,越冰山,阅尽艰险,研究、评批《红楼梦》正如攀登一座文学的高峰、文化的高峰。十八年前冯先生在他的《八家评批红楼梦》序言中主张“应该给评点派红楼梦以应有的历史地位”,呼吁有当世学者来“评批一部《红楼梦》”,冯先生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实践了这个期盼。这里要特别提到本书卷首的照片,这是收入书中的唯一一张作者个人照,为冯先生1998年8月在帕米尔高原之明铁盖达阪山口,系一千多年前唐僧取经回国入口处。冯先生何以珍视这张照片?记得当时赵朴老尚在世,曾对冯先生说:“这件事是中国佛教界想做而未曾做之事,而你居然做到了。”可见其意义之重大。而对冯先生个人而言,始终以玄奘取经之宏愿毅力自我策励,此重校评批本巨帙,虽长途跋涉,来尝懈怠,终至告竣。置此照片于首,当有深意存焉。冯评本所体现的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超越红学、超越学术的。


文人意气 天下襟怀
■  吴小龙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当辉煌的王朝,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许多方面的高度发展,可以说是远逾明清,成为中国古代史上的最高峰,历史学家把两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称为空前绝后,难以逾越,不是没有道理的。而造成宋朝这种高度发达局面的根本原因,恐怕就在于宋朝皇室的注重文治的政策。
  宋朝建立以后,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以及五代十国长期军阀混战、天下不宁的历史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制度上,实行“将从中御”,将兵权、财权集中于中央,防范将领拥兵自重;政策上,则是重文轻武,文臣的地位高于同级武将,以“儒臣知州事”,并且以文臣为统帅,统兵作战,从此杜绝了中唐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割据局面。为此,赵宋王朝一直实行优遇文人的政策,给文人以极高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宋太祖甚至立下了“与土大夫共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的誓约,又通过改革和完善科举制度,使得宋朝的中下层土子也有了入仕从政的广阔前景。北宋的一些名臣,如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范仲淹等等,都出身寒素或下层官吏家庭,他们中间,后来在朝中主政和拜相的就好几个。这种完善科举制的政策确立了全面的文官治国的新型政治格局。两宋三百年间,始终未再出现中国过去历史上经常发生的权臣篡政、军阀割据、诸侯鼎立、天下纷乱的局面。这种后期封建社会政权内部的稳定统一,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北宋奠定的文官政治。赵匡胤以一个职业军人,一个纯粹的武夫,能够如此注重文治,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件非常稀罕的事,应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幸运。
  更重要的是,这种对文人的优遇,造成了文人士大夫的自尊、自豪和自信的心态,也激发了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敢于担当的豪情。看宋人的文章议论,不难感受到这种意气风发的豪情与襟怀。王夫之的《宋论》中指出:“自太祖勒不杀士大夫之誓,文臣无欧刀之辟。”顾炎武也认为,宋朝不杀大臣及言士官是其“过于前人”之处,为“汉唐之世”之所不及。当然,不杀士大夫不等于就没有冤狱。“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这是封建专制社会的正常现象。因此,宋朝还是有不少正直士大夫在奸佞之徒的诬陷下获罪谪贬。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苏东坡的“乌台诗案”,而滕子京的谪守巴陵也是一例。所幸的是毕竟有宋太祖“一个不杀”的政策在上,它毕竟使得士大夫无生命之虞。至于谪贬,对于“以天下为己任”知识分子来说,看来或许不是他们所不能承受的代价。
  “不杀士大夫”多少表明了对文人的基本人格的尊重,而对道德人格的尊重则激发了宋朝士大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宋一代,官僚士大夫之重人格和气节,堪与东汉党锢之祸时的清流相比。宋朝士大夫中刚正忠直之士多了,对社稷黎民的责任感也更强了,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念成了他们的共识。宋朝的士人,差不多可以说是东汉的党人、清流之后的中国历史中最重人格气节的知识分子。另外,宋朝的士大夫整体素质相当高,是一个既饱读经史诗书、深受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和民本思想熏陶,又经严格考试选拔出来的知识型文官集团,因此他们能比较有效的管理国家机器,把对民众的剥削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阶级矛盾的激化和政权的危机。宋朝基本没有权争引起的内乱,也没有发生过历朝所不免的周期性的全国规模的大的农民起义,正是宋朝文官政治比较清明的体现,也是文官集团的整体素质的体现。
  当然,宋朝的文官政治,也有它的弊端和代价。主要的问题是,冗官冗员多,政府开支靡费大,积弱积弊丛生,军纪涣散,兵不能战。因此也有学者认为“有势而无政”、“有形式推迁而无制度建立”(钱穆),并认为宋朝的积弱根本原因在这里。于是,宋朝的有经世之志士大夫只好在这弊政和积弱中困难地改革、摸索前进,以图实现其报国理想。在这些士大夫所组成的文官集团中有许多优秀分子。他们能够有效的管理行政,发展经济,推行文治,甚至能够带兵打仗。曾经镇守延州的范仲淹就是典型的一例。滕子京也是这样的人。据《宋史》称他“宗谅(滕子京名)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所莅蚶喜建学,而湖州最盛,学者倾江、淮间。”他的一生事业既不显赫,也不平庸。他“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其后仲淹称其才,乃以泰州军事推官召试学士院”,任中曾上书请宋仁宗“罢诏狱”,并且“请太后还政”。后被诬贬官,“通判江宁府,徙知湖州”。元昊造反时,他任“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知泾州”。其时“葛怀敏军败于定州,诸郡震恐,宗谅顾城中兵少,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募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檄报旁郡使为备。会范仲淹自环庆引蕃汉兵来援,时天阴晦十余日,人情忧沮,宗谅乃大设牛酒迎犒士卒;又籍定州战没者于佛寺祭酹之,厚抚其孥,使各得所,于是边民稍安。”由此可见,滕子京也是一个文可放言直谏、武能御寇靖边的优秀官员。无怪乎他与范仲淹能够成为知己和至交。自其仕宦经历上看,他只是宋朝的士大夫官僚群体中极为普通的一员,如果要说他有什么典型意义,那也就在于这个“普通”。然而借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位普通的士大夫得以名垂千古。
  读《岳阳楼记》,我们可以感受到范仲淹对这位朋友的政绩的高度评价:“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