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名胜分册 >

第2章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名胜分册-第2章

小说: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名胜分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千溪百川,最后流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7199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在世界上仅次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 

河。“长江”即以其源远流长而得名。 



                            长江三峡的由来 



    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止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 

193公里。从上到下三个峡分别叫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群峰竞秀,雄奇壮观的三峡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距今1。8亿年前的侏罗纪,川东鄂西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侏罗纪后 

期,我国东西部发生了一次影响最大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这个运动使 

川鄂交界区地壳发生强烈褶皱,海底崛起,形成川鄂分水岭。那时(距今7000 

万年前),四川还是内陆湖。分水岭把水流分成两个水系,西入四川盆地的 


… Page 6…

内陆湖,东入湖北宜昌附近的湖泊。从此,二水各奔东西。 

     到了距今4000万年至3000万年的期间,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 

川鄂一带地壳发生了一次激剧的隆起,形成裂缝,江水随裂缝不断往下切, 

并产生向下和向西侧的浸蚀作用,天长日久,江水切穿了分水岭,二水合一, 

把长江水和四川内湖的水连接了起来。 

     二水合一以后,奉节至宜昌一带的地壳仍在不断地向下切。因三峡地段 

是由坚硬的石灰岩组成,向斜部则是抗蚀力较弱的砂页岩组成,因此江水下 

切后斜形成峡谷,下切斜处形成宽谷,日久天长,河床加深加宽,陡峭险峻, 

奇丽多姿,形成举世闻名长江三峡。 



                             黄河名称的由来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上源卡日曲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 

麓,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省 

北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因河水颜色浑黄而得名。 《尚书·禹贡》载:“导河积石,至于龙 

门。”指的就是黄河。战国末期称其为浊河。西汉初年始称“黄河”,《汉 

书》有“使黄河发带,泰山如厉”的记述,但仍未被普遍采用。直到宋代, 

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黑龙江名称的由来 



     全长4350公里的黑龙江,最古老的名称是“黑水”。因其黑色的河水在 

弯曲的河床中奔流,矫若游龙,故名“黑龙江”。这个江名始于唐代。鄂伦 

春族民间故事说,到了唐朝,中原曾有人到黑龙江去,发现江水是乌黑色的, 

以为这儿住着乌龙王,于是称它为乌龙。后改称黑龙江。 



                             珠江名称的由来 



     珠江,一称粤江,是我国南方大河。珠江系西江、北江、东江的总称, 

其中西江为珠江干流,长2129公里。 

     珠江流经广州南面的江中,有一石岛。由于石岛长期受江水冲刷,其表 

面变得非常光滑,形似圆珠,当地的人们称它为“海珠石”,珠江由此得名。 



                            鸭绿江名称的由来 



     在距今约2000年前的汉朝时,鸭绿江的名称叫做马訾水。汉魏时期,鸭 

绿江又被称为浿水。到了距今1000多年的唐代,才始称鸭绿江。据唐朝著名 

史学家杜佑撰写的《通典》记载:由于鸭绿海淀区发源处水的颜色像公鸭头 

上羽毛绿色,所以叫鸭绿江。 

     鸭绿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它发源于吉林省东南部中朝边境的白头山 

天池,西南流到辽宁省丹东市以下入黄 



                            微山湖名称的由来 


… Page 7…

     微山湖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面积约1220平方公里。微山湖由 

小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四湖组成。其中小微山湖最大,面积为 

530平方公里。 

     微山湖名字的由来,要追溯到商代末年,商纣王沉溺酒色,昏庸无道, 

其兄长微子 (名启)数谏不纳,愤而出走,隐居到现在的微山岛这个地方, 

死后葬在岛上。微山湖因此而得名。 



                            莫愁湖名称的由来 



     素有“金陵第一名胜”之称的莫愁湖,景色可餐,且富传奇色彩。莫愁 

湖之名来由是这样的:古时,一位名叫卢莫愁的少女从洛阳嫁到这里,她贤 

惠勤俭,深得乡人尊敬。她死后,人们以其名将她平日浣纱梳洗的湖称为莫 

愁湖,一直沿用下来。 



                              万里长城的由来 



     万里长城雄踞于我国北部河山,由西向东跨过黄土高原、沙漠地带、崇 

山峻岭、河谷溪流,是世界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万里长城源于战国时期。《左 

传》中已有长城的记载。战国时期,已形成了一些大城市,如秦国的咸阳, 

赵国的邯郸、燕国的下都、魏国的大梁等,北方的大平原,成了北部游牧民 

族严允、林胡、楼烦、东胡、匈奴的统治者向南争夺的对象。同时,各诸侯 

国统治阶级集团之间兼并战争,亦达到非常频繁的地步。开始,为防止来自 

北方的突然袭击,各诸侯国在北部修建了长城。后来,各诸侯国之间亦筑起 

了长城进行自卫。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为收复失地,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 

讨伐匈奴,将他们赶到了黄河以北,为了在北部设置郡县,保卫边疆,秦始 

皇开始大规模地修建长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把燕、赵、魏各诸侯国的 

长城连接起来,用30万人力连续修了10多年,完成了西起甘肃临洮(岷县), 

沿黄河到内蒙临河,北达阴山,南到山西雁门关、代县、蔚县,接燕国北长 

城,经张家口东达燕山、五田、锦州延到辽东的长城,全长6000多公里,人 

称“万里长城”。 



                         发现秦始皇兵马俑的由来 



     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的国宝。 

     六七十年前,秦陵东的西杨村畔一农民打井,挖掘了好几天就是不出水, 

却挖出了一个瓦人,像真人一样大小。他憎恨这个怪物,以为是瓦人在捉弄 

他,于是把瓦人吊在树上,砸得粉碎,以消晦气。在30年代,有个农民在秦 

陵西耕地时,也发现了一个瓦人头,继而又挖到三个跪首瓦人,就丢在一边, 

无人过问。解放前夕,焦家村农民又挖出两个跪首的瓦人,像泥塑的菩萨, 

信佛的农民特地盖了一座土地庙供奉。 

     1974年春,当地的农民地挖井时,发现一个圆口形的陶器,再挖下去, 

实际上个“瓦盆爷”,立在陶俑的身上,农民以为挖不出水,又是这个瓦盆 

爷作怪,便又要把它吊起来。水保员赶到临潼博物馆,请他们来鉴别。博物 


… Page 8…

馆的人也不太懂,就把它运到博物馆暂存,还把碎片进行粘补,花了两个多 

月修复了三个陶俑,当时此事也没有向上级汇报。 

    新华社记者蔺安稳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赶到县文化馆,他看这些“呢 

娃娃”同真人一般大小,身披铠甲,手持长矛,雄纠纠,气昂昂,完全是两 

千多年前秦代士兵的形象,当即断言:“这很可能是稀世珍宝!” 

    蔺安稳回到北京,连夜赶写了《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一文, 

刊登在1974年6月27日人民日报的《情况汇编》上,这就是关于秦始皇兵 

马俑发现情况的第一次文字报道。 

     内参稿印发后,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重视。6月30日,李先念批示:“建 

议文物局与陕西省委一商,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好这一重点文物。”国 

家文物局有关人员立即飞赴西安,直到临潼,经过现场勘察,决定组建秦俑 

考古队,进行挖掘清理工作。7月15日,一支由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组成的 

工作队,开进了骊山脚下秦始皇墓地旁,揭开了国际考古史上壮丽的一页。 

1979年10月1日,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落成开放。 



                           嘉峪关名称的由来 



    嘉峪关是明朝长城西端的关隘。关城位于今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隅,雄 

踞河西,峙立于嘉峪山下。因而得名嘉峪关。南边是终年积雪的祁连山,长 

城即从祁连山上迤逦而来,直抵关下,从关北转折而东,伸往茫茫的戈壁沙 

漠。关前有一道清泉,它不仅是古关的命脉,而且还为关城的景色增添了生 

机。嘉峪关的修建,据乾隆《肃州志》记载,始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 

年),其后曾短期废弃,至明嘉靖十八年 (公元1539年)方重新增修加固。 

嘉峪关形势险要,自古为军事要地。 



                           居庸关名称的由来 



    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在北京昌平县境,距北京市区约  60公里。关城 

建筑在一条长达  15公里的溪谷中间,这条溪谷叫做“关沟”。两旁山峦重 

叠,树木葱郁,景色优美,金代称为“居庸叠翠”曾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居 

庸”之名最早见于 《淮南子》、《汉书·地理志》,有居庸县,属上谷郡, 

并注明“有关”。据前人考证,这一名称可能是秦始皇修筑长城,“徒居庸 

徒于此”,因而得名。汉代沿称,三国时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 

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辽、宋、元、明、清 

各代仍沿称居庸关。关城历代都有维修增建,现在保存的关城是明代建筑物。 

居庸关的形势非常险要,是古代北京的西北门户。 



                           天安门名称的由来 



    天安门,作为北京和中国的象征,为全国和世界人民所瞩目和向往,它 

的庄严肃穆的图形是我国国徽的主要组成部分。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它的设计者是明代著名的 

建筑匠师蒯祥。蒯祥出生于苏州吴县的鱼帆村,世袭工匠。明永乐十五年, 

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年仅21岁的蒯祥作为朱棣的扈从人员也来 


… Page 9…

到北京。他根据皇帝旨意,经过4年努力,在1421年设计并建筑一座雕梁画 

栋的木构牌楼,这是最早的天安门,原名承天门。1457年7月,承天门被大 

火所焚。8年后,明英宗命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白圭请蒯祥出谋划策, 

建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明末,承天门又被焚毁。1651年,又重新修建,新建 

城楼高33。7米,广9间,进深5间,以示皇帝的尊严,并改称“天安门”。 

这个名称沿用至今。 



                           紫禁城名称的由来 



    故宫又名紫禁城。禁是不许进入之意。古时候,人们是不允许靠近宫门 

的,百官到此也要下马等侯。紫禁城的来历传闻很多,说法不一。有说古代 

皇宫宫女巧妆华贵、丰艳媚丽,犹如五彩云在宫中飘来飘去。再加有宫廷富 

丽建筑点缀,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故称“美如画”用“紫”字来形容。有 

紫城提法,以后又有紫禁城的说法。但据出土文物资料记载,远在公元400 

年前的晋朝就有此传。当时的大画家顾恺之,任散骑常侍。有一次,晋孝武 

帝司马曜命其在健康瓦棺寺作画。在《维摩诘像》壁画中,提笔一挥光彩照 

人,跃然壁间,轰动京城。画中宫殿堂皇、卫士威武、宫女娇美,人物栩栩 

如生,惟妙惟肖。在此壁上方又提“一缕香飘带,仙凡紫禁间”的诗名来衬 

托画意。当时人称这幅壁画是“传神写照、意在紫禁。”按我国古代人们风 

俗习惯,将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其中紫微垣,才能称紫微宫。兴时它的位 

置在北斗星的东北方,被认为是玉皇大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常常以真龙 

天子自诩,他们所生活地方,也就变成了地上的权力中心。而紫禁城的“紫” 

字,也就是取的天帝之宫之意。又因皇宫是戒备森严之地,严禁百姓进入。 

紫禁城的“禁”字,又体现了皇家的威严。 



                         人民大会堂名称的由来 



    我国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址,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西 

侧,建于1959年,从设计到建成历时一年。内由万人大会场、5000人宴会 

厅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楼的大部分组戒。建筑总面积为 

171800平方米。建筑造型雄伟壮丽,具有民族风格。 

    人民大会堂初建时称“万人礼堂”。1959年秋,这座大厦落成之后,周 

恩来总理带领茅以升等专家前去视察。周总理对大家说:“咱们给万人礼堂 

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大家都说:“请总理起个名字吧。”周总理亲切地回 

答“还是大家起名好,集思广益嘛。”然后,他发给每人一张白纸,请大家 

将想好的名字写下来。茅以升斟酌良久,提笔写下“人民大会堂” 5个大字。 

周总理看后,高兴地说:“人民大会堂,这个名字起得好!” 



                             雍和宫的由来 



    雍和宫位于北京东城区,原为清世宗胤祯府第。清康熙 33年(公元 1694 

年)始建。于清雍正三年(公元 1725年)称为“雍和宫”。雍正十三年(公 

元1735年)因停放胤祯灵柩,将宫内永佑殿、法轮殿等主要建筑改易黄瓦。 

嗣后,在永佑殿供奉雍正帝影像,并更名“神御殿”。自此以后,雍和宫便 


… Page 10…

成了清朝皇帝供奉祖先的影堂,宫内大部分殿宇成为喇嘛诵经之所。乾隆九 

年(公元1744年)改为喇嘛庙。宫院五进,建筑规模广大壮丽。主要建筑有 

影壁、牌坊、山门、天王殿、正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万福阁是 

宫内最大的建筑,黄瓦歇山顶三层楼阁,阁内有著名的檀香木弥勒立像,高 

26米 (地面上18米),比例匀称,体驱雄伟,阁左右并列永康阁和延绥阁, 

以悬空阁道相通,将三阁联为一体,成为一组宏丽轩昂的建筑群。法轮殿建 

筑宏,平面呈十字形,黄硫璃瓦顶上设5个小阁,阁上各有一座小型喇嘛塔, 

具有典型的喇嘛寺建筑风格。雍和宫的布局前面疏朗开阔,后面密集而有起 

伏,殿阁错落,飞檐宇脊纵横,风格独特,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喇嘛庙。 



                            沈阳故宫的由来 



    沈阳故宫在沈阳市旧城中心,是清王朝确立全国统治之前(公元1625— 

1644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的宫殿。为清初皇宫,名盛京宫 

厥,清政权迁都北京后成为“留都宫殿”,亦称“奉天行宫”。清顺治元年 

 (公元1644年),世祖在此即帝位。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 (公元 

1625年),至清崇德元年 (公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