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国古典精华文库mj11 >

第31章

中国古典精华文库mj11-第31章

小说: 中国古典精华文库mj11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它不清,但从各处搜罗起来,约略亦可以得到几点。第一点, 
 现在蒙古沙漠之地,当时是个大海。第二点,现在绥远、宁夏 
 二省,当时是阳纡大泽。第三点,现在陕西南部和山西西南部, 
 当时是个山海。第四点,现在新疆南部,当时亦全是沮洳薮泽, 
 直通青海和后藏。这四点虽则是在下个人的推想,但是亦有来 
 源。 
      第一点,蒙古沙漠,亦叫作翰海。从古书上考起来,是群 
 鸟解羽之所,所以称为翰。后人在翰字旁加了三点水是错的。 
 现在北冰洋、南冰洋等处,常有鸟类大集群栖数以千万计,想 
 起来当时的翰海亦是如此。既然是海,那地势必定很低。现在 
 蒙古高原,高出海面三千尺至八千尺,必定不是当时的地势了。 
 这个地势何时升高的呢?海中之水,又是何时渐渐涸去的呢? 
 在下根据这两个疑问,所以假定它是帝尧时候开始改变的,就 
 算它作为洪水之第一个原因。 
      第二点,河套之内是阳纤大泽,系根据《周礼职方氏》: 
  “冀州之薮曰阳纡。”注上说:“阳纡在山陕之交而近北 。” 
 又《穆天子传》 :“天子西至于阳纡之山,河伯无夷之所都居, 
 是为河宗氏 。”注云:“河宗在龙门之上流,岚、胜二州之地。 
 ”岚州,在现在山西北部;胜州,在现在绥远鄂尔多斯右翼后 

… Page 230…

上古秘史                                                         ·484· 

 旗之地。照这个地势看起来,现在河套平原,周围千里,在当 
 时的确定是个大湖了,既是大湖,则那个湖水,又何时涸尽? 
 又何时变为黄河经过之地?在下亦假定它是地势升高之所致, 
 作为洪水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点,山海之名,见于《法苑珠林》。现在这种地方, 
 盐池甚多。山西解州的盐池,尤为有名。假使以前不是内海, 
 咸质何来?既是内海,那么海水又是何时涸尽?又何以变为黄 
 河经过之地?黄河流既然经过,则虽有水灾,可遏之使它注入 
 河中,何至水患如此难治?况以现在地势看起来,冀州、雍州, 
 地势崇高,但苦旱,不苦水,又何至闹水灾呢?所以在下的推 
 想,种种地势,都是那时改变的,作为洪水之第三个原因,亦 
 即是古时没有黄河的一个证据。 
      第四点,黄河向来有重源之说。现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是 
 黄河的第一源。现在青海噶达素齐老峰之下所出的,是黄河第 
 二源。它的解释,是塔里木河注入罗布泊之后,其水潜行地中, 
 到了青海,再出而为黄河。这个说法奇妙之极,但是亦有三层 
 可疑之点:第一层,塔里木河长到几千里,两岸汇进去的大川 
 亦复不少,统统归到罗布泊中去,何以能够满而不溢,且反减 
 少?第二层,罗布泊并无出口,应该是个盐湖。但是据调查所 
 得,其水并不甚咸,似乎地下确有去路。第三层,凡川水从山 
 谷中出来,其色必清。黄河从噶达素齐老峰出来,颜色已黄, 
 所以叫阿尔坦河,就是蒙古语黄金之义。假使不是潜行地中, 
 混杂泥沙,何以如此?这三层是主张重源的证据了。不过有些 
 人驳它,说道 :“罗布泊与噶达素齐老峰,中间相去,何止千 
 里!又加以重重大山阻隔,怎样会得相通?就使说地层之中, 
 水有通路,但相去既如此之远,又安见得噶达素齐老峰下所出 
 之水,一定是从罗布泊来?这种理由,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况 

… Page 231…

上古秘史                                                         ·485· 

 且据人测量罗布泊之地,实较青海高原为低,尤其无逆流相通 
 之理 。”这两项驳论,可算允当。 
      不过在下有一种推想,就是说地形是有改变的,不能拿了 
 现在的地形去判断当时。《尔雅》上说:“河出昆仑墟。”查 
 古书上所说,昆仑共有四个。一个在海外,《大荒经》上说: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有大山名曰昆仑,其下有弱水之渊环 
 之,此山与条支大秦相近 。”《禹本纪》上说去嵩高五万里者 
 是也。依着这个方位,推想起来,大概现在波斯国之西的那座 
 阿拉拉山就是。因为这种昆仑山,大概都是地球全体变动时, 
 人类逃避悻生之所,所以历来传述,多重视之。阿拉拉山,就 
 是外国史上所说亚当、夏娃避难得脱洪水之所。所以在下说, 
 一个昆仑是在此地。又一个在西藏。杜佑《通典》上说 :“吐 
 蕃自云昆仑山在国中西南,河之所自出 。”《唐书吐蕃传》 
 云 :“刘元鼎使还,言自湟水入河处,西南行二千三百里,有 
 紫山,直大羊同国 。”古所谓昆仑,释氏《西域记》谓之阿褥 
 达山,即今西藏之冈底斯山也。又一个在酒泉,《汉志》:“金 
 城临羌县西,有弱水,昆仑山祠 。”崔鸿《十六国春秋》上说: 
  “张骏时,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周穆 
 王见西王母乐而忘返,谓此山也 。”《禹贡》:“昆仑,在临 
 羌之西。即此明矣 。”《括地志》上说:“在酒泉县西南八十 
 里,今肃州西南昆仑山是也 。”又一个就是现在的葱岭。《山 
 海经》上说 :“昆仑墟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隅。”《水经注》 
 云 :“自昆仑至积石一千七百四十里。”《凉州异物志》曰: 
  “葱岭之水分流东西,西入大海,东为河源,《夏禹本纪》所 
 谓河源是也 。”照这样看起来,四个昆仑除出极西的那一个与 
 黄河无涉外,其余三个,都可说与黄河有关。葱岭的昆仑,固 
 然是古书上众口一词,说是黄河之所出,就是西藏冈底斯山的 

… Page 232…

上古秘史                                                         ·486· 

 昆仑,既然吐蕃人说是河之所出,当然亦不会无因。试看后藏 
 千余里之地,纯是湖泊,有大湖地方之称,人迹不到之处极多。 
 在下想来,决不是从古如此的。大概从前地势,没有如此之高, 
 北面与新疆,东北面与青海,都是汪洋大水,连成一片。后来 
 地势渐渐升高,水气蒸发,中间又隆起几座大山脉,所以各自 
 为界,化为沙漠及多数湖泊,这亦是地理上当有之事。 
       中国地理古书上尝说有一个西海,便是在下编这部书的第 
 二回上说的“穷桑在西海之滨”。究竟西海在哪里呢?在下的 
 推想,以为就在新疆南部,青海省之大部以及西藏西部等处。 
 汉朝时候,王莽在青海地方,设立西海郡,可见当时还记得此 
 处是古代西海遗迹。再查青海省的那个青海,现在虽不甚大, 
 但古书上说,南北朝的时候,周围有七、八百里。在周朝时周 
 围有一千几百里,从周朝上溯帝尧,还有二千年,它的面积, 
 一定还要广大,安见得不是与新疆南部、西藏西部的沙漠、湖 
 泊相连呢?因有以上所说这许多证据和理由,所以在下敢暂时 
 假定,说黄河这条水上古是没有的。自从帝尧时,地盘发生了 
 变化,蒙古沙漠与陕、甘二省之间,隆起了贺兰山、阴山等山 
 脉,将从前注入翰海的水流隔断,地势又逐渐升高,迫得那阳 
 纡大泽之水,只能向南方而流,这是上文所说河出孟门之上的 
 第一原因。同时青海、新疆、西藏之地,亦发生了变化,土地 
 亦渐渐隆起,迫得那西海之水又向东流,从甘肃滔滔不断的灌 
 到阳纡大泽里,这是河出孟门之上的第二原因。再加以那时山 
 西北部火山连连喷发,从东面遏迫阳纡大泽,那泽中之水当然 
 盛不住,满了出来,这是河出孟门之上的第三原因。 
      总而言之,中国古书上所说,虽则不能尽信,但是亦不能 
 一概抹煞。即如黄河重源之说,照现在地形看起来,万无此理; 
 然而古书言之凿凿。古人虽愚,亦愚不至此。就使要伪造,亦 

… Page 233…

上古秘史                                                         ·487· 

 须造得相像。所以在下又敢暂时假定,说当时西海之水渐渐干 
 涸,是从西面、南面先干起。西面帕米尔高原,是全世界最高 
 之原,南面西藏,亦可称世界最高之原。惟其上升得早,所以 
 最高。所有的水,自然倾向低处而流。到得后来,西藏高原因 
 有大山隔绝了,所以冈底斯山这个昆仑所出的河源,久已无人 
 知道,只有西藏人古老相传,还能记得。至于新疆与青海中间 
 的隔断比较的迟,到了后来做《尔雅》这部书的人还能知道, 
 所以有“河出昆仑虚色白”的这一句,下文又说道“所渠并千 
 七百”这一句,可见当时新疆南部与青海间的西海业已渐渐干 
 涸,变成无数湖渠,那河水从葱岭曲曲折折东南流,并合了不 
 少湖渠,才到甘肃。后来到得汉朝以后,地形又变,两处隔绝 
 了,考查地理的人,求其说而不得,只好说河水潜行地中,是 
 个重源,难怪引起后人的驳诘了。 
      说到此处,在下还有一个推想。大凡古人取一个名字,总 
 有一个意义。譬如现在陕、甘二省之地,古时叫作雍州。何以 
 取名叫雍呢了雍者壅也,壅塞不通也。当时壅州之地,南面是 
 秦岭山、岷山、西倾山,东面是华山,上连梁山,紧紧包住。 
 本来已经水流不通,当中潴成一个山海了,全靠北面一个翰海, 
 西面一个西海,水流还可以渲泄出去。禁不得地形改变,不但 
 不能渲泄出去,倒反倾灌过来,更是壅塞不通了,所以叫作雍 
 州。至于大川的取名,亦都有取义。譬如江水,江者共也,小 
 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另有一说,江者贡也,贡赋往来之所必 
 经也。又譬如淮水,淮者围也,围绕扬州北界,东至于海也。 
 又譬如浙水以曲折而得名,济水以穿过黄河而得名,大概都有 
 一个理由。独有河水,有些人说,河者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 
 也。这个解释,觉得太不确切。凡是水流哪一条不是随地下处 
 而通流的呢?还有一说,河之为言荷也,荷精分布怀阴引度也。 

… Page 234…

上古秘史                                                         ·488· 

 这个解释,玄妙已极,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话。 
      据在下的推想,河水既然自古以来没有的,忽然竟有这股 
 水出于孟门之上,滔滔汩汩而来,安得不发生疑问,说道这水 
 是从何处来的呢?所以在下的推想,与其说河之为言荷也,不 
 如说河之为言何也,较为妥当。讲到它的来源,因为地形改变 
 的原故,不要说帝尧的时候没有弄清楚,就是主张重源的人, 
 亦没有弄清楚。汉武帝叫张骞寻河源,说道遇见了牵牛、织女 
 星,因此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说,更可谓荒乎其唐,没有 
 弄清楚。就是元朝寻河源,仅仅寻到星宿海,也是没有弄清楚。 
 直到清朝,才知道是出于噶达素齐老峰之下,总算弄清楚了。 
 可知道清朝以前,这水究竟从何处来?列朝要派人寻找,岂非 
 是个何字的意义吗?而且这条水,不但上流弄不清楚,便是它 
 的下流也弄不清楚。忽而入渤海,忽而人黄海,忽而又入渤海, 
 变迁最大者已有九次,试问究竟哪一处是它本来的流路?恐怕 
 没有人能准确指得出。就是夏禹王当时,已经分河的下流为九 
 条,究竟那一条是正干,亦不可知。所以这条黄河,始终在疑 
 问之中。河者,何也。在下这个理想,恐怕是不错的。但是再 
 问一句,为什么始终成疑问呢?在下敢再复说一句,这条黄河 
 古时是没有的。 

… Page 235…

上古秘史                                                        ·489· 

                              第五十三回 
             尧让天下于许由 稷为尧使见王母 

      且说帝尧接到各处水灾奏报之后,忧危之至。过了一年, 
 水势有增无减,那汾水下流逼近山海一带,早已涨溢得不可收 
 拾。帝与群臣商议道 :“照此下去,终究不是根本办法,总须 
 特派专员,前往治理才是。但是在廷之臣,哪个是精于水利的 
 呢?”大司农奏道 :“前年孔壬来京时,臣和他细谈,觉得他 
 于水利一切,非常有研究,可否就叫他来办理此事?”大司徒 
 在旁,亦甚赞成。帝尧摇摇头道 :“不行,不行。这孔壬是著 
 名的佞人,岂可任用呢?”羲叔道 :“孔壬虽是佞人,但其才 
 可用。当今水灾剧烈之时,可否请帝弃瑕录用。古人使诈使贪, 
 亦是有的 。”帝尧还是踌躇。和仲道:“现在无人可使,臣意 
 不妨暂叫他来试试。如果有效,那么其功可录。如其无效,再 
 加刑罚,亦未始不可 。”帝尧还未答应,羲仲道:“臣观孔壬, 
 虽是佞人,但近年以来,尚无劣迹,颇能尽心辅导玄元,或者 
 已知改悔,革面洗心,亦未可知。请帝勿咎其既往,专责其将 
 来,何如?”帝尧见大众都如此说,乃勉强答应道 :“既如此, 
 就叫他来试试 。”于是大司农等就饬人前去宣召。 
      过了多日,孔壬来到乎阳,朝见帝尧。当他入朝之时,帝 
 尧留心观察,果见那株屈轶草,立刻折倒来指着他,并且一路 
 旋转,才知道前日赤将子舆等的话不谬,益发证实这孔壬真是 

… Page 236…

上古秘史                                                        ·490· 

 佞人。但是既已召来,不能即便遣去,只能问他道 :“现在雍、 
 冀二州,水患甚大,在朝诸臣,多保荐汝去施治,汝自问能胜 
 任吗?如自问能胜任,朕即命汝前往,功成之日,自有懋赏。 
 如自问不能胜任,可即自辞,勿贪一时之官爵,致误苍生而贻 
 后悔 。”孔壬道:“陪臣承帝宣召并诸位大臣荐,如有犬马之 
 劳可效,无不竭力。不过陪臣远宋,未知二州水患,究竟如何 
 情形,先前往观察一周,才可定见 。”帝尧道:“能够如此, 
 亦见汝之慎重。汝可即日前往察看 。”孔壬答应退出,自往各 
 处去考察。 
      过了数月,方才回来奏道 :“小臣已往各处看过,大约这 
 次水患,是上面湖底淤浅之故。湖底淤浅则容受不多,只有往 
 外面涨溢,这是一定之理。所以小臣的愚见,治水者先清其源, 
 必须往上流疏浚,以治它的根本,方才可以奏效;若徒从下流 
 设法,是无益的。况且下流三面,都是崇山包围,更无法可想, 
 不知帝意以为何如?”帝尧道 :“汝能负责担任此事吗?”孔 
 壬道 :“上流疏浚工程浩大,不能求速效。若帝能假臣以时日, 
 臣敢负责担任 。”帝尧道:“只要能一劳永逸,朕亦不求速效。 
 汝从前在帝挚时代,曾经做过共工之官。现朕仍旧命汝作共工, 
 汝其前往,恪共乃事,钦哉 !”孔壬拜谢退出。以后大家不叫 
 他孔壬,改称共工了。那时大司农、大司徒一班大臣,知道他 
 承认了共工之职,都来访他,问他人手办理的方针,并且说如 
 有困难之处,我们都愿竭力帮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