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科技分册 >

第3章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科技分册-第3章

小说: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科技分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年的鲁班发明的。其实,鲁班以前就出现了锯子。1931年,在山东省历城 

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就出土过蚌壳制的锯。到了商朝出现了青铜锯。中国历 

史博物馆收藏一件商朝的锯是矩形,两边都带有锯齿。据文献记载,春秋初 

年,齐国已经能够“断山木,铸山铁”,使用了铁锯。这比鲁班早了200多 

年。 



                                蜡染的由来 



     蜡染,也称蜡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古老的织物染整工艺。它始于汉代, 

据说是由北方传到贵州省的。贵州黄年县制出的蜡染品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和乡土气息,工艺精湛,远近闻名,堪称“蜡染之乡”。蜡染工艺是用蜂蜡 

配以少许矿蜡加温成溶液,用特制的蜡刀作笔,蘸上蜡液在白布上画出各种 

图案,然后用蓝靛染色,再煮沸去蜡,就成了独具特色的蓝底白花的蜡染布 

料。蜡染品的制作全系手工,它的图案多种多样,造型大胆,构图丰满。常 

见的图案多以太阳为中心点,以几何图型和自然物相间组成各式花纹。自然 

物以花鸟鱼虫居多,还有以青铜器、仿汉砖为图案的,配上特有的靛蓝色, 

显得古朴美丽,十分悦目。蜡染工艺独树一帜,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且还 

得到世界很多地方人们的青睐。解放后蜡染远销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 

地。这一古老的代表中华民族的工艺品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 



                                油漆的由来 



     我国油漆的制造和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约在4000年以前,我们的祖 

先就已经发现一种从树木上引流出的粘液体能够保护和延长劳动工具、家具 

和房屋的使用寿命。他们叫那种树为漆树。从漆树上采集的粘稠物叫大漆。 

后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使用天然颜料制成了彩色油漆,用来装饰宫 

殿、庙宇壁画和棺木,并且制造出许多图案美丽多彩的竹木和陶土的各种漆 

器,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瑰宝。 



                          相风鸟和铜凤凰的由来 



     传说在舜禹时就有相风鸟,用木制成鸟形,置于竿上,鸟能自由转动, 

其头所指即为风向。据《三辅黄图》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所建的建章宫厥上,装有铜凤凰,下有转枢,风来时,铜凤凰的头向着风好 

像要飞的样子。东汉时,改装成为另一种测风器——相风铜鸟,安装在长安 

西北郊国家设立的灵台上。这种相风铜鸟既能测风向,还能观测较大风的风 

力。 


… Page 11…

                              地动仪的由来 



    地动仪的设计者,是我国东汉时期的著名科学家张衡 (公元78—139 

年)。他曾担任掌管历法、天文和气象观测工作的太史令。据史书记载,东 

汉时期,我国地震活动频繁,几十年里发生20几次较大的地震。正是这个原 

因,促使张衡花很大的力量综合了当时的先进技术,反复研究,终于创制了 

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测震仪。它的诞生比现代地震仪早1700多年。地震仪的设 

计和创制,反映了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确实是当时世界第一流的。 

 《后汉书》上简要记载了地动仪的构造:“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 

起,形似酒尊,傍形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 

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 

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用“都柱”而不是悬摆,说明当时对平衡原理 

和不稳定平衡的特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牙机巧制”、“机发吐丸”,表 

明对杠杆等简单机械的了解和制作水平。地动仪的设计原理是科学的,现代 

测震仪的两个水平摆部分也还是根据同样的原理,只是增加了磁电放大系 

统,更加灵敏和精确了。 



                          元祜浑天仪象的由来 



    元祜浑天仪象是北宋时期苏颂与韩公廉设计和制造的。这是一种假天 

仪,也称天象仪。它与浑天仪和浑象不同,它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来模拟 

天象变化,因此,它是让人居于装置内观察,而操作浑天仪与浑象是让人居 

于装置外进行。这个天象仪的木样完成于元祜四年(公元1088年),经测试 

后,得到结论是:“昼夜校验与天道已参合。”而后制作铜仪。这个天象仪 

不但精确度高,而且是苏颂等人的重要发明。 



                           卷线钓鱼器的由来 



     公元1195年,艺术家马远的一张“寒江独钓”图,是留存最古老的反映 

钓鱼器的画,它清晰地表明了钓鱼的竿上装有卷线轮。在古代,人们称卷线 

钓鱼器为“钓车”。它的原型早在公元前320年《墨子》中就提到了。那时 

有一种武器——早期的炮,它能发射标枪,标枪昂贵,于是人们就在标枪上 

系上绳索,其另一头连在卷线器上,这样标枪投出后能用卷线收回,以备下 

次再用。正是这种兵器的原理,激发人们制造出卷线钓鱼器。西方在 1651 

年才开始在鱼竿上装有卷线轮。 



                              科学院的由来 



    世界上科技史公认, 1660年英国成立的皇家学会,是历史上第一个出 

现的科学院机构。但事实上,由此上溯31年,我国明末就出现了类似的学术 

研究团体。 

     崇祯二年 (公元1629年)六月,朝廷专门设置了“历局”,由科学家、 


… Page 12…

时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的徐光启督领,从事西洋历法的研究。一个月后, 

徐光启给崇祯皇帝上了一个奏折——《条议历法修正岁差疏》,提出“度数 

旁通十事”的建议,建议在他掌管的“历局”内开展以数学为根本,兼及气 

象学、水利工程、军事工程技术、建筑、机械力学、大地测量、医学、会计 

学及音乐等学科的研究工作。值得重视的是,徐光启在奏折中首次提出了“分 

曹”料理,即分学科研究思想,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来科学研究没有明确分工 

的传统做法。没过几天,崇祯皇帝作了批示:“度数旁通有关庶绩,一并分 

曹料理,该衙知道”。应该说,经皇帝批准的设置十个学科研究项目的“历 

局”,就当时来讲,已相当于“科学院”的规模了。 



                           中国博物馆的由来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是张謇在1905 

年(清光绪31年)创办的。它位于南通城南壕河之畔。1910年已藏有动物、 

植物、矿藏和历史文物、艺术珍品等近3000件,到1930年扩大到近万件。 

1926年张謇去世后,南通博物苑日渐凋蔽,到解放前夕几乎是一片废墟。建 

国后于1951年南通博物苑得到修复,并改称为“南通博物馆”。 


… Page 13…

                                 外语部分 



                           “科学家”一词的由来 



      “科学家”这个词在拉丁文中是“scien”,即了解的意思;英文 

 “science”,泛指一切学习的形式;德文是“die wis…sen schaft”,可与 

科学通用。有人曾对科学家下过这样的评语,说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精 

细的实验,谨慎的分类,证据的搜集,结论的研判”的素质。 

     古时候虽然有从事科学事业的人,但没有科学家这个称呼。“科学家” 

一词诞生的时间约在1840年,创造这一词的是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家兼哲学 

家费米尔,他说:“于一般科学领域里,孜孜不倦的耕耘者,我们急需给予 

他们一个适当的称谓,我想称呼他们为 ‘科学家’。” 



                               科学学的由来 



     科学学是一门新兴科学学科。始萌于20世纪30年代。早在1935年,波 

兰学者M·奥索夫斯卡和C·奥索夫斯基发表了一篇论文,定名为“科学的科 

学”。后来,到1939年,英国科学家J·贝尔纳在他的著作《科学的社会功 

能》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科学学”这一概念。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科学学基本 

理论著作。因此,后来人们就把J·贝尔纳称为科学学的创始人。 

     所谓科学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科学的科学。 

     科学学是一门横跨多学科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既可以把它当作自然科 

学用计算、模拟和试验的方法去研究,也可以做为社会现象去研究。目前它 

的研究领域已涉及20多个方面,而且还在发展扩大。如:科学的一般理论、 

科学方法论、科学逻辑学、科学社会学、科学经济学、科学管理学、科学计 

量学、科学政策学、科学组织学、科学运用学、科学模拟学、科学预测学、 

科学情报学、科学心理学、科学伦理学、科学法学、科学美学、科学语言学、 

科学教育学、科学人口学、科学流派以及科技史等。 

     科学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掌握和运 

用这一规律指导科学事业的发展,制定科学发展的战略、策略和各项科学政 

策,进一步搞好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 



                               未来学的由来 



     该词是本世纪40年代德国学者首先创造和使用的,随后在欧洲传播和发 

展,美国后来居上,成为当前未来学研究比较发达的国家。 

     德国学者弗勒希特海姆解释他创用的“未来学”是“未来研究”或“预 

测学”。简单的说,就是从科学的预言发展到预言的科学。未来学根据当前 

世界的情况,用定性定量的科学方法,预测未来,预测世界将怎样演变,揭 

示按照人类所作的各种选择走向未来的可能性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未来学要求比较科学地、系统地研究和评价人类某些活动特点、作用、 

理论根据和预测手段。它从现在出发,考虑到未来,又返回现在,以便采取 

各种措施,应付未来的发展,因而,它不只是预测未来,更重要的是在于选 

择、控制和改变未来。 


… Page 14…

     未来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也是最近十几年才迅速发展起 

来的年轻学科。它是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客 

观形势,力求解决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未来学和未来研究就在西方国家首 

先出现了。 



                             诺贝尔奖的由来 



     阿尔夫雷德·诺贝尔(公元1833—1896年),瑞典著名的发明家和化学 

家,他生前主要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另外在其它方面也有很多发明,共获85 

项发明的专利权。 

     诺贝尔非常关心和平与进步事业,希望用自己的发明造福于人类。他终 

身未娶,把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 

     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瑞典克朗 

 (相当于100多万英镑)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对人类做 

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诺贝尔生前遗嘱设立的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化学、 

医学(或生理)、和平、文学5项,从1901年开始,在每年的12月10日即 

诺贝尔逝世纪念日授奖。获奖者被授予一份证书,一枚带有诺贝尔头像和铭 

文的金质奖章和一定数量的奖金。从1969年起又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金, 

也于每年颁发一次。 

     因为诺贝尔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点30分去世的。为了纪念这位 

对人类进步和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在 1901年第一次颁奖时,人们 

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以后,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做法就一 

直被沿袭下来。 



                             费萨尔奖的由来 



     自1975年沙特阿拉伯的费萨尔被其侄刺杀后,他的儿子们就决定把父亲 

1/3的遗产拨入费萨尔基金会,并设立一项阿拉伯式的诺贝尔奖金,以作纪 

念。 

     基金会成立于1976年,初期款额达12亿里亚尔 (约合美元3。24亿)。 

1979年开始,便设立款额为11万美元的多个费萨尔奖金,奖励对伊斯兰学、 

阿拉伯文学、医学及科学有贡献的人士,基金会宣称一切奖励都不涉及政治、 

人种、信仰和国籍。 

     由于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的发源地,于是8位王子决定基金会初期宗旨 

是推广伊斯兰信仰,此外才是鼓励文学及科学研究。 

     费萨尔奖金迄今共颁发了20个国家的学者,不过,这些每年一度的颁奖 

仪式,都在利雅得悄悄举行,鲜为人知。 

     基金会有自己的总部、研究中心及其它能赚钱的资产, 



                            元素周期表的由来 



     人们对元素分类,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我国的“五行”学说。即把元素 

假定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到了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把元素分 

为金属、非金属、气体和土质四大类的观点。 


… Page 15…

     根据原子量来研究元素,则是始于19世纪初。1829年,德国科学家德 

贝莱纳提出了锂钠钾、钙锶钡、磷砷锑、氯溴碘等15种元素,他把这些元素 

称为“三元素组”。 

     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尔发表了《六元素表》,他把28种元素列在一 

张表上,表中各元素按原子量排列成序,并对元素进行了分族,且给尚未发 

现的元素留出了空位,比“三元素组”有了很大进步。 

     1865年,英国人纽兰兹又提出一个叫做“八音律”的理论。他把元素按 

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第八种元素的性质几乎和第一种元素的性质相同。 

这种像音乐中八度音似的“八音律”,进一步揭示了元素的性质和元素原子 

量之间的密切联系。 

     1869年2月,年仅35岁的俄国彼得堡大学化学教授门捷列夫,经过艰 

苦的努力,终于明确提出了:“元素的性质随原子量的增加,呈周期性的变 

化。”并把这个规律定为“元素周期律”。接着,他又把元素按原子量由小 

到大分成几个周期,并把原子量大的那一周期重叠在原子量小的周期下面。 

这样性质相似的元素就落在同一纵行里,制成了“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在排周期表时,运用周期律,大胆地在周期表里留下许多空格, 

每个空格代表一种未发现的元素,并预言了这些元素的性质。 

     后人陆陆续续发现不少新元素,都无私地填在了门氏元素周期表的空格 

里。 



                            国际单位制的由来 



     国际单位制,简称SI,是以米(长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