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直话直说的政治 >

第33章

直话直说的政治-第33章

小说: 直话直说的政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驶员,其主要使命是在飞机上威胁乘客就范,所以是在整个计划的后期才加盟。美国至今还没有搞清楚,这些人都是如何在最后时刻从沙特招纳而来的。沙特政府在这方面不但很少提供合作,而且一贯纵容国内反美的宣传,使极端反美势力,在沙特社会、政府甚至王室中生根。如今,已经有1,000多位“9•;11”受害者的家属,提出了10,000亿美元的联邦诉讼,起诉资助恐怖分子的沙特王室成员、沙特政府、银行和企业。一些家属甚至开始公开指责布什政府为他们的诉讼制造障碍,有的媒体甚至开始调查沙特王室成员与拉登的直接联系。因此,此案的曝光,不仅使沙特与美国关系的危机达到了爆炸的临界点,也使在中期选举后踌躇满志的白宫陷入危机。
    更糟的是,目前美国正欲对伊拉克兴兵,准备向沙特借道。美国不得不考虑其军事行动上的便利,以及沙特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如果美国和沙特就此分手,伊拉克战争就会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变得困难得多。布什在最近一年来,用其大部分精力说服美国人:萨达姆是个不得不除的恶魔。他在“倒萨”的问题上,已经投入了过大的政治资本。如果这次让萨达姆溜掉,在政治上将是对布什的致命一击。
    无巧不成书的是,上周正好出版了一本震动媒体和政界的新书:伍德沃德的《战争中的布什》(Bush at War)。书中的一大主题,是切尼和鲍威尔自海湾战争以来至今在国际战略上的冲突。当时两人分别是国防部长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Joint Chiefs of Staff)。但在对付伊拉克的问题上,观点对立。切尼在略有迟疑之后,迅速变成主战派,而且反对去国会和联合国要授权。鲍威尔则主张武力防卫沙特,但不去收复科威特,当然更不能杀入伊拉克。在战争的最后时刻,也是鲍威尔反对进军巴格达,使萨达姆得以生存下来。
    这场争执,一直持续至今。布什政府中许多人,仍然认为鲍威尔犯了致命的错误,为美国留下了现在的难局。但是,如果结合新近曝出的沙特与恐怖主义的联系来看,鲍威尔似乎还是另有战略眼光的。
    鲍威尔当年不准备打,一是怕美国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匆匆投入战争,陷入越战式的泥沼,一是怕战争将破坏海湾地区的战略平衡。在第一点上,他主张战争不可轻易打,但要打就必须全力以赴,不能半心半意。这一哲学最终还是得到了落实,导致了美军的大胜。在第二点上,“9•;11”其实就是对他的主张的一个证明,这大概也出乎他本人的意料。
    至今美国还没有一个人肯承认:没有海湾战争,可能就没有“9•;11”。萨达姆的伊拉克在伊斯兰世界是个世俗的专制政权,与保守的伊斯兰势力本是水火不容。如果萨达姆占领了科威特不走,他就是海湾伊斯兰世界的直接压迫者。大家对他恨之入骨,又驱之不动,而且时时有被他征服的危险。这时美军进驻沙特,不仅不会遭人恨,而且会被当成救世主,大家感激涕零。拉登这种原教旨的敢死队运动,大概也会对着萨达姆去。别忘了,当年拉登就是看见在沙特的美军而动怒,但当时他在阿富汗抗击苏军时,美军真要介入他恐怕还求之不得。更何况,萨达姆兴兵就得花钱,沙特卫国也必须加大军费,大家除了争先恐后向西方卖油买军火外,别无他途。真是那样,世界石油市场恐怕比现在还稳定。
    如今呢?海湾战争解放了科威特,美军也进驻沙特。萨达姆不再是海湾的直接压迫者,美国却扮演了这个角色,成为众矢之的。反美的原教旨运动因此迅速崛起,最终酿成“9•;11”的惨剧。
    没有“9•;11”,就不会有如今迫在眉睫的伊拉克战争。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美国当年不兴兵伊拉克,大概也不会有“9•;11”。海湾战争破坏的,不仅是战略均势,而且是政治文化心理的均势。美国如今以“单边主义”独步于世,所获得的每一个战略优势,都伴之以文化上的怨恨。要知道,伊斯兰恐怖主义并不是唯一的恐怖主义。当年的俄克拉荷马大爆炸,就是白人的恐怖主义。今后还可能有左翼恐怖主义,欧洲恐怖主义,世界未必会因为有了国际警察而更加安宁。这也是伊拉克战争之前,不得不反省的课题。
    2002年12月17日
“三党政治”还是“南北战争”?——美国政治的暗流与危机第32节 股民政治——评布什再减税
    最近布什提出了他的振兴经济计划,这个6,700亿美元的庞大计划的一大半,即3,640亿美元,是用于废除股息税。美国由于股票大部分都掌握在富人手中,10%最富的美国人,将拿走这3,000多亿美元减税中的59%。而60%底层的美国人,只能拿到其中的8%。因而方案一出,震动朝野,民主党对之群起而攻之,称之为是“劫贫济富”。
    更糟糕的是,这样的做法,并不能直接刺激经济增长。美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仰仗国内的消费需求。民主党人争辩:目前失业率在6%的水平上居高不下,消费者信心不振。要刺激消费,应该把钱送到正需钱用的穷人手里,这不仅公平,而且他们会马上把钱花在基本的衣食住行上,扩大消费需求。如今布什把钱几乎全给了富人。富人不可能因为突然有了这笔横财就多吃饭、多买衣服,他们更可能把钱存起来或者投资。消费需求无法得到刺激。
    不仅如此,正如笔者在《信报》上介绍的,目前美国各州的财政赤字尾大不掉。肯塔基州出于财政压力,维持不了监狱,竟把5,000多犯人放出来,虽然明明知道这些人中大部分肯定会重新犯罪。另一些州,学校也维持不住,为了省几个水电、交通费,不得不推行周四日的学制,不仅使学生荒废学业,而且让家长在三天的长周末中忙着看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于自己的工作。一般照顾穷人的福利计划,就更得削减了。如今布什的减税,使联邦政府对州政府救助不足,逼着州里增税,最后很可能出现穷人税收负担加重、富人负担减轻的局面。
    布什则另有一说。首先,股息税是双重征税。布什的前经济顾问林赛(Lawrence Lindsey)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指出:公司赢利,政府征税35%。当公司把税后股息发给投资者时,政府最高可以征税38。6%(按富人最高的所得税率)。也就是说,公司赢利1美元,政府至少收走60美分。这不仅对投资者来说不合理,而且使企业融资的成本太高,从长远看对经济发展不利。
    更重要的是,由于目前股息税高于资本收益(capital gain)税,公司常常愿意自己把股票买回来,或者通过贷款等可以减折税额的方式来融资。公司还宁愿通过提高股值来奖赏持股人,而不愿意直接支付股息。结果大家竞相高报公司所得,抬高股值,出现了去年由安然开始的一系列金融丑闻。俗话说,“现金是一种事实,所得是一种意见(Cash is a fact; earnings are an opinion)。”鼓励企业支付股息,才可以避免投资者跟着被人操纵、炒作的“意见”走,从制度上强化金融体制。
    布什宣称:“政府的职责不是控制经济,而是清除经济运行中的障碍。”从自由市场经济的立场看,一个健康的经济体制是要鼓励人们理性地计划自己的未来,筹划自己的资金。美国对人们的储蓄征税过度,对消费又征税不足。像民主党那样,当人们没有钱时,政府马上塞给大家一笔钱去消费,这不能鼓励人们理性地计划未来。布什的方案,则鼓励人们为未来投资,使得经济体制变得更有效率。
    然而,这样的说辞只是孤立于股息税这一个因素纸上谈兵。这一计划的最大危险是,它违背了主流经济学家的基本预设,即联邦赤字过度增长,将使利率提高,使经济增长放缓。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经济学家盖尔(William Gale)估算,这10年内6,700亿美元的额外联邦赤字,将使第一年的利率增长0。2%,以后每年增长0。5%。这是对美国经济最大的潜在威胁。
    目前经济学家普遍预计,在现有情况下,美国经济将增长3%左右。白宫估算,布什的计划今年将使经济增长率追加0。4%,明年追加1。1%。也就是说,今年的经济增长必须达到3。4%左右才说得过去。如果低于3%,布什在经济上则很难交代。
    在政治上,布什的计划使四分五裂的民主党团结起来。去年曾投票支持布什的减税案的民主党人,这次几乎可以肯定要投反对票。同时,他这样把自己打扮成富人的代理人,也为民主党人在2004年的总统选举中挑战他提供了一个最好不过的靶子。一旦今年经济恢复不利,民主党人的士气一下子就会大振,攻击布什为了10%的富人利益而毁掉了经济,两党在总统政治中的力量对比,就可能发生逆转。
    布什对此风险,都了如指掌。他之所以敢走这步险棋,在政治上立足于如下几重考量。第一,如同克林顿在中期选举后教训失利的民主党人时所说:“在国家危难之时,人们宁愿要强硬而错误,也不愿意要正确而软弱。”布什明白,美国人现在喜欢那种敢为自己的信念而不计得失地奋斗的人,美国人需要的是一些大的思想。所以他决定出大牌。第二,布什急于改变自己在外交上成绩非凡,内政上一事无成的形象,避免老父的命运。这一大动作,从政治的风险性上,其实比他指挥反恐战争、筹划入侵伊拉克等等都大。如今,人们可以对他国内的政策不停地争论,但再也不会说他什么事情都不做了。这也正是他所要的。因为即使经济形势不能回转,他还可以归之于必要的对外战争。选民只要看他竭尽全力,就可能原谅他,并认为政府无法对经济完全负责。
    然而最为重要的,是要笼络新兴的“投资阶级”。笔者曾撰文指出:1990年代末,美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扩张,随之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投资阶层”。这一阶层广义地定义是股票持有者,人数占美国人口的一半以上。他们之中的中坚力量主要是白人、白领,年薪5万美元以上,住在郊区,受过良好的教育,投票积极,并且多数是共和党的支持者。展望未来,这一阶层是美国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之一。他们的政治取向,会重新塑造美国的政治主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美国政治的走向。
    2000年的大选,布什在这个阶级的选民中赢了戈尔12个百分点。但去年的华尔街金融丑闻中,这个阶级损失了5万亿美元,也就是他们的“股产”的三分之一,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被出卖的感觉。因此,保住这一阶级的支持,是布什2004年连任的必需。过去人们谈论经济衰退时,总是侧重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几个指标。但是如今美国已经变成了股民的社会,三分之二的选民直接间接地持有股票,人们谈论经济形势,首先要看股票。白宫的新闻发言人声称3,500万美国人拥有股息收入,包括1,000万老人。这个计划人人得益。
    然而,根据美国官方的数据,2000年收入在10万美元的纳税人,只有22%报告有股息收入。收入在10万到100万之间的人,有72%有股息收入。100万收入以上的,几乎人人有股息收入。布什的计划向谁倾斜,一看便知。因此有论者指出,所谓“投资阶级”之说,不过是个神话,是布什富人政策的包装。按照布什的方案,一个收入4万美元的4口之家,获益不过1,133美元。当然这还不考虑他们的州税会提高,学费会上涨,医疗福利会削减等因素。但布什本人,则将少缴44,500美元的所得税。切尼则会省下32万多的所得税。这几乎是在为自己减税了。
    中期选举之后,布什料定民主党利用“阶级斗争”攻击共和党是富人党的战略不灵,因而信心猛增,执意要在新兴的社会力量中建立基础。不管他的策略灵不灵,也不管人们对投资阶级如何界定,股民在未来美国政治中的角色,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2003年1月13日
“三党政治”还是“南北战争”?——美国政治的暗流与危机第33节 减税时代的终结
    布什经济政策最大的核心,就是减税。然而,不管布什如何坚持他的减税案,减税的时代,已经宣告结束。
    局外人看美国经济,最容易出现的误区恐怕就在于太注重对联邦经济政策的解读,而忘记了美国是由50个经济自主权很大的州组成的合众国。《经济学人》几个月前就警告,美国州财政的危机早晚要在经济上惹出大麻烦。该杂志举出加州为例:加州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而其州财政危机如果真用一个国家的标准来衡量的话,几乎就是阿根廷的程度。所不同的是,这个大经济体如果倒下,对世界的冲击远非一个小小的阿根廷可比。
    这一冷峻严酷的预言,被最近召开的美国州长会议所证实。税收的萎缩和医疗费用的飞涨,使美国各州面临着“二战”以来最大的财政危机。目前州一级的财政状况,比联邦政府要糟糕得多。2000年,各州手里还掌握着488亿美元的财政资金,但这一数字在最近一个财政年度已经跌至145亿美元,财政结余只有财政支出的2。9%,为1992年以来之最低。州政府的开支虽然增加了1。3%,税收却下降了6%。加州州长已经告诉州议会,明年的财政赤字将达210亿美元。纽约州的赤字则预计将达50到100亿美元。其他各州,也是无一没有赤字。
    州财政的危机将意味着什么?首先要看州政府管什么。大体而言,州内的基础设施和福利,如公路、警察、消防、医疗辅助等等衣食住行,都要靠州财政。中小学教育和公立大学(即州立大学),也都是州政府出钱。州政府要倒闭,人们的基本生活就无法进行。比如,有的州因为财政紧缩,竟无法安排有关人员分析犯罪分子的档案!这在“9•;11”和斯奈普(Sniper)之后的美国,如何能够不令人提心吊胆!
    州政府面对这样的压力,却没有联邦政府印钞票的权力。解决危机的办法,只有增加税收和削减开支这一途。结果,联邦的税减了,州里的税却可能会提高。老百姓的税收负担并没有减轻。同时,大量州政府的雇员会被解雇。比如笔者认识的一位纽黑文市公立图书馆的雇员就丢了工作。许多人享受的医疗补助被裁掉,送孩子上学的费用也在飞涨。各州的公立大学,由于从州政府拿不到钱,不得不以涨学费来平衡收支。爱荷华大学的学费去年上涨9。9%不说,今年竟狂涨18。5%,创了20多年的记录。简单地说,老百姓因为缴税,手中剩下的钱越来越少,但要花钱的地方却越来越多。当然,受冲击的不仅是消费者,企业早晚也要面临州政府加税的前景。纽约的房地产税就已经开始上涨了。
    如何应付这一困局,又将成为两党之间的一场政治博弈。2003年6月,参议院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通过对各州的医疗辅助和社会服务提供联邦拨款,来缓解州财政的危机。但这并没有成为一项立法。布什和即将成为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的共和党议员尼克尔斯(Don Nickles)都反对联邦拨款,理由是联邦面对日益增长的赤字,无款可拨。布什的算盘很清楚:减税是自己的政绩,在减税的问题上绝不能像老父一样食言。如果以联邦的财政资金救济州政府,也许州政府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