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国城市安全警告 >

第5章

中国城市安全警告-第5章

小说: 中国城市安全警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因如此,我国的一些灾害事故最终造成了本不应该的损失。开县发生井喷事故时,有些群众不是紧急向外跑,而是站在那里看热闹,感觉不舒服时,想跑已经跑不动了。而且这个建在村庄周边的高危天然气气井,竟没有制订出现事故时如何应对、如何组织群众撤离的紧急预案。    
    首先应该加强各部门负责人的火灾责任意识,由于责任事故造成火灾伤亡的,应追究相关单位负责人的刑事责任。其次,应通过法律规定建立一个灾害事故的统管部门,明确其职能和权力,保证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能够“管理有序、责任到位”。第三,应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设立消防保险,由保险公司分担检查火灾隐患的工作,并且让保险公司参与社区消防站的建设,消防部门腾出精力专门从事灭火救援工作。    
    山东省在全国首创征召合同制消防员,建立起以公安现役部队为主体、以合同制消防员为补充、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并存的灭火救援体系。山东省征召的1766名合同制消防员已经全部投入一线执勤。     
    救火机制尚待理顺     
    火灾发生后,能不能迅速动员组织力量进行有效处置,是各级政府处理突发灾难事故能力的试金石。然而,当前这种沿袭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条块分割”的消防分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火灾事故救援的需求。    
    如今救火机构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效率却越来越低。山上和山下着火由不同部门救援,水上与岸上救火也由不同部门负责。这种救火分工模式效率很低,造成救火单位忙闲不均。有的单位一天要出动火警几十次,有的单位一年也没有几次行动。而且各个救火单位使用的器材基本相同,分区域、分行业设置导致救火建设投资重复,浪费人力、物力。    
    我国现行的体别是,矿山、水上、化学工业部门等救援机构,由企业自己建立管理,主要负责处置本企业的灾害事故,一旦事故蔓延到社区,企业救援队伍就很难处置。此外,一些企业的救援机构受企业效益影响,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战斗力大打折扣。根据发达国家处置火灾事故的经验,现代城市应以消防为主体,组建综合性的火灾救援队伍,形成通用性的常备救援力量,比如欧洲的消防要承担救火、救灾、救护、救助等职能,便于统一管理、统一装备,提高救火救灾效率。


火灾与爆炸惨痛的群死群伤

    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发生群死群伤火灾的悲剧,成为当前我国火灾危害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据统计,1991年至2000年,全国发生在公共聚集的公共场所的特大火灾共264起,占同期全国特大火灾总数的27。2%,共造成1750人死亡,占同期全国特大火灾死亡人员总数的50。9%。如:1993年2月14日,河北省唐山市林西百货大楼火灾,死亡81人,受伤54人;1994年11月27日,辽宁省阜新市艺苑歌舞厅火灾,死亡233人,受伤20人;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馆火灾,死亡323人,受伤130人;2000年3月29日,河南省焦作市天堂音像俱乐部火灾,死亡74人;2000年12月25日,河南省洛阳市东都商厦火灾,死亡309人。2002年,全国公共场所发生火灾9499起,死333人。2003年2月2日,哈尔滨市道外区天潭酒店发生特大火灾,死亡33人。2004年2月13日至15日仅三天时间,全国就发生了28起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共造成140余人死亡。由于单体建筑规模“城市化”,使火灾隐患增加。如某城市步行街,全长430米,棚顶长350米,宽20米,高10米,内部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相当于一个全封闭长廊式“小城市”,可以设想,一旦发生火灾,非造成群死群伤灾害不可!遏制群死群伤火灾成为我国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控制是现代化城市消防的一大关键。    
    为何群死群伤火灾如此频发?火灾背后是否存在某些带共性的问题?有没有解决的良方?    
    安全门上锁是造成火灾中群死群伤的重要原因。通过对群死群伤特大火灾事故进行分析发现,这些火灾发生后,往往只有惟一的安全出口供人们逃生。在营业时锁安全门是一种严重侵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场所负责人应该知道一旦失火,里面的人员将无法及时逃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而他轻信可以避免,结果导致悲剧发生,从情理上讲这种行为叫过失杀人。现行法律法规对这种尚未造成事故后果的行为只是认定为违反消防法规,这种行为被消防监督部门发现后,只能责令其当场改正,而不能直接对其进行处罚。因此,建议修改有关规定,对不具备基本安全疏散条件的公共聚集场所不得使用,对违者处以治安拘留处罚,并责令其停产停业,对于营业时锁安全门的行为要从重处罚。    
    由于缺乏强制力,火灾隐患久拖不改,最终养患成灾。在已经发生的群死群伤特大火灾事故中,有超过80%的火灾在发生前消防部门已经发现了隐患,并且已经对有关单位下达了整改通知书,有的甚至已经被责令停产停业,但灾难还是没能够避免。消防部门身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责,然而法律并没有赋予其查封或强制执行停产停业的权力,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使整改工作程序复杂、效率低下,一些火灾事故往往就是在漫长的整改过程中发生的。基层消防部门对于隐患久拖不改的问题苦于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往往是“年年整年年改,隐患依然存在”,因此建议法律赋予公安消防机构采取查封、停产停业等强制措施的权力,隐患整改了的结案销案,不能整改的,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科学评估,然后采取相应对策。否则,火灾隐患整改难的状况很难得到改观。    
    公共娱乐场所的装饰装修工程大都使用木材、纤维板、聚合塑料、泡沫等可燃材料。这些材料有的未经过阴燃处理,有的虽经过简单处理,但达不到防火规范要求,燃点低,极易燃烧,且燃烧迅速,放出大量的有毒烟气和热量。同时,用火用电多,吸烟多;用电量大,而电气的很多方面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有些线路年久失修——老化、裸露,常处于超负荷状态,极易发生火灾事故。    
    大量事故表明,酿成公共场所最大灾害的原因是人员盲目拥挤。例如,香港赛马场发生看台坍塌失火,由于人员挤踩,导致604人死亡。如果社会安全教育缺位,人们在公共场所缺乏礼让的观念,悲剧就很难避免。    
    积极探索有效的消防监督模式,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治理火灾隐患。火灾隐患的种类多而且复杂,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数千条,不符合其中任何一条就是火灾隐患。有些火灾隐患是可以整改的,而有些是无法整改的;有些火灾隐患是因为规范修订后才是隐患,而修订前不是隐患。现行的消防监督管理法规对火灾隐患只是简单地分为重大火灾隐患和一般火灾隐患,只要是火灾隐患一概要求彻底整改,整改不了的就要处罚。对于一些根本整改不了的火灾隐患,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如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颁布之前修建的建筑没有设防烟楼梯间,要改只能将楼拆掉。对这类火灾隐患不能搞一刀切,应该实事求是地处理,要分别对待。只有集中力量抓住那些重大隐患整改不放松,才能真正减少群死群伤火灾的发生概率,而不要在大量的一般隐患上耗费人力。    
    消防工作的主体应该是个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都有这方面的规定,但是目前消防工作模式并没有根本转变,因此,还需要制定配套的监督程序方面的法规,让消防部门从繁重的常规检查中解放出来,要主动做更多更有意义的工作。    
    国家将公共场所火灾安全监督放在工作的重点,各种相关法律和法规也都主要围绕这个主题来制定和宣传,消防设计、监督、管理也都主要围绕公共场所来开展,对于普通居民的防火设计、老百姓的家装管理关注的程度不够。目前国内房地产开发日渐兴旺,老百姓购房、换房积极性不断提高,各地的装饰建材市场人气火暴,各种未进行火灾安全性评价和易燃装饰材料充斥其间,被应用到千家万户的家庭装修中。因此,除利用11。9消防宣传日集中对老百姓进行消防安全意识、灭火知识、逃生知识等方面的宣讲外,要更多地培养消费者如何选择安全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通过使用防火建材,使室内的火灾荷载有效降低,减少出现失火时发生的火情蔓延以及危害更大的险情,为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可能。    
    


火灾与爆炸生活在爆炸的威胁中

    让我们先从近的说起。2004年9月1日上午,一辆开往长沙的中巴车发生爆炸,车上乘客3人当场死亡,另有34人不同程度受伤。犯罪嫌疑人黎四国曾因盗伐林木罪被判刑一年,刑满释放回家,一直对村民怀有不满情绪。9月1日凌晨,黎四国将自制的火药装置放在湘AY2536中巴车上,逃离现场,逃跑过程中在警方的围捕下畏罪自杀。    
    2004年9月1日上午,俄罗斯学校开学的日子。9时30分左右,30多名身份不明的武装分子占领了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的一所学校,将1000多人劫为人质,匪徒身上绑着炸药包,并在学校里安放了爆炸装置。9月4日,恐怖分子引爆了炸弹,造成335人死亡的惨剧。    
    2004年8月31日,广州番禺钟村钟四工业区的优瑞塑胶电子厂一个机械车间发生爆炸,10多名工人轻伤,8名工人留院观察,无人死亡。     
    2004年8月31日,俄罗斯一名携带一公斤左右炸药的黑寡妇,走向地铁站时遇到警察,随后转身在人群中引爆炸弹,导致至少10人丧生,50多人受伤。    
    2004年8月24日深夜,黑寡妇引爆炸弹,俄罗斯一架图…134客机和一架图…154客机在飞行途中几乎同时坠毁,两架飞机上的8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无一生还。这两架坠毁的飞机都是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起飞的。图…134客机的目的地是俄南部城市伏尔加格勒(即原斯大林格勒),该机在莫斯科以南约200公里处的图拉地区坠毁;图…154客机的目的地是俄南部黑海度假胜地索契,该机在莫斯科以南约960公里处的罗斯托夫地区坠毁。    
    2004年8月22日上午8时许,北京市宣武区新世纪小学教学楼发出一声巨响,正在装修的教学楼一层发生爆炸。爆炸现场一片狼藉,教学楼一层房顶已被熏黑,楼道内的电线全被烧坏,过道墙壁上的瓷砖被炸飞。因为电线短路形成一个火球,砸在堆放墙角处的油漆、涂料上,引起火灾。    
    2004年8月19日7时30分左右,河北邢台市反贪局长刘会生之妻刘海云打开防盗门准备外出时,她家门前的楼道突然发生爆炸。刘海云严重受伤,双腿截肢,左眼失明。这起蓄意谋杀案使用了触发式爆炸装置,用的是炸药TNT,这种炸药威力很大。炸药放在门口,一旦有人开门,炸弹就会爆炸。李会生家所住的第5层楼及楼下第4层共4户的房门全被炸毁。楼梯墙角也被炸出一道裂缝。     
    2004年2月6日,俄罗斯一名恐怖分子在挤满上班人群的地铁车厢里拉响了隐藏在身上的炸弹,造成近40人丧生,100多人受伤。    
    2003年8月4日中午,印尼首都雅加达一家著名酒店发生汽车自杀式爆炸,至少炸死14人,150人受伤,伤者包括新加坡人及其他外国人。此前的印尼巴喱岛爆炸案导致202人丧命,超过300人受伤。    
    2003年7月5日,两名女性自杀袭击者在莫斯科一个露天摇滚音乐会上引爆炸弹,造成15人死亡。7月10日,又一名妇女企图将炸弹安放在莫斯科市中心一家餐馆内,俄联邦安全局一名排弹专家不幸被炸身亡。12月9日,一名女性自杀袭击者在克里姆林宫对面引爆炸弹,导致6人丧生,13人受伤。    
    2003年2月25日中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内先后发生爆炸,9名人员受伤。    
    2001年3月16日凌晨4时16分至5时零1分,河北省石家庄市相继发生5起特大爆炸案,数座居民楼被毁,108人不幸遇难。    
    1996年6月11日,俄罗斯莫斯科一地铁列车在行进途中突然发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7人受伤。     
    1995年7月25日,法国巴黎一列地铁列车发生炸弹爆炸事件,造成8人死亡,117人受伤。    
    安全感是心理需要中的第一需要(饮食、睡眠、性需要等都属于生理需要),是人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在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我们仿佛回到了史前时代,所有的安全感都荡然无存了。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现在乘客如同“惊弓之鸟”,对航空意外险趋之若鹜。调查显示:平时购买航空意外险的乘客占了65。6%;不购买的占了34。4%;而现在购买的乘客有92。2%;不会购买的占7。8%。航空意外险由于在购买时是由乘客自愿决定的,并非强制附加在机票中, 这样就使得对于航空保险态度不一的人,或是放弃,或是重视,也不乏购买最高份额的人。面对残酷的空难和接连不断的爆炸事件,他们虽无法预知和防范,但自己能通过保险的理赔从经济上安慰家属,将损失减到尽可能小的程度。爆炸强烈刺激着人们的安全神经,许多对安全问题麻木的人,面对惨不忍睹的场面,再将生死“置之度外”而无动于衷的人又有几人?在恐惧心理阴影下,面对不可避免的空中旅行,除了乖乖地掏钱购买航空意外保险,也只能心里默默祈祷平安了。    
    每一次爆炸,都炸掉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炸掉了个体对社会的信心。    
    


火灾与爆炸火灾中要学会逃生

    火灾逃生九则要诀    
    第一诀:熟悉环境,临危不乱。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所在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平日就要做到了然于胸。而当身处陌生环境,如入住酒店、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时,为了自身安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以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在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火场。    
    第二诀: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突遇火灾时,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撞。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等通往室外逃生。    
    第三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最重要,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服或寻找、搬运贵重物品上。已逃离火场的人,千万不要重返险地。    
    第四诀:简易防护,掩鼻匍匐。火场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可采用毛巾、口罩蒙住口鼻,匍匐撤离,以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另外,也可以采取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后,再冲出去。    
    第五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规范标准的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的逃生楼梯、通道或安全出口。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除可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