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当代道家内丹理论 >

第17章

当代道家内丹理论-第17章

小说: 当代道家内丹理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整体而言,李西月论著的语言少有隐语廋词。以前丹经中大量使用的晦涩的概念,若不是迫于时代束缚或内修学中不可免的戒规,他都尽量少用甚或不用。如此使得其著作叙述明白简易,易于理解和接受。至于内修功夫,体系之完整,方法之详尽,是前人甚至东派都无以比拟的。李西月唯恐某一范畴含糊不清或某一程序被忽略,经常不厌其繁地注解:重复。这虽然给人以叠床架屋,繁琐复杂之感,但却利于修道之士按部就班地修行,并及时在实践中检验。由此也就吸引了大量有志于道的人士去尝试西派丹法。
(二)强调入手功夫。对入手功夫精详地剖析,是李西月内丹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以往的丹家及丹经往往开首便言筑基、炼己,而对入手之要领论述甚少,使得许多初炼者不得其所而放弃了修道。李氏针对此弊端引用康熙时孙派大师陶素耜之语曰:“修道之士,若不开关,邃言筑基,炼己,乃是隔靴骚痒,无益于事” '34',提出“凝神调息,钻杳冥”(即开关展窍)的下手功夫,这于前文已介绍。在此值得注重与深究的是他“凝神于虚”论中有关“虚空”一词的义蕴。具体而言有三层意思:第一,“虚空”是指在身外虚空中凝神调息。《三车秘旨·第一件河车》中说:“运气功夫,所以开关筑基、得药结丹也;其中次序,从虚空中涵养真息为始。收心调息,闭目存神……混混沌沌,杳杳冥冥。”'35'《收心法下手功夫》中有:“坐虚无中,不偏不倚,乃是凝神于虚”'36',《收心法杂谈》说:“我劝人先在虚空中团炼,静之又静,定之又定……自然入得杳冥”'37'等等。这种凝神于虚空的功法是西派所独有的,可惜当时李西月并未对其操作要领作更深入的分析,只有口诀,使后人难悟其深意。直到民国时期西派内丹家海印子对此才有阐释说:“仙宗从身外‘心息相依’发韧,借彼‘先天一气’锻炼凡躯,’;“必先舍此色身,到外边虚无中来,凝神调息,方能无中有生”'38'……直接利用虚空中的先天一气,来炼体内之精气神,“久之,色身方面只有和平舒适,而决无太过不及之弊及其他一切不良影响。”'39'第二,“虚空”亦为心之境界,“如此片时,将心息提上虚无窍内,停神安息,以自然为主。心太严则炎……,是时也,心如虚空,有息相依则不虚,有息相随则不空。不虚不空之间,静而又静,清而又清。”'40'“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 '41',这也是“玄关一窍”(“恍然而阳生”)即开前的状态。第三,“虚空”一着并非仅为初阶,在《三车秘者》附录《道情诗词杂著》中有“虚空吟”三首:
“行之容易得之难,除了虚空不造丹。举世若求安鼎处,个中境界比天宽。
“好之容易乐之难,除了虚空不造丹。举世若寻生药处,壶中原是列仙坛。
“得之容易守之难,除了虚空不结丹。举世若寻立命处,起头煞尾一团团。”'42'
可见“虚空”功夫在内炼全程中都是极重要的,但李西月也并未展开论述,个中原因不得而知。只有从海印子所说:“最初从身外虚空下手,最后亦在身外虚空了手,自始至终,步步不离虚空”'43'一句中,可衡量出其份量,而光绪年间西派丹家汪东亭就直接将“虚空”这一范畴作为他内丹学理论的出发点了。
“钻杳冥”的功夫在李氏看来既重要又颇不容易。他说“入得杳冥方见道”,“凡做功夫,钻杳冥是第一桩难事……,昔我在洞天中,学钻杳冥七八年,然后稍有把柄”'44'可见其入手功夫之艰辛。
(三)侧重“后天”修为以及对“后天”、“先天”、“结丹”、“还丹”两对范畴的划分,是李氏内丹理论的又一特色。关于“先天”、“后天”之论,在前文中已有阐释。在此主要对“结丹”、“还丹”一对范畴给予补充说明。李氏论著中比比皆是对“结丹”、“还丹”的比较性描述。《道窍谈》第八、九、十二、十三、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八等章,通过“药物”的专论来对二者进行比较。如第二十八章“乾坤离坎”中说:“后天炼己之物,又名‘先天坎离’,言其取坎填离,得生金液还丹(即“结丹”)也;先天还元之物,亦名‘先天坎离’。言其取坎化离,得生金液还丹(即“还丹”)也。先天、后天之取坎,皆名‘先天 ’,特有他家来,我家种之别耳。”可见,“结丹”由“我家种”,“还丹”须由“他家来”,这与孙氏《金丹真传·修真大略》言“结丹之功不在彼而在己,还丹之法不由我而由人”的思想相同,由此可看出结丹、还丹两段功夫的关键性区别。在第八章“内外二药”中说:“……故结丹与还丹不同。结者,凝也。取他家之气,凝我家之气。造化在后天鼎中,不离周天火候,乃可成功。还者,复也。采兑宫之金,复乾宫之金。造化在先天鼎中,须合同类阴阳,始得成就。结丹完内丹,还丹用外丹”;在第九章“药物相类”中说:“……后天铅汞,所以小结丹。先天铅汞,所以大还丹。……后天铅汞者,金鼎烹来生药物,药物即外铅也。河车转运制流珠,流珠即内汞也。
 4 
              
  西派李西月内丹思想及其特色
西派李西月内丹思想及其特色
铅汞相拘,而小结丹矣。先天铅汞者,同类阴阳成戊土,戊土即外铅也。调停火候合己土,己土即内汞也。铅汞相见,而大还丹矣。”等等,表明李西月的所谓 “结丹”是指“后天”功夫,即炼己筑基,而“还丹”则是指“先天”功夫,即在阴阳双修的基础上,最后达至了性了命。陈樱宁在其《道窍谈·读者须知》第十条中,指出:“本书中画龙点睛之处,就是‘彼家’二字。……究竟‘彼家’二字是如何解释,颇有研究之余地。如谓‘彼家’是指肾中之气而言,则单炼心中之神者非矣;如谓‘彼家’是指身外之太虚而言,则执着肉体,在腔子里摸索者非矣;如谓‘彼家’是指同类异性者而言,则一己孤修、专事静坐者非矣。读者须于此等玄之又玄处着眼,方可谓头头是道。”该段描述对于我们理解李氏“结丹”、“还丹”说有一定帮助。
李氏对“结丹”、“还丹”的论述还不仅仅停留在比较描述的层次,他对二者还有更细致的刻划,这在《道窍谈·后天次序》、《后天串述》、《九层炼心》中均反映无余。
(四)“玄关一窍”之说,以及对内丹绝密之诀——“两孔穴法”的披露也是他丹道思想的一大特色。宋元以来,内丹家们在“玄关”问题上有过多种议论,不一而足,但其立论范围概未出于《金丹四百宗·序》中有关“玄关”描述的一段话:“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鼻也,非脾胃也,非谷道也,非膀胱也,非丹田也,非泥丸也。……夫此一窍,亦无边傍,更无内外,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则在身中求之,不可求于他也。”'45'那么,“玄关”既未在身内部位,又未在身外,它到底在哪儿,是什么?对于此问题的回答,丹家结论相异。至清代已有“真穴无形无影,气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46'之说,李涵虚承此说法,又创新意。他说“玄关一窍,自虚无中生。不居于五脏六腑,肢体间无论也。”'47'“玄关者,神气交媾之灵光”,“此关为玄妙机关”,“此窍为万法归一之地,有独无对,故曰一窍。一言以备之曰:中是也。中在上下之中,亦不在上下之中。”'48'如果说他以上有关“玄关一窍”是什么还并无鲜奇之见解的话,那么对于 “玄关”在哪儿,则见解精辟、独到。他说玄关“有死有活”:以人体中固定部位黄庭、气穴、丹田为玄关,就是死的;以凝神聚气现出此玄关,就是活的 '49'。李氏还以亲身体验说明,玄关出现时,明灭不定。初入玄关时,恍惚无凭。只有交抱媾纯熟,才能逐步团结,取得明确的效应。既然玄关有死有活,因而它究竟在身体中的哪个部位上,对入手功夫而言就并不重要了。李西月的“玄关死活”说,既是对以往丹家“玄关”说的综合,也打破了丹家固守一己之说,“一刀切”论“玄关”的局面,对内丹理论的完善可谓贡献大矣。
“两孔穴法”,历来丹经很少提及,因为其乃内修之秘诀,向来只明师口授。李氏为使大道永存人间,毅然打破这一戒规,将这一机密,述诸笔端,其勇其诚可钦,而此亦成为其内丹思想异于他人之处。他说:“丹家有一穴,一穴有两孔。空其中,而窍其两端,故称为两孔穴。师所传‘口对口,窍对窍’者,即此境界也。为任督交合之地,阴阳交会之所,乌免往来之乡。一穴面孔,其中有作为之法,此法最玄玄也。”“《参同》曰:‘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须。’斯数语者,即尽为之之法也。”“两孔者,玄牝之门也,为金丹化生之所。人于一穴两孔中,知行追摄之法,则两门皆开。” '50'等等,学者只要细研全书,综核诸论(尤其是“玄牝根基”“中字直指”等章),再结合这一段话,精思细凿,自会有心得。
(五)对药物层次,筑基炼己,养己炼己,神气精论,神息论、神意论,采炼妙用等方面的精详论述(参考《道窍谈》),反映出李西月思想广博、多端之特点。并且,正如其将炼心作用贯穿于内修全程一样,“守其自然”、“顺其自然”、“勿忘勿助”等等有关自然而然的思想也一直是其修炼过程中极为推崇的状态。
 5 
              
  西派李西月内丹思想及其特色
西派李西月内丹思想及其特色
李西月的内丹思想,不仅是由他个人性格、学识、世界观、认识论所导引的,也是他在时代对于道教要适应文化潮流的召唤下,所做的一种应答。明清时,道教逐步走向衰落;且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所带来的新生产关系的出现,人们的文化及社会观念(包括男女“性”观念)亦随之开放,传统道德对人性的压抑和扼杀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反对。如明代中后期的一个思想派别——泰州学派(它具有浓厚的平民儒学特色),以王良、李蛰、何心隐为代表,挑战传统理学,张扬个性、肯定人欲、重视自我凸显,主张“明道致用”;再如明清时持续旷久的贞节观念大论战等等,均是这一现象的典型表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双修派已不会也不能再象宋元丹派一样过度隐晦其词,点到为止,甚至用清修派的范畴,代替己之范畴了;同时道教也必须清掉其晦涩难懂,隐约其词并只口传心授的作法,改变其神秘性、封闭性及繁复的炼养法,才能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信众。不断地走向世俗化、通俗化,既是时代的要求,也不失为道教拯救自身于衰亡中的手段。李西月身处其中,致使他在内丹著述及具体修行上,更注重简明、确切、细致、易解。他的作法为后来道教学者如何去发展道教内丹做了榜样。同时他的丹道理论亦沉淀在整个道教文化河床上而为后世所直接、间接承袭。
注释:
'1'上述诸号分别见于李西月作品的署名或内容中,可参考《三丰先生传》、《道窍谈》、《道德经》注释、《阴符经解》序、《太上十三经注解序》、《三丰全集·后列仙传》、《收心法题词》等,《藏外道书》第5册、第26册,《涵虚秘旨》,中华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下同)。
'2'《道情诗二十四首·大江西派九字》,《藏外道书》第26册,636页。
'3''4''5'《藏外道书》第26册第627页、第627页、第11册第873旧印页。
'6'萧天石编《道藏精华》第9集。
'7'《涵虚秘旨》第110-111页。
'8'《藏外道书》第5册,417页。
'9'《收心法杂谈》,《藏外道书》第26册,第631页。
'10'《道窍谈》,《藏外道书》609页。
'11'收心法杂谈》,《藏外道书》26册,第631页。
'12''13''14''15''16''17''18'《藏外道书》第26册,第615页、第616页、第627页、第635页、第636页、第609页、第609页。
'19''20'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台北自由出版社,1963年版,第124页。
'21''22''23'《收心法下手功夫》,《藏外道书》26册,第631页。
'24''25'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台北自由出版社,1963年版,第157页、第158页。
'26''27'《涵虚秘旨》第236-239页、第234,第235页。
'28''29''30'《藏外道书》第609页。
'31''32''33'《三车秘旨》,《藏外道书》,第26册,第628-630页、第626页、第630页。
'34''35''36''37'《藏外道书》,第26册,第609页、第628页、第631页、第632页。
'38''39''43'《道教养生学秘库》,大连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614页、第194页、第614页。
'40''41''42''44''47''48''49''50'《藏外道书》,第26册,第630页、第631页、第635页、第631页、第618页、第618页、第618页、第618页。
'45'《道藏精华录》下册《悟真外篇》,第3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版。
'46'《古本伍柳仙宗全集》,第496页。
 6
              
  丹法实修中之错路与证验
丹法实修中之错路与证验
按:本文节选自《中华仙道绝学全书——古书隐楼藏书浅释》一书,念及学道者万千,而成者极少,此皆知入手而不知转手,知转手而不知了手,中途稍有误入,则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此文实为真修实证者而言,叶公好龙者勿看。
回光差谬章第五
祖师曰:诸子功夫,渐渐纯熟,然枯木岩前错路多,正要细细开示,此中消息,身到方知,吾今则可以言矣。吾宗与禅学不同,有一步一步证验,请先言其差别处,然后再言证验。
宗旨将行之际,预作方便,勿多用心,放教活泼泼地,令气和心适,然后入静。静时正要得机得窍,不可坐在无事甲里(闵真按,所谓无记空也)。万缘放下之中,惺惺自若也;又不可着意承当(闵真按,凡太认真,即易有此,非谓不宜认真。但真消息在若有若无之间,以有意无意得之可也。)惺惺不昧之中,放下自若也。
又不可堕于蕴界,所谓蕴界者,乃五阴魔用事。如一般入定,而槁木死灰之意多,大地阳春之意少,此则落阴界,其气冷,其息沉,且有许多寒衰景象,久之便堕木石。
又不可随于万缘,如一入静,而无端众绪忽至,欲却之不能,随之反觉顺适,此名主为奴役,久之落于色欲界,上者生人,下者生狸奴中,若狐仙是也,彼在名山中,亦自受用风月花果、琪树瑶草,三五百年受用去,多至数千年,然报尽还生诸趣中。此数者皆差路也,差路既知,然后可求证验。
'谢释:此章指出在行回光调息的功夫时,去掉散乱昏沉两种粗病后,入微入细,功夫进一层,人皆易患的弊病又深入一层,而易随此弊病落入歧途。是什么弊病?大约分为两种,一为顽空枯灭,乃昏沉之更进一步,久之化为木石,此为错会“无念”二字而形成之弊,不知我道家之无念者,乃是念中无念,有如浩月当空,烈日中天,无微不透,一体同观。一为顺识守识,顺情守情,不能看破,认假为真,此为错会“专一”二字而形成之弊,乃散乱之更进一层,久之“落入色欲界”也,不知我道家之“专一”,乃活波圆通之专一,乃大地阳春,无处不通,连为一气,万类一体之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