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本草纲目-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皂角二两。水一升,揉滤取汁。银石器熬成膏,和末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温水服,
次日便愈。(寇宗 《衍义》)
大风癞疾∶颂曰∶用苦参五两(切)。以好酒三斗渍三十日。每饮一合,日三服,常服
不绝。若觉痹,即瘥。张子和《儒门事亲》∶用苦参末二两,以猪肚盛之,缝合煮熟,取出
去药。先饿一日,次早先饮新水一盏,将猪肚食之,如吐再食。待一、二时,以肉汤调无忧
散五、七钱服,取出大、小虫一、二万为效。后以不蛀皂角一斤,去皮子,煮汁,入苦参末
调糊。下何首乌末二两,防风末一两半,当归末一两,芍药末五钱,人参末三钱,丸梧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茶下,日三服。仍用麻黄、苦参、荆芥煎水洗之。《圣济总录》苦
参丸∶治大风癞及热毒风疮疥癣。苦参(九月末掘取,去皮曝干,取粉)一斤,枳壳(麸炒)
六两。为末,蜜丸。每温酒下三十丸,日二夜一服。一方∶去枳壳。肾脏风毒及心肺积热,
皮肤生疥癞,瘙痒时出黄水,及大风手足坏烂,一切风疾。苦参三十二两,荆芥穗一十六两。
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下。(《和剂局方》)上下诸 ,或在项,或在下部。
用苦参五升。苦酒一斗,渍三、四日服之,以知为度。(《肘后方》)鼠 恶疮∶苦参二斤,
露蜂房二两,曲二斤。水三斗,渍二宿,去滓,入黍米二升,酿熟,稍饮,日三次。(《肘
后方》)
下部漏疮∶苦参煎汤,日日洗之。(《直指方》)瘰 结核∶苦参四两捣末。牛膝汁丸绿
豆大。每暖水下二十丸。(张文仲《备急方》)
汤火伤灼∶苦参末,油调敷之。(《卫生宝鉴》)
赤白带下∶苦参二两,牡蛎粉一两五钱。为末。以雄猪肚一个,水三碗煮烂,捣泥和丸
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下。(陆氏《积德堂方》)实(十月收采)
【气味】同根。
【主治】久服轻身不老,明目。饵如槐子法,有验(苏恭)。
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
白藓
内容:(音仙。《本经》中品)
【释名】白膻(弘景)、白羊藓(弘景)、地羊藓(《图经》)、金雀儿椒(《日华》)。
弘景曰∶俗呼为白羊藓。气息正似羊膻,故又名白膻。
时珍曰∶藓者,羊之气也。此草根白色,作羊膻气,共子累累如椒,故有诸名。
【集解】《别录》曰∶白藓皮,生上谷川谷及冤句。四月、五月采根,阴干。
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以蜀中者为良。
恭曰∶其叶似茱萸,苗高尺余,根皮白而心实,花紫白色。根宜二月采,若四月、五月
采,便虚恶矣。
颂曰∶今河中、江宁府、滁州、润州皆有之。苗高尺余,茎青,叶稍白,如槐亦似茱萸
。四月开花淡紫色,似小蜀葵花。根似小蔓菁,皮黄白而心实。山人采嫩苗为菜茹。
x根皮x
【气味】苦,寒,无毒。《别录》曰∶咸。之才曰∶恶螵蛸、桔梗、茯苓、萆
【主治】头风黄胆,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本经
》)。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别录》
)。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解热黄、酒黄、
急黄、谷黄、劳黄(甄权)。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
疼。其花同功(大明)。治肺嗽(苏颂)。
【发明】时珍曰∶白藓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阴、阳明经去湿热药也,兼入手太
阴、阳明,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只施之疮科,浅矣。
【附方】旧一,新一。
鼠 已破,出脓血者。白藓皮煮汁,服一升,当吐若鼠子也。(《肘后方》)产后中风,
人虚不可服他药者。一物白藓皮汤,用新汲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陈延之《短剧方》)
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
延胡索
内容:(宋《开宝》)
【释名】玄胡索。好古曰∶本名玄胡索,避宋真宗讳,改玄为延也。
【集解】藏器曰∶延胡索生于奚,从安东道来,根如半夏,色黄。时珍曰∶奚乃东北夷
也。今二茅山西上龙洞种之。每年寒露后栽,立春后生苗,叶如竹叶样,三月长三寸高,根
丛生如芋卵样,立夏掘起。
x根x
【气味】辛,温,无毒。 曰∶苦,甘。杲曰∶甘、辛,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
好古曰∶苦、辛,温,纯阳,浮也,入手、足太阴经。
【主治】破血,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诸血病,血运,暴血冲上,
因损下血。煮酒或酒磨服(《开宝》)。除风治气,暖腰膝,止暴腰痛,破症癖,扑损瘀血,
落胎(大明)。治心气小腹痛,有神(好古)。散气,治肾气,通经络(李 )。活血利气,
止痛,通小便(时珍)。
【发明】 曰∶主肾气,及破产后恶露或儿枕。与三棱、鳖甲、大黄为散,甚良,虫蛀
成末者,尤良。
时珍曰∶玄胡索,味苦微辛,气温,入手、足太阴、厥阴四经,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
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荆穆王妃胡氏,因食荞麦面着怒,遂病胃
脘当心痛,不可忍。医用吐下行气化滞诸药,皆入口即吐,不能奏功。大便三日不通。因思
《雷公炮炙论》云∶心痛欲死,速觅延胡。乃以玄胡索末三钱,温酒调下,即纳入,少顷大
便行而痛遂止。又华老年五十余,病下痢腹痛垂死,已备棺木。予用此药三钱,米饮服之,
痛即减十之五,调理而安。按∶《方勺泊宅编》云∶一人病遍体作痛,殆不可忍。都下医或
云中风,或去中湿,或云香港脚,药悉不效。周离亨言∶是气血凝滞所致。用玄胡索、当归、
桂心等分,为末,温酒服三四钱,随量频进,以止为度,遂痛止。盖玄胡索能活血化气,
第一品药也。其后赵待制霆因导引失节,肢体拘挛,亦用此数服而愈。
【附方】旧三,新一十二。
老小咳嗽∶玄胡索一两,枯矾二钱半。为末。每服二钱,软饧一块和,含之。(《仁存
堂方》)鼻出衄血∶玄胡索末,绵裹塞耳内,左衄塞右,右衄塞左。(《普济方》)小便尿血∶
玄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活人书》)小便不通∶捻头散∶治
小儿小便不通。用玄胡索、川苦楝子等分,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白汤滴油数点调下。(钱
仲阳《小儿直诀》)膜外气疼及气块。玄胡索不限多少。为末。猪胰一具,切作块子,炙熟
蘸末,频食之。(《胜金方》)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身热足寒者。用玄胡索(去皮)、
金铃子肉等分,为末,每温酒或白汤下二钱。(《圣惠方》)
下痢腹痛∶方见发明下。妇女血气,腹中刺痛,经候不调。用玄胡索(去皮,醋炒)、
当归(酒浸炒)各一两,橘红二两。为末,酒煮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艾醋汤下。
(《济生方》)产后诸病∶凡产后,秽污不尽,腹满,及产后血运,心头硬,或寒热不禁,或
心闷、手足烦热、气力欲绝诸病。并用玄胡索炒研,酒服一钱,甚效。(《圣惠方》)小儿盘
肠气痛。玄胡索、茴香等分,炒研,空心米饮量儿大小与服。(《卫生易简方》)疝气危急∶
玄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空心盐酒下。(《直指方》)冷气
腰痛∶玄胡索、当归、桂心三味,方见发明下。肢体拘痛∶方同上。偏正头痛,不可忍者。
玄胡索七枚,青黛二钱,牙皂二个(去皮子)。为末,水和丸如杏仁大。每以水化一丸,灌
入病患鼻内,随左右,口咬铜钱一个,当有涎出成盆而愈。(《永类方》)坠落车马,筋骨痛
不止。玄胡索末。豆淋酒服二钱,日二服。(《圣惠方》)
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
贝母
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 (《尔雅》,音萌)、勤母(《别录》)、苦菜(《别录》)、苦花(《别录》)、
空草(《本经》)、药实。弘景曰∶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时珍曰∶《诗》云言采其 ,即
此。一作虻,谓根状如虻也。苦菜、药实,与野苦 、黄药子同名。
【集解】《别录》曰∶贝母,生晋地,十月采根,曝干。恭曰∶其叶似大蒜。四月蒜熟
时采之,良。若十月,苗枯,根亦不佳也。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佳;江南诸州亦有。
颂曰∶今河中、江陵府、郢、寿、随、郑、蔡、润、滁州皆有之。二月生苗,茎细,青
色。叶亦青,似荞麦叶,随苗出。七月开花,碧绿色,形如鼓子花。八月采根,根有瓣子,
黄白色,如聚贝子。此有数种。陆玑《诗疏》云∶ ,贝母也。叶如栝蒌而细小。其子在根
下,如芋子,正白,四方连累相着,有分解。今近道出者正类此。郭璞注《尔雅》言∶白花
叶似韭,此种罕复见之。 曰∶贝母中有独颗团不作两片无皱者,号曰丹龙精,不入药用。
误服
x根x
【修治】 曰∶凡使,先于柳木灰中炮黄,擘破,去内口鼻中有米许大者心一颗,
后拌糯米于 上同炒,待米黄,去米用。
【气味】辛,平,无毒。《别录》曰∶苦,微寒。恭曰∶味甘、苦,不辛。之才曰∶浓
朴、白薇为之使,恶桃花,畏秦艽、莽草、 石,反乌头。
【主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本经》)。疗腹中结实,
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别录》)
。服之不饥断谷(弘景)。消痰,润心肺。末和沙糖丸含,止嗽。烧灰油调,敷人畜恶疮,
敛疮口(大明)。主胸胁逆气,时疾黄胆。研末点目,去肤翳。以七枚作末酒服,治产难及
胞
【发明】承曰∶贝母能散心胸郁结之气,故《诗》云言∶采其 ,是也。作诗者,本以
不得志而言。今用治心中气不快、多愁郁者,殊有功。信矣。好古曰∶贝母乃肺经气分药也。
仲景治寒实结胸、外无热证者,三物小陷胸汤主之,白散亦可,以其内有贝母也。成无己云∶
辛散而苦泄,桔梗、贝母之苦辛,用以下气。机曰∶俗以半夏有毒,用贝母代之。夫贝母乃
太阴肺经之药,半夏乃太阴脾经、阳明胃经之药,何可以代?若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
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之证,半夏乃禁忌,皆贝母为向导,犹可代也;至于脾胃湿热,
涎化为痰,久则生火,痰火上攻,昏愦僵仆蹇涩诸证,生死旦夕,亦岂贝母可代乎?颂曰∶
贝母治恶疮。唐人记其事云∶江左尝有商人,左膊上有疮如人面,亦无他苦。商人戏以酒滴
口中,其面赤色。以物食之,亦能食,多则膊内肉胀起。或不食,则一臂痹焉。有名医教其
历试诸药,金石草木之类,悉无所苦,至贝母,其疮乃聚眉闭口。商人喜,因以小苇筒毁其
口灌之,数日成痂遂愈,然不知何疾也。《本经》言主金疮,此岂金疮之类欤?
【附方】新二十一。
忧郁不伸,胸膈不宽。贝母去心,姜汁炒研,姜汁面糊丸。每服七十丸,征士锁甲煎汤
下。(《集效方》)化痰降气,止咳解郁,消食除胀,有奇效。用贝母(去心)一两,姜制浓
朴半两。蜜丸梧子大。每白汤下五十丸。(《笔峰方》)小儿 嗽,百日内咳嗽痰壅。贝母五
钱,甘草(半生半炙)二钱。为末,沙糖丸芡子大,每
孕妇咳嗽∶贝母去心,麸炒黄为末,沙糖拌丸芡子大。每含咽一丸,神效。(《救急易
方》)妊娠尿难,饮食如故。用贝母、苦参、当归各四两。为末,蜜丸小豆大,每饮服三丸
至十丸。(《金匮要略》)乳汁不下∶二母散∶贝母、知母、牡蛎粉等分。为细末。每猪蹄汤
调服二钱,此祖传方也。(王海藏《汤液本草》)冷泪目昏∶贝母一枚,胡椒七粒。为末点之。
(《儒门事亲》方)目生弩肉∶《肘后》∶用贝母、真丹等分为末,日点。《摘玄方》∶用贝母、
丁香等分,为末。乳汁调点。吐血不止∶贝母炮研,温浆水服二钱。(《圣惠方》)
衄血不止∶贝母(炮)研末,浆水服二钱,良久再服。(《普济方》)小儿鹅口,满口白
烂。贝母(去心为末)半钱,水五分,蜜少许,煎三沸,缴净抹之,日四五度。(《圣惠方》)
吹奶作痛∶贝母末,吹鼻中,大效。(危氏《得效方》)
乳痈初肿∶贝母末,酒服二钱,仍令人吮之,即通。(《仁斋直指方》)
便痈肿痛∶贝母、白芷等分为末,酒调服或酒煎服,以滓贴之。(《永类钤方》)
紫白癜斑∶贝母、南星等分为末生姜带汁擦之。《德生堂方》∶用贝母、干姜等分,为末,
如澡豆,入密室中浴擦,得汗为妙。《谈野翁方》∶以生姜擦动,醋磨贝母涂之。《圣惠方
》∶用贝母、百部等分为末,自然姜汁调搽。蜘蛛咬毒∶缚定咬处,勿使毒行。以贝母末酒
服半两,至醉。良久酒化为水,自疮口出,水尽,仍塞疮口,甚妙。(《仁斋直指方》)
蛇蝎咬伤∶方同上。
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
山慈菇
内容:(宋《嘉 》)
【释名】金灯(《拾遗》)、鬼灯檠(《纲目》)、朱姑(《纲目》)、鹿蹄草(《纲目》)、
无义草。时珍曰∶根状如水慈菇,花状如灯笼而朱色,故有诸名。段成式《酉阳杂俎》云∶
金灯之花与叶不相见,人恶种之,谓之无义草。又有试剑草,亦名鹿蹄草,与此同名,见后
草之五。
【集解】藏器曰∶山慈菇生山中湿地,叶似车前,根如慈菇。大明曰∶零陵间有一种团
慈菇,根如小蒜,所主略同。时珍曰∶山慈菇处处有之。冬月生叶,如水仙花之叶而狭。二
月中抽一茎,如箭杆,高尺许。茎端开花白色,亦有红色、黄色者,上有黑点,其花乃众花
簇成一朵,如丝纽成可爱。三月结子,有三棱。四月初苗枯,即掘取其根,状如慈菇及小蒜,
迟则苗腐难寻矣。根苗与老鸦蒜极相类,但老鸦根无毛,慈菇有毛壳包裹为异尔。用之,去
毛壳。
x根x
【气味】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痈肿疮 、瘰 结核等,醋磨敷之。亦剥人面皮,除 (藏器)。主疔肿,
攻毒破皮,解诸毒蛊毒,蛇虫狂犬伤(时珍)。
【附方】新五。粉
牙龈肿痛∶红灯笼枝根,煎汤漱吐。(孙天仁《集效方》)痈疽疔肿,恶疮及黄胆。慈菇
连根同苍耳草等分,捣烂,以好酒一钟,滤汁温服。或干之为末,每酒服三钱。(《乾坤生
意》)
风痰痫疾∶金灯花根(似蒜者)一个,以茶清研如泥,日中时以茶调下,即卧日中,良
久,吐出鸡子大物,永不发。如不吐,以热茶投之。(《奇效良方》)
万病解毒丸∶一名太乙紫金丹,一名玉枢丹。解诸毒,疗诸疮,利关节,治百病,起死
回生,不可尽述。凡居家远出,行兵动众,不可无此。山慈菇(去皮洗极净,焙)二两,川
五倍子(洗刮,焙)二两,千金子仁(白者,研,纸压去油)一两,红芽大戟(去芦洗,焙)
一两半,麝香三钱。以端午七夕重阳或天德、月德、黄道上吉日,预先斋戒盛服,精心治药,
为末,陈设拜祷,乃重罗令匀,用糯米浓饮和之,木臼杵千下,作一钱一锭。病甚者连服;
取利一二行,用温粥补之。凡一切饮食药毒,蛊毒瘴气,河豚、土菌、死牛马等毒,并用凉
水磨服一锭,或吐或利即愈。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