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106章

013-本草纲目-第106章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辟雾露润泽,疗风邪 曳金疮,可作沐药面脂(《别录》)。治一百六十种恶风鬼疰,流入腰 
痛冷,能化小便,通血,去头风 (甄权)。治皮肤疵 ,酒 粉刺,痫疾(大明)。治太 
阳头痛巅顶痛,大寒犯脑,痛连齿颊(元素)。头面身体皮肤风湿(李杲)。督脉为病,脊强 
而厥(好古)。治痈疽,排脓内塞(时珍)。 
【发明】元素曰∶ 本乃太阳经风药,其气雄壮,寒气郁于本经,头痛必用之药。巅 
顶痛非此不能除。与木香同用,治雾露之清邪中于上焦;与白芷同作面脂。既治风,又治湿, 
亦各从其类也。时珍曰∶《邵氏闻见录》云∶夏英公病泄,太医以虚治不效。霍翁曰∶风客 
于胃也。饮以 本汤而止。盖 本能去风湿故耳。 
【附方】新三。 
大实心痛∶以用利药,用此彻其毒。 本半两,苍术一两。作二服。水二钟,煎一钟, 
温服。(《活法机要》) 
干洗头屑∶ 本、白芷等分。为末,夜擦旦梳,垢自去也。(《便民图纂》) 
小儿疥癣∶ 本煎汤浴之,并以浣衣。(《保幼大全》) 
x实x 
【主治】风邪流入四肢(《别录》)。 
【附录】徐黄 《别录》有名未用曰∶味辛,平,无毒。主心腹积瘕。茎,主恶疮,生 
泽中,大茎细叶,香如 本。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蜘蛛香
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蜘蛛香,出蜀西茂州松潘山中,草根也。黑色有粗须,状如蜘蛛 
及本、芎 ,气味芳香,彼人亦重之。或云猫喜食之。 
x根x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辟瘟疫,中恶邪精,鬼气尸疰(时珍)。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白芷
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白 (音止,又昌海切)、 
(许骄切)、莞(音官),叶名 麻(音力)、药 
时珍曰∶徐锴云∶初生根干为芷,则白芷之义取乎此也。王安石《字说》云∶ 香可以 
养鼻,又可养体,故 字从臣。臣音怡,养也。许慎《说文》云∶晋谓之 ,齐谓之 ,楚 
谓之蓠,又谓之药。生于下泽,芬芳与兰同德,故骚人以兰 为咏,而本草有芬香、泽芬之 
名,古人谓之香白芷云 
【集解】《别录》曰∶白芷生河东川谷下泽,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今处处有之,东间甚多。叶可合香。 
颂曰∶所在有之,吴地尤多。根长尺余,粗细不等,白色。枝干去地五寸以上。春生叶, 
相对婆娑,紫色,阔三指许。花白微黄。入伏后结子,立秋后苗枯。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以黄泽者为佳。 
曰∶凡采勿用四条一处生者,名丧公藤。又勿用马兰根。 
x根x 
【修治】 曰∶采得刮去土皮,细锉,以黄精片等分,同蒸一伏时,晒干去黄精用。 
时珍曰∶今人采根洗刮寸截,以锻石拌匀,晒收,为其易蛀,并欲色白也。入药微焙。 
【气味】辛,温,无毒。 
元素曰∶气温,味苦、大辛。气味俱轻,阳也。手阳明引经本药,同升麻则通行手、足 
阳明经,亦入手太阴经。 
之才曰∶当归为之使,恶旋复花,制雄黄、硫黄。 
【主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 
面脂(《本经》)。疗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可作膏药(《别录》)。治 
目赤弩肉,去面 疵瘢,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 ,肠风痔 ,疮痍疥 
癣,止痛排脓(大明)。能蚀脓,止心腹血刺痛,女人沥血腰痛,血崩(甄权)。解利手阳明 
头痛,中风寒热,及肺经风热,头面皮肤风痹燥痒(元素)。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 
大肠风秘,小便去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时珍)。 
【发明】杲曰∶白芷疗风通用,其气芳香,能通九窍,表汗不可缺也。 
刘完素曰∶治正阳明头痛,热厥头痛,加而用之。 
好古曰∶同辛夷、细辛用治鼻病,入内托散用长肌肉,则入阳明可知矣。 
时珍曰∶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阳明庚金;性温气浓,行足阳明戊土;芳香上达,入 
手太阴肺经。肺者,庚之弟,戊之子也。故所主之病不离三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 
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为阳明主 
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按王 《百一选方》云∶王定国病风头痛,至都 
梁求名医杨介治之,连进三丸,即时病失。恳求其方,则用香白芷一味,洗晒为末,炼蜜丸 
弹子大。每嚼一丸,以茶清或荆芥汤化下。遂命名都梁丸。其药治头风眩运,女人胎前产后, 
伤风头痛,血风头痛,皆效。戴原礼《要诀》亦云∶头痛挟热,项生磊块者,服之甚宜。又 
《仙神隐书》言∶种白芷能辟蛇,则《夷坚志》所载治腹蛇伤之方,亦制以所畏也,而本 
草不曾言及。 
宗 曰∶《药性论》言白芷能蚀脓。今人用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 
遂致脐腹冷痛,皆由败脓血所致,须此排脓。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根二两,白芍药、白枯 
矾各半两。为末,以蜡化丸梧子大。每空心及饭前,米饮下十丸或十五丸。俟脓尽,乃以他 
药补之。 
【附方】旧一,新三十四。 
一切伤寒∶神白散,又名圣僧散∶治时行一切伤寒,不问阴阳轻重、老少男女孕妇,皆 
可服之。用白芷一两,生甘草半两,姜三片,葱白三寸,枣一枚,豉五十粒。水二碗,煎服 
取汗。不汗再服。病至十余日未得汗者,皆可服之。此药可卜人之好恶也。如煎得黑色,或 
误打翻,即难愈;如煎得黄色,无不愈者。煎时要至诚,忌妇人鸡犬见。(《卫生家宝方》) 
一切风邪∶方同上。 
风寒流涕∶香白芷一两,荆芥穗一钱。为末,蜡茶点服二钱。(《百一选方》)小儿流涕, 
是风寒也。白芷末、葱白。捣丸小豆大。每茶下二十丸。仍以白芷末,姜汁调,涂太阳穴, 
乃食热葱粥取汗。(《圣惠方》) 
小儿身热∶白芷煮汤浴之。取汗避风。(《子母秘录》)头面诸风∶香白芷切,以萝卜汁 
浸透,晒干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或以搐鼻。(《直指方》)偏正头风,百药不治,一服 
便可,天下第一方也。香白芷(炒)二两五钱,川芎(炒)、甘草(炒)、川乌头(半生半熟) 
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细茶、薄荷汤调下。(《谈野翁试效方》) 
头风眩运∶都梁丸,见发明下。 
眉棱骨痛∶属风热与痰。白芷、片芩(酒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清调下。(《丹 
溪纂要》) 
风热牙痛∶香白芷一钱,朱砂五分。为末,蜜丸芡子大。频用擦牙。此乃濠州一村妇以 
医人者,庐州郭医云∶绝胜他药也。或以白芷、吴茱萸等分。浸水漱涎。(《医林集要》) 
一切眼疾∶白芷、雄黄为末,炼蜜丸龙眼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食后茶下,日二服。 
名还睛丸。(《普济方》) 
口齿气臭∶《百一选方》∶用香白芷七钱。为末。食后井水服一钱。《济生方》∶用白芷、 
川芎等分。为末,蜜丸芡子大,日噙之。 
盗汗不止∶太平白芷一两,辰砂半两。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屡验。(《朱氏集验 
方》)血风反胃∶香白芷一两(切片,瓦炒黄)。为末。用猪血七片,沸汤泡七次,蘸末食之, 
日一次。(《妇人良方》) 
香港脚肿痛∶白芷、芥子等分,为末。姜汁和,涂之效。(《医方摘要》) 
妇人白带∶白芷四两,以锻石半斤,淹三宿,去灰切片,炒研末。酒服二钱,日二服。 
(《医学集成》) 
妇人难产∶白芷五钱,水煎服之。(唐瑶《经验》)胎前产后 乌金散∶治胎前产后虚损, 
月经不调,崩漏及横生逆产。用白芷、百草霜等分。为末。以沸汤入童子小便同醋调服二钱。 
丹溪加滑石,以芎归汤调之。(《普济方》) 
大便风秘∶香白芷。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入蜜少许,连进二服。(《十便良方》) 
小便气淋,结涩不通。白芷(醋浸焙干)二两,为末。煎木通、甘草,酒调下一钱,连进二 
服。 
(《普济方》) 
鼻衄不止∶就以所出血调白芷末,涂山根,立止。(《简便方》) 
小便出血∶白芷、当归等分,为末,米饮每服二钱。(《经验方》) 
肠风下血∶香白芷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神效。(余居士《选奇方》) 
痔漏出血∶方同上,并煎汤熏洗。(《直指方》) 
痔疮肿痛∶先以皂角烟熏之,后以鹅胆汁调白芷末涂之,即消。(《医方摘要》) 
肿毒热痛∶醋调白芷末敷之。(《卫生易简方》)乳痈初起白芷、贝母各二钱。为末,温 
酒服之。(《秘传外科方》) 
疔疮初起∶白芷一钱,生姜一两。擂酒一盏,温服取汗,即散。此陈指挥方也。(《袖 
珍方》) 
痈疽赤肿∶白芷、大黄等分。为末,米饮服二钱。(《经验方》)小儿丹瘤,游走入腹必 
死。初发,急以截风散截之。白芷、寒水石为末,生葱汁调涂。(《全幼心鉴》) 
刀箭伤疮∶香白芷嚼烂涂之。(《集简方》) 
解砒石毒∶白芷末,井水服二钱。(《事林广记》) 
诸骨哽咽∶白芷、半夏等分。为末。水服一钱,即呕出。(《普济方》) 
毒蛇伤螫∶临川有人被蝮伤,即昏死,一臂如股,少顷遍身皮胀,黄黑色。一道人以新 
汲水调香白芷末一斤,灌之。觉脐中 然,黄水自口出,腥秽逆人,良久消缩如故云。以 
麦门冬汤调尤妙,仍以末搽之。又经山寺僧为蛇伤,一脚溃烂,百药不愈。一游僧以新水数 
洗净腐败,见白筋、挹干,以白芷末,入胆矾、麝香少许掺之,恶水涌出。日日如此,一月 
平复。(洪迈《夷坚志》) 
x叶x 
【主治】作浴汤,去尸虫(《别录》)。浴丹毒瘾疹风瘙(时珍)。 
【附方】新一。 
小儿身热∶白芷苗、苦参等分。煎浆水,入盐少许洗之。(《卫生总微论》)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芍药
内容:(芍音杓,又音勺。《本经》中品) 
【释名】将离(《纲目》)、犁食(《别录》)、白术(《别录》)、余容(《别录》)、 
铤(《别录》),白者名金芍药(《图经》), 
时珍曰∶芍药,犹 约也。 约,美好貌。此草花容 约, 
雅翼言》∶制食之毒,莫良于芍,故得药名,亦通。郑风诗云∶伊芳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韩诗外传》云∶芍药,离草也。董子云∶芍药一名将离,故将别赠之。俗呼其花之 
千叶者,为小牡丹;赤者为木芍药,与牡丹同名也。 
【集解】《别录》曰∶芍药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尺许。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 
志曰∶此有赤白两种,其花亦有赤白二色。 
颂曰∶今处处有之,淮南者胜。春生红芽作丛,茎上三枝五叶,似牡丹而狭长,高一、 
二尺。夏初开花,有红白紫数种,结子似牡丹子而小。秋时采根。崔豹《古今注》云∶芍药 
有二种∶有草芍药、木芍药。木者花大而色深,俗呼为牡丹,非矣。《安期生服炼法》∶芍药 
有金芍药,色白多脂肉;木芍药,色紫瘦多脉。 
承曰∶《本经》芍药生丘陵。今世多用人家种植者,乃欲其花叶肥大,必加粪壤。每岁 
八、九月取根分削,因利以为药。今淮南真阳尤多,根虽肥大而香味不佳,入药少效。 
时珍曰∶昔人言洛阳牡丹、扬州芍药甲天下。今药中所用,亦多取扬州者。十月生芽, 
至春乃长,三月开花。其品凡三十余种,有千叶、单叶、楼子之异。入药宜单叶之根,气味 
全浓。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 
x根x 
【修治】 曰∶凡采得,竹刀刮去皮并头土,锉细,以蜜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 
时珍曰∶今人多生用,惟避中寒者以酒炒,入女人血药以醋炒耳。 
【气味】苦,平,无毒。《别录》曰∶酸,微寒,有小毒。普曰∶神农∶苦;桐君∶甘, 
无毒;岐伯∶咸;雷公∶酸。李当之∶小寒。 
元素曰∶性寒,味酸,气浓味薄,升而微降,阳中阴也。 
杲曰∶白芍药酸,平,有小毒,可升可降,阴也。 
好古曰∶味酸而苦,气薄味浓,阴也,降也,为手足太阴行经药,入肝脾血分。 
之才曰∶须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禹锡曰∶别本须丸作雷丸。时珍∶同白术补脾,同芎 泻肝,同人参补气,同当归补血, 
以酒炒补阴,同甘草止腹痛,同黄连 
【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本经》)。通 
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 
痛(《别录》)。治脏腑壅气,强五脏,补肾气,治时疾骨热,妇人血闭不通,能蚀脓(甄权)。 
女人一切病,胎前产后诸疾,治风补劳,退热除烦 
,发背疮疥(大明)。泻肝,安脾肺,收胃气,止泻利,固腠理,和血脉,收阴气,敛逆 
气(元素)。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 
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好古)。止下痢腹痛后重(时 
珍)。 
【发明】志曰∶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 
大明曰∶赤者补气,白者补血。 
弘景曰∶赤者小利,俗方以止痛不减当归。白者道家亦服食之,及煮石用。 
成无己曰∶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酸以收之,甘以缓之,故酸甘相合,用补阴血。 
收逆气而除肺燥。又云∶芍药之酸,敛津液而益营血,收阴气而泄邪热。 
元素曰∶白补赤散,泻肝补脾胃。酒浸行经,止中部腹痛;与姜同用,温经散湿通塞, 
利腹中痛,胃气不通。白芍入脾经补中焦,乃下利必用之药。盖泻利皆太阴病,故不可缺此。 
得炙甘草为佐,治腹中痛,夏月少加黄芩,恶寒加桂,此仲景神方也。其用凡六∶安脾经, 
一也;治腹痛,二也;收胃气,三也;止泻痢,四也;和血脉,五也;固腠理,六也。 
宗 曰∶芍药须用单叶红花者为佳,然血虚寒人禁之。古人云∶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 
可忽。 
震亨曰∶芍药泻脾火,性味酸寒,冬月必以酒炒。凡腹痛多是血脉凝涩,亦必酒炒用。 
然止能治血虚腹痛,余并不治。为其酸寒收敛,无温散之功也。下痢腹痛必炒用,后重者不 
炒。产后不可用者,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也。必不得已,亦酒炒用之。 
时珍曰∶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日华子》言∶赤 
补气,白治血,欠审矣。产后肝血已虚,不可更泻,故禁之。酸寒之药多矣,何独避芍药耶? 
以此 
杲曰∶或言古人以酸涩为收,《本经》何以言利小便?曰∶芍药能益阴滋湿而停津液, 
故小便自行,非因通利也。曰∶又言缓中何也?曰∶损其肝者缓其中,即调血也,故四物汤 
用芍药。大抵酸涩者为收敛停湿之剂,故主手足太阴经收敛之体,又能治血海而入于九地之 
下,后至厥阴经。白者色在西方,故补;赤者色在南方,故泻。 
【附方】旧六,新一十。 
服食法∶颂曰∶安期生服炼芍药法云∶芍药有二种∶救病用金芍药,色白多脂肉;其木 
芍药,色紫瘦多脉。若取审看,勿令差错。凡采得,净洗去皮,以东流水煮百沸,阴干。停 
三日,又于木甑内蒸之,上覆以净黄土,一日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