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110章

013-本草纲目-第110章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谚曰∶槟榔浮留,可以忘忧。其花实即 子也。按嵇含《草木状》云∶ 酱即荜茇也。 
生于番国者大而紫,谓之荜茇。生于番禺者小而青,谓之 子。本草以 易蒌子,非矣。蒌 
子一名扶留,其草形全不相同。时珍窃谓 子蔓生,荜茇草生,虽同类而非一物,然其花实 
气味功用则一也。嵇氏以二物为一物,谓 子非扶留,盖不知扶留非一种也。刘歆期《交州 
记》云∶扶留有三种∶一名获扶留,其根香美;一名扶留藤,其味亦辛;一名南扶留,其叶 
青味辛是矣。 
【修治】 曰∶凡采得后,以刀刮去粗皮,捣细。每五两,用生姜自然汁五两拌之,蒸 
一日,曝干用。 
x根、叶、子x 
【气味】辛,温,无毒。 
时珍曰∶气热味辛,阳也,浮也。 
【主治】下气温中,破痰积(《唐本》)。咳逆上气,心腹虫痛,胃弱虚泻,霍乱吐逆, 
解酒食味(李 )。散结气,心腹冷痛,消谷(孟诜)。解瘴疠,去胸中恶邪气,温脾燥热(时 
珍)。 
【附方】新一。 
牙疼∶ 酱、细辛各半两,大皂荚五铤(去子,每孔入青盐烧存性)。同研末。频掺吐 
涎。(《御药院方》)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肉豆蔻
内容:(宋《开宝》) 
【释名】肉果(《纲目》)、迦拘勒。 
宗 曰∶肉豆蔻对草豆蔻为名,去壳只用肉。肉油色者佳,枯白瘦虚者劣。 
时珍曰∶花实皆似豆蔻而无核,故名。 
【集解】藏器曰∶肉豆蔻生胡国,胡名迦拘勒。大舶来即有,中国无之。其形圆小,皮 
紫紧薄,中肉辛辣。 
曰∶生昆仑,及大秦国。 
颂曰∶今岭南人家亦种之。春生苗,夏抽茎开花,结实似豆蔻,六月、七月采。 
时珍曰∶肉豆蔻花及实状虽似草豆蔻,而皮肉之颗则不同。颗外有皱纹,而内有斑缬纹, 
如槟榔纹。最易生蛀,惟烘干蜜封,则稍可留。 
x实x 
【修治】 曰∶凡使,须以糯米粉熟汤搜裹豆蔻,于 灰火中煨熟,去粉用。勿令犯铁。 
【气味】辛,温,无毒。权曰∶苦、辛。好古曰∶入手足阳明经。 
【主治】温中,消食止泄,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鬼气冷疰,呕沫冷气,小儿乳 
霍(《开宝》)。调中下气,开胃,解酒毒,消皮外络下气(大明)。治宿食痰饮,止小儿吐逆, 
不下乳,腹痛(甄权)。主心腹虫痛,脾胃虚冷,气并冷热,虚泄赤白痢,研末粥饮服之(李 
)。暖脾胃,固大肠 
【发明】大明曰∶肉豆蔻调中下气,消皮外络下气,味珍,力更殊。 
宗 曰∶亦善下气,多服则泄气,得中则和平其气。 
震亨曰∶属金与土,为丸温中补脾。《日华子》称其下气,以脾得补而善运化,气自下 
也。非若陈皮、香附之快泄。寇氏不详其实,遂以为不可服也。 
机曰∶痢疾用此涩肠,为伤乳泄泻之要药。 
时珍曰∶土爱暖而喜芳香,故肉豆蔻之辛温,理脾胃而治吐利。 
【附方】旧一,新七。 
暖胃除痰,进食消食。肉豆蔻二个,半夏(姜汁炒)五钱,木香二钱半,为末,蒸饼丸 
芥子大,每食后津液下五丸、十丸。(《普济》) 
霍乱吐利∶肉豆蔻为末,姜汤服一钱。(《普济方》) 
久泻不止∶肉豆蔻(煨)一两,木香二钱半,为末,枣肉和丸,米饮服四五十丸。又方∶ 
肉豆蔻(煨)一两,熟附子七钱。为末糊丸。米饮服四五十丸。又方∶肉豆蔻(煨)、粟壳 
(炙)等分为末,醋糊丸,米饮服四、五十丸。(并《百一选方》) 
老人虚泻∶肉豆蔻三钱(面裹煨熟,去面研),乳香一两,为末,陈米粉糊丸梧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米饮下。此乃常州侯教授所传方。(《瑞竹堂方》) 
小儿泄泻∶肉豆蔻五钱,乳香二钱半,生姜五片。同炒黑色,去姜,研为膏收,旋丸绿 
豆大。每量大小,米饮下。(《全幼心鉴》) 
脾泄气痢∶豆蔻一颗(米醋调面裹,煨令焦黄,和面研末),更以 子(炒研末)一两, 
相和。又以陈廪米炒焦,为末和匀。每以二钱煎作饮,调前二味三钱,旦暮各一服,便瘥。 
(《续传信方》)冷痢腹痛,不能食者。肉豆蔻一两(去皮)。醋和面裹煨,捣末。每服一钱, 
粥饮调下。(《圣惠方》)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补骨脂
内容:(宋《开宝》) 
【释名】破故纸(《开宝》)、婆固脂(《药性 
时珍曰∶补骨脂言其功也。胡人呼为婆固脂,而俗讹为破故纸也。胡韭子,因其子之状 
相似,非胡地之韭子也。 
【集解】志曰∶补骨脂生岭南诸州及波斯国。 
颂曰∶今岭外山 间多有之,四川合州亦有,皆不及番舶者佳。茎高三四尺,叶小似薄 
荷,花微紫色,实如麻子,圆扁而黑,九月采。 
大明曰∶徐表《南州记》云,是胡韭子也。南番者,色赤;广南者色绿,入药微炒用。 
x子x 
【修治】 曰∶此性燥毒,须用酒浸一宿,漉出,以东流水浸三日夜,蒸之,从巳至申, 
晒干用。一法∶以盐同炒过,曝干用。 
【气味】辛,大温,无毒。权曰∶苦,辛。 
曰∶恶甘草。 
时珍曰∶忌芸苔及诸血,得胡桃、胡麻良。 
【主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开宝》)。男子 
腰疼,膝冷囊湿,逐诸冷痹顽,止小便,利腹中冷(甄权)。兴阳事,明耳目(大明)。治肾 
泄,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时珍)。 
【发明】颂曰∶破故纸今人多以胡桃合服,此法出于唐郑相国。自叙云∶予为南海节度 
,年七十有五。越地卑湿,伤于内外,众疾俱作,阳气衰绝,服乳石补药,百端不应。元和 
七年,有诃陵国舶主李摩诃,知予病状,遂传此方并药。予初疑而未服,摩诃稽首固请,遂 
服之。经七八日而觉应验。自尔常服,其功神效。十年二月,罢郡归京,录方传之。用破 
故纸十两(净择去皮,洗过曝,捣筛令细),胡桃瓤二十两(汤浸去皮,细研如泥)。即入前 
末,更以好蜜和,令如饴糖,瓷器盛之。旦日以暖酒二合,调药一匙服之,便以饭压。如不 
饮酒人,以暖熟水调之。弥久则延年益气,悦心明目,补添筋骨。但禁芸苔、羊血,余无所 
忌。此物本自外番随海舶而来,非中华所有。番人呼为补骨脂,语讹为破故纸也。王绍颜《续 
传信方》,载其事颇详,故录之。 
时珍曰∶此方亦可作丸,温酒服之。按白飞霞《方外奇方》云∶破故纸属火,收敛神明, 
能使心包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故元阳坚固,骨髓充实,涩以治脱也。胡桃属木,润燥养血。 
血属阴,恶燥,故油以润之。佐破故纸,有木火相生之妙。故语云∶破故纸无胡桃,犹水母 
之无虾也。又破故纸恶甘草,而《瑞竹堂方》青娥丸内加之,何也?岂甘草能调和百药,恶 
而不恶耶?又许叔微学士《本事方》云∶孙真人言补肾不若补脾,予曰补脾不若补肾。肾气 
虚弱,则阳气衰劣,不能熏蒸脾胃。脾胃气寒,令人胸膈痞塞,不进饮食,迟于运化,或腹 
胁虚胀,或呕吐痰涎,或肠鸣泄泻。譬如鼎釜中之物,无火力,虽终日不熟,何能消化?《济 
生》二神丸,治脾胃虚寒泄泻,用破故纸补肾,肉豆蔻补脾。二药虽兼补,但无斡旋。往往 
常加木香以顺其气,使之斡旋,空虚仓廪。仓廪空虚,则受物矣。屡用见效,不可不知。 
【附方】旧二,新一十四。 
补骨脂丸∶治下元虚败,脚手沉重,夜多盗汗,纵欲所致。此药壮筋骨,益元气。补骨 
脂四两(炒香),菟丝子四两(酒蒸),胡桃肉一两(去皮),乳香、没药、沉香各研二钱半, 
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盐汤、温酒任下。自夏至起冬至止,日一服。此乃唐 
宣宗时,张寿太尉知广州,得方于南番人。有诗云∶三年时节向边隅,人信方知药力殊。夺 
得春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须。(《和剂方》) 
男女虚劳∶男子女人五劳七伤,下元久冷,一切风病,四肢疼痛,驻颜壮气,乌髭须。 
补骨脂一斤,酒浸一宿,晒干,却用乌油麻一升和炒,令麻子声绝,簸去,只取补骨脂为末, 
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经验后方》) 
肾虚腰痛∶《经验后方》∶用破故纸一两,炒为末,温酒服三钱,神妙。或加木香一钱。 
《和剂局方》青娥丸∶治肾气虚弱,风冷乘之,或血气相搏,腰痛如折,俯仰不利,或因劳 
役伤肾,或卑湿伤腰,或损坠堕伤,或风寒客搏,或气滞不散,皆令腰痛,或腰间如物重坠。 
用破故纸(酒浸炒)一斤,杜仲(去皮姜汁浸炒)一斤,胡桃肉(去皮)二十个,为末,以 
蒜捣膏一两,和丸梧子大,每空心温酒服二十丸。妇人淡醋汤下。常服壮筋骨,活血脉,乌 
髭须,益颜色。 
妊娠腰痛∶通气散∶用破故纸二两,炒香为末。先嚼胡桃肉半个,空心温酒调下二钱。 
此药神妙。(《妇人良方》) 
定心补肾∶养血返精丸∶破故纸(炒)二两,白茯苓一两(为末),没药五钱,以无灰 
酒浸高一指,煮化和末,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昔有人服此,至老不衰。盖故纸 
补肾,茯苓补心,没药养血,三者既壮,自然身安。(《朱氏集验方》)∶ 
精气不固∶破故纸、青盐等分同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三因方》)小便无度, 
肾气虚寒。破故纸十两(酒蒸),茴香十两(盐炒),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盐酒 
下。或以末糁猪肾煨食之。(《普济方》)小儿遗尿,膀胱冷也。夜属阴,故小便不禁。破故 
纸炒为末,每夜热汤服五分。(《婴童百问》)玉茎不痿,精滑无歇,时时如针刺,捏之则脆, 
此名肾漏。用破故纸、韭子各一两,为末。每用三钱,水二盏,煎六分服,日三次,愈则止。 
(夏子益《奇方》) 
脾肾虚泻∶二神丸∶用破故纸(炒)半斤,肉豆蔻(生用)四两,为末,肥枣肉研膏, 
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服五、七十丸。《本事方》∶加木香二两,名三神丸。 
水泻久痢∶破故纸(炒)一两,粟壳(炙)四两,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姜、 
枣同水煎服。(《百一选方》)牙痛日久肾虚也。补骨脂二两,青盐半两,炒研擦之。(《御药 
院方》)风虫牙痛,上连头脑。补骨脂(炒)半两,乳香二钱半。为末擦之。或为丸塞孔内。 
自用有效。(《传信适用方》)打坠腰痛,瘀血凝滞。破故纸(炒)、茴香(炒)、辣桂等分, 
为末,每热酒服二钱。故纸主腰痛行血。(《直指方》)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姜黄
内容:(《唐本草》) 
【释名】 
【集解】恭曰∶姜黄根叶都似郁金。其花春生于根,与苗并出,入夏花烂无子。根有黄 
、青、白三色。其作之方法,与郁金同。西戎人谓之 
生异耳。 
藏器曰∶姜黄真者,是经种三年以上老姜,能生花。花在根际,一如 荷。根节坚硬, 
气味辛辣。种姜处有之,终是难得。西番亦有来者。与郁金、 药相似。如苏恭所说,即是 
药而非姜黄。又言姜黄是 ,郁金是胡 。如此则三物无别,递相连名,总称为 ,则功 
状当不殊。而今郁金味苦寒,色赤,主马热病;姜黄味辛温,色黄; 味苦色青。三物不同, 
所用各别。 
大明曰∶海南生者,即蓬莪术;江南生者,即为姜黄。 
颂曰∶姜黄今江、广、蜀川多有之。叶青绿,长一、二尺许,阔三、四寸,有斜纹如红 
蕉叶而小。花红白色,至中秋渐凋。春末方生,其花先生,次方生叶,不结实。根盘屈黄色, 
类生姜而圆,有节。八月采根,片切曝干。蜀人以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甚验。蛮 
人生啖,云可以祛邪辟恶。按郁金、姜黄、术药三物相近,苏恭不能分别,乃如一物。陈 
藏器以色味色味分别三物,又言姜黄是三年老姜所生。近年汴都多种姜,往往有姜黄生卖乃 
是老姜。市人买啖,云治气为最。大方亦时用之。又有廉姜,亦是其类,而自是一物。 
时珍曰∶近时以扁如干姜形者,为片子姜黄;圆如蝉腹形者,为蝉肚郁金,并可浸水染 
色。术形虽似郁金,而色不黄也。 
x根x 
【气味】辛、苦,大寒,无毒。 
藏器曰∶辛少苦多,性热不冷。云大寒,误矣。 
【主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唐本》)。治症 
瘕血块,通月经,治扑损瘀血,止暴风痛冷气,下食(大明)。祛邪辟恶,治气胀,产后败 
血攻心(苏颂)。治风痹臂痛(时 
【发明】时珍曰∶姜黄、郁金、术药三物,形状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姜黄 
兼入脾,兼治气;术药则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尔。古方五痹汤用片子姜黄,治 
风寒湿气手臂痛。戴原礼《要诀》云∶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 
【附方】旧二,新二。 
心痛难忍 姜黄一两,桂三两。为末。醋汤服一钱。(《经验后方》)胎寒腹痛,啼哭吐 
乳,大便泻青,状若惊搐,出冷汗。姜黄一钱,没药、木香、乳香二钱。为末,蜜丸芡子大。 
每服一丸,钩藤煎汤化下。(《和剂方》)产后血痛有块。用姜黄、桂心等分,为末,酒服方 
寸匕。血下尽即愈。(昝殷《产宝》) 

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郁金
内容:(《唐本草》) 
【释名】马术。 
震亨曰∶郁金无香而性轻扬,能致达酒气于高远。古人用治郁遏不能升者,恐命名因此 
也。 
时珍曰∶酒和郁鬯,昔人言是大秦国所产郁金花香,惟郑樵《通志》言即是此郁金。其 
大秦三代时未通中国,安得有此草?罗愿《尔雅翼》亦云是此根,和酒令黄如金,故谓之黄 
流。其说并通。此根形状皆似莪术 
【集解】恭曰∶郁金生蜀地及西戎。苗似姜黄,花白质红,末秋出茎心而无实。其根黄 
赤,取四畔子根去皮火干,马药用之,破血而补,胡人谓之马术。岭南者有实似小豆蔻 
,不堪啖。 
颂曰∶今广南、江西州郡亦有之,然不及蜀中者佳。四月初生苗似姜黄,如苏恭所说。 
宗 曰∶郁金不香。今人将染妇人衣最鲜明,而不耐日炙,微有郁金之气。 
时珍曰∶郁金有二∶郁金香是用花,见本条;此是用根者。其苗如姜,其根大小如指头, 
长者寸许,体圆有横纹如蝉腹状,外黄内赤。人以浸水染色,亦微有香气。 
x根x 
【气味】辛、苦,寒,无毒。 
元素曰∶气味俱浓,纯阴。 
独孤滔曰∶灰可结砂子。 
【主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唐本》)。单用,治女人宿 
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服之。亦治马胀(甄权)。凉心(元素)。治阳毒入胃,下血频 
痛(李杲)。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颠狂蛊毒(时珍)。 
【发明】震亨曰∶郁金,属火、属土与水,其性轻扬上行,治吐血衄血,唾血血腥,及 
经脉逆行,并宜郁金末加韭汁、姜汁、童尿同服,其血自清。痰中带血者,加竹沥。又鼻血 
上行者,郁金、韭汁加四物汤服之。 
时珍曰∶郁金入心及包络,治血病。《经验方》治失心颠狂,用真郁金七两,明矾三两, 
为末,薄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有妇人颠狂十年,至人授此。初服心胸间有物 
脱去,神气洒然,再服而苏。此惊忧痰血络聚心窍所致。郁金入心去恶血,明矾化顽痰故也。 
庞安常《伤寒论》云∶斑豆始有白泡,忽搐入腹,渐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