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本草纲目-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紫金藤
内容:(宋《图经》)
【释名】山甘草
【集解】颂曰∶生福州山中。春初单生叶青色,至冬凋落。其藤似枯条,采皮晒干。
【气味】缺
【主治】丈夫肾气(苏颂)。消损伤瘀血。捣敷恶疮肿毒(时珍)。
【附方】新二。
紫金藤丸,补肾脏,暖丹田,兴阳道,减小便,填精髓,驻颜色,润肌肉,治元气虚惫,
面
目黧黑,口干舌涩,梦想虚惊,耳鸣目泪,腰胯沉重,百节酸疼,项筋紧急,背胛劳倦,阴
汗盗汗,及妇人子宫久冷,月水不调,或多或少,赤白带下,并宜服之∶用紫金藤十六两、
巴戟天(去心)三两,吴茱萸、高良姜、肉桂、青盐各二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温酒
下二十丸,日三服。(《和剂方》)
死胎不下∶紫金藤、葵根各七钱,土牛膝三两,土当归四钱,肉桂二钱,麝香三分。为
末,米糊丸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乳香汤下,极验。(葛静观方)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南藤
内容:(宋《开宝》)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并入有名未用《别录》丁公寄、《图经》石南藤。
【释名】石南藤(《图经》)、丁公藤(《开宝》)、丁公寄(《别录》)、丁父(《别录》)
、风藤。
志曰∶生依南树,故号南藤。
藏器曰∶丁公寄,即丁公藤也。始因丁公用有效,因以得名。
【集解】《别录》曰∶丁公寄生石间,蔓延木上。叶细,大枝赤茎,母大如碛黄
有汁。七月七日采。
颂曰∶南藤,即丁公藤也。生南山山谷,今泉州、荣州有之。生依南木,茎如马鞭,有
节紫褐色,叶如杏叶而尖。采无时。又曰∶天台石南藤,四时不凋。土人采叶,治腰痛。
时珍曰∶今江南、湖南诸大山有之。细藤圆腻,紫绿色,一节一叶。叶深绿色,似杏叶
而微短浓。其茎贴树处,有小紫瘤疣,中有小孔。四时不凋,茎叶皆臭而极辣。白花蛇食其
叶。
【气味】辛,温,无毒。《别录》曰∶甘。
【主治】金疮痛。延年(《别录》)。主风血,补衰老,起阳,强腰脚,除痹,变白,逐
冷气,排风邪。煮汁服,冬月浸酒服(藏器)。煮汁服,治上气咳嗽(时珍)。
【发明】志曰∶按∶《南史》云∶解叔谦,雁门人。母有疾,夜祷,闻空中语云∶得丁
公藤治之即瘥。访医及本草皆无此药。至宜都山中,见一翁伐木,云是丁公藤,疗风。乃拜
泣求。翁并示以渍酒法。受毕,失翁所在。母服之遂愈也。
时珍曰∶近俗医治诸风,以南藤和诸药熬膏市之,号南藤膏。白花蛇喜食其叶,故治诸
风尤捷。
【附录】烈节(宋《图经》)
颂曰∶生荣州,多在林箐中。春生蔓苗,茎叶俱似丁公藤,而纤细无花实。九月采茎,
晒干。味辛,温,无毒。主肢节风冷,筋脉急痛。作汤浴之佳
时珍曰∶杨 《家藏经验方》有烈节酒,治历节风痛。用烈节、松节、牛膝、熟地黄、
当归各一两。为粗末,绢袋盛之,以无灰酒二百盏,浸三日。每用一盏,入生酒一盏,温服
。表弟武东叔,年二十余,患此痛不可忍。涪城马东之,以此治之而安。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清风藤
内容:(宋《图经》)
【释名】青藤(《纲目》)、寻风藤(《纲目》)。
【集解】颂曰∶生台州天台山中。其苗蔓延木上,四时常青。土人采茎用。
【气味】缺
【主治】风疾(苏颂)。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入酒药中用(时
珍)。
【附方】新二。
风湿痹痛∶青藤根三两,防己一两, 咀。入酒一瓶煮饮。(《普济方》)
一切诸风∶青藤膏∶用青藤,出太平荻港上者,二、三月采之,不拘多少,入釜内,微
火
熬七日夜成膏,收入瓷器内。用时先备梳三、五把,量人虚实,以酒服一茶匙毕,将患人身
上拍一掌,其后遍身发痒,不可当,急以梳梳之。要痒止,即饮冷水一口便解,风病皆愈也
。避风数日良。(《集简方》)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百棱藤
内容:(宋《图经》)
【释名】百灵藤(《纲目》)
【集解】颂曰∶生台州山中。春生苗蔓,延木上,无花叶。冬采皮入药,土人用。
【气味】缺
【主治】盗汗(苏颂)。治一切风痛风疮。以五斤锉,水三斗,煮汁五升,熬膏。每酒
服
【附方】新三。
头风脑痛∶百灵藤十斤,水一石,煎汁三斗,入糯米三斗作饭。候冷,拌神曲炒末九两,
同入瓮中,如常酿酒。经三、五日,看沫尽,更炊一斗糯米饭冷投之,待熟澄清。每温饮一
小盏,服后浑身汗出为效。(《圣惠方》)
一切风痹,不拘久近∶百灵藤五斤,水三斗,煎一斗,滤汁再煎至三升,入牛膝、附子、
仙灵脾、赤箭、何首乌、乳香、鹿角胶各二两,为末,同煎,别入白蜜五合,熬如饧状,瓷
瓶收之。每服一匙,温酒下,一日二服。忌毒物、滑物。(《圣惠方》)
大风疮疾∶百灵藤四两。水一斗,煮三升,去滓,入粳米四合煮粥。于密室中浴毕乃食,
暧卧取汗。汗后,皮肤起如麸片。每隔日一作,五、六十日后渐愈,毛发即生。(《圣惠方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省藤
内容:(《拾遗》)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释名】赤藤(《纲目》)、红藤(《纲目》)
【集解】藏器曰∶生南地深山。皮赤,大如指,堪缚物,片片自解也。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蛔虫,煮汁服之。齿痛,打碎含之。煮粥饲狗,去 (藏器)。治诸风,通五
淋
【发明】时珍曰∶赤藤,善杀虫,利小便。洪迈《夷坚志》云∶赵子山苦寸白虫病。医
令戒酒,而素性耽之。一日寓居邵武天王寺,夜半醉归,口渴甚。见庑间瓮水,映月莹然,
即连酌饮之,其甘如饴。迨晓虫出盈席,心腹顿宽,宿疾遂愈。皆惊异之,视所饮水,乃寺
仆织草履,浸红藤根水也。
【附方】新一。
五淋涩痛∶赤藤(即做草鞋者)、白茯苓、苎麻根等分,为末。百沸汤下,每服一钱,
如神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紫藤
内容:(宋《开宝》)
【集解】藏器曰∶藤皮着树,从心重重有皮。四月生紫花可爱,长安人亦种之以饰庭池,
江东呼为招豆藤。其子作角,角中仁,熬香着酒中,令酒不败。败酒中用之,亦正。其花
碎,拭酒醋白腐坏。
【气味】甘,微温,有小毒。
【主治】作煎如糖服,下水。主水 病(藏器)。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落雁木
内容:(《海药》)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释名】 曰∶藤萝高丈余,雁过皆缀其中,或云雁衔至代州雁门而生,以此为名。
【集解】 曰∶按∶徐表《南州记》云∶落雁木生南海山野中。蔓生,四边如刀削。
代州雁门亦有之,蜀中雅州亦有。
颂曰∶雅州出者,苗作蔓缠绕大木,苗叶形色大都似茶,无花实。彼人四月采苗,入药
用。
x茎叶x
【气味】甘,平、温,无毒。
【主治】风痛伤折,香港脚肿,腹满虚胀。以 木皮同煮汁洗之,立效。又妇人阴疮浮泡
,以椿木皮同煮汁洗之(李 )。产后血气痛,并折伤内损诸疾,煮汁服(苏颂)。
【附录】折伤木(《唐本草》)
恭曰∶生资州山谷。藤绕树木上,叶似莽草叶而光浓。
八月、九月采茎,日干。味甘、咸,平,无毒。主伤折,筋骨疼痛,散血补血,产后血
闷,止痛。酒水各半,煮浓汁饮。
每始王木(《唐本草》)恭曰∶生资州。藤绕树木上,叶似萝 叶。二月、八月采茎,
阴干。味苦,平,无毒。主伤折跌筋骨,生肌破血止痛。以酒水各半,煮浓汁饮之。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风延母
内容:(《拾遗》)
藏器曰∶生南海山野中,他处无有也。蔓绕草木上,细叶。《南都
赋》云“风衍蔓延于衡皋”是也。味苦,寒,无毒。主小儿发热发强,惊痫寒热,热淋,
利小便,解烦明目,并煮服之。
曰∶主三消五淋,下痰,小儿赤白毒痢,蛇毒瘴溪毒,一切疮肿,并宜煎服。
千里及(《拾遗》)
【校正】并入《图经》千里光。
【集解】藏器曰∶千里及,藤生道旁篱落间,叶细而浓。宣湖间有之。
颂曰∶千里急,生天台山中。春生苗,秋有花。土人采花叶入眼药。又筠州有千里光,
生浅山及路旁。叶似菊叶而长,背有毛。枝干圆而青。春生苗,秋有黄花,不结实。采茎叶
入眼药,名黄花演。盖一物也。
【气味】苦,平,有小毒。颂曰∶苦、甘,寒,无毒。
【主治】天下疫气结黄,瘴疟蛊毒,煮汁服,取吐下。亦捣敷蛇犬咬(藏器)。同甘草
煮汁饮,退热明目,不入众药(苏颂)。同小青煎服,治赤痢腹痛(时珍)。
【附方】新一。
烂弦风眼∶千里光草,以笋壳叶包煨熟,捻汁滴入目中。(《经验良方》)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藤黄
内容:(《海药》)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释名】树名海藤。
曰∶按∶郭义恭《广志》云∶出岳、鄂等州诸山崖。树名海藤。花有蕊,散落石上,
彼人收之,谓之沙黄。就树采者轻妙,谓之腊黄。今人讹为铜黄,铜、藤音谬也。此与石
泪采之无异。画家及丹灶家时用之。
时珍曰∶今画家所用藤黄,皆经煎炼成者,舐之麻人。按∶周达观《真腊记》云∶国有
画黄,乃树脂。番人以刀斫树枝滴下,次年收之。似与郭氏说微不同,不知即一物否也?
【气味】酸、涩,有毒。
【主治】 牙蛀齿,点之便落(李 )。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附录诸藤一十九种
内容:x地龙藤x(《拾遗》)
藏器曰∶生天目山。绕树蟠屈如龙,故名。吴中亦有,而小异。味
苦,无毒。主风血羸老,腹内腰脚诸冷,食不调,不作肌肤。浸酒服之。
x龙手藤x
藏器曰∶出安荔浦石上向阳者。叶如龙手。采无时。味甘。温,无毒。主偏风
口,手足瘫缓,补虚益阳,去冷气风痹。以醇酒浸,近火令温,空心服之,取微汗。
x牛领藤x
藏器曰∶生岭南高山。形褊如牛领。取之阴干。味甘,温,无毒。主腹内冷,
腰膝痛弱,小便白数,阳道乏。煮汁或浸酒服。
x牛奶藤x
藏器曰∶生深山,大如树,牛好食之,其中有粉。味甘,温,无毒。主救荒,
令人不饥。其根食之,令人发落。
x鬼膊藤x
藏器曰∶生江南林涧边。叶如梨叶,子如楂子。藤∶味苦,温,无毒。浸酒服
,去风血。同叶捣,敷痈肿。
x斑珠藤x
藏器曰∶生山谷中,不凋。子如珠而斑,冬月取之。味甘,温,无毒。浸酒服
,主风血羸瘦,妇人诸疾。
x息王藤x
藏器曰∶生岭南山谷。冬月不凋。味苦,温,无毒。主产后腹痛,血露不尽。
浓煮汁服。
x万一藤x
藏器曰∶生岭南。蔓如小豆。一名万吉。主蛇咬,杵末,水和敷之。
x曼游藤x
藏器曰∶生犍为牙门山谷。状如寄生,着大树。叶如柳,春花色紫。蜀人谓之
沉花藤。味甘,温,无毒。久服长生延年,去久嗽,治癣。
x百丈青x
藏器曰∶生江南林泽。藤蔓紧硬。叶如薯蓣,对生。味苦,寒,平,无毒。解诸毒
物,天行瘴疟疫毒。并煮汁服,亦生捣汁服。其根令人下痢。
x温藤x
藏器曰∶生江南山谷。着树不凋。茎叶∶味甘,温,无毒。浸酒服,主风血积冷
x蓝藤x
藏器曰∶生新罗国。根如细辛。味辛,温,无毒。主冷气咳嗽。煮汁服。
瓜藤(宋《图经》)
颂曰∶生施州。四时有叶无花。采皮无时。味甘,凉,无毒。主诸
热毒恶疮。同刺猪苓(洗,去粗皮,焙干)等分。捣罗。用甘草水调贴之。
x金棱藤x
颂曰∶生施州。四时有叶无花。采无时。味辛,温,无毒。主筋骨疼痛。与续
筋根、马接脚(同洗,去粗皮,焙干)等分为末。酒服二钱。无所忌。
x含春藤x
颂曰∶生台州。其苗延木,冬夏常青。采叶,治诸风有效。
x独用藤x
颂曰∶生施州。四时有叶无花,叶上有倒刺。采皮无时。味苦、辛,热,无毒。主心气
痛。和小赤药头(焙)等分。研末。酒服一钱。
x祁婆藤x
颂曰∶生天台山中。蔓延木上。四时常有。土人采叶,治诸风有效。
x野猪尾x
颂曰∶生施州。藤缠大木,四时有叶无花。味苦、涩,凉,无毒。主心气痛,解热毒。
同白药头等分,焙研为末。每酒服二钱。
x石合草x
颂曰∶生施州。藤缠木上,四时有叶无花。土人采叶。味甘,凉,无毒。主一切恶疮,
敛疮口。焙研,温水调贴。
草部第十九卷草之八(水草类二十三种)
泽泻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水泻(《本经》)、鹄泻(《本经》)、及泻(《别录》)、 (音俞)、芒芋(《本
经》)、禹孙。时珍曰∶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禹能治水,故曰禹孙。余未详。
【集解】《别录》曰∶泽泻生汝南池泽。五月采叶,八月采根,九月采实,阴干。弘景∶
曰汝南郡属豫州。今近道亦有,不堪用。惟用汉中、南郑、青州、代州者。形大而长,尾间
必有两歧为好。此物易朽蠹,常须密藏之。丛生浅水中,叶狭而长。恭曰∶今汝南不复采,
惟以泾州、华州者为善。颂曰∶今山东、河、陕、江、淮亦有之,汉中者为佳。春生苗,多
在浅水中。叶似牛舌,独茎而长。秋时开白花,作丛似谷精草。秋末采根曝干。
x根x
【修治】 曰∶不计多少,细锉,酒浸一宿,取出曝干,任用。
【气味】甘,寒,无毒。《别录》曰∶咸。权曰∶苦。元素曰∶甘,平。沉而降,阴也。
杲曰∶甘、咸,寒,降,阴也。
好古曰∶阴中微阳。入足太阳、少阴经。
扁鹊曰∶多服,病患眼。
之才曰∶畏海蛤、文蛤。
【主治】风寒湿痹,乳难,养五脏,益气力,肥健,消水。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
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本经》)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
逐膀胱三焦停水(《别录》)。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宣通水道(甄权)。主头旋
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尿血,主难产,补女人血海,令人有子(大明)。入肾经,
去
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肿胀,渗泄止渴(元素)。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李杲)。渗湿
热,
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香港脚(时珍)。
【发明】颂曰∶《素问》治酒风身热汗出,用泽泻、术;《深师方》治支饮,亦用泽泻、
术,但煮法小别尔。张仲景治杂病,心下有支饮苦冒,有泽泻汤,治伤寒有大小泽泻汤、五
苓散辈,皆用泽泻,行利停水,为最要药。元素曰∶泽泻乃除湿之圣药,入肾经,治小便淋
沥,去阴间汗。无此疾服之,令人目
宗 曰∶泽泻之功,长于行水。张仲景治水蓄渴烦,小便不利,或吐或泻,五苓散主之,
方用泽泻,故知其长于行水。本草引扁鹊云∶多服病患眼。诚为行去其水也。凡服泽泻散
人,未有不小便多者。小便既多,肾气焉得复实?今人止泄精,多不敢用之。仲景八味丸用
之者,亦不过引接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
好古曰∶《本经》云久服明目,扁鹊云多服昏目,何也?易老云∶去脬中留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