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198章

013-本草纲目-第198章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姜则不湿。以干生姜代干姜者,以其不僭故也。俗言上床萝卜下床姜。姜能开胃,萝卜消 
食也。 
时珍曰∶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 
。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 
正之邪。案∶方广《心法附余》云∶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 
之病,用姜汁与童尿服,立可解散。盖姜能开痰下气,童尿降火也。 
颂曰∶崔元亮《集验方》载∶敕赐姜茶治痢方∶以生姜切细,和好茶一、两碗,任意呷 
之,便瘥。若是热痢,留姜皮;冷痢,去皮,大妙。 
杨士瀛曰∶姜能助阳,茶能助阴,二物皆消散恶气,调和阴阳,且解湿热及酒食暑气之 
毒,不问赤、白通宜用之。苏东坡治文潞公有效。 
【附方】旧二十,新三十。 
痰 卒风∶生姜二两,附子(生用)一两,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忌猪肉、冷水。 
(《千金》)。 
胃虚风热不能食∶用姜汁半杯,生地黄汁少许,蜜一匙,水二合,和服之。(《食疗本草》)。 
疟疾寒热,脾胃聚痰,发为寒热∶生姜四两,捣自然汁一酒杯,露一夜。于发日五更面 
北立,饮即止。未止再服。(《易简》)。 
寒热痰嗽初起者∶烧姜一块,含咽之。(《本草衍义》)。 
咳嗽不止∶生姜五两,饧半升。微火煎熟,食尽愈。段侍御用之有效。(孟诜《必效方》) 
久患咳噫∶生姜汁半合,蜜一匙,煎熟,温呷三服愈。(《外台秘要方》)。 
小儿咳嗽∶生姜四两,煎汤浴之。(《千金方》)。 
暴逆气上∶嚼姜两、三片,屡效。(寇氏《衍义》)。 
干呕厥逆∶频嚼生姜,呕家圣药也。(《千金》)。 
呕吐不止∶生姜一两,醋浆七合。银器中煎取四合,连滓呷之。又杀腹内长虫。(《食 
医心镜》)。 
心痞呕哕,心下痞坚∶生姜八两(水三升,煮一升)。半夏五合(洗)(水五升,煮一升)。 
二味同煮一升半,分再服。(《千金》)。 
反胃羸弱《兵部手集》∶用母姜二斤。捣汁作粥食。《传信适用方》∶用生姜切片,麻油 
煎过为末,软柿蘸末嚼咽。 
霍乱欲死∶生姜五两,牛儿屎一升。水四升,煎二升,分再服,即止。(《梅师方》)。 
霍乱转筋,入腹欲死∶生姜三两捣,酒一升,煮三、两沸服。仍以姜捣贴痛处。(《外 
台秘要》)。 
霍乱腹胀,不得吐下∶用生姜一斤,水七升,煮二升,分三服。(《肘后方》)。 
腹中胀满,不能服药∶绵裹煨姜,纳下部。冷即易之。(《梅师》)。 
胸胁满痛,凡心胸胁下有邪气结实,硬痛胀满者∶生姜一斤,捣渣留汁,慢炒待润,以 
绢包于患处,款款熨之。冷再以汁炒再熨,良久豁然宽快也。(陶华《伤寒槌法》)。 
大便不通∶生姜,削如小脂,长二寸,涂盐纳下部,立通。(《外台》)。 
冷痢不止∶生姜煨研为末,共干姜末等分,以醋和面作馄饨,先以水煮,又以清饮煮过, 
停冷,吞二七枚,以粥送下,日一度。(《食疗》)。 
消渴饮水∶干生姜末一两,以鲫鱼胆汁和,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米饮下。(《圣惠》)。 
湿热发黄∶生姜,时时周身擦之,其黄自退也。一方∶加茵陈蒿,尤妙。(《伤寒槌法》)。 
暴赤眼肿∶宗 曰∶用古铜钱刮姜取汁,于钱唇点之,泪出。今日点,明日愈,勿疑。 
一治暴风客热,目赤睛痛肿者。腊月取生姜捣绞汁,阴干取粉,入铜青末等分。每以少许沸 
汤泡,澄清温洗,泪出妙。舌上生胎,诸病舌胎,以布染井水抹,后用姜片时时擦之,自去。 
(陶华方)。 
满口烂疮∶生姜自然汁,频频漱吐。亦可为末擦之,甚效。 
牙齿疼痛∶老生姜瓦焙,入枯矾末同擦之。有人日夜呻吟,用之即愈。(《普济方》)。 
喉痹毒瓦斯∶生姜二斤捣汁,蜜五合,煎匀。每服一合,日五服。(《千金》)。 
食鸠中毒、食竹鸡毒、食鹧鸪毒∶方并见禽部本条。 
中莴苣毒、中诸药毒、 犬伤人∶并饮生姜汁即解。(《短剧》)。 
虎伤人疮∶内服生姜汁。外以汁洗之,用白矾末敷上。(《秘览》)。 
蝮蛇螫人∶姜末敷之,干即易。(《千金》)。 
蜘蛛咬人∶炮姜切片贴之,良。(《千金》)。 
刀斧金疮∶生姜嚼敷,勿动。次日即生肉,甚妙。(《扶寿方》)。 
闪拗手足∶生姜、葱白捣烂,和面炒热, 之。 
跌扑伤损∶姜汁和酒,调生面贴之。 
百虫入耳∶姜汁少许滴之。 
腋下狐臭∶姜汁频涂,绝根。(《经验方》)。 
赤白癜风∶生姜频擦之,良。(并《易简》)。 
两耳冻疮∶生姜自然汁,熬膏涂。(《暇日记》)。 
发背初起∶生姜一块,炭火炙一层,刮一层,为末,以猪胆汁调涂。(《海上方》)。 
疔疮肿毒∶方见白芷下。 
诸疮痔漏,久不结痂∶用生姜连皮切大片,涂白矾末,炙焦研细,贴之勿动,良。(《普 
济》)。 
产后血滞,冲心不下∶生姜五两,水八升,煮三升,分三服。(杨氏《产乳》)。 
产后肉线∶一妇产后用力,垂出肉线长三、四尺,触之痛引心腹欲绝。一道人令买老姜 
连皮三斤,捣烂,入麻油二斤拌匀炒干。先以熟绢五尺,折作方结。令人轻轻盛起肉线,使 
之屈曲作三团,纳入产户。乃以绢袋盛姜,就近熏之,冷则更换。熏一日夜缩入大半,二日 
尽入也。云此乃魏夫人秘传怪病方也。但不可使线断,断则不可治之矣。脉溢怪症∶有人毛 
窍节次血出不止,皮胀如鼓,须臾目、鼻、口被气胀合,此名脉溢。生姜自然汁和水各半盏 
服,即安。(夏子益《奇疾方》)。 
x姜皮x 
【气味】辛,凉,无毒。 
【主治】消浮肿腹胀痞满,和脾胃,去翳(时珍)。 
【附方】旧一。 
拔白换黑∶刮老生姜皮一大升,于久用油腻锅内,不须洗刷,固济勿令通气。令精细人 
守之,文武火煎之,不得火急,自旦至夕即成矣,研为末。拔白后,先以小物点麻子大入孔 
中。或先点须下,然后拔之,以指捻入。三日后当生黑者,神效。李卿用之有验。(苏颂《图 
经本草》) 
x叶x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食 成症,捣汁饮,即消(张机)。 
【附方】新一。 
打伤瘀血∶姜叶一升,当归三两,为末。温酒服方寸匕,日三。(《范汪东阳方》) 

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干姜
内容:(《本经》中品) 
【校正】自草部移附此。 
【释名】白姜(见下)。 
【集解】弘景曰∶干姜今惟出临海、章安,数村解作之。蜀汉姜旧美,荆州有好姜,而 
并不能作干者。凡作干姜法∶水淹三日,去皮置流水中六日,更刮去皮,然后晒干,置瓷缸 
中酿三日,乃成。 
颂曰∶造法∶采根于长流水洗过,日晒为干姜。以汉、温、池州者为良。陶说乃汉州干 
姜法也。 
时珍曰∶干姜,以母姜造之。今江西、襄、均皆造,以白净结实者为良,故人呼为白姜 
,又曰均姜。凡入药并宜炮用。 
【气味】辛,温,无毒。褚曰∶苦、辛。好古曰∶大热。 
恭曰∶久服令人目暗。余同生姜。 
时珍曰∶《太清外术》言∶孕妇不可食干姜,令胎内消。盖其性热而辛散故也。 
【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生者尤良(《本经》)。 
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别录》)。治腰肾中疼冷、 
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宣诸络脉,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甄权)。 
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 
(大明)。主心下寒痞,目睛久赤(好古)。 
【发明】元素曰∶干姜气薄味浓,半沉半浮,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又曰∶大辛大热, 
阳中之阳。 
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 
痛,四也。肾中无阳,脉气欲绝,黑附子为引,水煎服之,名姜附汤。亦治中焦寒邪,寒淫 
所胜,以辛散之也。又能补下焦,故四逆汤用之。干姜本辛,炮之稍苦,故止而不移,所以 
能治里寒,非若附子行而不止也。理中汤用之者,以其回阳也。 
李杲曰∶干姜生辛炮苦,阳也。生则逐寒邪而发表,炮则除胃冷而守中。多用则耗散元 
气,辛以散之,是壮火食气故也,须以生甘草缓之。辛热以散里寒,同五味子用以温肺,同 
入参用以温胃也。 
好古曰∶干姜,心、脾二经气分药也,故补心气不足。或言∶干姜辛热而言补脾。今理 
中汤用之,言泄不言补,何也?盖辛热燥湿,泄脾中寒湿邪气,非泄正气也。又云∶服干姜 
以治中者,必僭上,不可不知。 
震亨曰∶干姜入肺中利肺气,入肾中燥下湿,入肝经引血药生血,同补阴药亦能引血药 
入气分生血,故血虚发热、产后大热者用之。止唾血、痢血,须炒黑用之。有血脱色白而夭 
不泽脉濡者,此大寒也。宜干姜之辛温以益血,大热以温经。 
时珍曰∶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 
虚者用之;而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 
【附方】旧十三,新十五。 
脾胃虚冷,不下食,积久羸弱成瘵者∶用温州白干姜,浆水煮透,取出焙干捣末,陈廪 
米煮粥饮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其效如神。(苏颂《图经》)。 
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化,无力肌瘦∶用干姜频研四两,以白饧切块,水浴过, 
入铁铫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十丸。(《十便方》)。 
头晕吐逆,胃冷生痰也∶用川干姜(炮)二钱半,甘草(炒)一钱二分。水一钟半,煎 
减半服。累用有效。(《传信适用方》)。 
心脾冷痛,暖胃消痰∶二姜丸∶用干姜、高良姜等分。炮研末,糊丸梧子大。每食后, 
猪皮汤下三十丸。(《和剂局方》)。 
心气卒痛∶干姜末,米饮服一钱。(《外台秘要》)。 
阴阳易病伤寒后,妇人得病虽瘥,未满百日,不可与男合。为病拘急,手足拳,腹痛欲 
死,丈夫名阴易,妇人名阳易,速宜汗之即愈。 
满四日,不可治也∶用干姜四两,为末。每用半两,白汤调服。覆衣被出汗后,手足伸 
即愈。(《伤寒类要》方)。 
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粥饮服二钱,即效。(《千金方》)。 
寒痢青色∶干姜切大豆大。每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一。累用得效。(《肘后方》)。 
血痢不止∶干姜烧黑存性,放冷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神妙。(姚氏《集验》)。 
脾寒疟疾《外台》∶用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服。又∶ 
干姜炒黑为末,临发时以温酒服三钱匕。(王氏《博济方》)。 
冷气咳嗽结胀者∶干姜末,热酒调服半钱。或饧糖丸噙。(姚僧坦方)。 
咳嗽上气∶用合州干姜(炮)、皂荚(炮,去皮、子及蛀者)、桂心(紫色者,去皮,并 
捣 
筛)等分。炼白蜜和捣一二千杵,丸梧子大。每饮服三丸,嗽发即服,日三、五服。禁食葱 
、面、油腻。其效如神。禹锡在淮南与李亚同幕府,李每治人而不出方,或诮其吝。李曰∶ 
凡人患嗽,多进冷药。若见此方用药热燥,必不肯服,故但出药即多效也。试之信然。(刘 
禹锡《传信方》)。 
虚劳不眠∶干姜为末,汤服三钱,取微汗出。(《千金方》)。 
吐血不止∶干姜为末,童子小便调服一钱,良。 
鼻衄不止∶干姜削尖,煨,塞鼻中即止。(《广利方》)。 
鼻不通∶干姜末,蜜调塞鼻中。(《千金方》)。 
冷泪目昏∶干姜粉一字(炮),汤点洗之。(《圣济录》)。 
赤眼涩痛∶白姜末,水调贴足心,甚妙。(《普济方》)。 
目忽不见∶令人嚼母姜,以舌日舐六、七次,以明为度。(《圣济方》)。 
目中卒痛∶干姜削圆滑,内 中,有汁出拭之。味尽更易。(《千金》)。 
牙痛不止∶川姜(炮)、川椒等分为末。掺之。(《御药院方》)。 
斑豆厥逆,斑豆服凉药多,手足厥冷,脉微。用干姜(炮)二钱半,粉甘草(炙)一钱 
半。水二钟,煎一钟服。(庞安常《伤寒论》)。 
痈疽初起∶干姜一两,炒紫研末,醋调敷四围,留头,自愈。此乃东昌申一斋奇方也。 
(《诸症辨疑》)。 
瘰 不敛∶干姜为末,姜汁打糊和作剂,以黄丹为衣。每日随疮大小,入药在内,追脓 
尽,生肉口合为度。如不合,以葱白汁调大黄末擦之,即愈。(《救急方》)。 
虎野狼伤人∶干姜末敷之。(《肘后》) 
犬伤人∶干姜末,水服二匕(生姜汁服亦良),并以姜炙热熨之。 
蛇蝎螫人∶干姜、雄黄等分为末,袋盛佩之,蛇闻药气逆避人遇螫即以敷之,便定。(《 
广利方》) 
【附录】天竺干姜(《拾遗》) 
藏器曰∶味辛,温,无毒。主冷气寒中,宿食不消,腹胀下痢,腰背痛, 癖气块,恶 
血积聚。生婆罗门国,一名胡干姜,状似姜,小黄色也。 

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茼蒿
内容:(宋《嘉 》) 
【释名】蓬蒿。 
时珍曰∶形气同乎蓬蒿,故名。 
【集解】机曰∶本草不着形状,后人莫识。 
时珍曰∶茼蒿,八、九月下种,冬春采食肥茎。花、叶微似白蒿,其味辛甘,作蒿气。 
四月起苔,高二尺余。开深黄色花,状如单瓣菊花。一花结子近百成球,如地菘及苦 子, 
最易繁茂。此菜自古已有,孙思邈载在《千金方》菜类,至宋嘉 中始补入本草,今人常 
食者。而汪机乃不能识,辄敢擅自修纂,诚可笑慨。 
【气味】甘、辛,平,无毒。 
禹锡曰∶多食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 
【主治】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思邈)。 

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邪蒿
内容:(宋《嘉 》) 
【释名】时珍曰∶此蒿叶纹皆邪,故名。 
【集解】藏器曰∶邪蒿根、茎似青蒿而细软。 
时珍曰∶三、四月生苗,叶似青蒿,色浅不臭。根、叶皆可茹。 
【气味】辛,温、平,无毒。 
诜曰∶生食微动风,作羹食良。不与胡荽同食,令人汗臭气。 
【主治】胸膈中臭烂恶邪气,利肠胃,通血脉,续不足气(孟诜)。 
煮熟,和酱、醋食,治五脏恶邪气厌谷者,治脾胃肠 ,大渴热中,暴疾恶疮(《食医 
心镜》)。 

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胡荽
内容:(宋《嘉 》) 
【释名】香荽(《拾遗》)、胡菜(《外台》)、 荽。 
时珍曰∶荽,许氏《说文》作 ,云姜属,可以香口也。其茎柔叶细而根多须,绥绥然 
也。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今俗呼为 荽, 乃茎叶布散之貌。俗作芫花之芫, 
非矣。 
藏器曰∶石勒讳胡,故并、汾人呼胡荽为香荽。 
【集解】时珍曰∶胡荽处处种之。八月下种,晦日尤良。初生柔茎圆叶,叶有花歧,根 
软而白。冬春采之,香美可食,亦可作菹。道家五荤之一。立夏后开细花成簇,如芹菜花, 
淡紫色。五月收子,子如大麻子,亦辛香。按∶贾思勰《齐民要术》云∶六、七月布种者, 
可竟冬食。春月 子沃水生芽种者,小小供食而已。王祯《农书》云∶胡荽于菜蔬中,子、 
叶皆可用,生、熟俱可食,甚有益于世者。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