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204章

013-本草纲目-第204章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集解】藏器曰∶灰 生于熟地。叶心有白粉,似藜。但藜心赤茎大,堪为杖,入药不 
如白 也。其子炊为饭,香滑。 
时珍曰∶灰 ,处处原野有之。四月生苗,茎有紫红线棱。叶尖有刻,面青背白。茎心、 
嫩叶背面皆有白灰。为蔬亦佳。五月渐老,高者数尺。七、八月开细白花。结实簇簇如球, 
中有细子,蒸曝取仁,可炊饭及磨粉食。《救荒本草》云∶结子成穗者味甘,散穗者微苦, 
生墙下、树下者不可用。 
【修治】 曰∶灰 即金锁夭,叶扑蔓翠上,往往有金星,堪用。若白青色者,是忌女 
茎,不中用也。若使金锁夭,茎高二尺五、六寸为妙。若长若短,皆不中使。凡用勿令犯水, 
去根晒干,以布拭去肉毛令尽,细锉,焙干用之。 
时珍曰∶妓女茎即地肤子苗,与灰 茎相似而叶不同,亦可为蔬。 
详见本条。 
x茎叶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恶疮,虫、蚕、蜘蛛等咬,捣烂和油敷之。亦可煮食。作汤,浴疥癣风瘙。烧 
灰纳齿孔中,杀虫 。含漱,去甘疮。以灰淋汁,蚀息肉,除白癜风、黑子、面 ,着肉作 
疮(藏器)。 
【附方】新一。 
疔疮恶肿∶野灰 菜叶烧灰,拨破疮皮,唾调少许点之,血出为度。(《普济》) 
x子仁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炊饭磨面食,杀三虫(藏器)。 

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

内容:(《纲目》) 
【释名】莱(《诗疏》)、红心灰 (《玉册》)、鹤顶草(《土宿本草》)、胭脂菜(详下 
文)。 
【集解】时珍曰∶藜处处有之。即灰 之红心者,茎、叶稍大。河朔人名落藜,南人名 
胭脂菜,亦曰鹤顶草,皆因形色名也。嫩时亦可食,故昔人谓藜藿与膏粱不同。老则茎可为 
杖。《诗》云∶南山有台,北山有莱。陆玑注云∶莱即藜也。初生可食。谯、沛人以鸡苏为 
莱,《三苍》以茱萸为莱,皆名同物异也。《韵府》谓藜为落帚,亦误矣。《宝藏论》云∶鹤 
顶龙芽,其顶如鹤,八九月和子收之,入外丹用。 
x叶x 
【气味】甘,平,微毒。 
时珍曰∶按∶《庚辛玉册》云∶鹤顶,阴草也。捣汁煮粉霜,烧灰淋汁煎粉霜, 
伏矾石,结草砂,制硫,伏汞及雌黄、砒石。 
【主治】杀虫(藏器)。煎汤,洗虫疮,漱齿 。捣烂,涂诸虫伤,去癜风(时珍)。 
【附方】新一。 
白癜风∶红灰 五斤,茄子根、茎三斤,苍耳根、茎五斤,并晒干烧灰,以水一斗煎汤 
淋汁熬成膏,别以好乳香半两,铅霜一分,腻粉一分,炼成牛脂二两,和匀,每日涂三次。 
(《圣惠》) 
x茎x 
【主治】烧灰,和荻灰、蒿灰等分,水和蒸,取汁煎膏。点疣赘、黑子,蚀恶 
肉(时珍)。 

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
秦荻藜
内容:(《唐本草》附) 
【释名】时珍曰∶按∶《山海经》云∶秦山有草,名曰藜,如荻,可以为菹。此即秦荻 
藜也。盖亦藜类,其名亦由此得之。 
【集解】恭曰∶秦荻藜生下湿地,所在有之。入所啖者。 
诜曰∶此物于生菜中最香美。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心腹冷胀,下气消食,和酱、醋食之(《唐本》)。 
破气甚良。又末之和酒服,疗卒心痛,悒悒,塞满气(孟诜)。 
x子x 
【主治】肿毒,捣末和醋封之,日三易(孟诜)。 

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
醍醐菜
内容:(《证类》) 
【集解】时珍曰∶唐慎微《证类本草》收此,而形状莫考。惟雷 《炮炙论》云∶形似 
牛皮蔓,掐之有乳汁出,香甜入顶。采得以苦竹刀细切,入砂盆中研如膏,用生绢 汁出, 
暖饮。然亦不云治何病也。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月水不利,捣叶绞汁,和酒煎服一盏(《千金》)。 
【附方】旧一。 
伤中崩赤∶醍醐杵汁,拌酒煎沸,空心服一盏。(《千金方》)。 
【附录】茅膏菜(《拾遗》) 
藏器曰∶味甘,平,无毒。煮服,主赤白久痢。生茅中,高一尺,有毛如油腻,黏人手, 
子作角生。 
x鸡侯菜x 又曰∶味辛,温,无毒。久食,温中益气。顾微《广州记》 
云∶生岭南,似艾,二月生苗,宜鸡羹食之,故名。 
x孟娘菜x 又曰∶味苦,小温,无毒。主妇人腹中血结羸瘦,男子阴囊湿痒,强阳 
道,令人健行不睡,补虚,去痔 、瘰 、瘿瘤。生四明诸山,冬夏常有叶,似升麻,方茎。 
山人采茹之。 
x优殿x 又曰∶味辛,温,无毒。温中,去恶气,消食。生安南,人种为茹。《南方 
草木状》云∶合浦有优殿,人种之,以豆酱食之,芳香好味。 

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

内容:(《别录》中品) 
【校正】自果部移入此。 
【释名】土芝(《别录》)、蹲鸱。 
时珍曰∶按∶徐铉注《说文》云∶芋犹吁也。大叶实根,骇吁人也。吁音芋,疑 
怪 
貌。又《史记》∶卓氏云∶岷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注云∶芋也。盖芋魁之 
状,若鸱之蹲坐故也。芋魁,《东汉书》作芋渠。渠、魁义同。 
【集解】弘景曰∶芋,钱塘最多。生则有毒,味 不可食。种芋三年,不采则成 芋。 
又别有野芋,名老芋,形叶相似如一,根并杀人。 
恭曰∶芋有六种∶青芋、紫芋、真芋、白芋、连禅芋、野芋也。其类虽多,苗并相似。 
茎高尺余,叶大如扇,似荷叶而长,根类薯蓣而圆。其青芋多子,细长而毒多,初煮须 
灰汁,更易水煮熟,乃堪食尔。白芋、真芋、连禅、紫芋,并毒少,正可煮啖之,兼肉作羹 
甚佳。蹲鸱之饶,盖谓此也。野芋大毒,不可啖之。关陕诸芋遍有,山南、江左惟有青、白、 
紫三芋而已。 
颂曰∶今处处有之,闽、蜀、淮、楚尤多植之。种类虽多,大抵性效相近。蜀川出者, 
形圆而大,状若蹲鸱,谓之芋魁。彼人种以当粮食而度饥年。江西、闽中出者,形长而大。 
其细者如卵,生于魁旁,食之尤美。凡食芋并须栽莳者。其野芋有大毒,不可食。 
宗 曰∶江、浙、二川者最大而长。京洛者差圆小,然味佳,他处不及也。当心出苗者 
为芋头,四边附之而生者为芋子,八、九月以后掘食之。 
时珍曰∶芋属虽多,有水、旱二种∶旱芋山地可种,水芋水田莳之。叶皆相似,但水芋 
味胜。茎亦可食。芋不开花,时或七、八月间有开者,抽茎生花黄色,旁有一长萼护之,如 
半边莲花之状也。按∶郭义恭《广志》云∶芋凡十四种∶君子芋,魁大如斗;赤 芋,即连 
禅芋,魁大子少;白果芋,魁大子繁,亩收百斛;青边芋、旁巨芋、车毂芋三种,并魁大子 
少,叶长丈余;长味芋,味美,茎亦可食;鸡子芋,色黄;九面芋,大而不美;青芋、曹芋、 
象芋,皆不可食,惟茎可作菹;旱芋,九月熟;蔓芋,缘枝生,大者如二、三升也。 
x芋子x 
【气味】辛,平,滑,有小毒。 
大明曰∶冷。 
弘景曰∶生则有毒,味 不可食。性滑下石,服饵家所忌。 
恭曰∶多食动宿冷。 
宗 曰∶多食难克化,滞气困脾。 
【主治】宽肠胃,充肌肤,滑中(《别录》)。冷啖,疗烦热,止渴(苏恭)。令人肥白, 
开胃通肠闭。产妇食之,破血;饮汁,止血渴(藏器)。破宿血,去死肌。和鱼煮食,甚下 
气,调中补虚(大明)。 
【发明】诜曰∶芋,白色者无味,紫色者破气。煮汁啖之,止渴。十月后晒干收之,冬 
月食不发病,他时月不可食。又和鲫鱼、鳢鱼作 良。久食,令人虚劳无力。又煮汁洗腻衣, 
白如玉也。 
大明曰∶芋以姜同煮过,换水再煮,方可食之。 
【附方】旧二,新二。 
腹中癖气∶生芋子一斤压破,酒五斤渍二七日。空腹每饮一升,神良。(韦宙《独行方》)。 
身上浮风∶芋煮汁浴之。慎风半日。(孟诜《食疗》)。 
疮冒风邪肿痛∶用白芋烧灰敷之。干即易。(《千金方》)。 
头上软疖∶用大芋捣敷之,即干。(《简便方》)。 
x叶、茎x 
【气味】辛,冷,滑,无毒。 
【主治】除烦止泻,疗妊妇心烦迷闷,胎动不安。又盐研,敷蛇虫咬,并痈肿毒痛, 
及毒箭(大明)。 
梗∶擦蜂螫尤良(宗 )。汁∶涂蜘蛛伤(时珍)。 
【发明】慎微曰∶沈括《笔谈》云∶处士刘易隐居王屋山,见一蜘蛛为蜂所螫,坠地, 
腹鼓欲裂,徐行入草,啮破芋梗,以疮就啮处磨之,良久腹消如故。自后用治蜂螫有验,由 
此。 
【附方】新一。 
黄水疮∶芋苗晒干,烧存性研搽。(邵真人《经验方》)。 
【附录】野芋 
弘景曰∶野芋形叶与芋相似,芋种三年不采成 芋(音吕),并能杀人。误食之烦闷垂 
死者,惟以土浆及粪汁、大豆汁饮之,则活矣。 
藏器曰∶野芋生溪涧侧,非人所种者,根、叶相似。又有天荷,亦相似而大。 
时珍曰∶小者为野芋,大者为天荷,俗名海芋。详见草部毒草类。野芋根辛冷,有大毒 
。醋摩敷虫疮恶癣。其叶捣涂毒肿。初起无名者即消,亦治蜂、虿螫,涂之良。 

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
土芋
内容:(《拾遗》)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土卵(《拾遗》)、黄独(《纲目》)、土豆。 
【集解】藏器曰∶土芋蔓生,叶如豆,其根圆如卵。 食后弥吐,人不可食。又云 
∶土卵蔓生,如芋,人以灰汁煮食之。 
恭曰∶土卵似小芋,肉白皮黄。梁、汉人名为黄独。可蒸食之。 
x根x 
【气味】甘、辛,寒,有小毒。 
【主治】解诸药毒,生研水服,当吐出恶物便止。煮熟食之,甘美不饥,浓人肠胃,去 
热嗽(藏器)。 

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
薯蓣
内容:(《本经》上品)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薯 (音诸预)、土薯(音除)、山薯(《图经》)、山芋(《吴普》)、山药(《衍 
义》)、玉延。 
吴普曰∶薯蓣,一名 薯,一名儿草,一名修脆。齐、鲁名山芋,郑、越名土 ,秦、 
楚名玉延。 
颂曰∶江、闽人单呼为 (音若殊及韶),亦曰山 。《山海经》云∶景山北望少泽,其 
草多 (音同薯蓣)。 
则是一种,但字(或音殊,或音诸)不一,或语有轻重,或相传之讹耳。 
宗 曰∶薯蓣,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讳署,改为山药。尽失当日 
本名。恐岁久以山药为别物,故详着之。 
【集解】《别录》曰∶薯蓣生嵩高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普曰∶亦生临朐钟山。始生赤茎细蔓。五月开白花。七月结实青黄,八月熟落。其根内 
白外黄,类芋。 
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江南、山东皆多。掘取食之以充粮。南康间最大而美,服食亦 
用之。 
恭曰∶此有两种∶一者白而且佳,晒干捣粉食大美,且愈疾而补;一者青黑,味殊不美 
。蜀道者尤良。 
颂曰∶处处有,以北都、四明者为佳。春生苗,蔓延篱援。茎紫,叶青,有三尖,似白 
牵牛叶,更浓而光泽。夏开细白花,大类枣花。秋生实于叶间,状如铃。今人冬春采根,刮 
之白色者为上,青黑者不堪。近汴洛人种之极有息。春取宿根头,以黄沙和牛粪作畦种之。 
苗生以竹梢作援,高一、二尺。夏月频溉之。当年可食,极肥美。南中一种生山中,根细如 
指,极紧实,刮磨入汤煮之,作块不散,味更珍美,云食之尤益人,过于家园种者。又江湖、 
闽中一种,根如姜、芋之类而皮紫。极有大者,一枚可重数斤。削去皮,煎、煮食俱美,但 
性冷于北地者耳。彼土人呼为薯。南北之产或有不同,故形类差别也。 
甄权曰∶按∶刘敬叔《异苑》云∶薯蓣,野人谓之土薯。根既入药,又复可食。人植之 
者,随所种之物而像之也。 
时珍曰∶薯蓣入药,野生者为胜;若供馔,则家种者为良。四月生苗延蔓,紫茎绿叶。 
叶有三尖,似白牵牛叶而更光润。五、六月开花成穗,淡红色。结荚成簇,荚凡三棱合成, 
坚而无仁。其子别结于一旁,状似雷丸,大小不一,皮色土黄而肉白,煮食甘滑,与其根同。 
王《山居录》云∶曾得山芋子如荆棘子者,食之更愈于根。即此也。霜后收子留种,或春 
月采根截种,皆生。 
【修治】颂曰∶采白根刮去黄皮,以水浸之,糁白矾末少许入水中,经宿净洗去涎,焙 
干用。 
宗 曰∶入药贵生干之,故古方皆用干山药。盖生则性滑,不可入药;熟则滞气,只堪 
啖耳。其法∶冬月以布裹手,用竹刀剐去皮,竹筛盛,置檐风处,不得见日,一夕干五分, 
候全干收之。或置焙笼中,微火烘干亦佳。 
曰∶凡使,勿用平田生二、三纪者,须要山中生经十纪者。皮赤,四面有须者妙。采 
得以铜刀刮去赤皮,洗去涎,蒸过曝干用。 
x根x 
【气味】甘,温、平,无毒。 
普曰∶神农∶甘,小温;桐君、雷公∶甘,凉,无毒。 
之才曰∶紫芝为之使。恶甘遂。 
【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 
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本经》)。主头面游风,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 
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别录》)。补五劳七 
伤,去冷风,镇心神,安魂魄,补心气不足,开达心孔,多记事(甄权)。 
强筋骨,主泄精健忘(大明)。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时珍)。生 
捣贴肿硬毒,能消散(震亨)。 
【发明】权曰∶凡患人体虚羸者,宜加而用之。 
诜曰∶利丈夫,助阴力。熟煮和蜜,或为汤煎,或为粉,并佳。干之入药更妙。惟和面 
作 则动气,为不能制面毒也。 
李杲曰∶山药入手太阴。张仲景八味丸用干山药,以其凉而能补也。亦治皮肤干燥,以 
此润之。 
时珍曰∶按∶吴绶云∶山药入手、足太阴二经,补其不足,清其虚热。又按∶王履《溯 
洄集》云∶山药虽入手太阴,然肺为肾之上源,源既有滋,流岂无益,此八味丸所以用其强 
阴也。又按∶曹毗《杜兰香传》云∶食薯蓣可以辟雾露。 
【附方】旧一,新十。 
补益虚损,益颜色,补下焦虚冷,小便频数,瘦损无力∶用薯蓣于沙盆中研细,入铫中, 
以酥一大匙熬令香,旋添酒一盏煎搅令匀,空心饮之。每旦一服。(《圣惠方》)。 
心腹虚胀,手足厥逆,或饮苦寒之剂多,未食先呕,不思饮食∶山药半生半炒,为末。 
米饮服二钱,一日二服,大有功效。忌铁器、生冷。(《普济方》)。 
小便数多∶山药(以矾水煮过)、白茯苓等分,为末。每水饮服二钱。(《儒门事亲》)。 
下痢禁口∶山药半生半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卫生易简方》)。 
痰风喘急∶生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立止。(《简便单方》)。 
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山芋、白术各一两,人参七钱半,为末,水糊丸小豆大,每米饮 
下四、五十丸。(《普济方》) 
湿热虚泄∶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大人、小儿皆宜。(《濒湖经验方》) 
肿毒初起∶带泥山药、蓖麻子、糯米等分,水浸研,敷之即散也。(《普济方》) 
胯眼脊疡∶山药、沙糖同捣,涂上即消。先以面涂四围,乃上此。(《简便单方》) 
项后结核,或赤肿硬痛∶以生山药一挺(去皮),蓖麻子二个同研,贴之如神。(《救急 
易方》) 
手足冻疮∶山药一截,磨泥,敷之。(《儒门事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