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13-本草纲目 >

第214章

013-本草纲目-第214章

小说: 013-本草纲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罅拆子出。栗类亦多。按∶陆玑《诗疏》云∶栗,五方皆有之,周、秦、吴、扬特饶。惟 
濮阳及范阳栗甜美味长,他方者不及也。倭、韩国诸岛上栗大如鸡子,味短不美。桂阳有莘 
栗,丛生,实大如杏仁,皮、子形色与栗无异,但小耳。又有奥栗,皆与栗同,子圆而细, 
惟江湖有之,或云即莘也。莘音榛,《诗》云“树之莘栗”是矣。 
保升曰∶板栗、锥栗二树皆大。茅栗似板栗而细如橡子,其树虽小,叶亦不殊,但春生 
夏花、秋实冬枯为异耳。 
宗 曰∶湖北一种旋栗,顶圆末尖,即榛栗,象榛子形也。栗欲干收,莫如曝之;欲生 
收,莫如润沙藏之,至夏初尚如新也。 
时珍曰∶栗但可种成,不可移栽。按∶《事类合璧》云∶栗木高二、三丈,苞生多刺如 
毛,每枝不下四、五个苞,有青、黄、赤三色。中子或单或双,或三或四。其壳生黄熟紫, 
壳内有膜裹仁,九月霜降乃熟。其苞自裂而子坠者,乃可久藏,苞未裂者易腐也。其花作条, 
大如箸头,长四、五寸,可以点灯。栗之大者为板栗,中心扁子为栗楔。稍小者为山栗。山 
栗之圆而末尖者为锥栗。圆小如橡子者为莘栗。小如指顶者为茅栗,即《尔雅》所谓 栗也, 
一名 栗,可炒食之。刘恂《岭表录》异云∶广中无栗。惟勤州山中有石栗,一年方熟,圆 
如弹子,皮浓而味如胡桃。得非栗乃水果,不宜于炎方耶? 
x实x 
【气味】咸,温,无毒。 
诜曰∶吴栗虽大味短,不如北栗。凡栗日中曝干食,即下气补益;不尔犹有木气,不补 
益也。火煨去汗,亦杀水气。生食则发气,蒸炒熟食则壅气。凡患风水人不宜食,味咸生水 
也。 
恭曰∶栗作粉食,胜于菱、芡;但以饲孩儿,令齿不生。 
宗 曰∶小儿不可多食。生则难化,熟则滞气,膈食生虫,往往致病。 
【主治】益气,浓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别录》)。 
生食,治腰脚不遂(思邈)。疗筋骨断碎,肿痛瘀血,生嚼涂之,有效(苏恭)。 
栗楔(音屑) 时珍曰∶一球三颗,其中扁者栗楔也。 
【主治】筋骨风痛(士良)。活血尤效(颂曰∶今衡山合活血丹用之)。每日生食七枚, 
破冷 癖。又生嚼, 恶刺,出箭头,敷瘰 肿毒痛(大明)。 
【发明】思邈曰∶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 
弘景曰∶相传有人患腰脚弱,往栗树下食数升,便能起行。此是补肾之义,然应生啖。 
若服饵则宜蒸曝之。 
宗 曰∶栗之补肾,为其味咸,又滞其气也。 
时珍曰∶栗于五果属水。水潦之年则栗不熟,类相应也。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 
栗二、三十枚,顿愈。肾主大便,栗能通肾,于此可验。《经验后方》治肾虚腰脚无力,以 
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盖风干之栗,胜于日曝,而火 
煨油炒,胜于煮蒸。仍须细嚼,连液吞咽,则有益。若顿食至饱,反致伤脾矣。按∶苏子由 
诗云∶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此得食栗之 
诀也。王祯《农书》云∶《史记》载∶秦饥,应侯请发五苑枣、栗。则本草栗浓肠胃、补肾 
气、令人耐饥之说,殆非虚语矣。 
【附方】旧三,新五。 
小儿疳疮∶生嚼栗子敷之。(《外台》)。 
苇刺入肉∶方同上。 
马汗入肉成疮者。方同上。(《胜金方》)。 
马咬成疮∶独颗栗子烧研敷之。(《医说》)。 
熊虎爪伤∶嚼栗敷之。(《肘后》)。 
小儿口疮∶大栗煮熟,日日与食之,甚效。(《普济》)。 
衄血不止∶宣州大栗七枚刺破,连皮烧存性,出火毒,入麝香少许研匀。每服二钱,温 
水下。(《圣济总录》)。 
金刃斧伤∶用独壳大栗研傅,或仓卒嚼敷亦可。(《集简方》)。 
栗 (音孚) 恭曰∶栗内薄皮也。 
【气味】甘,平,涩,无毒。 
【主治】捣散,和蜜涂面,令光急去皱纹(苏恭)。 
【附方】新二。 
骨鲠在咽∶栗子内薄皮烧存性,研末,吹入咽中即下。《圣济总录》∶用栗子肉上皮半两 
(为末), 鱼肝一个,乳香二钱半,同捣,丸梧子大。看鲠远近,以线系绵裹一丸,水润 
吞之,提线钓出也。 
x栗壳x(栗之黑壳也) 
【气味】同 。 
【主治】反胃消渴,煮汁饮之(孟诜)。煮汁饮,止泻血(大明)。 
【附方】新一。 
鼻衄不止,累医不效。栗壳烧存性,研末,粥饮服二钱。(《圣惠方》) 
x毛球x(栗外刺包也) 
【主治】煮汁,洗火丹毒肿(苏恭)。 
x花x 
【主治】瘰 (吴瑞)。 
x树皮x 
【主治】煮汁,洗沙虱、溪毒(苏恭)。疗疮毒(苏颂)。治丹毒五色无常。剥皮有刺者, 
煎水洗之(孟诜。出《肘后方》)。 
x根x 
【主治】偏肾气,酒煎服之(汪颖)。 

果部第二十九卷果之一
天师栗
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按∶宋祁《益州方物记》云∶天师栗,惟西蜀青城山中有之,他处无 
有也。云张天师学道于此所遗,故名。似栗而味美,惟独房若橡为异耳。今武当山所卖娑罗 
子,恐即此物也。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久食,已风挛(时珍。出《益州记》)。 

果部第二十九卷果之一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时珍曰∶按陆佃《埤雅》云∶大曰枣,小曰棘。棘,酸枣也。枣性高,故重 ; 
棘性低,故并 。 音次。枣、棘皆有刺针,会意也。 
【集解】《别录》曰∶枣生河东平泽。 
弘景曰∶世传河东猗氏县枣特异。今青州出者形大而核细,多膏甚甜。郁州互市者亦好 
,小不及耳。江东临沂、金城枣形大而虚,少脂,好者亦可用之。南枣大恶,不堪啖。 
颂曰∶近北州郡皆出枣,惟青州之种特佳。晋州、绛州者虽大,而不及青州肉浓也。江 
南出者,坚燥少脂。今园圃种莳者,其种甚多。美者有水菱枣、御枣之类,皆不堪入药,盖 
肌肉轻虚故也。南郡人煮而曝干,皮薄而皱,味更甘于他枣,谓之天蒸枣,亦不入药。按∶ 
郭璞注《尔雅》云∶壶枣大而锐,壶犹瓠也。边,腰枣也,细腰,今谓之辘轳枣。 ,白枣 
也,子白乃熟。洗,大枣,也,出河东猗氏县,大如鸡卵。遵,羊枣也,实小紫黑,俗名羊 
矢枣。 ,酸枣也,木小而实酢。还味, 枣也,其味短。蹶泄,苦枣也,其味苦。晰,无 
实枣也。 
宗 曰∶大枣先青州,次晋州,皆可晒曝入药,益脾胃。余者止可充食用耳。青州人以 
枣去皮核,焙干为枣圈,以为奇果。有御枣,甘美轻脆,后众枣熟而易生虫,今人所谓扑落 
酥者是也。又有牙枣,先众枣熟,亦甘美,微酸而尖长。二枣皆可啖,不堪收曝。 
时珍曰∶枣木赤心有刺。四月生小叶,尖觥光泽。五月开小花,白色微青。南北皆有, 
惟青、晋所出者肥大甘美,入药为良。其类甚繁,《尔雅》所载之外,郭义恭《广志》有狗 
牙、鸡心、牛头、羊矢、猕猴、细腰、赤心、三星、骈白之名,又有木枣、氐枣、桂枣、夕 
枣、灌枣、墟枣、蒸枣、白枣、丹枣、棠枣,及安邑、信都诸枣。谷城紫枣长二寸,羊角枣 
长三寸。密云所出小枣,脆润核细,味亦甘美,皆可充果食,不堪入药。入药须用青州及晋 
地晒干大枣为良。按∶贾思勰《齐民要术》云∶凡枣全赤时,日日撼而收曝,则红皱。若半 
赤收者,肉未充满,干即色黄而皮皱,将赤收者,味亦不佳。《食经》作干枣法∶须治净地, 
铺菰箔之类承枣,日晒夜露,择去胖烂,曝干收之。切而晒干者为枣脯。煮熟榨出者为枣膏, 
亦曰枣瓤。蒸熟者为胶枣,加以糖、蜜拌蒸则更甜;以麻油叶同蒸,则色更润泽。捣胶枣晒 
干者为枣油,其法取红软干枣入釜,以水仅淹平,煮沸漉出,砂盆研细,生布绞取汁,涂盘 
上晒干,其形如油,以手摩刮为末收之。每以一匙,投汤碗中,酸甜味足,即成美浆,用和 
米,最止饥渴、益脾胃也。卢谌《祭法》云∶春祀用枣油。即此。 
x生枣x 
【气味】甘、辛,热,无毒。多食令人寒热。凡羸瘦者不可食。 
思邈曰∶多食令人热渴膨胀,动脏腑,损脾元,助湿热。 
x大枣x 
【释名】干枣(《别录》)、美枣(《别录》)、良枣。 
《别录》曰∶八月采,曝干。 
瑞曰∶此即晒干大枣也。味最良美,故宜入药。今人亦有用胶枣之肥大者。 
【气味】甘,平,无毒。 
思邈曰∶甘、辛,热,滑,无毒。 
杲曰∶温。 
大明曰∶有齿病、疳病、虫 人不宜啖枣,小儿尤不宜食。又忌与葱同食,令人五 
脏不和;与鱼同食,令人腰腹痛。 
时珍曰∶今人蒸枣多用糖、蜜拌过,久食最损脾、助湿热也。啖枣多,令人齿黄生 
。故嵇康《养生论》云∶齿处晋而黄,虱处头而黑。 
【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 
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本经》。宗 曰∶(煮取肉,和脾胃药甚佳)。 
补中益气,坚志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除肠 。久服不饥神仙(《别录》)。 
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损,除肠胃癖气。和光粉烧,治疳痢(大明)。小儿患秋 
痢,与蛀枣食之良(孟诜)。杀乌头、附子、天雄毒(之才)。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李 
杲)。 
【发明】弘景曰∶道家方药,以枣为佳饵。其皮利,肉补虚,所以合汤皆擘之也。 
杲曰∶大枣气味俱浓,阳也。温以补不足,甘以缓阴血。 
成无己曰∶邪在营卫者,辛甘以解之。故用姜、枣以和营卫,生发脾胃升腾之气。张仲 
景治奔豚,用大枣滋脾土以平肾气也。治水饮胁痛有十枣汤,益土而胜水也。 
震亨曰∶枣属土而有火,味甘性缓。甘先入脾,补脾者未尝用甘。故今人食甘多者,脾 
必受病也。时珍曰∶《素问》言∶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谓治病和药,枣为脾经血分药 
也。若无故频食,则生虫损齿,贻害多矣。按∶王好古云∶中满者勿食甘,甘令人满。故张 
仲景建中汤心下痞者,减饧、枣,与甘草同例,此得用枣之方矣。又按∶许叔微《本事方》 
云∶一妇病脏燥悲泣不止,祈祷备至。予忆古方治此证用大枣汤,遂治,与服尽剂而愈。古 
人识病治方,妙绝如此。又陈自明《妇人良方》云∶程虎卿内人妊娠四、五个月,遇昼则惨 
戚悲伤,泪下数欠,如有所凭,医巫兼治皆无益。管伯周说∶先人曾语此,治须大枣汤乃愈。 
虎卿借方治药,一投而愈。方见下条。又《摘玄方》治此证,用红枣烧存性,酒服三钱,亦 
大枣汤变法也。 
【附方】旧七,新十二。 
调和胃气∶以干枣去核,缓火逼燥为末。量多少入少生姜末,白汤点服。调和胃气甚良。 
(《衍义》)。 
反胃吐食∶大枣一枚去核,用斑蝥一枚去头翅,入在内,煨熟去蝥,空心食之,白汤下 
良。 
小肠气痛∶大枣一枚去核,用斑蝥一枚去头、足、翅,入枣内,纸包煨熟,去蝥食枣, 
以桂心、荜澄茄汤下。(《直指》)。 
伤寒热病后,口干咽痛,喜唾∶大枣二十枚,乌梅十枚,捣入蜜丸。 
含如杏核大,咽汁甚效。(《千金方》)。 
妇人脏燥,悲伤欲哭,象若神灵,数欠者,大枣汤主之∶大枣十枚,小麦一升,甘草二 
两,每服一两,水煎服之。亦补脾气。(《金匮》)。 
妊娠腹痛∶大红枣十四枚,烧焦为末,以小便服之。(《梅师》)。 
大便燥塞∶大枣一枚去核,入轻粉半钱缚定,煨熟食之,仍以枣汤送下。(《直指》)。 
咒枣治疟∶执枣一枚,咒曰∶吾有枣一枚,一心归大道。优他或优降,或劈火烧之。念 
七遍,吹枣上,与病患食之,即愈。(《 嵝神书》)。 
烦闷不眠∶大枣十四枚,葱白七茎,水三升,煮一升,顿服。(《千金》)。 
上气咳嗽,治伤中筋脉急,上气咳嗽者∶用枣二十枚去核,以酥四两微火煎,入枣肉中 
泣尽酥,取收之。常含一枚,微微咽之取瘥。(《圣惠方》)。 
肺疽吐血,因啖辛辣,热物致伤者∶用红枣(连核烧存性)、百药煎( 过)等分为末。 
每服二钱,米饮下。(《三因》)。 
耳聋鼻塞,不闻音声、香臭者∶取大枣十五枚(去皮核),蓖麻子三百枚(去皮),和捣。 
绵裹塞耳、鼻,日一度。三十余日,闻声及香臭也。先治耳,后治鼻,不可并塞。(孟诜《食 
疗》)。 
久服香身∶用大枣肉和桂心、白瓜仁、松树皮为丸,久服之。(《食疗本草》)。 
走马牙疳∶新枣肉一枚,同黄柏烧焦为末。油和敷之。若加砒少许更妙。(王氏《博济》)。 
诸疮久坏不愈者。枣膏三升,煎水频洗,取愈。(《千金》)。 
痔疮疼痛∶大肥枣一枚剥去皮,取水银掌中,以唾研令极熟,敷枣瓤上,纳入下部良。 
(《外台》)。 
下部虫痒∶蒸大枣取膏,以水银和捻,长三寸,以绵裹,夜纳下部中,明日虫皆出也。 
(《肘后》)。 
卒急心疼∶《海上方》诀云∶一个乌梅二个枣,七枚杏仁一处捣。男酒女醋送下之,不 
害心疼直到老。 
食椒闭气∶京枣食之即解也。(《百一选方》)。 
x三岁陈枣核中仁x 
【气味】燔之,苦,平,无毒。 
【主治】腹痛邪气(《别录》)。恶气卒疰忤(孟诜)。核烧研,掺胫疮良(时珍)。 
【发明】时珍曰∶按∶《刘根别传》云∶道士陈孜如痴人,江夏袁仲阳敬事之。 
孜曰∶今春当有疾,可服枣核中仁二十七枚。后果大病,服之而愈。又云∶常服枣仁, 
百邪不复干也。仲阳服之有效,则枣果有治邪之说矣。又《道书》云∶常含枣核治气,令口 
行津液,咽之佳。谢承《后汉书》亦云∶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十年也。此皆藉枣以生津 
受气,而咽之又能达黄宫,以交离坎之义耳。 
x叶x 
【气味】甘,温,微毒。《别录》曰∶散服使人瘦,久则呕吐。 
【主治】覆麻黄,能令出汗(《本经》)。和葛粉,揩热痱疮,良(《别录》)。治小儿壮 
热,煎汤浴之(大明)。 
【附方】新二。 
小儿伤寒∶五日以后热不退。用枣叶半握,麻黄半两,葱白、豆豉各一合,童子小便二 
钟,煎一钟,分二服,取汗。(《总录》) 
反胃呕哕∶干枣叶一两,藿香半两,丁香二钱半,每服二钱,姜三片,水一盏煎服。( 
《圣惠方》)。 
x木心x 
【气味】甘,涩,温,有小毒。 
【主治】中蛊腹痛,面目青黄,淋露骨立。锉取一斛,水淹三寸,煮至二斗澄清,煎 
五升。旦服五合,取吐即愈。又煎红水服之,能通经脉。(时珍,出《短剧方》)。 
x根x 
【主治】小儿赤丹从脚趺起,煎汤频浴之。(时珍,出《千金》)。 
【附方】旧一。 
令发易长∶取东行枣根三尺,横安甑上蒸之,两头汗出,收取敷发,即易长。(《圣惠 
方》)。 
x皮x 
【主治】同老桑树皮,并取北向者,等分,烧研。每用一合,井水煎,澄取清,洗目。 
一月三洗,昏者复明。忌荤、酒、房事(时珍)。 

果部第二十九卷果之一
仲思枣
内容:(宋《开宝》) 
【释名】仙枣。 
志曰∶北齐时有仙人仲思得此枣种之,因以为名。 
【集解】志曰∶仲思枣形如大枣,长一、二寸,正紫色,细纹小核,味甘。今亦少有。 
时珍曰∶按∶杜宝《大业拾遗记》云∶隋时信都郡献仲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