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纪艺术史-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
内容提要
中世纪艺术史按照艺术发展的特点,主要是指公元5世纪至15世纪左
右,即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之前的这段历史。
中世纪艺术具有复杂而丰富的内容,这是因为在这一时期里,世界众多
的民族、国家和地区都处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以往对于中世纪艺术的认识
上存在一些偏见,视中世纪为“黑暗时代”、“野蛮时代”,这主要是指欧
洲。但在世界范围内,在历经一千多年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民族
都有自己的艺术创造和成就,特别是东方各国正处于历史、文化繁荣昌盛的
顶峰。其实就以欧洲而言,中世纪艺术的独特魅力与价值,特别是它对浪漫
主义运动以至现代艺术的启示与影响也正在被更多的人所重视。基于这样的
认识,本书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中世纪的欧洲艺术,同时也包括同一时期
东方各国的艺术;在着重就造型艺术——建筑、雕刻、绘画、工艺美术进行
分析研究的同时,也涉及到对音乐舞蹈等其它艺术门类的考察,力图比较全
面地展示这一时期世界艺术的发展脉络。
… Page 3…
一、概述
中世纪艺术具有复杂而丰富的内容,这是因为在这一段时间里,世界众
多的民族、国家和地区都处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世界历史上,在这一时
期出现了席卷欧亚大陆的民族大迁徙,带来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冲撞、矛盾
与融和;也出现了三大世界性的宗教,对文化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不
同的国家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宗教艺术。
准确地说,“中世纪”这个概念应该是指从欧洲历史上的西罗马帝国灭
亡之后、日耳曼人进入西欧直到文艺复兴这一段时间。但是,作为一个世界
范围的艺术史,我们也不应忽略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艺术发展。因此,本书所
涉及的范围不仅包括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艺术,同时也包括同一时期的东方各
国艺术。
在欧洲,中世纪艺术史也可以说是基督教艺术的发展史。日耳曼人毁灭
了古代异教文化,古希腊罗马建筑和雕塑在战火中被毁于一旦。古代社会的
辉煌如灰飞烟灭,蛮族目不识丁的国王们成了欧洲的统治者,欧洲历史进入
了所谓“黑暗时期”。
然而,在这漫漫长夜里,基督教文化和艺术却在缓慢发展。它萌生于罗
马的地下洞窟,成长于修道院的高墙深院,犹如一朵幽谷长成的花,苍白而
悄悄地开放。中世纪欧洲艺术,由于它产生于充满着战乱与痛苦的年代,服
务于处在“万流归宗”之地位的基督教会,因此,它可以说就是基督教艺术。
它完全否定了古代希腊罗马艺术的古典传统,把它的眼光从现世转向天国,
从外在的客观世界逃向内在的精神世界,用精神的、心灵的美取代物质的、
肉体的美,表现宗教世界里灵魂的颤栗、精神的升华、信仰的热情以及现世
不可企及的梦想。可以说,古典主义的源头是古希腊罗马艺术,而浪漫主义
的源头则应在中世纪艺术之中。
在欧洲中世纪美术中,宗教建筑及宗教故事、人物是其表现的主题,早
期中世纪空旷的巴西利卡教堂的天顶和墙面上布满了富有宗教象征意味的形
象,讲述着基督教教义和圣经故事。音乐亦成为宗教的婢女,教会圣咏成为
官方音乐,弥撒的“诗篇”和赞美诗、祷歌回荡在中世纪欧洲的每个乡村小
教堂。
基督教艺术完全否定了古典的写实主义传统,而认为形象只不过是宗教
教义的外衣和再现。在这一原则下,风景和环境被象征性的附属物所取代,
形象不真实地悬在空中,好象在飞翔,衬着抽象的金色背景,地平线和大地
本身一起消失。透视感和体积感都消失了,造型成了扁平的形象,人物有不
变的姿势,构图严格的对称。
“黑暗时期”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漫漫长夜,到十世纪西欧的地平线上方
露出一丝黎明的曙光。随着欧洲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形成和兴起,也带
来了艺术的繁荣。在文化的觉醒中,怀古的幽思使人们开始摹仿古罗马人的
建筑技术和雕塑,从而产生了如城堡一般厚重、坚实而严峻的“罗马式”建
筑。罗马式建筑的兴起也带来了雕塑的复兴。罗马式艺术家以他们稚拙而真
诚的写实手法把《圣经》故事搬到了教堂、修道院的柱头、半圆门楣浮雕上,
使雕塑艺术又一次与建筑紧紧结合起来。
随后几个世纪的城市世俗文化的发展和基督教教义的理性化使教会对艺
术采取了更为包容的态度,从而使中世纪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出现了
… Page 4…
这一时期的顶峰时期——哥特式艺术。
哥特式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它使结构建筑技术发展到极至。哥
特式建筑师创造了轻盈的胁拱和尖券,使建筑有了高大而向上延伸的趋势。
拔地而起的窗间柱、轻巧的飞拱、精美的尖形塔楼造成了如鬼斧神工一般高
耸入云的教堂,成为欧洲风景中最美的景致。在教堂的内部,有高大的垂直
空间、林立的圆柱和尖券从地面一直升向天空,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天国。室
外的光线透过彩色玻璃镶嵌画透进室内,使教堂的气氛有一种虚幻不定的神
秘色彩。在这扑溯迷离的氛围中,随着巨大的管风琴轰鸣声,唱诗班优美的
多声部圣咏把人们带到天国的圣洁中。
当古代文化在西欧被蛮族灭绝之时,古典传统却在东罗马帝国得以保存
下来。在拜占庭,古希腊罗马传统与基督教文化,加上来自东方的文化影响
融合而成,产生了形式独特的拜占庭艺术。中心布局的辐射状建筑构思使拜
占庭建筑师创造了众星拱月式的东正教教堂建筑,马赛克镶嵌的壁画装饰金
壁辉煌和闪烁不定的效果使拜占庭教具有更明显的东方情调,而古典的写实
技巧又使拜占庭镶嵌画具有准确而真实的造型和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与此同时的东方各国艺术却显示出多姿多彩的景象。
公元7世纪,在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世界兴起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奉安
拉为唯一的神,并相信人死后各有其恶善果报。这一宗教使阿拉伯各部落统
一成一个整体,从公元7世纪到13世纪间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大
帝国。阿拉伯人创造了灿烂而又独具一格的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起
着承上启下、沟通中西的重要作用,在科学文化与艺术方面为人类文明的发
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阿拉伯艺术同样也是为宗教服务的。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因而在阿
拉伯艺术中,写实性的绘画和雕刻没有得到发展,而抽象性的植物装饰纹样
和实用性的工艺美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阿拉伯建筑的杰出成就是清真寺建
筑。清真寺的显著特点是圆形屋顶和巨大的拱形柱廊,众多的列柱造成无穷
无尽的印象,还有尖塔或钟楼供报告祈祷时间和打钟来召唤祈祷者。清真寺
的内部没有任何具象的绘画和雕塑,只是在墙面上布满了植物纹的彩色镶
嵌,具有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
中世纪时期的印度是印度教艺术的全盛时期。印度教是被改造了的婆罗
门教,它主张崇拜梵天,并把创造之神梵天、保护之神毗湿奴和毁灭之神湿
婆尊为三位一体之神、天地万物的主宰。印度教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吸收了
佛教、耆那教的一些教义,也吸收了印度各地的民间信仰,在印度民众中成
为大多数人的信仰,也对印度美术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印度教艺术创造了巨大的石窟寺庙、林立的曲线球根塔、华丽的柱廊、
飞檐,也留下了活泼可亲的神像、丰满而性感的半裸男女雕像,这些雕像生
动而微妙,身体处处是修长弯弯的曲线,具有欢乐明朗、充满生活情趣的特
点,表现了印度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印度人放纵不羁的火热情感。印度
教雕刻达到了古代东方宗教艺术的最高成就。
中世纪在西欧被称为“黑暗时期”,而恰恰相反,在同时期的东方古国
——中国却正处在封建经济文化的繁荣时期。公元581年,中国结束了三百
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隋王朝。这种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政治
有利于民族文化和艺术的昌盛发展。经过隋帝国短暂的发展之后,中国进入
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大唐。唐代的中国经历了“贞观之治”、“开元、
… Page 5…
天宝盛世”,疆域广阔、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各民族接触密切、中外经济
文化交流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具有高度文明的大国。首
都长安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及国际交流中心,吸引了各少数民族乃至日本、
朝鲜、印度、波斯等地商人、学生来访。
隋唐时期的艺术也极为发达,“盛唐之音”融汇了各胡夷之邦的异域之
音,呈现出丰富多彩、雄浑磅礴的气势。都城长安的建筑体系完整,宫殿壮
丽,形成了规整、对称、功能区划明确的格局,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
一,成为日本仿效的目标。
隋唐时期也是佛教美术在中国繁荣乃至本土化的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
的佛教造象和故事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具有大唐本土特色的端庄富态的佛像、
美丽丰腴的菩萨、雄壮威严的天王、轻盈飞翔的飞天、富丽堂皇的长安宫殿
构成了天上乐园的想象。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四川大竹等地的石窟都留
下了佛教美术的大量遗迹。
绘画在唐代亦进入繁荣时期,各皇室贵族墓室中布满了壁画。它们展现
了皇室、贵族生活场景,题材广阔、构图完整、气魄恢宏、风格流畅奔放、
人物动态表现成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缩影。与此同时,人物画、山水花鸟
画及动物画都出现了众多杰出的画家和代表风格,其中尤以人物画达到极为
辉煌的境界。人物画的风格众多,有阎立本庄严而写实的历史画卷,尉迟乙
僧奇诡多变的异国情调的佛像画,有吴道子的“吴带当风”流畅飞扬,充满
动感,也有张萱、周昉的宫廷仕女画,描写了贵族妇女的千姿百态,她们欢
乐、浓丽、寂寞、慵懒、哀婉的动人形象。
隋唐盛世以后,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中期的五代宋元时期。中国社会曾
一度又处于分裂的局面,统一之后又为源源不断的民族矛盾纷争所困扰。但
是文化艺术却在隋唐建立的雄厚基础之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进入技巧更为
成熟的阶段。
这一时期是绘画艺术远远超过建筑和雕塑,达到门类繁杂、技巧娴熟、
流派众多并出现宫廷画院及画家的程度。两宋时期,出现了皇家图画院,设
立了画学,画家经完整的考试制度进入画院,享受薪俸。皇家画院培养出了
一大批杰出的职业画家。在专业画家之外,由于一些文人士大夫对绘画和书
法的爱好,他们精深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诣,以绘画寄兴抒情,在艺术上追
求平淡素雅、天真清新,形成了一大批文人画家。与此同时,在城市商业经
济的发展中,又产生了一批以城市市民为题材的风俗画家。不同阶层画家的
出现预示着绘画艺术进入鼎盛时代。
山水画在这一阶段展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出现了五代时期的荆浩、关
令、董源、巨然的南北两大支山水代表画家、宋代的李成、茫宽的大山大水、
郭熙的烟云变幻、山泉景致、米家山水,以及南宋四大家的的李唐、刘松年、
马远、夏圭的大胆剪裁、残山剩水……。
人物画亦在隋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李公麟的白描人物、武宗
元的宗教人物画、梁楷的减笔人物和张择端的风俗长卷画。
元代是由蒙古族在中国建立的短暂统一的政权。在这一时期,隐居的郁
闷激情的文人为抒发内心情感和忧愁而作画,逐渐以书法入画形成了文人画
所特有的风格。元代又是山水画取得重要成果的时代,元四家的黄公望、吴
镇、倪瓒、王蒙的山水注重笔墨,讲求风格,主张在山水中寄予自己的理想
和感情,使中国山水达到相当高的表现性。
… Page 6…
中世纪时期的日本美术主要是佛教传入日本,成为日本的中心宗教而带
来了佛教美术的兴起时期。日本的佛教美术主要经历了飞鸟时期、奈良时期
和平安时期。
飞鸟时期的日本美术尚未形成自己的民族画风,其佛教艺术造像仿效中
国和印度,但在细腻的笔法、平匀的色调、轻盈而潇洒的体态中显示出日本
民族的特征。
奈良时期,日本人对异国艺术风格经过缓慢的改造而逐渐增强了日本民
族因素:在内容上渗入了日本习俗性情节,佛像的细腻柔和的笔调、细密的
线条服饰已有了日本人的趣味。中国唐朝艺术仍然对日本美术产生重要影
响,全国的佛教寺庙、造像大量出现。
平安时期,日本美术逐渐摆脱了中国的影响,民族文化开始复兴。这一
时期出现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园林、住宅建筑,以及富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大和
绘画。
随着日本物语文学的兴起,为物语描绘插图或连环画的艺术——“卷绘”
也迅速形成和发展起来。这些卷绘表现了历史题材、民间故事、诗歌、战争
故事等等。这些情节性的世俗绘画色彩浓艳而富有装饰性、朦胧而含有淡淡
的忧伤,技法上采用了勾线平涂加晕染,不仅追求笔墨线条的韵味、流畅,
而且也讲究人物生动传神的体态,形成了典型的日本民族风格。
多年以来,世界历史以及美术史的研究终不能摆脱“欧洲中心”论的巢
穴,甚至断代亦不免以欧洲历史发展为标准。但是,恰恰是在欧洲历史上称
之为“中世纪”的这个时期内,东方各国的历史和文化都处在繁荣昌盛的顶
峰。当西欧的日耳曼民族还处在“蛮族文化”阶段时,东方的印度却产生了
充满先哲冥思的佛教和绮丽的佛教美术;当西欧的工匠开始苦苦寻求模仿罗
马人建筑的技术时,东方的大唐王朝却已处在各方来朝、笙歌不断、琼楼幢
幢的气象之中;当西方的工匠世世代代忙于营造那高耸入云的哥特式教堂
时,宋元的画家们却已然进入研习笔墨,表达自然山水、寄兴抒怀,用绘画
来传达他们的诗情画意、悲欢离合。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中世纪这一阶
段里,世界艺术发展的中心应是在东方,而不是欧洲。
世界艺术史乃至整个文明史是全人类集体创造和努力的结果。每一个民
族、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