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三国"智谋精粹 >

第15章

"三国"智谋精粹-第15章

小说: "三国"智谋精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好。这种包办代替作风其弊有三: 
     一、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正因孔明“惟恐他人不似我心”,不肯 
放手让人去做事,即便是有奇才也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孔明第一次兴师北 
伐,魏主曹睿遣驸马夏侯楙调关中诸路军马,前来迎敌。魏延上帐献策说: 
 “夏侯桥乃膏梁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 
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 
望横门邸阁而去。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 
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此亦是韩信暗渡陈仓之计的新用,如敌方 
主将是司马懿则未必得手,而主将是夏侯楙,此人怯而无谋,此计可瞒过他, 
行之是可能成功的。而一生未曾冒险又不尽信人的孔明却以“非万全之策” 
而否定了。魏延也因此以“己才用之不尽”而叹恨。 
     二、不利于人才的成长。由于孔明总是担心别人把事情搞坏了,事事都 
要亲管,其下属只能跟着他的羽毛扇摆动团团转。既然大小事孔明都要抓, 
其下属也就用不着去动脑筋,也没有机会去独当一面以锻炼自己,这就不利 
于人才的成长。蜀中人才短缺,这未曾不是原因之一。 
     三、没有把事情做好。要使北伐取胜,必须群策群力,如光靠一人操劳, 
他纵有天大的本领也难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孔明由于不能充分发挥”众 
智”、“众力”的作用,其六出祁山劳而无功是必然的事。对于他本人来说, 
正如司马懿所料:“食少事倾,其能久乎?”只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在五丈原留下千古遗恨而已! 

                       2。走向灭亡之路:唯亲恶果 

     用人之错,往往错在一“亲”字。何以出现用人唯亲?因用人者把事业 
视为一已之私,认为亲者既了解又信得过,他对已忠,而疏者即便是有才干, 
因信不过故不任用。其实,亲者未必忠,有些善于奉迎阿谀之徒,用花言巧 
语取得其主信任,如有变故,马上翻脸,另投新主。且这些人善于看风转舵, 
唯主人的脸色办事,明知有错也不说,如所办之事有利可图,就把错误扩大 
化,弄得一塌糊涂。东汉王朝之所以衰亡,三国出现的一些失误,都与用人 
唯亲有关。 

                         汉灵帝用十常侍乱了天下 

… 页面 66…

      《三国演义》一开头便指出东汉末年致乱之由:”桓帝禁锢善类,崇信 
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 
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杀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益横。”” 
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 
为奸,号为 ‘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 
人心思乱,盗贼蜂起。”话虽不多,却概括了东汉末年的政治斗争状况。显 
然,天下之所以大乱,是由于汉灵帝宠信十常侍之故。 
     在桓、灵二帝统治时期,士族官僚集团与宦官集团展开激烈的斗争,而 
每次都以士族官僚集团失败告终。经过二次党锢之祸,士族官僚集团势力大 
为削弱,宦官集团权力达到了最高峰。汉灵帝竟尊称张让为“阿父”,其对 
宦官之宠敬可想而见。为什么汉灵帝如此信任宦官?由于政治腐败,人民遭 
殃,被迫纷纷起义,鲠直之臣议论朝政,想有所改革,以挽狂澜之于既倒, 
汉灵帝不仅不听,却认为这是造反,对士族更加不信任。他以为只有宦官才 
是“心腹”,所以事事听从”阿父”张让等的话;而他的这些“心腹”都是 
以媚上利己为业,只要能取悦上意,坏事也说成好事,闹出乱子又瞒着他。 
对于进谏者,不是驱逐,就是杀头。首先向汉灵帝提出忠言的是议郎蔡邕。 
他借灾异为辞,上疏指出“灾异”乃“妇寺干政所致”。所谓“妇”是指外 
戚,“寺”是指宦官。看了这一奏章,汉灵帝毫无悔悟,反听宦官以他事陷 
邕于罪,放归田里。谏议大夫刘陶向他揭露宦官的罪恶说,“四方盗贼并起, 
侵掠州郡,其祸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朝廷正人皆去,祸在目前 
矣!”他听了大动肝火,对陶说:”汝家亦有近侍之人,何独不容朕耶?” 
呼武士推出斩之。司徒陈耽为救陶,以头撞阶而谏,指陈十常侍的罪恶。他 
命牵出,与刘陶皆下狱,并纵容十常侍于狱中谋杀之。 
     汉灵帝为什么对别人揭发十常侍的罪恶恼怒异常?这是因为十常待所干 
的祸国殃民罪行,都是在他授意或纵容下酿成的。汉灵帝为满足自己的穷奢 
极侈,便授意宦官去设法捞钱,宦官们也就趁机上下其手,从中大捞一把。 
他们的私囊是无底的,所以其捞钱花样也就日益翻新出奇。宦宫认为卖官捞 
钱最易、最快、最多,便索性开了一个叫做西园的官员交易所。标出各种官 
价公开卖官。地方官油水多,其官价也就比朝官高得多,而地方官所在州郡 
肥瘦不等,乃采取投标的办法,谁肯出高价谁就走马上任。还允许欠帐,但 
限期加倍交还。为增加卖官名额,卖出一官不久,又卖出一官去接任,有的 
州郡官一月内替换几次。买官的怕任职不长,为回本赚利,一到任就拼命掠 
夺。仅是卖官所得还赚捞得不多,又用各种名义,向州郡摊派,勒索财物, 
而负担最后还是落在人民头上。为保存全家性命,穷苦人家只好把存下的一 
点谷子也卖掉上缴,因而出现了“寒不敢衣,饥不敢食”的惨状。人民在活 
不下去的情况下,铤而走险,终于爆发了黄巾大起义,敲响了东汉王朝的丧 
钟。 

                         汉廷用国舅何进送了江山 

      《三国演义》引诗一首对何进的评价是:“汉室倾危天数尽,无谋何进 
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这位无谋何进何人?他原是 
个屠户人家,本是不学无术,因妹妹被选入宫为贵人,生皇子刘辩,遂立为 

… 页面 67…

皇后。进由是得任大将军之职。为谋杀宦官十常侍,他召外兵入京,因其谋 
外泄,反被宦官所杀。何进被宦官十常待所杀,并非其力不敌,而是因其愚 
不可及。人们做错事,会接受教训,而何进却恰恰相反。他干了蠢事,仍自 
以为明智,于是,一错再错,终于铸成大错。灵帝逝世后,灵帝生母董太后 
与中常侍蹇硕密谋杀何进立皇子协为帝。何进闻讯,当然不肯罢休,因太子 
刘辩是其妹妹何太后所生,便率御林军五千人入内殿,扶立刘辩即皇帝位, 
派袁绍入宫收拾蹇硕。硕慌忙走入御花园,花阴下为中常侍郭胜所杀。硕所 
领禁军,尽皆归顺。这说明宦官并非铁板一块,正确处理之法,应区分首恶、 
附从和立功者,惩恶扬善,而何进计不出此,竟听袁绍之言,欲“乘势尽杀 
之”,把所有的宦官推到自己的对立面。这是一错。由于何进欲杀尽宦官, 
中常侍张让等便劝何太后垂帘听政,重用自己派系的人,以策划宫廷政变。 
这时,宦官已与何进势不两立,但何进在消灭董太后的势力之后,却因何太 
后的庇护而宽容十常侍。这是再错。后又听从袁绍的错误主张:“可召四方 
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并认为“此计大妙!”主簿陈琳反对说: 
 “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 
却反外檄大臣,临犯京阙,英雄聚会,各怀一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功必不成,反生乱矣。”陈琳的意见是正确的,何进却轻蔑他说:“此懦夫 
之见也!”乃派使赍诏召外兵进京以除宦官,终于铸成大错,导致天下大乱, 
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要诛杀敌手,不是密谋策划,迅速行动,而是大肆 
宣扬,迟迟不动手,使敌人能充分准备,从容反扑,何进的失败是势所必然 
的。及知董卓等率兵到,张让等先伏刀斧手五十人于长乐宫嘉德门内,并假 
手何太后召何进入官,以便杀之。何进得召便行。曹操说,“先召十常侍待 
出,然后可入。”进笑说:”此小儿之见也。吾掌天下兵权,十常侍敢待如 
何?”便昂然独自进宫。他一入嘉德门,便彼砍为两段。双方密锣紧鼓,杀 
戒已开,何进还独自进宫,世间之愚莫过于此。 
     这时奉诏进京的董卓早已屯兵于洛阳近处,他为何不立即进京?因他懂 
得:凡除君侧之奸,贵密贵速,但他偏不密不速。他一到洛阳近处便按兵不 
动,同时故意上表泄露入洛阳是为除宦官  之事,好使宦官张让等与何进 
拼命,造成内乱。及何进被杀,他便乘乱入朝,垄断朝政。此人虽早有“不 
臣之心”,因恐群臣不服,故不敢马上篡位。他先扶立汉献帝作为傀儡,以 
任其所为;接着收买士族,封官加爵以收人望,如重用蔡邕,一月之间三迁 
其官,拜为侍中。由此,董卓把朝政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实际上成为当时 
的最高统治者。 
     在封建社会里,血缘关系盛行,一些人因家中有人被选入宫,或得当贵 
人,或得当皇后,于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全家人都成新贵,因是 
国戚而得到信任,掌握大权,不管他是胸无点墨,十足草包。因此,不知误 
了多少国家大事。何进以一屠户而成为一国的大将军,便是一例。由于何进 
无谋引外兵入京,不只他自己被宦官所杀,汉廷大权也就落入董卓的手里, 
从此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董卓用吕布搬了脑袋 

     请先看吕布的外表:“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 
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 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 

… 页面 68…

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这位无敌将军确是威风凛凛, 
一表堂堂!他的外表多 美,谁又想到他灵魂深处的肮脏;董卓因其勇冠三 
军认为义子,他又哪里料到这位义子搬了自己的脑袋。 
     董卓入京夺取军政大权后,在温明园召集百官,议废帝刘辩,另立新帝 
陈留王。诸官吓得不敢出声。只有带兵前来勤王的 荆州刺史丁原坚决反对 
说:“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 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卓 
怒叱说:“顺我者生逆我者 死!”遂掣佩剑欲斩丁原。谋士李儒见丁原背 
后吕布怒目而视,他知此人武艺非凡,急忙劝止。众官也劝解丁原,丁原愤 
然上马 而去,次日,双方对阵,吕布挺朝飞马直杀过来,丁原率军掩 杀。 
卓兵大败,退三十里下寨,聚众商议。卓说:”吾视吕布非 常人也。吾若 
得此人,何虑天下哉!”帐下虎贲中郎将李肃说:“主公勿忧。某与吕布同 
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可乎?” 
卓大喜,乃派李肃赍礼 去说吕布。吕布因见董卓势大,又被名马、金珠玉 
带所收买,便杀义父丁原来投靠董卓。他一见董卓便下拜说:“公若不弃, 
布请拜为义父。”刚杀了旧义父,又迫不及待地认新义父,吕布为人确如李 
肃所说”见利忘义”。只要有利可图,他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董卓以为有了 
吕布这个”非常人”,“何虑天下”,且今又认为义子,必死心塌地事义父, 
从此,视吕布为“心腹”,使其警卫左右,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大凡以利 
相交的,也必因利而相绝。吕布认丁原做义父,只是为图利——我靠山以便 
向上爬,所以吕布对了原毫无父子感情可言。及见掌握朝政大权的董卓,投 
靠之大可飞黄腾达,比依赖丁原其利更大,因此,杀旧义父认新义父,对于 
 “见利忘义”的吕布来说,并非是出人意料之外的事。而在历史上,弃旧主 
的人,往往因利之故,这非吕布一人如此。董卓之愚在于不懂得这个道理。 
既然,吕布因利能杀旧义父,也可以因更大的利而宰新义父,而董卓竟以为 
义儿吕布捍卫左右便可“高枕无忧”,这便是他的悲剧之所在。司徒王允也 
和李肃一样,看透了吕布的灵魂深处——“见利忘义”,于是巧施“连环计”, 
昌布为了和董卓争夺美人貂蝉,便把董卓宰了。董卓是个刮民脂膏、杀人放 
火的封建统治者。他被吕布所杀后,王允将其尸首号令通衢,“百姓过者, 
莫不手掷其头,足践其尸”,可见人民恨之入骨,故其死也宜。不过,董卓 
用吕布也给人们提供一个教训:对于”见利忘义”之徒,要千万当心! 
     这事也从反面说明一个道理:上下之间,要有共同的理想,有共同的目 
标,才能共同奋斗,至死不渝。刘、关、张“桃园结义”,誓“上报国家, 
下安黎民”,任何利诱都不能改变其初志,故能同心同德,同生同死。孔明 
因和刘备都有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壮志,不图私人之利,故能做到“鞠躬 
尽瘁,死而后己”,与因利而交、因利而绝的吕布之流相比,真是伟大与渺 
小,美善与丑恶,泾渭分明。 

                           曹操用夏侯渊掉了汉中 

     夏侯渊是曹操的同族兄弟。一姓曹一姓夏侯何以说是同族兄 弟?因曹 
操父亲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过房与中常侍曹腾为养子,故曹操与夏侯渊同 
族。所以,夏侯渊得到曹操的信任,他取得汉中后,便委任夏侯渊驻兵镇守, 
曹操占汉中时,西川百姓一日数惊,担心操兵入川,司马懿劝曹操乘胜取蜀, 
曹操叹说:“‘人若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因他被蜀道山川险峻 

… 页面 69…

震慑,不敢贸然入川,汉中是西蜀的咽喉,如能守住汉中,对西川刘备是个 
巨大的威胁,一时不能取蜀,以后可取之。而曹操委任镇守汉中的夏侯渊是 
一勇之夫,使之冲锋陷阵则可,使之驻守汉中则非其力所能胜任。因他远非 
刘备的敌手。 
     可是,智如曹操,却缺乏知渊之明,竟因兄弟之情而信任 之。刘备兴 
兵取汉中,屡战屡胜,夏侯渊坚守定军山不出战,并派人向操告急,操乃起 
兵进驻南郑。操认为:“若不出战,是示懦也。”并作手书与之说,”吾今 
屯大军于南郑,欲观卿之 ‘妙才’,勿辱二字可也。”在操的鼓励下,当黄 
忠兵临山下时,夏侯渊决定出战。张郃劝他说:“黄忠谋勇兼备,况有法正 
相助,不可轻敌。此间山路险峻,只宜坚守。”他也不听,便分军来围黄忠 
所占领的山头,结果被黄忠所杀。黄忠乘胜夺取定军山。由于曹操的“妙才” 
被杀,战略要地定军山失陷,曹操虽率大军来战,也无能为力,终于失掉了 
汉中。曹操身边多名将,如非因亲用夏侯渊而用其他名将,汉中也许不至于 
失落。 
     不过,用人唯亲并非曹操一人如此,封建统治者大都如此。出于用人的 
策略,有的在一定时期也能用贤,而最终还是用人唯亲。因为封建统治者总 
是把天下视为一家之私,故都想用亲属或亲信来控制国权,以巩固其封建统 
治。昔楚汉相争,项羽就非亲莫信,他所重用的人不是项氏族人即妻室亲人, 
连一外姓的范增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