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国秘密战-全集 >

第31章

中国秘密战-全集-第31章

小说: 中国秘密战-全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这二人奉苏军情报组之命到沈阳做情报工作,在杂货店里隐藏无线电台。白俄买水果的时候使用俄语,张某就用俄语答话,这就使得白俄惊疑。以后,又有中国人来买东西,还偷看田某记账,见账目写得相当清楚,不像家庭妇女,又增加怀疑。一天晚上,张某正在发报,日军的监听车突然驶来,将两人逮捕。日军早想派人打入延安,苦于沿途根据地群众锄奸组织严密,难以实现。现在捉到两个延安来的间谍,就决心逆用。日本人布置这二人到延安后长期潜伏,一般不搞组织联络。为了通报情况,只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显然,苏军情报组的这对间谍夫妻已经被反用,成为日军间谍。中社部立即将男子张某逮捕,坦白的田某则被送到西北公学的情报训练班学习,后来还入了党。①按照布鲁的说法,这个案例就是“反反侦察”。我方派出侦察的间谍,被敌方采取反侦察措施逆用,而后,我方再采取反反侦察措施……

第六章 反间谍与反间计“双重间谍?”(1)

陕甘宁边区的保卫干部大多是工农出身,生活经历比较简单,抗日战争的来临,一下把空前复杂的谍报斗争摆在大家面前。

各根据地送来一些奇特人物。

四个白俄,从东北沦陷区辗转而来,莫名其妙地路过边区,被送到延安收审。

一个日本女人,汉话不懂几句,见人就鞠躬。不宜关押,留在保安处帮干部带孩子。

两个自称满清皇族后裔的人找到延安联络,这个“爱新觉罗博德”从藏氏帽子的缝口中撕出一封写在绸子上的介绍信,“北洋大臣内帘办事”。

一个东北汉子,关在边保还唱满洲国国歌,每天洗冷水澡。

全国抗战,搅动五湖四海,各党各派、三教九流,都在秘密活动,很难判定谁是敌特、谁是间谍。

就是边区当地,情况也不简单。

旬邑县职田镇位于边区与国统区交界地带,这里的杨家与肖家是冤家世仇,肖家人参加革命,被杨家人挤兑得无法立足。为了保全家族,肖某投降国民党借刀杀仇,但又不反对共产党,不时托人给新正县保安科捎情报。国民党那里有一个姓张的叛徒要肖某写情报,肖某不肯,那人就威胁要控告肖某私通共产党。肖某为了保住自己,就抢先控告姓张的私通边区。两人闹得连国特机关都不相信了。锄奸运动中,边保逮捕了肖某,肖某痛哭流涕地交待全部事实,表示自己叛变完全是为了家族利益,绝不危害边区。后来,这肖某也确实把家搬到边区,当个普通老百姓,再也不为国特工作。

边境地带敌我交错,兵、匪、谍、民,身份不时变换。情报、保卫干部必须具体了解社会情况,准确掌握政策。

白区的隐蔽斗争更为深入,来自那里的人物更是忠奸难辨。

一对风度翩翩的男女来到延安,男子叫做张醒,据说是托派中央委员,女人则是政治局委员项英的前妻,据说是个叛徒。中社部通知保安处,由陈复生将二人逮捕。

一个叫做王文元的人从上海来到延安。王明的夫人孟庆澍听到这个名字立即揭发:有个托派中央委员就叫王文元。中组部谈话后通知保安处,派秦平带人将其秘密逮捕。

上海的民族解放大同盟遭到国特破坏,林里夫在当地找不到组织辗转来到延安。有人说他曾经留学日本,可能是日本特务。于是也关在保安处。

白区党组织大多遭受严重破坏,有些人的真实面目就一时难以查清。

边保的干部开始接触一个复杂的题目:双重间谍。

所谓“双重间谍”(两面间谍、逆用间谍)有两种含义:一个间谍同时为相互敌对的两个间谍机关服务,“脚踩两只船”!这种双重间谍最令间谍机关头痛,有奶就是娘,谁知他真心为谁?

通过为一方的假服务来达到为另一方真服务,“身在曹营心在汉”。这第二种间谍也令间谍机关警惕,不要被对方拉了过去。

无论哪种双重间谍,在间谍活动之中都属较高级别,较高难度。

边保也有了一个双重间谍。

在边区当小学教员的杨宏超,收到国统区寄来的策反信件向上汇报。边保关中外勤组乘机派这个杨宏超打入中统。为了使杨宏超赢得中统信任,外勤组还给杨宏超一些假情报、假特情。杨宏超果然被中统任命为“专任调工”,搞回不少情报。后来,中社部检查工作时批评边保,关中的假特情给高了,连县委书记都成了国特,这是壮大敌人力量,必须撤掉。关中地委和外勤组研究决定,由新正县委书记李科等人在报纸上发表声明辟谣。这下,杨宏超在中统那边就有些被动。不久,负责与杨宏超单线联系的外勤组长曲及先调回延安,由秦平接手工作。但是,杨宏超送来的情报越来越少,有时也就是些马路新闻。

就在这时,边区银行关中分行的行长周崇德,将一个叫文彬的人送到秦平这里审查。这个文彬过去是周崇德的下级,后来去了国统区,现在回来找周崇德求职。谈话中秦平很快发现疑点:文彬做周崇德下级是在陇东分行,而周崇德调来关中不久,文彬怎能很快知道?

经过审问,文彬交待内情。文彬回国统区老家结婚,本来准备很快回边区工作,却被国民党旬邑县党部秘密逮捕,中统特务蒲玉阶和杨宏超强迫文彬回边区策反周崇德。

杨宏超策反周崇德?

最近边界形势紧张,国民党随时可能发动军事进攻,有些动摇分子正在另找出路。这杨宏超本是关中外勤组派往中统的内线,近来却没有提供有价值的情报,现在又派人策反关中干部?叛徒何某那样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关中外勤组长秦平不得不怀疑杨宏超。

保安处一局局长师哲得知此事,率队来关中秘密逮捕杨宏超。后来,杨宏超案成为延安审干运动之中的典型案例,杨宏超的叔叔杨远耀是陕北的老党员,此案又牵扯到陕西党。

八十年代,杨宏超案件得到平反纠正。

但是,1991年出版的师哲回忆录专节介绍这段经过,依然将杨宏超作为中统特务。

1994年作者采访时,秦平对此案仍有自己的看法,其他反间谍专家有的也与秦平有同感。①复杂的情况使作者警惕:这本书不好写!

谍报战是最为复杂的斗争,作为一个没有身临其境的作者,无权轻下判定。

第六章 反间谍与反间计“双重间谍?”(2)

可是,正是因为谍报战是最为复杂的斗争,而且读者又没有身临其境的条件,所以,读者才对你的书感兴趣。

天下又有几个作者能够身临作品之境?作为一个为读者写作的作者,理应知难而进。

未能身临其境的作者,只得在想象中体味当时的情境。

杨宏超只是一个年轻的小学教员,偶遇国民党特务策反,又由自己的叔叔介绍给共产党,一下成了双重间谍!从一个进步青年一下变成间谍,显然缺乏训练过程。

再看当时的社会情况,边区里面共产党强国民党弱,边区外围国民党强共产党弱,当地人也要生存,除了少数坚定分子之外,芸芸众生怕是只能两面应付。

杨宏超这个双重间谍如何生存?起初身负共产党相送的假情报,当然赢得国特机关的信任;又带回国民党的真情报,当然赢得共产党的信任。两面受信任,这种双重间谍的日子好过。

可是中间有个转折。杨宏超带给国特的情报关系公开声明辟谣,那杨宏超还能继续受到国民党信任吗?不受信任的人还能得到机密情报吗?不能送回机密情报还能得到共产党的信任吗?两面不受信任的双重间谍心态如何?

从人性角度,应该理解杨宏超的艰难处境。从工作角度,杨宏超送回的情报质量下降也可以理解。但是,间谍战争又是铁硬的现实:敌对的双方迫使你二者择一!

本想左右逢源,反落两头受气。对于一个并非久经考验的嫩间谍,发生诸多情况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间谍道德坐标尺中,坚定、动摇、逃避、脚踩两只船、自首、叛变、投敌,各种选择都在诱惑。

杨宏超这个双重间谍到底忠于何方?

此案的关键在于派遣文彬到边区策反。如果瞒着边保,杨宏超就是叛变;如果报告边保,杨宏超就是可靠。

作者就此事询问李启明,得到明确回答:中统派遣文彬策反周崇德,杨宏超当时曾向边保报告,但是由于联络困难,情报没有及时送到秦平手中,所以引起误解。

作者又问:考察一个间谍到底忠于谁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一个相当难度的问题。中社部当年的文件曾经列举多项标准。

李启明回答得很明确:看他带回的情报质量。①一语道破!

给谁的情报真实准确级别高,就是对谁忠心。其他的什么签字画押口头表态都是虚的。

这个案件令人感慨。

几十年后,当事人仍未掌握全部情况,还有不同看法。遥想当时,案情扑朔迷离,谁能判断清楚?

事后诸葛亮都不好做,事前谁敢称诸葛亮?

写出几个当事人对此案的不同看法和长期的认识过程,并非计较谁对谁错。而是试图证明——反间谍,确实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都知道派遣间谍打入敌特机关十分困难,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又可以说,反间谍不比派间谍容易。

派遣间谍,我在暗处,敌在明处,我可设计骗诱敌人。

反间谍,敌在暗处,我在明处,难以识别对手的真实身份。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间谍战争更为复杂,谁的脑袋简单谁吃亏!

第六章 反间谍与反间计反反间谍连续用上两个“反”字,这种绕口令式的专业术语,仍然不足以描绘间谍战争的复杂程度。

1938年底,李启明到绥德从事外勤工作,在国民党驻军中发展了鲁南,鲁南又在专署发展龚震,在保安团发展崔际胜,从而形成一个情报网。这个情报网提供了国民党绥德专员何绍南反共活动和贪污赈款的内情,使得这个“磨擦专员”名誉扫地,悄悄逃出绥德。

从敌人内部拉出特情,利用情报取得斗争胜利,这已经是一次成功的谍报斗争。但是,边保并未就此停步。

1940年绥德解放,鲁南情报组并未暴露身份,崔际胜随同何绍南残部撤往榆林,鲁南和龚震则被八路军俘虏。边保精心设计,以遣送俘虏的方式,又将鲁南和龚震派往国统区。

让敌方带着间谍走。

鲁南情报组继续在敌方内部活动。3月,鲁南到绥远,打人国民党第一游击军张砺生部任一总队特务营书记,发展营副王致祥和军官张永昌。10月,鲁南发觉一总队司令冀聘之对自己有所怀疑,就把崔际胜派到伊克昭盟札萨旗保安队落脚,自己和龚震回延安汇报。当年冬天,李启明又派鲁南回绥远工作。鲁南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结识国民党神木县书记长,以此跳板转入马占山的骑兵五师。鲁南与此前潜伏在伊克昭盟的巴克昌合作,收集绥远蒙政会与国民党蒙旗党部的情报。1941年夏天,鲁南又打入伊克昭盟首府东胜任贸易管理局秘书,又任用龚震当办事员,让崔际胜当听差。这个重新聚拢的情报组,又获得国民党在蒙旗地区的情报和军统东胜稽查所的电报密码。

顺势派遣间谍进入敌方内部,长期发挥作用。延安的派遣工作颇有长远眼光。

为了发展情报关系,善于交往的龚震在东胜积极活动,办了一个小型俱乐部,这就引起军统怀疑,一个从绥德逃来的国民党军官又认出鲁南,导致两人被捕。军统突击审问,龚震承认是延安的情报人员,鲁南只承认自己是共产党的情报关系。在此期间,鲁南设法向延安捎信,说自己“生了一场病”。

李启明一段时间没有得到鲁南的消息,正在担心是否出了问题,接到这个生病的信息,当即明白这是暗示鲁南已经被捕。

军统相当重视手中的共产党间谍,又企图逆用鲁南打入共产党情报机关。军统继续羁押鲁南,同时要他推荐一个交通回绥德联络,鲁南就推荐了崔际胜。军统十分得意,这是创造了一个巧妙的反间谍案例啊!

崔际胜到了边区的米脂,却将鲁南密信交给边保,证实鲁南已经被捕。

间谍被捕,常规的做法是立即中断联系。但是,李启明却另有打算。

建立鲁南这个内线力量,李启明做过发现、考察、培养的完整工作。鲁南原名赵锡鸿,曾用名赵学民、赵伯之,本是山东新泰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同国民党部队撤出山东,一直寻求抗日。1939年,鲁南只身来到延安要求参加革命,由于没有介绍信被交际处拒绝。于是,鲁南转到绥德,在国民党保安司令部当了上尉书记。在绥德,鲁南又主动找共产党驻军司令陈奇涵要求工作。经过李启明的考察,鲁南被发展为边保的情报关系。鲁南在绥德发展的情报网,确实做出重要成绩。被捕后及时通报组织也证明鲁南仍然忠于我方。

李启明决定,利用敌人对鲁南的逆用,再做一次回击。于是,李启明也回了一封密信,装作不知鲁南已经被捕,继续给他布置任务。

复信到了绥远,军统果然中计,非但释放鲁南,而且让他在东胜三青团做秘书。这样,鲁南又能继续为边保提供情报。

国民党的反间谍措施,又被共产党的反反间谍措施击破。能够在十分复杂的斗争中看准实情,把握进程,延安的谍报思维相当清晰。

1942年春,担任八战区缉私处长的军统头子马汉三,又调鲁南和龚震到绥远国民党省府所在地陕坝,策划派遣鲁南到延安工作。此时,李启明也通知鲁南回延安参加整风。国共两方的情报上级都要求鲁南到延安,鲁南当然乐得从命。到了延安,鲁南立即向组织上汇报自己在绥远被国特突击的全部情况。此时,鲁南还不是共产党员。

已经被敌方逮捕的间谍,居然得以安全返回,如此用谍也够巧妙。

整风审干后,鲁南又被派往绥远,打入国民党“党政军特联会报”任秘书,掌握绥远地区的情报,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安全返回并不满足,还要再次出击!延安的情报野心真是够大。①从敌方阵营之中发展情报力量,使用情报力量开展斗争取得胜利;情报员被破获之后,又能借敌方逆用之机继续潜伏;在适当时机策动敌方派遣,安全调回情报员;又在重要关头再派情报员重新打入敌方,长期发挥情报作用。

鲁南情报组的完整案例表明,延安的反间谍工作已经达到相当水平。

第六章 反间谍与反间计反间计(1)

间谍战的最高层次是“反间计”。

孙子兵法十三篇,最后一篇《用间》大谈如何使用间谍:“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这就是说,如果能够综合运用五种用间方法,就能迷惑敌人,取得奇效。

五种用间方法是什么呢?“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者也。生间者,反报也。”这就是说:利用关系打入敌方为“因间”,拉出敌方官员为“内间”,反用敌方间谍为“反间”,利用间谍向敌方输送假情报为“死间”,间谍带回情报为“生间”。

孙子所谓“反间”,并非现在意义的“反间谍”,而是相当于现在意义的“反间计”。反间谍一般指捕获敌方间谍,反间计则为反用敌方间谍。

孙子将“反间”看作“用间”的关键。“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