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轩岐救正论-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积热为患者。暂用亦得见效也。故汴督学西衢叶敬君先生序类经文云。余初与景岳交。自
癸卯岁始。余以苦心诵着。耗脾家之思虑。兼耗肾家之伎巧。于是病泄泻者二十年。医家
咸
以为火盛。而景岳独以为火衰。遂用参术桂附之剂。培命门之火。而吠者竞起。余独坚信不
回。服之五年不辍。竟使前病全瘥。而脾肾还元。余之敢于多服者胆力之决断也。景岳之敢
于多用者识力之明透也。非景岳不能有此识。非余不能有此胆。余两人之相与亦奇矣。嗟乎
欲治命门而舍桂附。非其治也而先生所云吠者竞起。则时名诸医竟不知命门为何物乃谓久泻
属火盛谬滋大矣而余之治曾奕昭陈泰宇。以补母之药。反贻同道之诮。不亦宜乎夫先生以吠
喻时名之医。虽其言固太峻。而揆之情理。殊为恰当。但愚以为应用桂附而不用桂附与不应
用桂附而妄用桂附皆吠之属也应用而不用则为胆小无识而误人不应用而妄用则为胆大逞臆而
害人误人而因循致死。与害人而逼迫随亡。均有罪耳。今之医者不明阴阳水火虚实真
假之义。而只见病治病纵巧可猎虚声。术足弋实利。口给求售。喜动王公。架列百氏之书。
日应千人之请。吾恐开口便错。庸妄取罪不能免已。陶节庵有云杀人不用刃者。政此谓欤。
大要病之轻而缓者。固可投以和平之剂优游取效而症之重而速者生死呼吸亦犹迂缓漫视坐失
机宜可乎临病之工不可无此一 胆识庶无负司命之责云尔。
甲申孟春万兵周开夫年逾六旬。初因 捧之役。修途中湿。归病疮疡。延外科投清火寒
剂。
竟至败胃便脱方悟。服益火药渐愈。嗣因奉委夜巡。复感风寒。呕痰少食。请余诊视。六脉
弦实。右关尺弦细。余曰此非痰乃脾气败而津液上脱也断以难越三月。至二月中旬果殁。愚
意疮疡诸疾。悉属脏腑有伤。显症于外。故薛立斋先生谓十三科皆是一理。因见外科之医。
固执局方。不循表里虚实经络脏腑之宜而误人者众。遂大发所蕴。皆内外合一之道。对症处
方
。随手而愈。世人奈何视疮疡为纤 罔顾虚实。轻服凉剂。甘以性命陷于粗工之手。可不戒
乎。
壬午冬犹子望久患疥疮频年治疗不瘥。一疡医令吞水火丹。正在升炼。余见之曰用此将
求死
乎。夫水银性至沉寒。假以烈火 炼。转为燥毒之物。柔弱肠胃。能堪此销烁耶。若辈谬妄
伤人。即寸磔不足以尽其辜矣。余教服六味丸。不终剂而愈。此盖立斋先生治法也。诸家
方书。皆指疥癣为阳明经湿热之病独先生则归本于足少阴谓系肾经虚热所致如此卓识洵越千
载而上之矣。
癸未夏连参天从母一婢足面生疮。经年恪服解毒寒剂。且令足心频践砖石。竟不敛口。
余见
其头倾面黯。谓连曰。死期近矣。察其脉症胃败便脱。断以入秋当殁。已而果然。大都一
切疮疡皆属足三阴血虚所致至疮口不合乃脾气败也纵初起毒盛热炽。察果体实气旺。消解凉
药。只宜暂投。少俟热势稍退。即当以益气补血健脾为主。脾气充则肌肉自生。阴血旺则旧
瘀自消。无有不瘥。何至丧生。
癸未春庆城郑姻亲之内。年逾四旬。怀抱郁结。呕痰少食。胸腹疼胀。虽盛暑犹裹首着
绵。
六脉浮结。或时烦渴不寐。余曰。此命门火衰。元气虚寒症也。投以六君加姜桂及八味丸与
服。彼能恪遵余法。不惑于众论。周两月而诸症全瘥。
卷之五治验医案下
左肾水衰阴虚发热症
属性:甲申首春连翔梧年逾五旬。素多姬外家。持筹鹾务。心肾两亏发热唾痰阴痿足软颊红肉脱
肠结便
清。脉左浮缓无力。右亦洪大不匀。先数医治以款冬麦冬橘红石斛贝母之属。日嗽痰十余碗
。
神倦增剧。余曰此为钟情枕席。久竭精血病以渐致。其嗽而发热者乃肾水枯火无以制因而升
克肺金若痰则肾液上涌不能四布非出于脾也颊红者火灼肺而外征也肉脱者脾气衰火不生土也
脉肝肾浮缓此为受克于金土势应不起。独是胃气未败。饮食如常。尚犹可救。但非恪服二百
余剂。不能见效。法须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六味丸。减泽泻。加人参龟胶炙草等药。服
数日痰嗽顿减。日只碗许。体不甚倦。至四十余剂。病固未减。症亦未增。余曰杯水车薪。
安能骤愈。须宁耐久服。药力既足。病魔自解耳。彼不信。别延数医。皆力任以为投十余剂
可愈。甫两服而唾痰如涌。胸膈胀闷。察之乃琼玉膏。大都皆甘寒泻火之药。始信余言。复
再延治余曰此症本入死法初尚恃天生一线胃气留连未断。为之少延残喘今败于寒剂土气将绝
无能为矣入秋当殒。辞不治。别请张明卿。张谓连参天曰。诸痰属脾。非出于肾。怪余创言
肾经有痰。连语及。传示以立斋医案。始无辩。又刺余曰若根据立斋法治虚痨当无功。余随转
一
语曰。凭丹溪尚有罪耳。张仅投以四白散之物。固知命在垂亡。药石难苏。第立斋法最善。未
可轻诋也。翔梧至八月十四日果殁。余为备悉始末。以告同患。再录立斋阴虚治验于后。立
斋曰愚按虚损之症。设若肾经阴精不足。阳无所化。虚火妄动。以致前症者。宜用六味地黄
丸
补之使阴旺则阳化若脾虚不能生肾。阴阳俱虚而致前症者。宜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培
补元气以滋肾水若阴阳络伤血随气泛行。而患诸血症者。宜用四君加当归纯补脾气。以摄血
归经。又曰凡男子少年色欲过度。先见潮热盗汗咳嗽倦怠等症此属足三阴亏损虚热无火之症
故昼发夜止。夜发昼止。不时而作当用六味丸为主。以补中益气汤调补脾胃。若脾胃先损者
。当以补中益气汤为主。以六味丸温存肝肾。多有得生者。若误用黄柏知母之类。则复伤脾
胃。饮食日少。诸脏愈虚。元气下陷。腹痞作泻。则不可救矣。又曰秋官张碧崖面赤作渴。
痰盛头晕此肾虚水泛而为痰用地黄丸而愈又云若肾虚阴火炎上宜用六味丸若肾气虚寒痰上涌
用八味丸若因肝肾阴虚而痰中有血者宜用六味丸若肾气亏损。津液难降。败浊为痰者。乃真
藏之症。宜用六味丸为主肾气既壮津液清化而何痰之有哉又云大凡潮热发热晡热者五脏齐损
也。宜用六味丸气血亏损者须用十全大补汤。又云大参李北泉时唾痰涎。内热作渴。肢体倦
怠。劳而足热。用清气化痰益甚。余曰此肾水泛而为痰法当补肾不信。另进滚痰丸一服。吐
泻不止。饮食不入。头晕眼闭。始信余用六君汤数剂。胃气渐复。却用六味丸月余。诸症悉
愈。又云上舍陈道复长子亏损肾经。久患咳嗽。午后益甚。余曰当补脾土滋化源使金水自能
相生时孟春不信乃服黄柏知母之类。至夏吐痰引饮小便频数。面目如绯。余以白术当归茯苓
五味陈皮麦冬丹皮泽泻四剂。乃以参 熟地山茱为丸。俾服之诸症顿退。复请视。余以为信
。遂用前药如常与之。彼仍泥不服。卒致不起。庶吉士黄伯邻发热吐痰。口干体倦。自用补
中益气汤不应。余
谓此金水俱虚之症。兼服地黄丸而愈。一男子腿内作痛。用渗湿化痰药。痛连臀肉。面赤吐
痰。脚跟发热。余曰乃肾虚阴火上炎。当滋化源。不信。服黄柏知母之类而殁。又云按内伤
发热者。因饮食过时。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故翕翕然而发热宜用补中益
气汤以升其阳。若因劳力辛苦入房不节。亏损精血。虚火妄动而发热者。宜用六味丸以补其
阴。不可认作有余之火。而用黄柏知母之类也。又云举人陈履贞色欲过度。丁酉孟冬发热无
时。饮水不绝。遗精不止。小便淋沥。或用四物芩连之类。前症益甚。更加痰涎上涌。口舌
生疮。服二陈黄柏知母之类。胸膈不利。饮食少思。更加枳壳香附肚腹作胀。大便不实。脉
浮大。按之微细。余朝用四君为主。佐以熟地当归。夕用加减八味丸。更以附子唾津。调搽
涌泉穴。渐愈。后用十全大补汤。其大便不通。小腹作胀。此直肠干涩。令猪胆通之。形体殊
倦。痰热顿增。急用独参汤而安。再用前药而愈。但劳发热无时。其脉浮洪。余谓其当慎起
居。否则难治彼以余言为迂。至乙巳夏复作。乃服四物黄柏知母而殁。以上十五条举其大略
乃立斋先生治阴虚唾痰诸症劳损之方法也先生治必求本滋培化源。迥与今古诸氏不同高明之
士欲曾其全。须察其全案可也。
卷之五治验医案下
消症
属性:甲申冬连参天患劳力感寒肾脉独迟。余投以温经汤。加姜桂三剂得愈。令其且密室静持
。越
三日因鹾务劳郁。遽病中消。每日倍饭不饱。食少迟则嘈杂如欲呕血状。意疑前剂加姜桂太
燥。余曰此因病虚肝火侮脾故独中焦受烁但两尺仍迟非可以消剂治也不信。一医以前汤加麦
冬白芍。虽消症顿瘥。饮食如常。其大便又至滑泄。再延予治。令其恪服归脾汤。加桂附骨
脂吴萸。至十剂泄止。始大安则消亦有寒者余稽百氏方书。咸言三消悉属火病。治须凉剂。
至内经气厥论曰心移寒于肺。饮一溲二。死不治。可见少饮多溺。及老人阳虚夜溺无度。皆
寒
消肺肾金水衰竭之病。而世鲜有知之者。附张景岳治一消症于后。以广俗眼。张景岳曰予尝
治一缙绅。年逾四旬。因案牍积劳。致成大病神困食减。时多恐惧。上焦无渴不嗜汤水。或
有少饮。则沃而不行然每夜必去溺二三升。莫知其所从来。且半皆浊液。最后延余诊视。因
相告曰。自病以来。通宵不寐者已半年有余。即间有朦胧似睡之意。必梦见亡人凶丧等事。
鬼魅相亲。其不免矣。余曰不然。此以思虑积劳。损伤心肾元阳既亏。则阴邪乖之。故多
阴梦阳衰则气虚阳不帅阴则水不化气故饮水少而浊溺多也。阳气渐回则阴邪自退。此政内经
所谓心移寒于肺。饮一溲二之症耳。病本非轻。脉犹带缓。肉犹未脱。胃气尚存。可无虑也
。乃以归脾之属。去白术木香。八味之属。去丹皮泽泻一以养阳一以养阴出入间用。至三百
余剂。计人参二十余斤而后全愈此非神消于上精消于下之症乎可见消有阴阳。不得尽称为火
症姑记此一案以为治消者之鉴噫景岳其神于治乎。
卷之五治验医案下
肾虚遗精
属性:甲申秋孝廉曾奕干次子患遗精三年。百治不瘥。六脉滑缓无力。余曰此肾气下陷。脾虚不能
约水。诸医拘执方书。疗以固涩之药。是治其末而忘其本也。余以补中益气汤去柴胡陈皮加
五味阿胶熟地石枣等物投两剂即止。仍制加减六味丸与服。绝不用龙骨牡蛎金石剽悍之属。
金樱粟壳壅塞队道之物。徒伤肠胃经络耳。余每治此症。率用前药为主量加增减无不愈者。
卷之五治验医案下
脾胃虚热病浊
属性:甲申季夏漳庠林震伯素善饮。因修途劳顿。饥饱失时。复冒 病。白浊经月不瘥。余察
其前治
非辛凉泻火。则滋补壅塞。遂致小腹胀闷。或气喘拒食。六脉滑数无力。余曰此中宫虚热津
液下陷膀胱气化不能分泌以归脾汤去枣仁木香。加炒栀半夏车前黄连服七剂浊止便清。神思
逸爽。夫遗精悉属肾虚浊症多属脾热治法固殊然亦有寒热虚实之别。
卷之五治验医案下
脾胃积热病浊
属性:甲申仲春一健卒甫三十。素善饮。喜啖辛香病浊窍痛。余以二陈汤加芩连龙胆赤芍车前
。投两剂即止。如此实症本无难治若概施补必变他症。
卷之五治验医案下
肾虚遗溺症
属性:余犹子知白一儿年十三四每夜尚遗溺一二次。余曰此肾气虚弱不能约液也令服六味丸去
泽泻丹皮。加五味远志鹿胶。服数月前症顿瘥。且复英爽。
卷之五治验医案下
诸失血
属性:愚按失血诸症。经书论之详矣。然而有五脏六腑之殊。阴阳虚实之分。升于上属阳为逆
。脱
于下属阴为顺。出于肺者为咳血为嗽血为衄血。出于心者为劳血为舌血。出于脾胃者为吐血
呕血。出于肝者为郁怒吐血出于肾者为咯血为唾血出于皮肤毛孔者为溢血此皆阳火挟血以上
越也溺血则主膀胱也。淋血则主小肠也。痔血则主胃经也。便血固主大肠。有属风邪下陷者
。有属郁火侵脾者。有属湿热伤脾者。有属积热滞下者此皆阴火烁血而下行也又有热入血室
。寒袭冲任。则为蓄血。又有寒伤经络而脱陷则为无火之症也在妇人暴脱则为崩徐渗则为漏
胃虚而湿热乘之则为赤带从生户而出者方为崩为漏为带从大小便而出者。虽治法与男子同而
得
于胎前产后半产小产之中则又不同也若暴吐暴衄暴崩不止则为孤阳绝阴气血两败也亦当察其
老壮虚实以决生死论其方法有易治者。有难治者。有不治者。有不治而自愈者。有错治而变
他症者。有久治不愈而丧生者。有独见血症者。有兼他症而并见者。悉当察病原之浅深。
年
力之衰旺。六脉之宜忌与元气之虚实寒热。法有必中。剂无妄投。跻夭札于寿域。庶几得之
矣。若以为属火属热。一概混用凉剂涩剂。在治实火实热则可。而属虚火虚热与无火无热之
症。未有不败胃伤脾。绝生化之源。而速人于死者可胜道哉。大都失血之脉。宜沉细濡弱。
或浮沉和缓。或洪大不数。或浮沉滑缓。或虚微或暴吐暴脱。而六脉俱伏此脉与病合则为易
治或见浮芤浮革。或浮沉皆涩。或结或短此脉属虚而病属重则为难治治得其宜。亦多有痊者
。如见浮数洪数。或细数不鼓。或浮大而散。或促代无力。或如滑而无胃气。或弦牢。或实
大或细小劲疾此病与脉反则为不治纵有卢扁。亦为之束手矣故经云阳道实阴道虚越人曰耍为
虚牢为实。失血者脉宜沉细。反浮大而牢者死虚病见实脉也夫血濡脉络。体主阴静。血未失
则脉络濡软而和缓。及火热迫血外溢。真阴耗竭则成阴绝阳亢火充空舍而见实脉致孤阳用事
岂能独生哉又须以色为诊凡失血之后。或面色带黄。青白有神。或目瞑合喜睡。或肢体温和
。饮食如常。或不喜高声。声微不厉。此为顺无别刑克症候。称易治。若其面色青黯无光。
或两颧暴赤。唇口如朱。或乍起乍眠。烦躁不寐。或身体大热。或四肢厥逆。或气喘息粗。
或扬声厉语。或谵狂神昏。或循衣摸床。肉 筋惕。或自汗如雨。头汗独见。或周身厥冷颅
囟独热。或眼眶暴陷。或口渴思水或肢体肿 或脐腹绞痛不休。或胃气已败。呕吐拒食。此
皆凶候不治也。又当以血之色而论。将水试之。浮于上为心肺血。沉于下为肝肾血。不浮不沉
主脾胃中州之血。此特大概然耳。肺血色淡有沫。心血赤如涂朱。脾胃乃多气多血之经其色
不淡不紫。其质不清不浓。肝血浓浊结块。肾血则夹痰红一缕。或色粉红此为金水枯竭肺肾
俱损而待毙又有肝肾两败始由肾炎水涸继因肝火独炽而结块凝重。暴吐不休者。为不治大肠
便血。则当察其属便先为旧瘀。属便后为新脱。与小肠膀胱溺血淋血。亦当详其多少清浊。
至吐衄而口鼻俱出者。则为下厥上竭之症。及痢血而青黯如苔者。此肝脏已败皆不治也。妇
人诸血。亦当视其多寡清浊诊脉虚随症施治故经云至微者理至显者众根于中而微于色不容
不辨也其治之之法。有经治者余列其医案于后。未经治者余详其臆说于中随症参解庶无遗法
亦无枉死。
卷之五治验医案下
肺脾阳虚哮喘嗽血
属性:甲申春舍亲钟玄珠素患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