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90-轩岐救正论 >

第9章

590-轩岐救正论-第9章

小说: 590-轩岐救正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隐耗真气。益觉 
增剧大凡病属实何难治而所难者政虚矣刘完素曰白术除湿益燥。和中补气。其用有九。温中 
。一也。去 
脾胃中湿。二也除胃中热。三也。强脾胃。进饮食。四也。和胃生津液。五也。止肌热。六 
也。四肢困倦嗜卧。目不能 
开。不思饮食。七也。止渴。八也。安胎。九也。汪机曰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施化。津何 
由生。故曰膀胱者津液之 
府。气化则能出焉。用白术以除其湿则气得周流而津液自生矣陶节庵亦谓术能燥肾固气。盖 
肾司水 
土虚无制便成泛滥之患水既偏胜则火益衰火元气也土母也母衰而子反救乃制水以益火则气自 
固而肾自平此四子者真知术之玄蕴矣。 

卷之三药性微蕴
甘草
属性:别录载甘草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 
之精。安和七十二种 
石。一千二百种草。李东垣曰甘草气薄味浓。可升可降。阴中阳也阳不足者补之以甘甘温能 
除大热故生用 
则气平。补脾胃不足。而大泻心火。灸之则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除邪热。去咽痛 
。缓正气。养阴血。凡 
心火乘脾。腹中急痛。腹皮急缩者。宜倍用之其性能缓急而又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 
缓其热。 
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王好古曰五味之用。苦泄辛散酸收 
咸敛 
甘上行而发。而本草言甘草下气。何也。盖甘味主中。有升降浮沉。可上可下。可外可内。 
有和有缓。有补有 
泻居中之道尽矣。仲景附子理中汤。用甘草。恐其 上也。调胃承气汤。用甘草。恐其速 
下也。皆缓之之意。 
小柴胡汤有柴胡黄芩之寒。人参半夏之温。而用甘草者。则有调和之意。建中汤用甘草以补 
中而缓脾 
急也。凤髓丹用甘草以缓肾急而生元气也。乃甘补之意。又曰甘者令人中满。中满者勿食甘 
。甘缓而壅 
气。非中满所宜也凡不满而用炙甘草为之补。若中满而用生甘草为之泻能引诸药直至满所甘 
味入 
脾。归其所喜此升降浮沉之理也经云以甘补之以甘泻之。以甘缓之是矣李濒湖曰甘草外赤中 
黄。色 
兼坤离。味浓气薄。资全土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 
而人不知。敛神功而已 
不与。可谓药中之良相也。然中满呕吐酒客之病。不喜其甘。而大戟芫丸甘遂海藻。与之相 
反是亦优缓不可以救昏昧而君子尝见嫉于宵人之意欤。 

卷之三药性微蕴
当归川芎
属性:当归川芎诸家本草论之详矣。二物虽为治血之纲领。亦主于气之用者。当归气辛味甘而 
性主动。补中 
有行。行中得补。虽非纯补。亦赞行功也。川芎气辛味微苦而性主窜。行多补少。但质略润 
。非燥烈之比也。 
盖血属阴。体属静。静中寓动。动静得平。庶无患耳。静太过则血滞。动有余则血溢。归芎 
虽曰治血固无 
定主也。血寒而凝者佐以姜桂。血热而溢者君以芩 。从人参黄 。则补气而生血。同牵牛 
大黄。则行气而 
破血。同地黄白芍则养血。同丹皮香附则行血。血虚而枯者主以参术熟地阿胶盖血不自生必 
惟阳气之药以为用阳生阴长故无阳则阴无以生也产后血块为患者。佐以失笑散。则消恶露。补中汤 
用当归以益气。羌活汤用川芎以散寒。盖芎性上升宣散。功多血症惟寒凝壅滞者相宜若失血血少血 
崩血漏诸症。则须斟酌恐愈扰其为静之体也。当归固云益血。然性温主动。亦须配合得宜。仲景治 
手足厥寒。脉 
细欲绝者。用当归之苦温以助心血盖归亦心经之药而通脉也又佐黄 为当归补血汤。治血虚 
发热。 
此症似白虎而不得以白虎治也。一凡久病大便不通。论方书固不敢妄投承气。而桃仁火麻枳 
壳之属。 
是所必需。岂知桃仁味苦泄阴气。辛散阳火。麻滑利伤胃。枳壳大耗真气。亦非久病所宜。 
盖由大病后水 
涸津枯。血燥液竭。以致广肠干涩。余每治此症。惟以人参当归熟地各二三钱。白术减半。 
少佐陈皮秦艽各数分。引以大枣三四枚。不一二剂遂通。且复精爽。此药用参以生津。白术健脾而通津。 
况大肠主津。而 
参术又为手足阳明之药。陈皮亦理脾而调气。熟地补阴润燥。当归活血濡肠。秦艽气辛宣壅 
。大枣味甘 
缓急此特从气血上作用未有病久而阴阳两亏昧本从标可妄投火麻之属以伤元气而至不救者也 
虽曰补阴需归。但阴虚有不同。若肾虚发热咳嗽虚火为患者。惟宜六味纯甘至静之物故经云 
脉小者 
调以甘药而归性温窜又非所宜虽然归芎能行气之滞何独疗血参 能止血之脱又何独益气 
乎。 

卷之三药性微蕴
陈皮半夏
属性:阴阳有造化升降消长者。生主长主升主造属阳。息主消主降主化属阴阴化而阳造之阴降 
而阳升之至 
消则灭而无复长矣又降其性沉。化其性缓。消则其性速也。化又有生生不息之机。曰生化。 
曰化生。曰化 
强化顽。曰风化德化。是皆由渐而致之。此物理之最微而最彰者也。陈皮理脾化气。非补脾 
益气也。留白为 
橘皮。尚能和中。以白性甘缓也。去白为橘红。则专乎降气消痰为剥削之物矣。降因滞气 
升。消因痰壅盛 
惟升则降之盛则消之降之消之有滞气痰壅则病受之。若夫脾亏作滞脾虚生痰。盒饭君以参术 
疗本。恐 
概用橘红半夏二陈之属。则徒耗损真气。故先哲以六物必用陈者。政为新性暴烈泄真之故耳 
。至半夏 
性燥。久服亦能潜消脾之真气。必惟因湿生热。因热生痰。用之则宜。亦只宜暂宜少。未有 
脾胃健而湿热 
能为患者也。奈何世之医者。每以二陈举为常用扶脾之品。竟不分脾阴脾阳。有湿无湿。属 
虚属实。且曰王道如此。甚至阴虚劳嗽。金水俱败。尚亦妄用之。近岁鹾客连翔梧患前症。两名医俱投以 
款冬橘红 
麦冬石斛白芍之属。喘嗽倍增。且兼呕闷。乃支词曰正要呕唾痰尽。便速愈耳。吁昧病源而 
投见病之剂。又矫本心之昧。伪自己之异。其不杀人也者几希。 

卷之三药性微蕴
黄连
属性:黄连性苦燥大寒。疗诸热湿热。及毒痢。与胃经吐血藏毒下血。佐以他药。最为有功。 
然必惟患实热元气 
胃气未伤者。用之相宜。但中病即止。亦未可久服也。自本草浓肠胃之言一出。举世医者不 
分虚实。拘执 
经文。混行施治岂知斯言盖为毒痢积热熏蒸肠胃致肠垢刮削而下用连以解热热既消则肠胃 
撤消 
而自浓所谓浓肠胃者以此若人赋禀不实。虽有热症。用之则反败胃。渐耗真阳。甚有火衰虚 
火之症 
而亦妄用何也。故东垣曰实火可泻。芩连之属。虚火可补。参 之属。而薛立斋一部医案 
。记其误殁于芩 
连苦寒之剂者。不可胜纪。虽然立斋治实火。何曾废芩连不用。所贵乎立斋以异于刘朱者。 
为其善甄 
别虚实真假。故投药如环。而愈出愈奇耳。经云阳生阴长。无阳则阴无以生。 
又云少火生气从未有沉阴无火之属而能生长万物者自此一经唤醒。当勿仍前执迷。 

卷之三药性微蕴
黄芩黄连白芍龙胆黄柏知母石膏葛根滑石柴胡栀子
属性:凡诸经实热。宜用苦寒治之。病少愈当即止。否则恐妨胃气。用药须察何经。如黄芩栀 
子泻肺火。黄不外 
温养阳气。勤培土母。蕃息日昌至精盈血裕真阴复盛而假热虚火不扑自灭若概投以黄柏知母 
之属 
是阴血未生脾阳先败假热愈炽法窍身殆此非补阴乃贼阴也王太仆云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 
无水也。 
宜用六味地黄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薛立斋云总论阴阳二症。虽有阴阳气血之分。实则皆 
因脾胃之 
阳气不足所致。若用黄柏知母沉阴之物。反泄真阳。多致不起。则凡苦寒之属。委非阴虚所 
宜。设使阴未虚而实热为患。暂用之何害。嗟夫丹溪一代名哲也。而乃不察病本。混同立论 
。遗害生民良可慨已。 

卷之三药性微蕴
玄参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知母贝母百部栝蒌仁地骨皮人乳藕汁白药黄药子
属性:前药赋性甘寒。固非苦劣之品。亦只宜于燥热实症者。虽方书有云甘寒不犯胃气。愚以 
为不然夫味 
之甘者固与脾合。而性之寒者独不与脾忤乎。连泻心肝火。龙胆泻肝胆火。白芍泻脾火。黄 
柏知母泻肾 
火。石膏泻胃火。葛根泻阳明火。滑石利六腑之涩结。泻膀胱之实火。芩连兼泻大肠火。小 
肠佐木通。与心 
肾同治。柴胡专主足厥阴少阳。而他经之热不可混用也。四物汤虽曰补血。而丹溪以芍性酸 
寒。能伐生发 
之气。为产后所忌。东垣又以春夏腹痛用芍。秋冬腹痛用桂皆因非实热不得概投寒剂而又推 
之天时 
人事则立言独迥时流矣奈何丹溪以黄柏知母为补阴之用。未免遗议千古夫阴虚矣未有诸脏能 
独 
盛者根本既摇枝叶自萎理必然也切谓人身不过气血两端。故左肾为精血之原。为诸阴之主。 
右肾为 
脾胃之母。为元阳之根精血耗矣则阴为虚阴既虚矣而阳无附相火随炽。真阴日涸。发为燎 
原假热之 
症。岂知真阳无附母气既馁子脾何资致失转输之令遂乏生化之机即四脏亦为之虚也故欲滋生 
精血。且秉质膏润。善滑大肠。历观诸家本草。盛称其微。独濒湖有云胃虚者禁用。优劣宜 
忌。始判然矣。余 
见世医治虚痨嗽痰发热诸症。亦有不敢误投黄柏知母。而二冬贝母栝蒌玄参地骨。是所不免 
。每每增 
剧脾气顿伤转为火脱便泄之症岂知阴虚。则诸脏俱虚幸赖天生一线胃气。尚尔留连岁月。一 
投以寒 
滑之剂。只速其死耳。若其脉症俱实。真原未斫。肠胃燥热。用之何妨。凡治病须觇元气虚实 
。胃气衰旺。切不宜循症投剂。此是医家第一大关键。 

卷之三药性微蕴
熟地黄生地黄
属性:生地性甘大寒。凉血清热。亦惟实热者宜之。故东垣云此药大寒。宜斟酌用之。恐损胃 
气。至虚火假热。真 
阴枯涸之症。则当以熟地黄为君。盖地黄性本膏赋沉寒。一经蒸晒九炼工夫。火候既足。寒 
质自消。始寒 
滑而今转为温润。始苦甘相杂。而今转为纯甘无苦。馨香醒鼻。甘美动脾。脾喜甘恶苦。熟 
地则味甘者也。 
脾喜香恶臭。熟地则气香者也。脾喜燥恶湿。熟地则气燥而味甘润者也。脾喜温恶寒。熟地 
则性温平。而 
非偏寒偏热之比者也。脾喜补恶泻。熟地则奏功滋补。不失中和者也。擅有五德。何矜九转 
。此物初终异 
用。可知炉鼎变化。自有妙理。然制炼之要。其地黄大者须蒸晒至十余次。劈开中有黑油如 
玉。气味甘 
香者方可用。勿拘九数也。亦不必用酒润过方蒸。盖酒经蒸晒。则成酸酢之味。不为佳。俟 
临用时。先一夜 
切碎如豆大。以酒润之。次早略蒸片晌。使两物匀和。酒气尚存。药气益香。动与胃合。易 
于营运。此雷 炮制之微义。不可不留心也。今医者从便酒煮经日即用。大乖古法。有伤中气。停膈为患。岂 
药 
之咎哉。至于市者不择铜铁物器。煮过待售。非惟损胃。抑且消肾。若辈只知觅利。岂愿害 
人。用者忌之。 

卷之三药性微蕴
麦芽谷芽山楂神曲浓朴橘红枳实青皮枳壳薄桂乌药大腹皮莱菔子槟榔
属性:前药盖消谷克食。决壅宣滞。消胀导痞之功为多也。亦必有宿积为患。元气未亏。病气 
太过者。用之有效。 
且无伤。若脾气久虚。难运饮食。动触生灾。茫昧误服。适足以取败耳。夫伤米食者谷芽消 
之伤面食者麦芽神曲消之伤肉食者砂仁山楂消之。伤果食 
者青皮官桂消之。上焦伤者主枳壳。中下 
焦伤者主枳实。伤滞气腹痛。则主以浓朴乌药大腹皮。以上皆 
治形病有余之实症也。今之医者不管元气虚实。不分积滞有无。动以麦芽山楂神曲浓朴为健 
脾之物。 
相率成习。孟浪掷服。暗耗真元。遗害非小。岂知宿积留中。伤食恶食用此而攻积宣滞致使 
饮食复旧谓 
之健脾者以此实非此诸药之能健脾也故东垣谓浓朴有滞气则泄滞气无滞气则泄元气。 
又云枳壳 
枳实有推墙倒壁之功。立斋亦言麦芽山楂。善消肾气。神曲下胎破血。不宜轻服。诸贤谆谆 
告诫。岂应执 
迷不返。又立斋治食积诸症。亦必以四君六君为主。而佐以曲麦楂朴攻克之物。庶补泻兼行 
。方于脾土无亏。亦即洁古老人创制枳术丸之微意 
耳。大都痞满肿胀。病症属实者。则宜投以前药。若虚满虚胀。非参术归苓。直补脾原。无 
能奏效是又内经所云塞因塞用者也。 

卷之三药性微蕴
香附
属性:香附虽为快气宣郁之圣药。妇人所必需但味苦气辛。苦主泄。辛主散。而一切阴阳气血 
虚弱者忌之。若 
脾气虚弱作痞。虚寒生胀。宜用四君。六君或加姜桂治之。中气既健。痞胀自消。此治本法 
也。设使误用香 
附耗泄真气。愈增胀满耳。甚有阴虚中败。火升作喘。而亦妄用之。只速其死也丹溪亦谓此 
药。性燥。 

卷之三药性微蕴
牛膝
属性:牛膝乃足厥阴经之药。诸家本草历称其补肝肾壮筋骨益气力之功。但赋性苦润。专泄而 
不专收。力 
优于破瘀血。下生胎。消恶毒。利水通淋。在治实症者宜之。若云补。愚以为不然也。夫所 
谓壮筋骨。益气力 
者。盖由风毒犯足。湿热伤下。病从外得。因而痿软。用此拔毒导湿。则筋骨复常。若肝血 
虚肾。精竭而筋骨 
自痿。此病从内伤。即勤峻补。犹嫌不足。岂可用牛膝而益虚其虚乎。虽濒湖有云大都熟用 
则补肝肾。生用则破滞血。此语亦未见妥。唯丹溪产后忌之义可见矣。 

卷之三药性微蕴
威灵仙
属性:威灵仙性疏利。方家盛称其善疗诸风。蠲痿宣毒。功能不可尽阐。愚亦以为大谬也。若 
病非实症从外 
得者。不可轻饵也。故本草纲目有云此物能疏人真气。稍涉虚者宜禁之。意可知矣。大凡一 
药具补泻两 
性。只宜于实。不宜于虚。只宜暂用。不宜久服人知其泻之有功。而不知其补之。无能。殊 
昧扶羸之理。益彰通治之害。 

卷之三药性微蕴
松梅丸
属性:松香久炼。以苦涩味尽。入熟地乌梅为延年圣药。余曾用之。果亦有功。但内乌梅本草 
谓久服能蚀脾 
胃。似非纯补之物。易以石枣。或五味。则全璧耳。曩水西林旗峰太守公服之寿逾百。后子 
孙修饵不绝。咸跻期颐。脍炙人口久矣。愚以为不尽然也。三山阅阀高第。以世德承家。称水西林公之门为 
最。惟其积善。自膺天眷。恐非炉鼎。可致修龄。夫岂无凉行之子勤饵仙剂。而仍促算乎。若自其变者言 
之。至夭回寿 。此又理数之不 
可晓也。 

卷之三药性微蕴
赤苓猪苓泽泻木通
属性:前药利水宣湿。称有功。亦惟手足太阳二经。病积热壅滞经络。或兼痰湿水邪。用之相 
宜。若真藏为患。精 
血已亏。神力日耗。虚火燎原。假热混真者纵悉纯补。尚嫌不济。倘加渗利。愈竭真阴矣。 
按本草有谓久服 
泽泻。令人目盲。有谓苓不水澄而令眼障。有谓苓泻兼用。而令真水暴竭。即立斋亦极言泽 
泻久服导损 
真阴。令人无子。虽先生固常用八味。六味亦必斟酌于多寡之间每见圆机绝识之士不泥古人 
之方亦未始不用古人之方之意也。 

卷之三药性微蕴
甘遂大戟巴豆牵牛芫花葶苈阿魏商陆姜黄郁金
属性:之数药者。禀性毒烈。敷功峻悍。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