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236章

山河血-第236章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许多!与其它六厂相比,又无路上转运之费!”

冯锐的得意,看在王有亮的眼里,他只是不于置否的微微一笑,一开始建立徐闻垦场,不过只是他向公司提出的建议,是出于为保障昆仑轮胎生产所需橡胶,去年从马来西亚引进的橡胶苗不过刚育出种进地里,那边却听说,北方化工似乎已经解决了橡胶合成的问题。

“广东糖业能有今天,着实梯霞兄居功甚伟!”

面对老同学的称赞,沈锐却扶了下眼镜框说道。

“言镜,话虽这么说,可若是没有北方公司的设备,恐怕也就没有今天广东的糖业,你放心,最迟下个月,第一批糖就会发往连云港!保证不会耽误你们夏收时挣钱!”

这话语中尽是戏谑之意,因为临近夏收,夏收前后又正是售糖的高峰。

“梯霞兄,你这……”

就在王有亮试图解释时,沈锐却看着车间里的那些设备说道。

“言镜,说实话,若非这两年,七大糖厂建设实在是太忙,我可真想去邯彰看看!”

此时的沈锐语气中显得有些失落,完全没有任何先前的得意之色,甚至于眉宇中更是露出了些许愁容。

“哎,有时候,我真不知道……”

摇着头,此时眼前的这座工厂似乎已经不再能引起他的兴趣,甚至脸上还流露出些许可惜之色,在他流露出这种神情的时候,王有亮的心下不由暗自思索着,自己的这个老同学在烦什么?

“真不知道,为什么中国想成点事情,就那么难!”

一声感叹,之后,沈锐的视线投向远处,而唇间更是不住的感叹着,而他的感叹更是让王有亮的眉头微皱。

“梯霞兄,是什么烦心事?”

第四百二十五章2广惊变

是什么烦心事?面对老同学的追问,沈锐并没有回答,而只是默默的看着远方,而他的沉默,更是让王有亮好奇起来。

“没什么?”

摇摇头,有一些事情,沈锐并不愿意说,虽说此时他心底早就是思绪万千,一直在犹豫着是否应该做出选择。

老同学否认,让王有亮意识到,也许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作为北方贸易驻广东分公司的经理,对广东的形势极为了解的王有亮心知老同学原本应该会烦恼的是什么,这几年为了推行糖业统营,他得罪了不少人,甚至家里都被人扔去了手榴弹,现在得益于高关税的保护糖业的利润之高,远超过外人想象,一公担白糖生产成本不过l0元,出厂价可达l6元,市价可达22元,零售价更高,面对糖厂百分百的利润,不知多少达官显贵想要投资糖厂,但是沈锐却游说陈济棠坚持机糖专营,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在广东,不知多少人恨他可谓是限到了极点。

而公司之所以可以接受易货定单,正是因为专区实施严格的市场监管杜绝了日本走私糖,而专区每年的市场足以消费易货糖,而且相比于商购糖,易货糖价格又低了l0%,在专区仅白糖一项即为北方贸易贡献了数十万元利润,而这正是大型公司的优点,即便是某一项目亏损,公司仍然可以通过后续相关利益,维持整体利润。

但这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过去沈锐从未像现在这般,整个人陷入一种迷茫甚至挣扎之中,而先前的感叹,显然也不仅仅只是为了糖厂那么简单。

“梯霞兄……”

或许是注意到王有亮的怀疑,沈锐左顾言他的说道。

“去看看,你们怎么把市场控制的那么好,连一包走私糖,都进不了专区!”

那笑容中带着些牵强之意,但王有亮还是听出了他话中的失落,以及话中的隐瞒之意。

“梯霞兄,到底是怎么回事?”

虽说恨沈锐的人极多,但是陈济棠却对其极为信任,又岂能不信任?七家糖厂年产糖超过l0万吨,每年获纯利超过六百万元,其它对沈锐的攻击,在陈济堂看来那不过是“财神爷”全心为自己挣钱的后果,自然也就对其更加信任,而沈锐正是靠着这种信任,得已建立中国现代糖业,按道理说,在短短三年内便建成7家总榨蔗量达至lj7000吨/日的大型糖厂,按道理正值春风得意之时,怎么这会是……

“梯霞兄,我想应该不是因为糖厂之事吧……”

又一次,王有亮试着询问道,从沈锐的脸上他看到一些异色,尤其是在他指出所烦之事不是为糖厂之事之后,沈锐的脸上更是猛然一变。

而在沉默良久之后,一直犹豫不决的沈锐先是叹了一口气,然后又对王有亮说道。

“咱们到院子里聊吧!”

两人到了院中,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沈锐直接用英语说道。

“言镜,你知道,为什么陈主席,为什么没来参与糖厂开工吗?”

沈锐的一句话,立即让王有亮隐约感觉或许和先前得到一份情报不无关系,贸易公司有搜集情报的职责,而且情报并不仅局限于经济商业情报。

“嗯?不是说,公务烦忙吗?”

“公务烦忙?”

冷哼一声,沈锐冷说道。

“他的公务是够烦忙的,可他到底在忙些什么?”

在这声冷嘲之后,沈锐突然又把话峰一转,不无黯然的说道。

“半个月前,展堂先生去世了!”

沈锐口中的展堂先生是胡汉民,那位两广地方的“精神领袖”实际上不过就是,粤、桂军阀奉胡汉民为领袖,从而形成西南势力与南京中央长期处于对抗状态。对此人,王有亮并不陌生,在其去世之后,他还曾代表北方公司和专区送去了花圈。

“嗯?”

“过去,展堂先生,是唯一能制衡陈主席的人,而现在……”

默默的抬起头来,沈锐看着天上的白云,脸上尽是一副悲哀之状,或许是因为涉足太深的原因,所以他才能了解许多事情的真相,亦正因如此,才会有现在满面悲色,但作为一个“书生”他却只能在这里发着牢骚。

“没人能制衡陈主席了,而且,现在陈主席又以西南领袖自居,我担心……”

看一眼老同学,虽说像是有意透露但其却又是一副不愿透露的样子。

“我担心很快会出什么乱子……”

“乱子!”

眉头猛的一扬,王有亮惊诧的看着沈锐,失声问道。

“会出什么乱子!”

会出什么乱子!

苦苦一笑,沈锐只是自顾自的仰望着天空,随后又不住的长叹着。

“梯霞兄!”

又一次,王有亮追问道,此时他的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或许,那条他最不愿意验证的情报,即将在这个时候得到验证,如果是真的话,那可就不是简单的“乱子”所能形容了,那根本就是……

“那是什么乱子,根本就是天下大乱啊!”

一声感叹之后,沈锐默默的朝着海这的方向走去,而在他的身后,王有亮则呆若木鸡的看着老同学,他知道,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终于还是无法挽回的发生了。

“梯霞兄,还有……”

“还有可能挽回吗?”

老同学的追问让沈锐摇摇头,然后他默默的朝着广州的方向看去,最后说道。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怕,没有几天时间了!”

广州西郊增步河傍,相比于广州城的繁华,这里却是一片荒野野外,在河边的芦苇荡中,不时的蹿出些野猫、野狗,偶尔的更有一些零星的劫匪出没,不时传出有人被劫被绑的新闻,不过世道如此,倒也没有任何新奇之处。

相比于北方,广州的五月已经略带一些初夏之意,不过入了夜后,这温度便迅速下降,而在河边更显几分清冷,今夜月色灰暗,刮起了大风,浓厚的乌云从东南方翻滚过中天,连原来蒙陇的星星也遮住了,增步河原来泛出的点点鳞光变成了黑黝黝的一片。这乌云似乎应兆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乌云使得这夜色更显得深沉。

河边孤零零地拴着一艘小篷船,在广州不少人都居住于这种小篷船中,以船为家,而此时小船在狂风中一左一右地荡着。一片旷野除了狂风呼啸外,一切都显得是这样的死寂。

突然,河边不远处的荔枝树丛中蹿出了一条人影,他穿着一件很简单的灰布长衫,这个人冲出荔枝树丛,正要向河边的小船匆匆奔去,很快便上了船,在船篷的竹帘被掀开时,可以看到一束光映出,随着这人进了船,光再次被竹帘挡住。

并不算宽敞的船舱内,只能容纳下四五人,这里即是会客之处,同样也是休息之处,此时虽入了夜,可是那吃饭的小桌依然置于舱中,而那舱顶吊着的煤油灯不时的随着船身的摇摆而晃荡着。

“站长,如果没错的话,广东省应与近期发动叛乱。”

下属的汇报让宋平风的眉头微微一皱,作为经济调查局驻广东站的站长,他一直负责收集广东一带的情报,而其中又以广东地方势力为主。

叛乱!

在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宋平风的心头猛的一紧,在皱眉沉思良久之后,才沉声问道。

“阿全,情报准确吗?”

被称作“阿全”的人是一个身体结实,身材稍高的青年,面部轮廓分明,鼻梁窄而直,眼睛虽说不大,但炯炯有神,只听他低声应道:

“我觉得可能性很大,我们在粤军中的人证实,最近几日粤军内部已经有所异动,一部分军火已经运出广州,前运至粤湘交界地区,另外,我们在香港方面的调查员也发回秘电,显示陈济棠的代表最近频频与香港德捷比等国洋行接触,并对其下达了数量不菲的军火定单。”

“阿全”这么一说,宋平风的眉头紧锁着,沉默良久之后,他才说道。

“我知道了,注意他们的动向,如果有任何异动,立即报告,另外……如果事发突然的话,就启动应急联络站吧!直接与家里联系!……”

几分钟后,在“阿全”离开了小船之后,宋平风走出船篷,此时夜色浓重,天空中乌云翻滚,没有月色,甚至没有一丝的星光。

“看样子,天要下雨了!”

虽说夜深幕沉,任谁也看不清他的神情,可是任何人只要看到他的话,都能够感觉到宋平风那张冷峻的脸上,那双眼睛在闪着的只是浓浓的忧愁,而不见了过去的精明。

一声感叹之后,宋平风又迅速向四周扫了一眼,他的视线扫过的荔枝树丛,林间黑黝黝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外,四野空旷,不远处的一个小山丘上有几棵零星的小树,被风吹得东歪西倒,看不出有什么动静。

他的心定了些,最后却又是一声叹息,在下船的时候,又随口骂了一句道:

“这些该死的军阀?”

第四百二十六章无所惧

“祸国殃民!”

一声愤愤不平的话话从管明棠的口中道,他起身站在窗边,看着窗外漆黑的夜幕,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隋报来源确定吗?”

尽管心知情报来源绝对没有问题,而且“历史”已经证明,但是管明棠还是“固执”的坚持着。

“没有任何问题,局里的人可以直接接触机密要件!”

从曾彻的口中吐出的依然是极为平静的话语,主持“经济”调查局的这几年,他却发的理解了作为情报机关负责人,他必须抛弃“个人情绪”从而才能准确的作出判断。

在过去的几年间,“经济调查培训学校……”已经培训出了上千名优秀的“调查员”而现在借助各种渠道,这些调查员不仅深入到华北各地,同时“经济调查员”已经成功的渗透至中央以及各省,并初步建立起了一个覆盖全国的情报网络,甚至就是在日占的东北、处于殖民统治中的南洋各地亦有调查局的情报网络。

现在曾彻可以毫不犹豫的说,通过这些网络,他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南京以及各省在政治、军事上、经济上的种种企图——上午在某一位要员开会骂了娘,两个小时后,他就能够知道原因,甚至再过一两个小时后,一份分析此事前后原因的情报简报就会送到先生的案头。

甚至就是在日本戒备森严格的东北,他亦能够获得大量军事情报,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过去几年的工作,尤其是那些职业情报人员的培训。

“哦!”

点了点头,管明棠的眉头紧锁着,因为“经济”调查局的原因,他得已了解到,自粤、桂军阀奉胡汉民为领袖,西南势力与南京中央长期处于对抗状态。自1932年后,策动西南“**”或“自治”一直是日军对华“谋略”工作的重点。日军不断秘密派遣代表前往西南联络接洽,前后不下百人之多。较重要者有:二十一年日本军部宣传班长根本赴粤访问萧佛成;二十二年日本参谋部部长梅津、日本公使松村先后赴粤访问陈济棠;二十三年日本第三舰队司令官中村率舰访问广州拜见陈济棠;二十四年2月,日本舰队司令白武源访粤;3月,土肥原赴港访问胡汉民,4月,再赴广州拜访邹鲁、陈济棠,5月,再飞南宁拜访李宗仁、白崇禧,征询其对“中日亲善”的意见后,返港再访胡汉民;6月,松井石根赴粤访问陈济棠;同月,冈村宁次亦先赴广州拜访李宗仁、陈济棠,再赴南宁拜访白崇禧……其余不知名的日本情报人员在西南的秘密活动规模有多大,则未可知。

而去年“经济”调查局,就提供了一份情报,去年3月3日,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到香港、广州等地拜访胡汉民、陈济棠、邹鲁时,曾表示愿意与中国共同防俄防共,因南京没有诚意,所以愿意跟西南合作,并称日本愿意借钱、借武器给西南来对付南京,作为防俄防共的条件。

“老板,如果没错的话,西南会使用“抗日”行兵谏的名义发动……”

“抗日!”

唇角猛的一扬,管明棠的语气中尽是嘲设之意。

“有日本人支持的抗日吗?”

随后管明棠又反问道。

“有得到日军谅解,并且获得日军实际援助的抗日吗?〃

沉默依然是沉默,相比于老板的愤怒,曾彻反而显得更为冷静。

“有日军顾问协助的抗日吗?”

接连嘲讽之后,见老板冷静下来之后,曾彻又问道。

“老板,我们是不是要做些什么?”

做些什么呢?在来之前,曾彻已经和局里的分析人员进行了分析,他们完全可以策动一场粤军内部军变,如果有必要的话,甚至可以暗杀那位“南天王”。

“什么都不用做!”

看着曾彻,管明棠又开口说道。

“他的那个抗日的名义,是骗不了中央和国人的,就是粤军内部,也不相信,其实,这也不见得是坏事,如果没料错的话,中央那边应该早有准备,甚至可以说,中央恐怕还期待着这位“南天王”起事,因为现在只剩下两广军阀还有那些人在搞割据………”

过去的两年,对于中国而言,应该说是剧变的两年,通过追剿,中央控制了原由军阀割据的云、贵、川三省。中国残存的军阀势力,只剩下了没了地盘的张学良、占据山西的阎锡山、占据广东的粤系军阀陈济棠以及占据广西的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

张学良自弃东北,仰人鼻息,阎锡山地狭兵微,加之刚刚得复出,因此都还算听话,与河北有宋氏、山东的韩氏一样,基本服从中央,而张氏更是乖乖地移兵陕西进剿。那时,不听话的只剩下财大气粗的两广军阀了,他们不愿意归附中央,一心想要割据。

“那些军阀头子为了一已私欲,不惜牺牲国家民族利益,与日寇勾结,以求一逞。但中**人是有爱国心的,所以,此战即便是爆发,也不见得会战!”

对此,管明棠并不怀疑,就像历史上一样,当一百多名日本军事顾问出现粤军之中时指导空军作战时,包括空军司令在内都投靠了中央,而在作战会议上,所有的军官都走出奇的沉默,最后各部一枪不放,选择了投靠中央,从而导致两广事变“戏剧性”的收场。

“是!”

对于老板的命令,曾彻不会有任何质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