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238章

山河血-第238章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阿尔伯特的身子一动不动,只有他的手除外,他用一只手盲目地捏着另一只。最后,他把眼镜在鼻梁上向上推高一点,通过眼镜眯着眼看着自己的合伙人说道。

“不过,我却希望你在这里,因为你是公司的高级合伙人。”

这时,阿尔伯特又换成了商人的口气说道,那声音听起来没有一丝感**彩。

“为什么?。”

这次塞缪尔·布劳恩倒是陷到云雾中去了,既然他怀疑这个决定是否正确,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坚持呢?

“因为……”

阿尔伯特整个人都变得犹豫起来,在沉思了很长时间之后才说道。

“你应该知道,相比于许多国家,中国根本就是一个生活在中世纪的国家,”

“的确,或许,在这个新区,我看到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但实际上,这个国家,根本就是一个中世纪的国家,几乎没有值得一提的工业,当然这里除外。”

“和苏联很像!”

然后他又补充道。

“我是说几年前的苏联。”

“几年前的苏联,塞缪尔,我的朋友,那么你既然知道,可为什么却忘记了,苏联给予我们的公司带来了多少业务呢?。”

“那不同,”

塞缪尔·布劳恩摇头说道。

“苏联是一个国家,而这里,只是一个公司,或者说,一个军阀罢了,他们的未来……”

塞缪尔·布劳恩的反驳让阿尔伯特皱起了眉头,他竭力想再说一些什么,但他最后什么都没有说,反倒是看着窗外的城市默默言语道。

“真的只是一家公司吗?”

当然不仅仅只是一家公司,阿尔伯特清楚的知道答案,答案就在他的心底,但是,那个答案却又不能解释一切,可如果这里不是公司的话,那么这里又什么呢?

每天都是如此,精确一点讲是在上午8时50分,一辆长长的银灰色的旅游车,带着掀起的尘埃,一路飞驶而来,从邯郸县出发之后,然后便沿着公路行驶着,而在这辆旅游客朝着目的地驶的路上。身着制服的向导,也就是这辆公共汽车的司机,把一个银质的话筒举在嘴唇前,然后又像过去一样,为这些“游客”作起了介绍。

“诸位先生,现在我们正行驶在通往新区的公路上这条公路是邯彰专区第一条区际现代公路……”……”

当然他的这番解释在乘客当中并没有拨动起什么激奋情绪,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之所以花上2角钱搭乘这辆“旅游车”是为了进入“北方新区”尽管现在“北方新区”在某种程度上对外开放,但是除去新区内的企业雇员每一个进入者,都需要在各地的北方贸易公司申请“访问证”方才能通过检查站,而之所以如此烦琐的原因非常简单——私有土地,非邀勿入。

对于这些“游客”来说,可许正是这种“非邀勿入”使得他们才会对这个地方更加好奇起来,或许他们曾无数次听到过这个地方,而且在他们的城市中,可以看到这里出产的商品,在报纸上、周刊里、电影屏幕上,可以看到“北方制造”是如何创造了一个个中国“第一”如何创造属于中国的骄傲的,但他们却从未到过这个地方,即便是他们来到邯郸,也就是远远的看上一眼,好奇,正是在这种好奇之中,才会催生了这班旅游班车。

“要公路两侧的是新近种植的棉田,棉花是邯彰农民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在司机讲解的时候,汽车进入了检查站,在检查站内,穿着白色保安制服的保安仔细的检查着每一个人,甚至还会他们拍了照片,一番仔细的检查之后,他们得到了“集体参观证”由此他们方才进入北方新区。

在汽车驶进新区之后,车上的乘客们纷纷朝着外间打量着,映入人们视线中是一座座大型工厂,似乎这并没有什么让人惊讶的地方,不过当汽车驶了中央区的时候,看着繁华热闹的中央区,车上的乘客们纷纷在心里揣摩着,这里的生活会是个什么样子?成为这里的居民中的一员又会如何?

似乎这里的一切总是让人向往的,大型的工厂、繁华的街道,一栋栋似宫殿似的高楼,总之所有的一切,都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能够勾连起人们的向往之情,此时,在许多的人的脑海中,似乎浮现出了那只存在于电影中生活——漂亮的楼房内,几口人居住在极为舒服、整洁的家中,家中有电灯、有电放、有自来水,甚至就连女人做饭,也是使用煤气,总之,似乎这里的一切都意味着一句话一美好而又充满希望的生活。

“这里就是新中汽车公司,一个月前,中国第一批批量生产的汽国——新中一ol已经完成试制,目前,第一批试制的汽车,正在专区进行试验……”

在人们用憧憬、羡慕甚至嫉妒的心情参观着这座“城市”的时候,在汽车经过新中公司时,司机如此介绍着。

“也许你们下一次来这,咱们这辆车就换成新中制造的汽车了!”

司机满怀希望的话语中带着丝许得意之色,对于这个质朴的司机来说,新中汽车的诞生,或许与他关系不大,但却让他得意非常,因为他是邯彰人。

邯彰一个看起来似乎非常普通的名字,但是现在对于这个司机来说,他却能因为这个身份产生一种骄傲,原因非常简单——在这里,他可以看到生活的希望,只要努力,就可以过上好日子。

希望,对于驾驶着旅游汽车的司机来说,这个地方是充满希望的地方,或许,也正因如此,才会有人愿意花钱做上旅游汽车,然后走马观花的打量着这里,可是仅仅只能汽车上观望这座城市,能够感受到希望吗?

尽管明知道答案,但是司机并没有说出这一切,这些人可是他的衣食父母啊!恰在这时,又是一栋建筑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司机连忙放慢速度,接着向游客们解释了起来。

“大家请看,这里就是航空研究院,这里是全中国唯一的一个从事航空研究的地方……”

第四百三十章

汽车,银灰色的汽车。在路边走着的袁士骐在看到那辆“旅游客车”的时候,便伸手向汽车上的人们打了个招呼,在他看来这是一个礼貌,毕竟他们花了钱所买的到,仅仅只是在汽车上走马观花的观察这个城市,作为这座城市的居民,他有理由表现出自己的友好与礼貌。

“他们一定会羡慕自己吧!”

在即将进入研究院的时候,望着那在街道上驶过的银灰色的“旅游客车”心底这般得意着,袁士骐在试验工厂大门入口处展示了自己的证件,在保安人员检查之后,他才走进工厂,虽说这座工厂的规模并不大,但所指的却是那几间并不算大的厂房,而在厂房的另一端,则有一座单跑道的机场,航研所附属工厂的飞机制造完成之后,都是从这里起飞进行试飞。

“速度、结构、机动性!”

在袁士骐进入工厂工作室的时候,他听到老师的自言自语声,显然老师又在那里思索着如何完善“试24—2”的设计,而“试24—2”直到现在,仍然停留在纸面上,原因非常简单,许多技术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在研究所研制这型飞机的时候,曾经对航空俱乐部里的“高级飞行员”进行过调查,同时又收集了外国战斗机的发展动身,然后又据此“空想”出新飞机“应该”拥有的性能,诸如爬升能力、最高时速、航程、盘施能力、武器和引擎等都在最初的草案中决定下来,并据此制定了“设计计划书”然后又其于这一计划书,将航空研究所分成两个小组分别组织设计,按照所长的话来说这叫“内部竞争”最后胜出的样机,才能获得生产许可。

尽管方案是“空想”的,但是作为一名高等专科学校航空工程系毕业的学生,袁士骐却知道,那个设计计划书是何等的苛刻。

首先发动机被限制为r1830的国产型号——bhs一5型马力发动机,虽说发动机动力强劲,但是经过多次休改之后计划书提出的技术要求却极高,比如在4000米巡航高度最大平飞速度达到500公里以上,爬升能力则要求在3分30秒内上升至3000米,而作战半径为300公里加l。5小时续航时间,武器采用四挺12。7毫机枪,机动性优于菲亚特cr。32,炸弹可以携带两枚200公斤炸弹……

别说是航空研究所中的中国工程师,即便是那些美国、法国工程师,在看到这个技术要求之后,都只觉头皮发麻,直到现在,袁士骐还记得当这个计划书下达之后,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想要世界上最好的战斗机,做梦去吧!”,第二个想法就是“这一群疯子!”不单他这么想,那些从美国、法国聘请的航空工程师也持以同样的态度。

无不认为所里制定的这个“基本要求上调20%”意味着不可能,“多用途战斗机”这是计划书的核心,同样也是此时各国航空设计师的理想,因为他存在着太多的技术难题,既要保持战斗机的机动性,又要使其具备对地轰炸能力,而为保障前者,需要降低飞重量,而后者则需要增加机体防护,以抵御小型防空武器的射击,两者根本就是矛盾的组合,可能设计出这样的“多用途战斗机”吗?

可无论如何,两个设计组必须要硬着头皮上马组织这个看似“不可能”的项目,在北方公司内流行着一句话“我们只做最具挑战性前瞻性的研究……”因为这家公司就是要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综合性能、性价比、制造简易程度有很多相抵触因素存在。比如单就综合性能来说,盘旋能力、爬升能力和续航能力、火力互相矛盾,而速度和盘旋能力、视野、火力等根本就是势不两立……本计划的目的仅是在这些矛盾中作最大限度的调和,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的能力……”

诸多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对设计组的工程师们来说,根本就是一个折磨,而他的老师冯桂连这位去年刚从德国学习空气动力学回国的航空工程硕士,也是从那时起,开始夜以即日开始了研究,在袁士骐和所有同学的眼中,冯老师的脑子里想得太多,想的太细,也许他在梦里头还想着设计,当第一设计组在拿出初步方案之后,冯老师却依然在风洞试验室同华敦德、殷文友等人进行着风洞试验,通过大量的风洞试验积累空气动力学数据,同时又多次前往中铝公司查询各种铝合金的技术资料。

按照老师的要求研制“试24”有四个重点:引擎、螺旋桨、理想空气动力外形、彻底减轻重量。

在这四个重点中引擎是已经定型的,而螺旋桨、理想空气动力外形需要大量的吹风试验,而彻底减轻重量,不仅要从结构上着手,还要从材料上着手,两者缺一不可。

“老师!”

在袁士骐走到老师身边问候时,冯桂连看着自己的学生,先是一笑,然后又叮嘱道。

“士骐,能再减轻一点重量,可就要看你的了!”

在设计组中,袁士骐所从事的工作就是负责为减轻重量进行计算,以0。l克为单位,以减轻飞的自重,而这个工作已经快把他逼疯了,而老师的叮嘱却又让他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老师,放心下,今天我至少还能再减轻几公斤!”

嘴上这么说着,可在袁士骐走进工作室的时候,他立即产生一种几近崩溃的感觉。

“自封闭油箱要使用、防弹装甲要使用,还要降低重量……”

当再一次投入工作之后,袁士骐很便再一次陷入了“崩溃”因为依照现在的结构设计,飞机依然超重,为了减轻重量,他已采用一切手段,甚至不惜采用正在试验中的7075铝合金,这种铝合金物理性能与钢接近,正因如此,才能对飞机主桁梁、框架进行重新设计以减轻重量,但是减轻重量并不是盲目的,不能牺牲飞机机体的强度。

而现在负责“减重”的袁士骐却早已陷入一个瓶径之中,如何进一步减轻重量,但凡是可以采用的办法他都已经采用了,而为了降低重量,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取消座舱防弹装甲以及自封闭油箱,但是研究所却拒绝了,理由非常简单一一飞行员培养不易,飞机机体必须能够保护飞行员,就像自封闭油箱,完全就是为保护飞行员而特意研制,其原理非常简单,在金属油箱外粘贴一层生橡胶,利用生橡胶遇汽油融化膨涨的原理,避免燃油外泄。

“油箱……”

突然袁士骐像是想到什么似的,连忙翻出油箱图纸,以查看其结构。

“油箱内层为l毫米铝合金,外层为2厘米生橡胶,橡胶为什么这么厚?”

心下疑惑着,他立即拿起图纸离开了工作室。

“是这样的,因为油箱是用铝合金制造的包橡胶油箱,其被击穿时,汽油会从弹孔流出,因为铝基材料的弹孔上有毛刺,胶套不能封住弹孔,就是引发油箱燃烧。而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呢,我们只能加厚胶套,从而使毛刺在胶套内产生……”

面对油箱组的解释,袁士骐的眉头一皱。

“那有没有办法把厚度减少一点?”

“2公分,已经是最薄的了,你可以到试验场看一下,想要确保12。7公厘机枪弹击中后油箱不至外泄,至少需要3公分,我们是一枪一枪试出来的结果,2公分是确保7成机率不至外泄……”

“毛刺、毛刺……”

在油箱组的工作室内,袁士骐一张张的看着手中的照片,照片无一例外,都是自封闭油箱的试验照片,足足有几百张之多,而每一张照片上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弹孔出口处的金属毛刺,而这正是加厚胶套的原因。

“金属会产生毛刺,而且还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用金属制造油箱呢?”

思索着,袁士骐翻看着手中的技术资料,他首先考虑到是研究所研发的竹制油箱,可以对其重量计算之后,便立即否决了,其重量太重,这毕竟不是“幼狐”那样的教练机,一架战斗机,对于自身重量的每一克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o

“还有什么材料呢?”

随后他又开始翻看着材料表,这张表格上清楚的详列着公司生产各种材料以及材料的物理特性,其中中铝公司去年刚刚实现批量生产的7075铝合金,则是最重要的一种新型航空铝材,不过现在,袁士骐却完全放弃了铝材甚至金属材料,可是除了金属材料,还有什么材料呢?

突然,一种新型材料的物理特性映在他的视线内。

“拉伸强度323。7mea,重不到铝合金三分之二……”

这……诧异的看着表格上的这种一直被他忽视的新型材料,袁士骐的双眼冒着光,仔细的翻看着他的物理特性表,又查阅的相关资料之后,袁士骐整个人随之都变得激动起来,他像是发现了一个宝藏似的,大声喊叫着。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老师,我找到了!”

第四百三十一章蓝色的天空

民国二十五年7月,这一天天高云淡,这是一个炎炎的夏日,在烈日的暴晒下,北方航空技术研究所的试飞机场内却笼罩着肃穆的气氛,在停机坪上,头戴着草帽的技术人员、地勤人员,正在围着一架银白色的飞机,似乎正在检查着什么,这架银色的没有涂漆的飞机在烈日的灼烤下,映射着耀眼的光彩。

这并不是航空技术研究所研制的第一架飞机,甚至也不是第一次“战斗机”就在一个月前,“试24一!”已经进行了试飞,不过尽管其大多数指标都达到了技术要求,但是依然有所不足,也正因如此,“试24—2”才会引技所上下近千人的关注,因为这决定着航技所制定的“跨越式”研发是“痴人说梦”还是“技术进步”。

在人群中,袁士骐虽说显得有些自信,但自信中却又带着些紧张,相比之下作为总设计的冯桂连却是和组内的中外航空工程师们,在那里谈笑风声聊着天。

“一号机的空重是28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