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249章

山河血-第249章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扬,你觉得能成功吗?”

慈云桂的问题让方天扬摇摇头,然后他默默的说道。

“我不知道!不过我知道,任何有远见的人,都不会拒绝这个项目!”

方天扬似乎是在说自己,他之所以愿意作为慈云桂的助手加入这个项目之中,并不是因为制造那台设备对于机电工程师技术上的挑战,而是因为他看到了那台机器的未来,甚至就连慈云桂都不相信他说过的话——百年后,它会向电灯一样普遍,会成为了继电灯之后,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远见,但是在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又有几个人会有那个远见呢?慈云桂把视线投向会议室,在心底如此自语道。

而此时在会议室内,却同样陷入了争论之中。

“风险太大!”

“可不是吗?就像这电灯一样,开和关,有可能进行计算吗?或许我不是数学家,不懂什么二进制,但是这未免也太科幻了一些,就像是……”

“就像是凡尔纳的小说一样!”

“我们是应该支持新技术,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支持这一种如同天方夜谭的幻想!”

而在众人的反对中,乔治·多里奥特在良久的沉默之后,开口说道。

“的确,风险是很大,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像他说的那样,如果成功的话,通用电子计算机的未来是极为广阔的!”

在做出决定的同时,乔治·多里奥特又补充道。

“摩根在投资爱迪生研究电灯时,考虑过他会成功吗?考虑过需要多长时间吗?”

摇着头,乔治·多里奥特肯定的说道。

“投资公司的成功是基于对风险以及未来的判断上,电灯的发明开创了一个时代,但在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电灯却又是无法想象的,我想1870年代的人们看待电灯的心态,正如同我们看待通用电子计算机一样,我想……”

沉吟中乔治·多里奥特看着评审团的众人说道。

“我们,在座的诸位也许在不经意中开启了一个时代,正如同摩根从没有想到他的决定点亮了这个世界一样,谁知道呢?也许我们能够被历史记住正是因为通用电子计算机……”

o

耸耸肩膀,乔治·多里奥特又强调道。

“当然,如果他想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就必须要成立公司,这是为了公司未来的利益考虑,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我认为我们应该掌握这家公司……”

按照乔治·多里奥特的构思,这家公司构建的投资理念绝不同于这个时代投资公司的那种“货币投资”的理念,而是包含必要时提供管理支持和技术咨询服务的,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提出“掌握公司”的要求。

“20万!”

乔治·多里奥特随后又吐出了一个数字,这是他能够给予的投资。几分钟后,当慈云桂和方天扬两个人从乔治·多里奥特那里得到公司的决定后,慈云桂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欣喜若狂,或许仅仅20~j…‘元就交出了这家公司75%的股份,但是他对这份协议却没有任何异议。因为他不知道别的公司如何分配股份,而且他还没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要么接受担风险投资公司提出的分成法乖120~j…‘元的投资’要么他就只能选择放弃……

“多里奥特先生,我有一个疑问!”

相比于慈云桂的激动,这时方天扬却显得非常冷静,他看着多里奥特说道。

“我们申请的是507/元的投资,而你们给予的不过只是二十万元!”

“20~j…‘元的好处是你必须锱铢必较地勤俭创业。”

狡黠的微笑着,多里奥特给出了一个让他们两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的确,这的确是一个督促我们的理由,但是多里奥特先生,我认为我们有必要修改股份的分成,”

“天扬……”

在慈云桂欲阻止方天扬时,他却又继续说道。

“如果只有二十万元的投资,那么在这公司里,我认为你们持有75%的股份是不合适的,因为……”

“但是,你要知道,方先生!”

盯视着方天扬,多里奥特认真的说道。

“你们拿出的是一个概念,而我们拿出的是真金白银!”

“你们是在用二十万元,购买一个未来!”方天扬依然没有退缩他迎着多里奥特的视线说道。

“相比于这个未来,你们的投资太少,条件太过于苛刻了!”

笑声从多里奥特的嗓音发出,他认真的看着方天扬,沉默片刻后问道。

“那么你觉得合适的投资与股份应该是多少呢?”

“我希望在合同中将研发期间可视其进展追回不超过l00%的投资写入合同之中,如追加投资超过100%,贵公司可以得到75%的股份,反之……”

看着的多里奥特,方天扬提出了一个他认为极为恰当的条件。

“如果未追加投资,而获得成功,那么贵公司的可以得到的股份应该缩减至60%!”

第一十八章惊喜

对于年青人的建议,多里奥特却笑了起来,他摇着头说道。

“如果说,你们没有取得成功呢?”

剩下的话已经不需要再说,如果他们没有取得成功,北方风投的投资也就打了水漂,到时候损失的是公司。

“但是这样更能督促我们,更能让督促我们锱铢必较地勤俭创业,要知道,那时每一分钱,不仅关系到项目能否成功,同样关系到我们个人的未来

方天扬的争取让多里奥特打量着这个年青人,随后他笑了起来,对慈云桂说道。

“慈先生,我想如果没错的话的,将来,方先生也许会成为这家公司的总裁!方先生!”

伸出右手,在与方天扬握手的时候,多里奥特说道。

“我现在相信,无论如何这家公司都是值得我们投资的,65%!慈先生

;”

将视线转向慈云桂,多里奥特说道。

“祝你们早日取得成功!”

“谢谢您,多里奥特先生!”

在会议室内,发自肺腑的道谢声从慈云桂的口中吐出时,乔治多里奥特看着而前的这两张年青的脸庞,此时他并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但是他却相信一点,至少对于风险投资公司而言,这将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我知道了。”

拿起听筒,听着乔治_多里奥特在电话中的讲述,管明棠笑着挂上了电

之所以没有将“电子计算机”的资料释放出来,管明棠有着自己的考虑,现在电子研究所的真空管技术,整体远高于美、德等国,而在小型化方面,得益于苏联技术,更是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甚至于已经开始从事晶体管方面的研究,虽说具备了制造电子计算机的条件,但在另一方面,却没有对计算机的迫切需求,相比于“资料释放”管明棠更倾向于自主研发,而苏联技术资料以及后世的其它技术资料,只起到辅助作用即可,毕竟即便是从现来看,中国的技术仍然有十年的时间,用于电子计算机的研发。

用十年的时间完成电子计算机的研发,其效果优于用半年的时间“仿制”,先“仿制”后“研制”只是实现“短期追赶”的捷径,但科技的正常发展却没有任何捷径可言,循序渐进式的发展加上适当的提前研发,才是实现基础科学研究良性发展,才能最终超越欧美各国。

短期工业制成的仿制,并不能掩饰基础科学研究的落后,现在的苏联、后世的中国等后进工业国家或许在某些工业制成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是其整体基础科学研究却又制约了他们的发展,苏联如此,中国同样也是如此,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公署每年才会划拨大量的经费用于支持基础科学研究,而且公司也投入了巨额资金。

而就现在来看,北方公司的科学界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正轨,在借鉴后世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吸收那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慢慢的开始着自己的创造,无论是对于公司还是对于国家,都是百利而无一害,即便是有些产品因此推迟数年,也是值得的。

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

正当管明棠在那里书写着那个循序渐进的步骤和基本的时间表时,桌上的电话又一次响了起来,这一次响起的依然是先前的那部蓝色的电话,这部电话与另一部黑色的电话不同,这是接往公司的一部专线电话。

接通了电话,听着电话那头传来的话语,管明棠整个人不由先是一愣,随后诧异的问道。

“真的吗?”

在提出这句话的时候,管明棠的声音甚至显得有些急切,脸上更是带着震惊之色。

“好的,我下午一定会抽时间过去!”

在强调了自己一定会过去的同时,管明棠又用极为礼貌的语气说道:

“谢谢你的工作,请允许我代表公司会感谢你们的工作。”

如果可以的话,管明棠甚至更愿意用“代表国家感觉他们”,当然他并没有权力去代表那一切,尽管他清楚的知道,这项工作对于这个国家而言的重要性。

电话挂断了,管明棠依然处于震惊之中,整个人完全被那个电话给惊呆了,以至于他根本就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怎么会这么快?”

面对着桌上的那部电话,管明棠依然是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这个消息实在是太过于惊人了,这才多长时间?

闭着眼睛,管明棠回忆着那次俄罗斯之行,自己从俄罗斯带过来的“礼物”,那些礼物准确的来说,是自己“送”给这个时代的礼物,原本,还以为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毕竟相比于其它,这个礼物实在是太过特殊、太过复杂。

甚至可以说,它完全超过了公司现在的技术水平,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技术人员经过长期的努力之后,依然将它制造了出来。

实在是……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真的有些不敢相信啊!”

又一次,管明棠的唇中吐出了这么一句话来,尽管明知道重机公司那边绝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天自己的“玩笑”,但管明棠依然还是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

毕竟,原本只是让他们“研究”一下,谁曾想,他们不仅“研究”了它,而且还根据它制造出了样品,而且现在样品已经开始进行测试。

“这一切来的尽然这么的突然!”

感叹之余,管明棠拿起桌上的电话,管明棠询问道。

“仲民,今天下午和明天上午有什么安排吗?”

在确定下午自己并没有什么紧要的事情之后,管明棠才吩咐道。

“嗯,准备汽车,我们现在去新中汽车综合试验场!”

几分钟后,李直民走了进来。

“先生!已经成为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出发!”

在李直民进入办公室的时候,管明棠已经站起身,拿起了外套。

“走,现在就去!”

此时,管明棠全是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这几个月,他往返公司的次数远多过以往,或许这是因为过去几年建设功效的显现,大量“重点产品”的制造成功,作为公司的董事长,管明棠自然要去,但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急切过。

先生的让跟在他身后的李直民忍不住询问道。

“先生,是不是新中公司又有什么新产品下线了?”

先是ca…卡车这种中国第一辆批量生产的卡车,再到品质性能极为出色甚至优级于美国汽车的金鹿轿车的下线,可以说从新中公司投产以来,那里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现在先生又要去新中汽车综合试验场,难道说又有什么新产品准备投入生产?可分明没听说新中有什么新产品啊?

“仲民,等你到了就知道了!。”

管明棠的脸上带着笑容,边走边笑着,整个人的心情都显得极为不错。

“到时候,你会发现这一定是个惊喜!”

惊喜?

会是什么样的惊喜呢?

坐于金鹿轿车的后排座位上,李直民的脑海中不断想象着等待他的会是什么样的惊喜,而且还是在新中汽车试验场,尽管心知那个汽车试验场是利用北方靶场的区域建成,但却知道,绝不会是某一种新型武器,现在并没有什么新型武器能够吸引先生驱车上百公里前往试验场,而且先生还特意提到“汽车试验场”。

汽车试验场是新中汽车公司开工时同期兴建立的专门从事汽车试验的场地,而修建那座汽车试验场,与新中汽车公司推行的质保有着很大的关系,此时各国的汽车都没有整车质保周期,而新中汽车公司为了拓展市,在汽车下线后,即宣布实施整车质保一一2年5万公里整车质保,这对汽车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新中汽车公司如何保证自己的产品可以在2年5万公里正常使用的呢?难道要把一辆车一刻不停的开上2年?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于是新中汽车公司便参照美国的经验建立了汽车试验场,就是专门为了检测新车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而建的。从理论上讲,新车在试验场耐久试验道上跑4000公里,相当于在公路上跑5万公里。因为耐久试验道集结了此时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最艰难、最恶劣的道路路谱。

也正是得益于那座拥有有多个试验区,试验道路共计总长超过60公里,拥有67种典型特征路面,覆盖了国内外几乎所有的典型路况特征。

而汽车试验场的投入使用,有效的检验了新中汽车的性能,也正是在试车场上的试验,使得新中汽车公司推出一个又一个让汽车行业震惊不已的计划,而这些计划的核心就是一一争取市场,在外国汽车占据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情况下,与外国汽车争取国内的汽车市场。

“难道是美国……”

想到多天前在报纸上看到的新闻,李直民在心底暗自嘀咕道,心下想着,他便试探着问着先生。

“先生,您这么高兴,是不是早先的新中公司那个新闻的缘故?”

(未完待续。

第一十九章试验场内

“新闻?什么新闻?”

诧异间,管明棠看了一眼的李直民,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仲民,不要急嘛,到了地方,你就知道答案了!”

而先生的故做神秘,更使得李直民越发的好奇起来,他所指的那个新闻,是新北汽车出口美国的新闻,在半个月前,这可是轰动全国的大新闻。

得益于首创性的整车质保期和低于美国车的价格,不仅成功的使这两种汽车在国内畅销,甚至已经开始向美国出口一一半个月前,由北方贸易公司代销向美国出口的50辆卡车以及10辆金鹿轿车,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是对美出口产品出厂的话,先生应该去汽车厂而不应该是试验场才对啊,试验场是试验新车的地方。

难道新中公司又推出什么新的产品了?对美出口的两种汽车则是现在新中公司目前在造的产品,就李直民的了解,至少今明两年内新中汽车公司投产的汽车只有这两种型号,或者说在两种型号上改进的车辆,比如现在于专区公路上出现的“金龙客车”就是在的基础上研制,至于金鹿轿车,按照上次去汽车制造公司参观时,公司人员的介绍,接下来将在它的基础通过加大后备箱制造“五门汽车”,以作为旅行车或者出租车,就李直民所知,

这是先生的建议一一专区内所有的出租车都应使用五门车,这样的话,将来爆发战争时,这些出租车政府可以加以征用,一来其宽敞的后备箱可以放置枪械弹药,二来也可以通过拆除后排座椅,用于载运伤兵,弥补救护车的不足。

在专区这种“备战思想”是极为浓厚的,几乎所有的民用设施都考虑到了战备需要一一所有的下水道都是以防空隧道的标准修建,所有的楼房都有可作防空洞的拥有**外伸出口的地下室,而且每隔15公里县道都会按标准取直,并在道路两恻设立“公共停车带”,实际上取直的道路是飞机跑道,

公共停车带是停机坪。

把民用设施与国防设施结合在一起,在专区是极为普遍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