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394章

山河血-第394章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起身,管明棠看着杨杰,点头赞同道。

“耿光,你的顾虑我知道,但有些事情,我们总需要去做!”

有些事情,总需要有人去做,如果大家都顾虑重重的话,那谁还会去做事呢?

“司令,我以为,与其我们越俎代庖的去做,不如,我们‘逼’着中央去做!”

心知不可能说服司令的杨杰说出了他的看法。

“嗯?耿光,把你的想法说来听听!”

司令的询问,让杨杰手指着八宝山说道。

“司令,我们不仅要重建这里,而且还要在这里修建一个大大的忠烈祠,不仅仅只是安放五十八路军的英灵,还要把整个华北阵亡的中**人都安葬在这里,嗯,只限于华北!”只限于华北!杨杰的建议让管明棠的眼前一亮,他立即明白了杨杰的意思,他点了点头,然后抬脚朝着山上走去。

“我明白了,好了,现在,一起上去吧……”

第276章补偿

金风送爽,‘玉’‘露’迎秋,一眨眼日历已经翻到二七年的九月,此时的武汉已经慢慢走出了盛夏的火炉,尽管此时已经停战一月之久,虽说自停战后政fu便着手准备返回南京,但是直到现在都没有正式发布“还都令”作为首都的南京在历了月余的保卫战之后,城内外75%的建筑变成了废墟,所有街道都遭到毁坏,政fu‘欲’“凯旋南京”必先着手重建南京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随着政fu通过“重建南京案”数十名国内最优秀的建筑师便开始着手《首都建设规划》,经历了邯郸新区、大上海两地的规划后,那些建筑师已拥有足够的经验,采用欧美最先进的理念规划首都的重建。

尽管首都重建一期五年规划所需要的6000万元资金已经通过发行国际债券筹集,但是重建首都需要时间,在首都重要建筑一日未完成重建前,政fu依然只能于武汉驻留。

一场秋雨后,珞珈山的空气更显凉爽了。

“委员长,有什么急事嘛?”

陈布雷一进‘门’,便急忙问道,他被委员长的也话紧急召来的,有什么要紧事,非要在这里半夜召见自己?

而蒋介石正背手驻足窗前,望着漆黑的夜空。听到说话,慢慢转回身。这时他倒像不着急似地,眼光在陈布雷身上停了足有半分钟,委员长的目光却让陈布雷有些不安起来。

“中央已经决定似将各战区改为绥靖公署!”

蒋介石座也不让,此时他的神情中略带着些许沮丧,但却不无威严地问道。

“委员长,将各战区改为绥靖公署,这是中央早就定下的策略,既然停战协议已签,战区自然有必要裁撤,因此应有改为绥靖公署之必要。”

“彦及,设立绥靖公署固然是中央即定策略,但是……〃

话声稍顿,蒋介石有些心不在焉地在陈布雷面前踱起步来。委员长的变化,让陈布雷看在眼里,他隐约猜出了委员长是在考虑什么,恐怕还是和华北的那位不无关系。

“委员长,您是觉得,以绥靖公署主任一职不能让哲勤满意!”

出人意料的,蒋介石摇了摇头。

“以哲勤之心,别说是绥靖公署主任,就是只给他一个省主席,他亦不会有任何想法,哲勤忠国之心,实非他人所能及!”

经历了月前的一幕之后,对于他,蒋介石早就没有一丝怀疑,他相信管明棠、相信他的为人。

“但哲勤于国之功,可谓是有目共睹,北平绥靖公署之设立,确可令其成为华北第一人,但是……”

回头看陈布雷,蒋介石又不无沮丧的说道。

“但问题是外界、是舆论,他们能不能满意,会不会觉得,国家凉了功臣的心,他先建殊功以前,又……”

蒋介石的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管明棠几近丧命的一幕,子弹穿心而过,若非天佑,恐怕……想到过去自己对他的怀疑,蒋介石不禁有些神伤。

“委员长,我想国人是不会反对哲勤出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一职的,而且……”

思索着,陈布雷轻声说道:

“相比于其它人,没有谁比哲勤更合适,第一,北平绥靖公署辖理河北、山东、察哈尔三省,三省与东四省接壤,可谓是首当其冲,形势远较其它地区更为复杂。第二,虽现在停战协议已签,但日本多年来皆有“下客上”之习惯,而以哲勤之名,想来日军亦不敢轻举妄动,若其妄动,其其麾下‘精’锐之师,定可迅速打消日军野心。”

在陈布雷的眼中,甚至许多老百姓眼中,在中国能够威慑日本人的,恐怕也就只有管明棠,甚至就是在中日谈判时,日本方面也曾特意提出不能接受作为“好战派”的管明棠主政华北,进而影响到中日和平局势。

面对这一局面,负责谈判的王宠惠则据理力争,甚至拿管明棠自裁一事表明,管是服从中央的,当然,只要日军不主动挑起事端,他是绝不会主动挑起事端的,再则任命何人主政华北,是中国自身政务与日本无干。

“确实,没有谁比哲勤更合适,但……”

蒋介石心里平静些了,他指指沙发。

“彦及,坐吧。”

在陈布雷作下后,蒋介石才缓声说道。

“但中央亏欠哲勤太多了……”

半闭着眼睛,蒋介石想到在过去的一年间,中央对哲勤的亏欠,价值上亿元的机械设备、数千万元的军需,无论面对何种局面,哲勤对中央从来都是有求必应,甚至就连同六战区,亦未耗尽中央一分军费。

尽管他做出这么多,可是自己对他的怀疑……想到这里,蒋介石心里的愧意不禁更浓了。

“委员长,哲勤离汉前,不是曾与其有过一番谈话吗?”

点点头,蒋介石开口说道。

“五年,我允诺他,五年之内,我必对日宣战,反攻东四省!”

“委员长,若是不出意料的话,届时,反攻东四省之主力,应为第十六集团军以及第三十二集团军。”

看着若有所思的委员长,心知现在委员长总感觉对管明棠有所亏欠的陈布雷便开口说道。

“但,现在于北平绥靖公署所辖三省,既有中央军,又有西北军,亦有东北军,还六战区预备军,以及敌后游击部队,所以卑职以为……”

陈布雷的话让蒋介石的眉头微锁,随后他默默的站起身,或许,他总感觉对于管明棠有所亏欠,但是在牵涉到实际问题上的时候,尤其是军权的问题,总是无法做到“放下”

“卑职以为,无论是便于指挥,或者华北未来战备之需要,中央都应该授权其对华北各部队加以整编,如有必要的话,可以多给他两个番号,反正……”

反正无论中央给不给他番号,他都会自己想办法,就像六战区的预备军和国民自卫军,管明棠是遵守中央的命令,但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迂腐之人,实际上,他比许多人更‘精’明,至少在陈布雷看来,就是如此,那位连委员长上都看不上的、‘性’格孤傲的杨杰,就老老实实的、尽心尽力的当管明棠的参谋长,如此可以看出,管明棠对于驽下确实有他的独到之处。

“多给两个番号……”

凝视着陈布雷,蒋介石依还是有些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委员长,现在华北派系相对杂‘乱’,因此……”

虽说陈布雷的话未说完,但是他的提醒还是让蒋介石的眼前一亮,相对杂‘乱’!

走了i

中日停战后,中央同样面临着调整部队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管明棠同样也面临着,现在华北名义上有多达十个师的客军,如何调整、编理这些部队,还有预备军以及国民自卫军,林林总总多达几十个师,这些都需要番号,都需要加以整理。

相比于其它的虚名,这无疑是极为现实的问题,但是,想到哲勤麾下的几十万大军,蒋介石的心下依然有些犹豫。

“彦及,在明棠离开武汉前,我曾前往病房与其长谈,明棠曾提道,今年年内,六战区将实施裁军,他计划把部队压缩在两个集团军l9个师,34万人左右……”

提及管明棠的想法,蒋介石的心里又是一声长叹,其它部队的长官,裁其军如要其命,北伐成功后,中原大战为何打响,不正是因为李、冯两人拒绝裁军,但管明棠却主动提出裁军一事,无论走出于真心,还是虚意,至少他能提出来,不像一些人……

“所以,中央要首先支持明棠裁军,让六战区开裁军的头,等到六战区的头开开了,中央再对各战区部队进行调整,到那时阻力自然大减。”

“若是冒然给六战区增加编制只怕……”

对于裁军,蒋介石有他的顾虑,过去一年的战斗,使得他早就明白了中国陆军两百个师旅是什么样子,此次停战之后,在军事上重点就是对两百个师旅进行整理,从而达到留强去弱的目的,当然也可以消减地方军力,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是管明棠。

“六战区的编制不需要增加,现在六战区内中央授予的番号多达21个师旅,足够六战区调整之需,哲勤需要的是权力,对战区内部队调整的权力!”

看着若有所思的委员长,陈布雷又继续说道。

“只要给哲勤这个权力,他肯定能给中央一个满意的答复,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华北两省的财税之权!若是参照北平军分会旧例,只恐会引发地方上的反弹,但若中央不能做适当让步,又恐会引六战区地方不满,毕竟六战区负担了如此众多的军费,因此……”抬头看着委员长,陈布雷声音稍缓。“中央是否可以同意用两省财税代偿六战区自负战费,这样,既能安抚六战区,亦能让他人说不出挑词来,毕竟,六战区多达7亿元自负战费是有目共睹的!”

陈布雷的建议让蒋介石颇以为然的点着头,或许这是能给予管明棠最好的补偿了,相比于虚名,哲勤得到的是中央在军队以及财政上的让步,而且又能够让地方疾发无的。

默默的点点头,蒋介石的视线不由投向北方,然后半闭着眼睛说道。

“哎,希望……”

第277章会议

进了九月,眼下正是两头冷中间热的秋老虎时节,北平城里已有好长时间未曾下雨了,日正当中之秋老虎,热力依然炙人。而此时,在铁狮子胡同3号,这座欧式的建筑曾为段祺瑞执政fu、北平军分会亦曾在日军占领时,充当了日军“北支派遣”司令部,而在民国二十七年九月,随着北平绥靖公署的再次设立,这里自然当仁不让的成为了绥靖公署所在。

正如最初外界的猜测那样,北平绥靖公署下辖河北、山东以及察哈尔华北三省,而北平绥靖公署主任自然就是前任六战区长官管明棠,这一切都不出外界的意料。而此时在这热的让人受不了的正午,在绥靖公署会议室,北平绥靖公署所辖四十六个陆军师的各师师长、参谋长齐聚于于此,参加绥靖公署第一次军事会议。

此时会议已经召开了半个多小时。尽管会议室顶上的风扇不时转动着,但这里的空气却依然显得极为闷热,穿着军装,系着风纪扣的军官们更是人人都抹着汗,而伤势尚未全愈的管明棠,此时脸‘色’更显得的有些苍白,豆大的汗滴不时的顺着他的下巴滴在桌面绿‘色’绒布上。

“总之,还是那句话,任何军官‘插’手地方事物者,杀无赦!”

杀无赦!

在这三字从管明棠的口中吐出时,会议室内的气氛随之一紧,众人只觉得背脊无不是一麻,甚至就连于学忠这样的东北军老将,亦只觉心中一寒,没有人觉得管明棠这是在开玩笑,或者说走个过场。

看着台下的众人,准确的来说,是坐于前排的那些“老将”,于学忠、石友三、万福林、孙殿英、张荫悟……这些人无不是中垩**垩队的“知名将领”,他们之所以现在成为自己的“属下”原因非常简单,都是奉命率部留于华北或进入华北沦陷区实施游击战的将领,而现在,这十一个师的杂牌军,都成了“自己”的部队。

这些杂牌军,对于自己来说,根本就是‘鸡’肋,如果有可能的话,自己当然希望他们滚的远远的,邯彰军之所能成为一支强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未受旧军垩队影响。但现在,显然是不可能了。

就像在华北日军撤出后,这些奉命留于敌后的部队,更是四处而出,抢占县城以控制地盘,甚至阻挡公署派出的地方官员。

在他们的‘交’头结耳声中,管明堂只是冷冷的扫视着这些人,然后端起茶杯,在喝茶时,随着呼吸依然还能感觉到左肋心口处的微弱,那一枪没要了自己的命,但却打断了肋骨。

“主任!”

突然坐在前排的石友三站了起来,他看着喝茶的管明棠说道。

“我181师,从去年二十九军撤出河北,就没领过中垩央一分钱的军饷,”

在石友三站起身时,管明棠只是扫了他一眼,石友三一生中投机钻营,反复无常,脚踏多只船。曾先后多次投靠冯‘玉’祥、阎锡山、蒋介石、汪‘精’卫、张学良、日垩本人,而又先后背叛之,被时人称为“倒戈将军”。

“若是不就地自筹,兄弟们吃什么!”

盯着管明棠,石友三横声粗气的问道,全摆出一副大老粗的样子,可实际上,他的话里却藏着——绥靖公署到现在,还没有给他们划拨一分钱军饷,再不让自筹,岂不是要饿死他们。

“吃什么……”

沉‘吟’着,管明棠的眉头微微上挑,盯着石友三说道。

“各部的军饷,我管明棠会解决,烦劳不着中垩央,饿不着弟兄们!但是从即日起,各部若是再以筹集军需的名义‘骚’扰地方,就休怪军法无情了!”

说罢,管明棠又拿出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是公署成立后,各师上报的资料。

“石师长,181师的兵力是多少?”

“……”

“181师每月所需军饷是多少?”

接连几个问题,让石友三一阵哑然,而他的参谋长王清瀚几次试图提醒他,却被绥靖公署副主任杨杰盯着压根就不敢吭声。

“堂堂一师师长,不知全师兵力多少,你这个师长是怎么当的!”

管明棠的质问只让于学忠等人心头无不是一紧,他们知道,这位管长官怕是要立威了,谁也不会因为他年青而轻视他,可人总是如此,看着这位坐在台上,年龄不过只相当自己一多半的青年,谁的心里都会微觉不舒服。

“你的报告里提到181师全师13184人,王参谋长,是吗?”

丢下石友三,管明棠拿起手中的文件夹,直视着王清瀚问道。

“是、是的,管,管长官!”

额上冒着汗,王清瀚的心都捏成了一把。

“是13184人吗?”

厉声的质问、‘逼’视的眼神,让王清瀚的心下猛然一紧,可想到身边的师长,他连忙立正答道。

“报告管长官,的确是这么多!”

冷冷一笑,管明棠的双眼眯着扫视着站在那的两人,在他的沉默中,于学忠、万福林、孙殿英、张荫悟等人的心里无不是敲着鼓,众所周知,181师肯定没有那么多人马,即便是中垩央军的甲种师,也不见得有万三兵力,实际上能有8000人就顶破天了,各师都是这么个情况,而究其原因则在于“空饷”,这是中垩**垩队的“行规”,即便是中垩央军的师团长,他们或许不吃“人头饷”,但是“马饷”却照吃不误,甚至吃的比他们还厉害。

“哦!”

点点头,对于各师情况心知肚名的管明棠,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在某种程度上,他并不想杀人立威。

“石师长、王参谋长,你们坐吧!”

示意石友三、王清瀚坐下后,管明棠的话峰随之一转。

“此次,此次会后,联勤处会将各师7、8、9三月军饷开出!”

在众人的诧异中,管明棠慢声说道。

“诸位于国皆有大功,过去的事情,明棠不想亦不会追究,但是,现在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