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442章

山河血-第442章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伴随着蒙蒙雾色,雪花似乎弥漫在空中,将地面和天空连成一片毫无意义的模糊。它在地面上方飘接舞动着,形成了奇特而又超现实主义的画面,而每天夜晚,草原上的大风会将这一切演变成一场雪暴,在午夜的几个小时,甚至可以将温度降至零下38度,甚至更低。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冻伤开始成为大批减员的原因,不过得益于大量的防寒靴、防寒服以及其它的防寒被服被早早送到前线,尤其是大量的取暖设备被送到各个营排,尽管此时室外的温度越来越低,但却没有出现许多被截除了手指或脚的士兵被送回了家。

不过相比于过去,现在的战士们只能利用草草修建的散兵坑作为防御支撑,三四人坚守着一座散兵坑,一座座散兵坑分散在冰雪之中,为了保暖,战士们会用单后帐篷将散兵坑加以遮挡,随后在坑内围着煤油取暖灯。

在战争中,人们的智慧总是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为了取暖,同样也是为了战斗,散兵坑被精心的改进着,这种帐篷顶上覆盖着积雪的半封闭“掩体”内,煤油取暖灯散发的光亮被精心的加以遮挡,从而使其从正面看去,不会泄露一丝光亮,而对于散兵坑内的战士来说,在室外达到零下三十余度的极寒时,他们仍然可以享受到温暖,甚至于为了更好的休息,他们还在取暖灯的帮助下,用工兵铲在烤软的坑壁上“掏”出一个个猫耳洞。

不过这些猫儿洞并不大,只是勉强能让人伸进去身体,从而躺在散兵坑内休息,而不用像一开始那样蜷缩着身体,虽说如此,相比于陷入围困中的苏蒙军来说,他们几乎是身处于天堂之中。

“这群狗东西,这饿也饿个差不多了,天这么冷,也差不多该投降了吧!”

又一次,轮到赵思云执勤的时候,坐在布挡的前方,虽说脚下有取暖灯透出来些许热量,但他还是冻得不时的站起身,来回在只有一米多长的散兵坑里踱着步子,而唯一能保护他安全的,恐怕就是面前厚达一米多厚的冰结的冰墙,这道冰雪制成的冰墙可以保护他免遭苏俄狙击手的伤害,但却无法阻挡寒风,尤其是他这里还是位于下风口。

随手抓起一团雪,赵思云用雪压实在风口处,无论是面前的胸墙,亦或是散兵坑周围的风挡,都是这般蚂蚁啃骨头似的一点点的修建的,对于战士而言,这确实是打发时间的法子。

“喀吱、喀吱……”

突然,就在这个时候,隐约的在风雪中,他听到了踩踏积雪的声音,赵思云立即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在风雪卷起来白灰色的地平线上,视线中几乎看不到任何物体,但那声音分明……

就在疑惑的功夫,赵思云端起步枪,透过射击孔慢慢的观察着,突然,灰白色的地平线上似乎有些阴影在移动着。

“砰!”

不假思索的扣动扳机,赵思云能够看到那道阴影倒下了。

枪声打破了凌晨时分的静寂,几乎是在枪声响起的时候,地平线上便传来了一阵阵呐喊声。

“乌啦!”

终于,随着呐喊声越来越近,被惊醒的战士们看见一群苏军士兵,大约有l30、40人,他们拖着僵硬的步伐,穿过开阔的没有一丝掩护的平地,朝着战士们的防线发起了冲锋o。

“开火!”

战士们的立即用机枪和迫击炮对着他们开火,密集的交叉火力网立即把他们赶了回去,只是在那一片雪白之中留下一片血红,腥红的血,瞬间便在寒冷中结成了冰晶,死尸体上红色的冰晶,在清晨时分只显得分外的显眼。

过了一会儿,苏蒙军再一次发起了进攻,这回又是一次连级规模,大约有l50人左右,守卫着阵地的战士们再一次将他们击退。接着,苏蒙军又发起了营级规模的进攻,这次动用了500人,战士们几乎是看着他们向前推进了差不多公里远。

面对大规模的进攻,军官们则只是让让连里的迫击炮做好准备,随即下令开火,但苏军继续向前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密集的弹雨不断的落在他们的头顶,过膝深的积雪使得他们的动作看起来缓慢而笨重,以至于在战士们的枪口下,就像是无法移动的靶子一般。

这简直就是一场自杀,因为他们已经进入了开阔地,而且没有坦克、大炮或其他重武器的掩护,更重要的是积雪拖累了他们的脚步。在他们逼近到200米前,便已经被悉数消灭了。

“他们疯了!”

感觉着枪身的滚烫,赵思云几乎无法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幕,上级之所以下令停止进攻,正是因为米深的积雪已经严重到部队的机动,而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人依然不顾一切的进攻,他们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不知是出于好奇,还是希望弄到一些战利品,于是赵思云跳出散兵坑,想看看能否了解他们发起这种自杀性进攻的原因。

数百名被打死打伤的苏军士兵躺在被染红的雪地上,入目之处到处都是一片血肉模糊,冰雪中腥红的鲜血四溅着,与洁白的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红与白的映衬,这时只显得清冷至极,在寒冷中随着生命的消逝,他们的眼神越来越暗淡。医护兵跑到他们当中,为那些仍法着的伤员提供急救。

“他们似乎都是蒙古人。”

一个声音从赵思云身后传来,是一名军医。

“到现在为止,进行反攻的,差不多都是蒙古士兵。”

“为什么都是蒙古人呢?”

第三百六十章无路可飞的鹰

一轮残月,照著一座孤城。与其说这是一座孤城,倒不如说这是一座孤村,事实上,作为苏赫巴托尔省首府的西乌尔特无论是在苏俄亦或是在中国,这座所谓的“城市”更像是一个村落。

雪光映着月光把这个村落中的凌落的一些中式建筑映得惨白。刺骨的寒风在街道中吹过时发出一阵阵呼啸声,而在村落中,那些拆去门窗、房架的各种建筑,有的坍塌成一堆瓦砾,有的朝天张著大口,只显得分外的狰狞可怖。

空空荡荡的街道,冰结的路面被炸的坑坑洼洼。哨兵伴著寒风在路边徘徊,钢盔在月光下一问一闪,像游荡的幽灵。一声炸耳的枪响,空气颤栗了一下,更平添了几分死寂,朱可夫在窗前踱步。

在俄国人中他不过只是矮个头,一副标准军人姿态的朱可夫,是个性格硬朗,做事坚定,而且不动声色的人。

但这时不动声色、做事坚定的朱可夫,此刻内心里却是翻滚起一阵阵波涛,他偶尔的会点燃一根香烟,然后默默的吸着烟,再默默的思索着。

守?

即便中国人不发起进攻,恐怕也守不住几天了。

从中国人发动反攻的第一天起,中国人的进攻就极具针对性,他们的轰炸机、攻击机不停的对辎重仓库、车队实施进攻,在燃烧弹的攻击下,数以万吨的食物、弹药被摧毁于仓库之中,如果没有陷入包围,这些损失还可以得到补充,但是对于陷入包围的苏蒙军来说,食物、燃料的短缺,却是致命的,尤其是在这个酷寒的冬天。

没有充饥的食物、没有御寒的燃料,战争就不可能进行下去,尽管,现在他仍然无法同莫斯科取得联系,但是却尽可能的恢复了与陷入包围圈中的部队恢复了联系,他已经重新掌握了十三个师旅的位置,以及他们的基本情况。

无一例外的,他们的情况可以说都是极端恶劣的,既没有反攻的弹药,又没有足够的食物,有的部队,几乎损失了全部的辎重,换句话来说,现在,他们最大的敌人,不是中国人,而是饥饿,是严寒。

事实上,饥饿与寒冷,正是他们现在最大的敌人,几乎每天,都有数千人冻死或者饿死。

甚至在一些部队中,对于一些战士用战友的尸体充饥,指挥员们也都是视而不见,尽管如此,一些指挥员则在电话中直截了当的指出“即便是他们想要吃人肉,也没有能够把人肉煮熟的燃料!”

蒙古与任何地区都不同,这里没有丰富的森林,更没有丰富的燃料,因为没有燃料,蒙古牧民在冬季,甚至只能用牛粪、马粪充当燃料,现在陷入包围的苏蒙军,甚至连同炮车亦被士兵拆毁焚烧用来取暖,即便如此,燃料也已经耗尽了。

突围?

他曾询问过其它部队的指挥官,但几乎所有人都不觉得现在还有突然的希望,在饥饿面前人人平等,在吃不饱饭的情况下,拿什么去突围?

作为指挥官,现在朱可夫唯一能做的就是首先把那些蒙古士兵都消耗掉,以节约粮食、燃料,从而让包围圈内的苏军多坚持一两天,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命令蒙古骑兵以步兵出击,在他们出击之后,他们的战马还可以用来充饥。

“指挥员同志,昨天晚上第31师因冻伤减员l862人,第……”

在参谋人员的报告中,朱可夫的眉头拧成了一团。

三天前一股突如其来的寒流袭击了这里,温度骤然急降,并一直保持在零下几十度。由于严寒,许多马匹也开始大批死去,这还是第一次。它们是在寒冷的夜间死去的,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发现,此时此刻,士兵们无不是裹着毛越,他们已经被冻得麻木。每个人都觉得蒙古的寒冬甚至比西伯利亚的寒冬更为残酷,现在这个寒冬已经将这支军队击败。太阳很晚才会升起,冻伤给部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越来越多的士兵因为手指或脚肢被冻伤而进了医院,从而失去战斗力,许多步兵连严重减员,已经下降为排级规模。

在温度骤降至零下30度以下的时候,血肉之躯几乎已经无法承受这样的严寒,更何况在夜晚天气会变得更冷,大规模的减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命令前线的部队,尽可能的搜集一切可以用来防寒的物资……”

除去依如过去一样,下达搜集物资的命令之外,朱可夫并没有其它太多的选择,为了取暖被围困的部队几乎耗尽了一切燃料,甚至包括宝贵的汽油、柴油都被无视军纪的战士们用来取暖,没有燃料,坦克与装甲车已经变成了一堆废铁是突围,还是继续困守下去?对于朱可夫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选择,但突围,如何突围呢?向什么方向突围,在包围圈外,有策应的部队的掩护吗?

“一定要想办法恢复与莫斯科方面的联络!”

猛的将指间的烟蒂扔在地上,狠狠的用脚踩灭烟蒂,用手擦去窗户上的冻霜,看着室外正在飞扬的雪花,朱可夫回头看着身后的参谋人员说道。

“把我们的飞机全部集中起来,每一架飞机上都携带求援的信件,命令他们无论如何,都必须飞往乌兰巴托!把我们这里的情况如实的报告莫斯科,请求莫斯科的支援!”这或许是最后的选择了!只要有一架飞机能够安全的飞到乌兰巴托,那么莫斯科就能够获得这里的情况,也许,援军……援军,现在,他们还能支撑到援军到达的那一天吗?

机场上,一架架/i6战斗机上早已落满了雪花,在机场的附近尽是飞机的残骸,曾经庞大的空军部队在中**队的轰炸中,被炸得肢离破碎,数以百架的战机在空战中被击落,更多的战斗机被摧毁于地面,中国的飞行员甚至会在夜间对机场实施轰炸,在这座野战机场上,少数的几十架飞机,却是苏蒙军最后的空中力量了,至少是最后的,可以投入使用的空中力量。

此时,这些飞行员们在地洞中喝着马肉汤,一张张瘦削的脸庞上带着一丝绝望,同样也透着一丝希望,饥饿同样也在困扰着这些飞行员,但现在,希望似乎又一次回到了他们的身上,他们将要再一次出击,在这个暴风雪的天气中,他们将再次起飞,只不过,他们的升空不再是为了保卫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空,而是为了把文件送往乌兰巴托,恢复第一集团军群与后方的联络。

在任何一场战争中,从没有如此多的人将生命寄托在如此少的人身上,现在,这36名飞行员肩负着的却是二十余万幸存的苏蒙军士兵的生命。

“同志们,这也许将是我们最后的飞行任务,我要求你们,苏联要求你们,必须不惜代价的完成我们的任务,在这里,忍受着饥饿与严寒的战士们等待着你们的好消息!”

在政治委员的动员中,所有的飞行员都是沉默着,类似的任务他们的战友也曾执行过,但是却没有任何任何消息,也许,他们遭遇了中国人的拦截,也许,是恶劣的天气使得他们无法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恶劣的天气中飞行,充斥着太多的未知数。

而现在,在这座机场上,所有的能够起飞的飞机都将升空,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掩护彼此完成任务,确保至少有一架飞机能够安全的飞往乌兰巴托。

一个小时后,在天气中暴风雪肆虐的时候,飞机一架架的起飞了,这些飞机义无反顾的飞往充满危险的天空。

几乎是编队刚刚形成,便有两架飞机摇摇晃晃的朝着地面坠落,看着眼前的这一幕,谢廖沙甚至都没有看上一眼,他只是驾驶着飞机朝着乌兰巴托的方向飞行着,这才是现在最为重要的任务。

在编队飞行半个小时之后,突然,在风雪中穿过十数道快速疾驶的机影,是中国人的“鹰战”,自高空俯冲而来的鹰战像是扑入羊群的恶狼一般,只不过是一个照面的功夫,便有十几架飞机拖着黑烟坠落了。

当战友们自发的迎敌作战,以掩护其它人驾驶飞机离去的时候,谢廖沙却压低操纵杆,凭借着il53优异的机动性,将飞机尽可能的降低,在接近地面的时候,他甚至能够感觉飞机几乎要被风雪吞噬,但他知道,现在这些风雪固然可怕,但却是自己最好的掩护。

当谢廖沙小心翼翼的驾驶着这架漆成白色的il53贴着地面飞行的时候,在他的身后,激烈的空战仍然进行着,而谢廖沙却是心无它物的谨慎的驾驶着飞机与风雪抗衡着,此时飞机已经完全同风雪混成了一体,甚至几度有飞机从他的头顶驶过时,飞机上的中国飞行员都没有注意到这架与风雪混成一体的ll53。

将飞机贴于地面飞行员的谢廖沙并不知道,此时,地面的杂波保护了他,使得他得已避开数百公里外的空中的那双巨眼,他只是偶尔的把视线投向机舱边挂着的妻子的照片,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飞到乌兰巴托,在那里,他也许能够活着回到妻子的身边。

“娜莎,很快我就能够回家了……”

第三百六十一章政治的需要

塞音山达空军基地,这座基地是驻蒙苏军规模最大的基地,在风雪中,基地内巡逻的苏军士兵不时的搓着手,以让自己暖和一些,过去曾满是飞机的机场跑道上,这会却没有几架飞机,倒是附近不远处,有几架覆盖着冰雪的sbl型快速轰炸机的残骸。

对于苏联空军来说,从他们进入蒙古的那一天起,空战的结果就是一边倒的,他们损失了上千架飞机,却依然无法获得制空权,而随着天气变得越发恶劣,尤其是在这种暴风雪的天气,机场内少数的飞机便彻底的停飞了。

停飞!

表面上这是因为天气的原因,但在另一方面,作为基地的指挥员,伊万诺维奇却知道,停飞是因为内务部的命令。

一个星期前,从莫斯科赶来的内务部将驻蒙军事顾问逮捕,同时驻蒙公使亦被命令回国,结果自然可想而知,随后,内务部亦接管了驻蒙苏军司令部,其中自然包括这座空军基地,大量的军官遭到逮捕,而他们的罪名非常简单——勾结敌国,出卖情报与敌军!

这一切都发生在第一集团军群失去联络之后,换句话来说,现在,是时候需要有人为第一集团军群的惨败负责了。

当然,这并不需要“苏俄人民的慈父”负责,需要负责的自然是那些无能的将军们,但问题是,不仅仅只是将军,甚至一些尉官亦遭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