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第6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奢求什么呢?
不!
他不是在流亡,他是在重新开始,很快,他就能够率领军队实施反攻,重新解放苏联、解放俄罗斯,在德国统治下的人民将会得到解放。到那时,全世界都会见识到俄罗斯的力量,再也不会有任何人会轻视他。
但现在,他只能忍受着这一切!
“根据我们从代表团内部获得的消息,会议的进展并不理想,在东南亚问题上,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分歧太大,中国坚持要求东南亚各殖民地必须**,而英国则要求**必须是在伦敦授权的情况下,由英国主导实施**!”
“嗯……”
拖着声音,斯大林默默的点燃烟斗,随后他走到窗前,透过厚实的防弹玻璃,可以看到巴基斯坦那荒凉的土地,即便是这片荒凉的土地,英国人也不愿意让他们在这里享有权力,他在这里不过只是客人,受主人管制的客人。
“也好!”
背对着莫洛托夫,斯大林眼望着窗外,仿佛是自言自语似的说道。
“就像他们在那里谈下去吧,无论英国人最后是否会让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分歧,就是实际上的两国矛盾。他们的矛盾激化了,对于我们来说,只会更为有利!”
他依旧站着,没有转过身来。
“好了,回去工作吧,另外请贝利亚同志过来一下!”
在贝利亚走进车厢的时候,斯大林正在车厢里来回踱着步,抽着烟斗,见到贝利亚后,他直接的问道。
“贝利亚同志,我们同印度的同志恢复联系了吗?”
作为客人,面对“主人”的冷漠,斯大林采取了最简单的方式,更准确的来说,是他决定流亡印度的时候,就已经作好了打算,在时机恰当之时,把印度从殖民地中解放出来,从而在这里建立一个新的“苏维埃”,当然,现在还没有到这一步。
“是的,我们已经同他们恢复了联系,现在,印度的同志们,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斯大林同志!”
贝利亚如实的回答道,毕竟,这是他的老本行,干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嗯!”
点了点头,斯大林稍加思索后,又继续说道。
“一场发生在这里的革命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利的,英国或许,现在是我们的朋友,但是一但他们同德国议和的话,失去了共同的敌人,我们也将会变成不受欢迎的客人,甚至,英国人极有可能为了讨好希特勒,将我们出卖给德国人!”
而这正是斯大林选择流亡印度的原因,在这里,他看到了机会,对英美那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不信任,或者说对外界的不信任,使得斯大林更愿意看到一切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从一开始,他便认真的考虑过如何在这里“反客为主”。
“是的,斯大林同志,这正是我担心的!”
“而无产阶级者是没有祖国的,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印度的同志,赢得印度的**,以印度作为反攻的大本营!”
握着烟斗,深吸了一口烟,斯大林才接着说道。
“所以,贝利亚同志,我们要加强在印度的工作,如果时机成熟的时候,新的革命浪潮将会席卷这个国家!”
新的革命浪潮,在提及这个词汇时,斯大林的内心却充满了不安的情绪,相比于革命,他现在更担心的是,他们,会出卖俄国吗?
第1167章变化
赤旗陨落!
这个新闻不过只是在报纸上占着一块豆腐块大小的篇幅,没有人去关心俄国的陷落,没有人会去关心“人间天堂”是否会继续存在,至少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压根就不会去关心俄国的命运。
俄国陷落了,与中国何干呢?
确实,对于更倾向于独善其身,至多只是会把眼睛投在东南亚、朝鲜等传统势力范围内的国人而言,俄罗斯确实不怎么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不过依然有一些固执知识分子为了俄罗斯陷落,而悲伤,在悲伤之余,他们更是在报纸上发表一些文章纪念这个国家,当然,在文章中他们会用“背后一刀”去形容俄罗斯的灭亡。
在不少人看来,无论是德国的入侵亦或是日本的进攻,都很难彻底瓦解那个“人间天堂”,反倒是他曾“真诚”帮助过的国家,却在背后给予其最为致命的一刀,从而从根本上倒置了那个国家的崩溃。
当然,并没有多少人会去理会这些文人的无病呻吟,对于许多国人而言,或许,过去他们希望从苏俄的迅速崛起中寻求强国的答案,但是现在,对于绝大多数国人而言,他们相信中国已经走上了正轨。
或许,还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所幸一切都在慢慢的解决,而人们最为关心的国家的尊严、荣誉,都在战争中得到悍卫。
我们的国家从未像今天这般富强!
或许,相比于历史的辉煌,民32年的中国仍在复兴路上,但是,近代百年以来,国家从未像今天这般强大,在战场上,军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以摧枯拉朽横扫东北以及东南亚,在外交上,美英等传统列强终于把中国摆到了与其对等的大国位置,至于在国内民生上,化肥、良种以及现代农具的推广,加之“三七五减租”的成功推行,不仅让农民吃饱了饭,农民的收入亦大幅度提高,压抑了十数年消费*的农民在收入增加的刺激下,消费*迅速激增,受到市场刺激的工业消费品生产空前繁荣。
前线的胜利、市场的繁荣、收入的增加,总之,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印证着一个名词“盛世”的到来,中国百姓从来都是一群极易满足的百姓,他们所图无非只是“一口饱、一身暖衣、一片栖身之瓦”,只要达到这几点,那便是百姓传说中的“盛世”。
虽说距离洋历年还有二十来天,入冬的农闲后,闲下来的农民纷纷赶到市集,开始为家人采买着各种商品,碎花洋布、搪瓷脸盆、雪花膏、洋荑子,因为农民的消费市价甚至有所增涨,毕竟,现在正值战时,大量工厂转产军需导致了市场供应的不足,但对此,那些因粮价上涨收入略增的农民,并不会在意许多。
“哎,过去愁钱不够用,现在愁买不着东西!”
手背在身后握着烟袋的老梁头,一边走一边嘟嚷着,他的左胸前别着条蓝色红三色授带,那是军属的标志,在农民消费合作社,这个标志可以让他插队购买紧俏的商品,甚至在做公共汽车的时候,这个标志同样可以让他做到前排。
虽说不用排队就买到所需要东西,但是他依还有些不满意,碎花布竟然限售,即便他是军属,也只能买十五尺,如果想多买的话,就要到普通的商店去买“高价货”,消费合作社里的商品价格比市场上低了一成。
“这下两个儿媳妇、还有两闺女可咋个分……”
嘴里这么抱怨着,可老梁头的脸上却带着祥和的笑,这笑是发自内心的,六七年前,他愁的是如何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可现在,他想的却是怎么让日子过的更好些。可偏生碰到今个这事儿,想着儿媳、闺女分不均,心里头禁不住有些犯难。
突然,他止住了脚,瞧着一旁地摊后面悬绳上挂着的挂像走不动了。
“这像咋请的?”
“6尺的中堂,不贵,才一块钱!”
这是委员长的戎装挂画,先前老梁头家里也挂着一个半身像,不过瞧着这大幅的挂像,他却动起了念来。
“那我就请一幅!”
“第13个了!”
在挂像年画摊后边的茶馆里头,杜庆余一边说,一边从盆中取出一个花生米放在桌上,只见桌上摆着13个花生米和上百个瓜子。
“可不,许老板办公室里也挂着领袖像!”
丁克武同样感叹了一声。
“过去,我觉得,这南京政府也就那么回事?可这两年,咱们差不多前后去了三四十个地方,远的有云南的、近的有河南,偏的有甘肃,这老百姓家里头,挂领袖像的越来越多了!”
感叹着,杜庆余的脸色有些变幻,看不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作为北方机械的工程师,他们两来到这个浙南小镇,一个是负责机器的安装与教授工人操作,而另一个则是负责技术传授。走南闯北的多了,自然感慨也就多了。
“老百姓的日子比过去好了!”
丁克武瞧着市集上的百姓,出身乡村的他,可以直观的感觉到农村的变化,现在农村新房越来越多,而且老百姓身上已经很少见那种肮脏的满是油泥的衣服,一穿便是一冬的破棉袄越来越少了。
“自然,也就对政府感恩戴德了,在华北,老百姓感激的是先生,而在这……”
自然不用说,看那卖出的戎装像是谁,便知道他们感激的是谁了。
“可,可他们不想想,良种是咱们的农业合作社出资推广的、化肥是北方化工生产的,就是“额定地租”、“三七五减租”,那也是咱们那边先实施的,是先生开创的。如果……”
“如果南京这边不接受,又有什么办法?”
朋友的反问让杜庆余顿时一哑,确实,如果南京不推广、不接受又有什么办法。
“前两年,这南方地主的眼里盯着地,只租不售,可现在,工业品市场景气,他们又售地办厂,这才有了这两年,老百姓的日子日渐好转,毕竟少了地主的盘剥,要不然啊……”
“嗯,仔细想想,这两年国家变化是够大的!”
杜庆余点点头,瞧着市集上的百姓,想到这两年,在大江南北的乡间那一座座新开工的工厂,还有脸色日渐红润不见昨日满面菜色的农民,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敢说,等于战争结束之后,再过五六年,到那时,也许,中国就会真正的富强起来,不仅国家强大,而且百姓也会富裕起来,毕竟……”
话声稍顿,丁克武凝视着街上的那些百姓,脸上的笑容变得灿烂起来。
“毕竟,现在国家不同于过去了!”
在两人离开茶馆后,因为是周末的关系,他们两人并没有回工厂,而是继续在这个江南市镇里逛着,虽说华北的乡村比这里的乡村市镇更繁荣,不过这里的市镇却带有更多的旧时的记忆,对于习惯华北式的变化的他们来说,这一切反倒有些让人留连。
“是啊!”
在经过市镇上那所两年前刚刚建成的国民小学的时候,透过窗户隐约的可以听到课堂中传出来的读书声。
“白糖甜,甜津津。要问此糖何处造,此糖造自台湾人。想当初,郑成功。开辟台湾多艰辛。愿望后人长保存。甲午年,起纠纷。鸭绿江中浪滚滚。中日一战我军败,从此台湾归日本。台湾糖,甜津津。甜在嘴里痛在心。”
教室中传出的儿童的朗读声,让两人微微放慢脚步,无论是华北亦或是南京,早在十年前,课本中就满是宣扬爱国主义、抵抗外侮,铭记国耻的课文,甚至于,他们两人当年读书时,也曾读过的如“五日后”、‘国际信义’以及这篇“台湾糖”的文章,或许,也正因如此,在他们的心底,总是会把日本视为中国真正的敌人。
“台湾……”
念叨着这个名词,杜庆余的视线不禁朝着台湾的方向看去,或许,他们吃的是广东糖,但正是这篇课文,让他和许多同学一样,知道台湾是个盛产白糖的地方,同样也知道了,台湾是日本从中国割占的国土。
“也许,很快,咱们就能收复台湾了!”
丁克武自言自语道。
“只要咱们的军队能连战连捷,到最后,肯定能打到台湾,即便是不打到台湾岛,也没事,只要他们把日本打败了,别说是台湾,就是日本的国土,没准,到时候,咱们都要从他们身上挖下来一块,”
点点头,杜庆余并没有接过朋友的话,而是神情凝重的说道。
“早先,我收到徐士夫学长的一封信,他是北高专29界冶金专业的,现在在鞍山钢铁工作,在信里他提到在钢铁公司附属医院,见过一个台湾人,他的国语说的甚至还没有日语利索,不到三十岁,他甚至觉得自己是日本人,而不是中国人,我不知道……”
话声稍顿,杜庆余朝着台湾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用复杂的口气说道。
“你说,台湾人,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吗?”
第1168章台湾
凌晨时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音便在台北东部的机场上传来,在高射炮弹于空中炸开的黑色烟团中,数十架b25轰炸机又一次将上百吨炸弹倾泄在日本飞机、机库上,日本机场顿时笼罩在一片浓烟之中。
距离大陆较近的台湾,自战争爆发以来,一直都是中央空军的轰炸重点,岛上的日军机场、军营、仓库以及港口皆是中央空军b25轰炸机群的重点照顾对象,尽管其轰炸强度远无法于中美联合轰炸机部队对日本实施的毁灭性轰炸相比,但却依然给台湾造成了许多影响,因为轰炸使得台湾的港口内积泊着十数万吨无法驶出的商船,码头上更是堆积着如山的白糖、大米。
不过每一天,作为一名记者富田仓便会在轰炸之后,第一时间采访那些台湾人,然后将台湾人的反应发表在报纸上。
即便是最精确的轰炸,也少不了造成误伤,尽管中央空军对台湾轰炸的目标极为明确——以军用目标为主,但总会有一些炸弹或是因为投偏或是因为气流的带动落在原本并不在轰炸范围内的居民区。
街道上到处都是消防水管灭火时残留的积水,空气中依还弥漫着一股呛人的硝烟和烟火味在烧的焦黑的瓦砾间,面色惶然的百姓从废墟中收拾着仍可使用的家当,在路边躺放着一具具尸体。
作为《台湾新新日报》的记者,富田仓自然知道,这是教育台湾人反对中国的好机会,实际上,几乎每一次,中国轰炸机对台湾实施轰炸之后,报纸上都会用相应的报道去教育台湾人——中国人压根就没有把他们当成同胞。
一如往日一般,在拍下路边的那些尸体和抱着尸体痛哭的百姓之后,富田便去找几个受害者采访他们的感受。
依如过去一般,找来的百姓果然很配合,个个对中国空军义愤填膺。这种愤怒是真实的,毕竟,他们的街坊、邻居、亲人在轰炸中失去了生命。
而这种对于中国的愤怒,显然是日本方面特别喜欢看到的,对于日本来说,他们清楚的意识到,接下来台湾极有可能是中美联军向日本本土发起进攻的第一站,现在台湾人的愤怒,恰好能够帮助他们在未来更好的守卫台湾,甚至更有利于日本在台湾的征兵。
于是,经过富田等人的一番煽风点火,原本因失去亲人、邻居、街坊而悲伤不已的百姓们立即就开始气冲冲地发言了,真心实意说的话,正好都是日本人喜欢听的。
“为什么中国飞机要轰炸我们!”
一声质问从一个阿伯的嗓音迸发出来,他的目中甚至还带着泪水,一听着他在那愤怒的指责着,富田连忙用相机记录下这张愤怒的脸。
“我们心里都把中国看作祖国啊……祖国的这个飞机居然来轰炸我们啊!”
咦?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对啊!就在富田还没弄明白的时候,旁边又响起了另一个百姓的附和声。
“祖国的军队,为什么不考虑我们这些同胞呢!”
“祖国要这样对我们,是逼迫着我们帮日本人打祖国嘛!”
……
正准备去学校的王子辉听着街坊们的指责,瞧着那些日本记者憋的通红的脸,顿时便笑了出来,可在露出笑容的时候,他的心底却又有些失落,呼吸着空气中呛人的硝烟味,看着身边一栋栋被炸毁的房屋,他不禁为台湾的未来感到有些担心。
台湾地狭人稠,在这儿打仗就跟抡一把刀在澡堂子里挥舞一样,很容易伤到人,或许天空的那些中国轰炸机从没有把台湾人当成目标,但误炸误伤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但中日两*队在台湾大打出手,到那时,会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