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678章

山河血-第678章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的工作效率,日本人惊奇的目睹到那些由吉普车和卡车组成的车队,一列列的驶入日本的每一片土地,即便是许多低级别的士兵,似乎也能够开动车辆,他们奉命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从修理发动机到用瓦椤铁搭建临时窝棚,这些中国人不指往他们的慷慨得到什么报答,因此诸如强奸和欺压人们之类的事情并没有出现,甚至还帮助他们维持治安——逮捕了大量以“战胜国公民”自居,买东西不给钱、强、奸、抢劫的在日朝鲜人。

不过只是短短的一个月,日本人也大都接受了并默认了这种占领军的统治,在一开始,占领军上下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日本人会抗拒占领军的统治,但是其对占领军的平静接受恰好应验了东方文化的格言“胜者王侯败者寇”,在日本历史上无数次权力转移中,得胜的幕府将军总是以天皇的名义发布命令,现在太阳旗正在落下,天皇这种永恒的力量又维持了日本的平衡。

在日本的每一个城镇之中,都会有人劝导人们接受现实,告诉人们,来自中国的征服者不再是敌人了,而是他们的保护者,是保护日本免遭“西洋鬼畜奴役”的保护者,他们不计前嫌的保护是无私的,或许,他们进屋并不脱鞋,甚至许多士兵并不识字,但是,日本人应该感激他们,如果没有他们的到来,现在日本也许已经被“西洋鬼畜占领”,而日本人也将遭受“蓝眼睛、黄头发的英美鬼畜的奴役”。

现实的日本人,在投降后,迅速的选择了顺应!对于许多日本人来说,来自大陆的中国先遣军现在已经不再是异邦的占领军了,甚至就连驻日占领军司令高胜仑,这位曾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的中国将军,现在也成为了日本新的幕府将军了,甚至一些外国记者采访乡下的老农对中国将军的看法时,他们的回答也是“天皇不可能现挑选出一个更好的人了”。

只用了短短的一个月,日本便从最初对占领军的抵触变成了对占领军的顺从,这一过程快的甚至有些惊人,甚至在春节来临时,信件犹如洪水般的向高胜仑涌来,感谢他拯救了这个国家,并表示支持他对在未来制定的政策,尽管现在,占领军当局还没有制定对日本的占领政策以及改造政策,但出人意料的是,人们相信,占领军当局和高胜仑将军会给日本带来新生。

第1216章日本问题

日本民谣说:“若想生活似神仙,帝国饭店住几天。”东京帝国饭店设备先进,环境幽静,空气新鲜,仕女如云,酒巴、夜总会、有按摩女郎为之擦身的男女混浴澡堂于一体。

如今,作为东京奢侈象征的帝国饭店却成了日本人望而生畏、高官富商和花花公子望之却步的地方。原因则是因为驻日本占领军最高总司令部设在这里。

驻日占领军总司令的办公室、会客室、卧室、书房、文娱室和卫生间设在第十楼。房间里的陈设物件,是两天前从涩谷、银座、池袋三家饭店的贵宾室挑选出来的,显得十分豪华。办公室的墙壁上,除了一个巨大的书柜外,只有一幅民国缔造者的孙中山半身画像,没有别的悬挂物,这是典型的军人办公室。

作为驻日占领军总司令,除了午餐和两小时午睡,高胜仑就一直坐在办公桌旁的转轮皮垫围椅上思考问题。一支小巧的仿自ppk的23式手枪,总是别在腰间,对于军人而言,军人总离不开武器,即便是作为高级将军的他,虽说几乎很难用到武器,不过,作为军人,他还是喜欢随身携带武器。

在这个新年的清晨,即便是高胜仑并不愿意客套,又一次,裕仁天皇在两名卫士的护送下,乘车来到了占领军司令部,向占领军司令“请安”或者说拜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早在高胜仑来到东京的当天,就已经同幕僚们制定了一条条,如何破除日本人心目中“天皇神圣”的传统概念,而天皇亲自己求见占领军司令,则是把中国政府给予高胜仑的“天皇和日本政府的统治权从属于你”的指令,以形象的方式传达给每个日本人。

如果说作为驻日占领军司令,高胜仑一直在做什么,恐怕就是千方百计的利用一切方办法去“破坏”着日本的“传统”,从而实现对日本的占领与统治,而现在,这一切正在初见成效。

就像今天裕仁亲自登门拜年一下,明天,照片就会刊载在日本的每一个张报纸上,每一个日本人都会知道,今天他们的天皇亲自登门拜年,这对于打击天皇神圣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想到先前裕仁那谦卑的神态,高胜仑的唇角微扬,面上露出一副“太上皇式”的得意之色,不过这种得意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在他坐在椅上,再次拿起文件的时候,脸上的笑容便迅速消失了,眉头再一次紧锁,自从来到日本后,他还真没有怎么笑过。

作为驻日占领军总司令,高胜仑不仅需要担负起驻日由中、美、英三国组成的多达46万军队领导之责,同样还担负着日本,这样一个曾经敌国的治理,可以说他肩负的任务十分繁重。

要在短时期内,用新的政治模式,把人们视天皇为神,视日本为神国,具有二千多年封建天皇制历史的日本改造过来,谈何容易!从一个月前裕仁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当天晚上他在沈阳接到管明棠的电话,从东北方面军司令一职上卸任,两天后奉命指挥四十六万中、美、英联军着手进驻日本起,就没有睡过一晚安稳觉。

曾经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关系,在日本的留学经历使得他比其它人更了解日本,不过他还是花了十天时间阅读日本历史书籍,但是不读还好,反倒是越读越糊涂,最后索性就再也没有读了。

作为一名军人,高胜仑相信凭借坚信自己的意志,凭借日本人对权威的服从以及数百名“日本通”,他能够把日本改造得使日本人能够接受,使南京和北平都会感到满意。至于裕仁接受不接受,则完全不在高胜仑的考虑之中,反正,对每一个日本军届政届要员的生杀予夺之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每每想到这里,他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二十五年前离开大连时,乘船前往日本留学时的自己,那时自己至多也只是想到,有朝一日把关东州收复,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十三年前,当日军一夜之间占领东三省的时候,他们是否能想到,十三年后,日本会举国而降?日本人没想到,当年甚至有些心灰意冷的他,同样也没有想到。

感叹着世事的变化,高胜仑就感到这十几年间所付出的种种艰辛,以及军人以及国民作出的牺牲是值得的。而现在,三百万军民鲜血与牺牲铸就的胜利,是否能够演变成为果实,就要看他能否完成自己的任务,想到这里,即便是再疲惫,高胜仑也会感觉精力顿时充沛起来。

等到把日本改造过来,就在国内设立“高培仑纪念图书馆”。纪念馆设在哪里由你来定。想到离开北平前往日本时,哲勤的许诺,高胜仑的心底便是一阵激动,在中国,这是前所未有的荣誉,如果放之大洋彼岸的美国,这则是历任总统才享有这分荣誉以外。

在中国只有他能够享受这一荣耀了,人生几何?这可是光前裕后的大事!于是,高胜仑的又多了一分心思。想来想去,他的纪念馆决定设在自己的家乡,这也算是给家乡的回报吧!

现在,点燃一根香烟,高胜仑看着桌上的文件,那些“日本通”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纲和目,决定先抓住修改日本宪法这根纲绳。由谁来修改?国内方面有的是人,招之则来,国内的那些法律专家早就跃跃欲试的试图通过对日本宪法的制定,为将开制定中国宪法铺平道路了,换句话来说,日本是一个试验品,是中国共和宪法的试验场。

但在另一方面,必须有日本人参加。日本方面谁适合?他认为理想的人选,都可能是被逮捕的战犯,诸如曾出任过日本首相的广田弘毅、近卫文麿、平沼骐一郎,都是日本的文人政客,但无一例外的,这些政客又对侵华负有直接责任,甚至,他们中的许多人,现在都在宪兵的看管下,尽管没遭到逮捕,但是自由已经受到限制。

让这些人参与制定日本战后宪法,显然是不合适的,更何况,这也与北平的态度相违,在北平,准确的来说,是在管长官的构想中,未来的日本必须在各个方面,都是中国的“仆从”,这意味对日本旧官僚体系的排斥,但在另一方在,想要治理这个国家,却又不得不借用日本旧官僚的力量,甚至还有天皇的力量。

想到天皇的力量,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在来日本之前,在北平管长官曾经讲过一个笑话:给日本士兵发几片药,告诉他们日服3次,他们一有机会就把药扔掉。但如果在盒子上写明“天皇要求他们每天服用3次”,那么他们便会老老实实地按照指示服药。

这就是日本人,在日本人的诸多特性中,对天皇的极端崇拜以及军国主义的影响,是对未来中国对日本“占领”的最大阻力。就像现在日本人将他高胜仑视为新的“幕府将军”一般,日本式的思维仍然在左右着日本人

此时,在思考着关于日本的问题时,高胜仑的思想像一匹无缰的野马,由日本的宪法制定,又到未来的政府结构,同样也想到了即将设立的国际军事法庭。哪些国家参加?多几个国家参加好?还是少几个国家参加好?

进而又想到昨天晚上,实施的那场大规模逮捕,涉及人数多达十六万余人,在未来还有可能增加至少数十万人,特别军事法庭将会就他们在华期间的行为进行调查,一但发现其涉及到在华暴行,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一根绞绳,或者一发子弹!

这场逮捕会不会在日本激起什么强烈的反应?

在心底寻思着诸多问题,高胜仑沉沉地吐出一口烟雾,伸手抓起摆在办公桌上的电话机话筒,电话打给了他的参谋长范汉杰,范汉杰是黄埔一期,可以说是南京的嫡系,这恰恰也说明了现在驻日本占领军的一些问题,四十六万占领军中,四十一万为华军,而北平与南京各占一半,表面上范汉杰参谋长,实际上,他却又是二十万中央军的指挥官。

“是总参谋长吗?我是高胜仑。有一件事情我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请你的秘书下个通知,因为我的两个秘书都外出了。请马上通知住在英国的潘西凡将军和美国的巴克纳将军,于今晚七点三十分来最高总司令部开会。至于会议怎么开,等会儿你来我这里一下,我们好好研究研究。再见!”

挂上了电话,高胜仑又拿起了另一份报告,报告是关于日本目前的饥荒问题,先前裕仁求见时,亦曾恳求过援助,以缓解目前的饥荒,但是……谁会给他们援助呢?

美国人?美国人显然无意维持中国在日本统治的稳定,至于国内,向日本提供几亿元的援助,显然也不太现实,可如果日本人都在挨饿的话,那么……现在的统治又能维持多长时间?心思沉着,突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另一股力量。

“公司……”

第1217章公司的未来

“……大公司在默默地接管战后的世界,不用铁和血,只用金钱和物资。一切都是那么廉价,那么肥厚,那么有前途,凡是重要的矿产、工厂、金融集团,都象吸盘一样被国内的大财团、大公司吸进去,无可奈何,毫无办法。……别人流了血,大公司和大财团得了天下。作为战争的一个衍生物,上百万个新富阶层诞生了……”

——《进步报》民33年1月17日

这场战争最大的胜者是谁?

许多人都认为是国家,无疑是国家是胜者,通过这场战争中国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中国的尊严得到了悍卫,同时国家还成为一个真正的工业国。国家似乎在这场战争中受益无穷。

在过去的三年间,总额超过一千亿元的军费拨款和打赢这场战争的旗号下,纳税人的税金、养老金以及银行存款都被迅速转到各家军火商的账号户头上。他们自然不会把钱锁在保险箱里,金钱的生命就在于它的流动。商人们立刻用它们购置机器,试验武器,更换陈旧的生产流水线,转产有利可图或利润丰厚的武器系统。但对一些大企业和商人来说,无疑是一场财富盛宴,在中国南北,数以万计的人成为百万富翁,数以十万计的人成为了富翁。

而在参与这场盛宴的宾客中,最为突出的代表,自然是北方公司,相比于其它企业,这家战前营业额既占中国gdp30%的大财团,更是在这场战争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通过对东北敌产以及中亚、西伯利亚敌产的收购,公司的生产能力相当于全国工业生产力的65%,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不可逆转的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公司的影响几乎扩散到中国的方方面面,在战争时期,军人们手持北方制造的武器,驾驶北方的汽车、飞机,搭乘北方的舰船,用北方的药物治疗,所有的一切都是带着“北方的印迹”。

在军队如此,在民间同样也是如此,人们在北方置业建设的社区中醒来,坐上北方汽车制造的公交车或者北方重工制造的机车,而开动汽车和机车的燃料同样是北方能源提供,前往北方企业中工作,在周末的时候,人们会在北方控股的“家乐福”购物,甚至在生病时,也会前往“北方医疗”接受治疗,用的药亦来自北方药业,他们吃的面粉、喝的牛奶、穿的衣服,其原料亦来自于“中国农合”。一个庞大的北方帝国影响着中国人的方方面面,以至于国人的生活根本离不开北方,以至于一些人甚至用中国人一生无法避免的三件事—死亡、税收和北方—来形容这个商业帝国的庞大与影响。

就帝国而言,北方帝国是成功的,而与国内许多大公司不同,北方更多的时候,是着眼于未来,就像在战争时期,北方帝国就制定一个不同于将军们的作战地图一样,随着战争的结束,在东北、在东南亚、在中亚以及西伯利亚,甚至还有刚刚投降的日本,帝国的事业被迅速铺开,一切都是那么的廉价,回报是那么的丰厚。而这一切,完全源自于公司的远见,也许,是商人的贪婪。

民33年2月1日,北婆罗洲首府山打根,在《上帝保佑吾王》的乐声中,米字旗被降下了,同时伴随着《国旗歌》的曲调,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被升起,记者们纷纷用相机、电影摄影机记录下这一幕。

这里是中国的殖民地?

当然不是,中国并没有殖民地,过去没有,现要同样也没有,但这里为什么会升起一面中国的国旗?

“……公司将致力于本地经济工业开发,促进本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作为北方公司的总经理,孙郡在发表演讲时,他的神情看似肃穆,可是他的内心却在那里激荡着,从今天开始,北方帝国将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经济体,而是一个真正的“帝国”,而这个帝国甚至还有属于自己的20万平方公里“国土”。

早在西历1943年10月下旬,北方公司驻伦敦分公司,便在伦敦同一家英国的北婆罗洲特许公司进行谈判,希望收购其对北婆罗洲的所有权以及管制权,尽管北婆罗洲是英国的保护国,其对外关系由英国控制,但其所有权与管制权却属公司,这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公司领地”。

初时,谈判极为顺利,特许公司的董事们根本无意出售公司,更无意将公司售于中国企业,而这一切,在开普敦会议召开后,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在得知丘吉尔在东南亚殖民地问题上作出让步后,公司董事会连夜召开了紧急会议,当夜即于北方公司签订合同,以113。万英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