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希特勒的间谍 >

第11章

希特勒的间谍-第11章

小说: 希特勒的间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贡献是提供可以选用的间谍名单。
    纳粹党的新闻首脑,同时也是宣传部的国务秘书。他建立了一个专门机构,从
各个通讯社和各种报纸中搜集比较重要情报,并且要求他走到哪里这些情报就送到
哪里。因为他总是跟着希特勒走的,这些重要情报送到他那里后,他就把它们交给
元首。
    私营部门收集情报的机构主要是一些庞大的卡特尔和武器制造商。象法本化学
托拉斯和克虏伯那样的企业,都有专人仔细地阅读各种技术报刊,并且向国外派驻
代表。它们的耳目从不放过对它们的企业具有价值的情报。对于正在重整军备的德
国来说,这些情报常常意味着就是军事装备和供应品。它们建立了庞大的情报机构。
经常将原始资料和完成的报告交给军事机关。
    其次是许许多多的私营研究机构。它们通常分析研究经济资料,并且根据这些
资料写出报告,提供给军方。一九四三年年底,这些机构划归德国保安总局六司G
组监督。这个组并没有使这些机构提供更多的情报,而且它们的情报总是些无关紧
要的东西。一九四四年九月,这些机构中的多数都关闭了。
    德国这个庞大的、匆促草率建立起来的情报体系,是由许许多多互不协调而且
常常你争我夺的机构拼组成的。它通过遥远的、多种多样的渠道收集从各地源源送
来的情报,其中一些情报是重复的。每个机构都提炼自己的情报。它们提炼情报的
方式不一样:有的象军事部门那样,通过专门的分析情报的机构;有的象外交部那
样,通过一般的官僚机构。
    然后,那些互相妒忌的部长们,骄横自大的党官们,三军首脑机关的不可一世
的将军们,都争先恐后地将他们手中的宝贝情报送交给元首。
    希特勒所希望的正是如此。各个机构之间闹不团结,互相竞争,使得他得以控
制整个情报机构。而且,由于他是唯一能够看到所有情报的一个人,他可以用他自
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来判断这些情报。他不会轻易把这种权力让给其他任何人。事实
上,他也从来没有让过。但是,他的这种做法却给德国情报工作造成了两个致命的
弱点:一个是缺乏效率,另一个是让一个疯子总管情报。
    注:1 、阿尔贝特·施佩尔是德国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译者。
    2 、汉萨同盟是公元十三到十七世纪北欧城市结成的商业,政治同盟,以德意
志北部诸城市为主。——译者。
    3 、德累斯顿以出产人物瓷象著称。——译者。
    4 、无线电城(RadioCity)是纽约的娱乐场所,那儿有纽约市最大
的电影院——译者。
    5 、金贝尔斯(Gimbels),纽约一家大百货商店。——译者。
    6 、凸出地带战役(The  bettle  of  the  Bulge)就
是—F面所说的阿登战役,时间在一九四四年十二月至一九四五年一月。——译者。
    7 、总督岛(Governor' s  Island)是纽约东南、纽约湾上
部一岛屿,与曼哈顿之间有渡船来往。该岛为美军用地,岛上设有军事监狱。该岛
自从荷兰总督沃特·范特威勒一六三七年从印第安人手里买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
内为殖民总督居住地,因此得名。——译者。
    8 、千秋帝国:希特勒曾经吹嘘纳粹帝国将久历千年,纳粹党徒因此称第三帝
国为千秋帝国。——译者。
    9 、查理一世(1157——1199)——英王,在位期间1189至1199,第三次十字
军东征头领之一,也称狮心查理。——译者。
    10、指维尔纳·冯·布洛姆贝格陆军元帅。——译者。
    11、兰斯,法国北部城市,一九四五年五月七日,德国在这里无条件向盟军投
降。——译者。
    12、德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战术。由一艘潜水艇跟踪目标后,把目
标的位置、速度和航向报告给能够拦击这一目标的其他潜水艇,以便集中力量来对
该目标进行攻击。——译者。   
      4。圆筒高帽
    这是个大房间,布置着豪华的家具。从窗口望出去,亚热带的公园里种植着许
多松科常绿树。房间里,一个短小精悍、面部轮廓分明的男子坐在大写字台前起草
一份电报。他是德意志帝国驻伊朗特命全权大使。一九四一年的这个夏日,他在德
黑兰大使馆里起草的这封电报里面,有一个紧急情报。
    对许多人来说,伊朗看来是钳形攻势的目标。从利比亚,轴心国的军队威胁着
埃及,因为只有它阻碍着西方到伊朗去的道路。德军从俄国南部挺进,似乎所向无
敌。这两支军队显然要在中东会师,以便希特勒占领那里的油田。然后他可能取道
伊朗向印度推进,同日本人握手,这样轴心国就征服全世界了。
    但是在一九四一年七月三日这一天,这把钳子的两铗离德黑兰都还有数千英里,
伊朗的油井主要还在为英国出油。
    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谍报局早些时候接受任务要破坏这些油井,但是还只
不过在制订计划,而大批德国技术人员仍然威胁着这些油井,伊朗国王表示无意驱
逐或扣留这些外侨。
    外交官的主要作用除了谈判以外,还要打报告。埃尔温·埃特尔大使并不是职
业外交官,虽然他能穿着条纹裤子,戴着圆筒高帽,而且信心十足。和第三帝国的
其他许多人一样,他是因为对党效忠而官运亨通的。当他——九三二年入党的时候,
他只不过是个小小办事员,但他爬得很快,当了党卫队的准将,在意大利作为纳粹
党的领导人呆了三年,接着希特勒于一九三九年底任命他为驻伊朗大使。而他非常
了解一个大便要打什么样的报告,这一天他正坐在写字台前执行这个任务。
    昨天,他收到有关伊朗局势的极为重要的情报,英国决定占领伊朗。
    埃及驻伊朗大使接受他那矮胖的、爱好色情文学的国王法鲁克的命令,将这个
情报送给埃特尔。法鲁克和许多其他埃及人一样,憎恨英国人统治他的国家,他料
想德国人可能取胜。法鲁克把这个情报送给埃特尔,借以证明他非常相信德国。虽
然埃及驻伊朗大使并没有说明法鲁克是如何听到这个风声的,但他一再强调,这个
消息不是谣传,而是确实了解到的英国的决定。英国总参谋部要求派遣五十万军队
占领伊朗,用两个月的时间作准备。真正要接管这个石油租借地区,包括波斯湾港
口在内,预料只要三个星期,就能完成。
    埃特尔把这些都写在报告里,另外还写了一些敌人计划的更具体的情况。
    他将电报译成密码。第二天早晨,当电报局开门的时候,这份电报便发到了柏
林,这是向柏林提供的关于英国对伊朗计划的第一个可靠的情报。这个情报立刻被
送呈希特勒。希特勒考虑了一下,但是没有采取行动。过了几天,埃特尔继续打电
报说,伊朗正在准备自卫抵抗英国军队,这或许是哄骗元首的情报。但是,到了下
个月,有迹象表明情况越来越危险。埃特尔从“可靠人土”那里获悉,英国人已经
“建议撤去”油田里工作的德国人。几个星期以后,一个“万分紧急”的电报促使
希特勒采取了行动。埃特尔报告说,他同伊朗首相进行了一小时的交谈,这次谈话
表明,伊朗人开始在英国的要求面前屈服了。此时德国元首大吃一惊,发狂似地要
求伊朗国王在德国军队从俄国开来援救他们之前,要把英国人抵抗住。但是空话是
抵挡不了枪炮的,过了两天,当英国军从和俄国军队分别从南、北进入伊朗时,希
特勒只能暴跳如雷。埃特尔已经尽力而为了,他及时发了电报,提供了精确的情报,
但是真枪真炮把愿望打得粉碎。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外交部从事间谍活
动的一段故事。
    为什么一定要外交官来做这样的工作?难道政府不能在国内收集有关另外一个
国家的情报吗?显然,在国内不如在另外一个国家的内部收集情报来得好。置身于
那个国家,可以会晤较多的人,能够阅读较多的一般报刊和各种类型报刊,可以旁
听议会辩论,参观建筑物,而且,只要在街上走走,购买食品和衣服,坐火车,上
剧院,就能感觉到这个国家经济和文化的活力。大型驻外使馆里的专家、通常称为
“专员”,集中了解所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的情况。他们主要通过同
所在国政府官员的交谈和阅读报纸来收集情报。他们把这种情报汇编成报告,通过
邮件、电报或无线电送交外交部。在柏林市中心,威廉街七十六号,一栋用灰色石
头砌成的十八世纪的房子,就是外交部所在地,除了大门两侧的两个狮身人面像以
外,一切设计都朴素大方。里面,官员们在政治商务部门的各地区组里办公,阅读
外交官送来的报告,并且根据这些报告,向德国外交政策的唯一决策人阿道夫·希
特勒提出外交政策建议。         对于德国外交部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意味着驻外使馆一个个地关闭,它
的影响减弱下去。但是战争也迫使外交部在它一向回避的领域——军事领域——里
工作。外交官一般宁愿让他们的武官去搜集有关军队和武器的情报,他们自己则追
求调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这样一个崇高目的。但是纳粹的侵略把他们的亲善使命变成
了害人的勾当。甚至在战争开始以前,外交国务秘书就通知各个主要驻外使馆,不
要使劲地维护和平,而要“在获得军事情报方面进行合作……”。
    德国驻美国的领事们积极热情地担负起这个任务。爱德华·卢尔茨在纽约剪辑
报纸,购买英国及其海外领土的地图。在费城的埃里希。温德尔斯、在芝加哥的格
奥尔格·克劳斯一维希曼博士以及在克利夫兰的卡尔·卡普都寄剪报给华盛顿的武
官。在洛杉矶的格奥尔格·居斯林博土仔细研究当地报纸——他的领事馆阅读十种
南部加利福尼亚的报纸,以及其他的出版物,包括商会的专门报告。他还派他领事
馆里的一个人,每周两次开汽车出去观察,数一数几乎是露天的工厂生产的飞机数
量。
    战争期间,外交官们首先要搞清楚对方想干些什么。对他们来说——对所有的
人来说也是这样——这种想要知道对方将干些什么,是最艰难的任务之一。有时他
们,或者向他们提供情报的人,是成功的。埃特尔预先提醒英国要进占伊朗就是成
功的一例。一九四三年德国驻西班牙大使的报告也是成功的。他在五月二十五日的
电报中说,他的老朋友,三个星期前被罗斯福总统接见过的西班牙驻美大使说,罗
斯福将在一九四四年再度参加竞选,只有美国在军事上遭到重大挫折,才会减少罗
斯福重新当选的机会。
    但是,外交官,或者提供情报给外交官的那些人,往往犯错误。一九四零年,
德国驻华盛顿代办预告,美国给英国五十艘驱逐舰、英国让美国使用西半球基地的
这样一笔交易达成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几个星期后,这笔交易成功了。在丹吉
尔,德国外交部派驻那里的代表发电报给柏林,叙述了在北非的轴心国部队投降后
一个月,他同西班牙的总参谋长的一次谈话的中心内容。这个西班牙人刚刚拜访了
美国马克·克拉克将军,觉得美国人给他“一种很坏的印象……
    他不认为克拉克将军的军队在两个月之内能准备好对欧洲发动大规模进攻。”
可是一个月后,美国人在西西里登陆了。
    由于预言错误而造成最严重后果的一次事件,是一九四一年春天在南斯拉夫发
生的。德国外交部同统帅部谍报局和党卫队保安处一样,事先完全不知道南斯拉夫
发生了政变、撵走了亲轴心国的政府,建立了反轴心国的政府。这个变化导致希特
勒进攻并征服南斯拉夫,因而使他猛攻俄国的计划推迟了一个月,他后来回顾说,
这是使他在这次战争中败北的原因。由于这次情报失误,希特勒愤怒斥责他的间谍
头目和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
    象这样使人难堪的事情不止一件。里宾特洛甫想控制党卫队保安处对外间谍机
构,但他没有成功,因此还得依赖它和统帅部谍报局提供秘密情报。希特勒怀疑苏
联大使馆的一个间谍、里宾特洛甫手下的一个情报员是双重特务。他经常批评里宾
特洛甫的外交官,表现出他普遍不相信专家和专业人员。正在这个时候,从完全不
同的一个方面提出的一个建议引起了里宾特洛甫的注意,使他在焦头烂额的困境中
找到了一条出路。伊拉克开始反抗英国的统治,他的政治部负责人建议外交部给那
里的反英领导人一部无线电发报机和一套密码;这样那位领导人就能直接把政治情
报发给外交部,外交部就可以不依赖统帅部谍报局了。里宾特洛甫同意这个意见,
并且根据这个意见建立了一整套他自己的间谍机构。
    他的想法几乎是有先例的:十八世纪的法国,路易十五的驻外机构中另有一套
秘密报告和谈判的机构,这个机构使得在正式的外交官以外又多了一套人马,而且
常常互相抵触。里宾特洛甫觉到间谍提供的情报可能给希特勒印象更深;它肯定会
更好地迎合希特勒的这种观点;最好用勾引外国使节和外国政治家的女儿的办法来
搜集外国情报。认为间谍机构可能会触犯长期存在的外交常规这种想法并没有吓住
他。南斯拉夫政变后三个星期,四月九日,德国外交部政治部主任记下了里宾特洛
甫在那一天作出的决定:立即为外交部在北非和中东建立一个它自己的情报机构,
独立于统帅部谍报局和党卫队保安处。  为此,他(里宾特洛甫)尽一切可能提供
经济援助,无论是黄金还是外汇,并说,他要指示路得部长(马丁·路得,德国内
务部长)提供一切必要的最现代化的技术援助,诸如无线电设备,等等。以后这个
机构将并入由外交部长组织的一个独立于其他各部的新的情报机构之中。
    两个星期以后,里宾特洛甫任命安多尔·亨克领导这个机构,安多尔·亨克是
个四十五岁的职业官员,当时在柏林工作,一九三五年入党。
    亨克在情报部门内部建立他的中心,也许是作为一种伪装。名称叫做情报三处,
情报一处和二处,以及后来的四处到十五处,以对外宣传的方式发情报。以后亨克
到处建立获取情报的据点。有时他从柏林派人出去;有时他利用手边的人。每个据
点的头目都是德国在那个国家里的使馆人员。他们雇用德国报刊或通讯社的记者、
商人、当地德国居民等作情报员。亨克禁止“积极的间谍活动……我们要坚持使用
合法手段,不要做损害友好关系的事情。我们不能去砸保险箱或偷窃外交邮袋!”
这种禁令可能违反里宾特洛甫的愿望。情报员的目的与其说是搜集具体情报,不如
说是笼统报告对某个国家的感受,它的政府的稳定程度以及关键人物的可靠性。
    亨克在几个星期之内就使这种机构运转起来了。
    使馆负责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竞争机构,但是他们大多数并不提出抗议,特别是
因为他们能够阅读这些报告,虽然他们不能修改或扣留它们。党卫队保安处则比较
难对付了,有一次它真的逮捕了情报三处的几个情报员。情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