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希特勒的间谍 >

第57章

希特勒的间谍-第57章

小说: 希特勒的间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和战术,在德国进攻法国的前一天法国将显然是三个师的兵力从东部调往巴黎,
比弗布鲁克勋爵被任命为英国空军生产大臣,以及法国陷落后欧洲的形势。此外他
还忙于非情报工作。他到罗马尼亚视察驻那里的一个德国军事代表团,就宣传工作
提出建议,向陆军总司令汇报在波兰枪杀妇女和儿童的情况。
    在波兰、挪戒和法国战役期间,蒂佩尔斯基希一直担任第四副参谋总长。但是,
同许多其他军官一样,他实际上想指挥一个师。一九四零年秋天前后,由于他在参
谋部的工作干完了,眼前又没有作战任务,哈尔德于是告诉他,一俟接替他的人从
东京回国,他就可以去那里担任陆军武官。一九四一年一月五日,两人交换了工作。
    新的第四副参谋总长是格哈德·马茨基上校,四十六岁,高个头,是一个使人
愉快的步兵军官。他是在二十年代同哈尔德一起在慕尼黑的一个军参谋部共事时互
相认识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在东线和西线都打过仗,在几所大学学过哲学、经济、历
史和国际法。他曾在国防部国联处工作过,他是除了上过著名的参谋总部军官学校
以外,还上过武装部队军事学院的少数德国军官当中的一名。俄国战役开始后,他
随同哈尔德一起搬到参谋总部东普鲁士大本营。
    每天上午,他从副官或下级处长那里得到有关敌人情况的情报后,便在参谋总
长和陆军总司令召集的上、下午形势会议上,和各处处长一起介绍这些情报。参谋
总长和陆军总司令将这些情报写进各自的报告里,在元首每日两次召集的形势会议
上进行汇报。马茨基本人从来没有出席过元首召集的形势会议。同蒂佩尔斯基希一
样,他向哈尔德提供特别高级的报告:英国共有多少军队,日本能否对英国宣战,
德国期望俄国的德占区的收成能有正常年景的百分之六十至七十,以及维希法国会
不会发生危机等等。由于东线外军处和西线外军处提供了基本情报,他认为他的工
作主要是进行综合平衡。在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东线的情况下,他力求
使西线和对德国的战略可能产生影响的政界的情报赢得人们的承认。但他失败了。
尽管他作出了种种努力,证明地中海同样重要,希特勒却告诉哈尔德:  “我对这
个边缘地区的战争不感兴趣。”
    一九四二年九月,希特勒撤掉了哈尔德,换上蔡茨勒。         新任参谋总长反对剩下的两个副参谋总长,即主管作战问题的第一副参谋总长
和主管情报的第四副参谋总长。在进行战争动员的时候,哈尔德取消了第二、第三
副参谋总长的职位,他觉得他们碍他的事。剩下的两个副参谋总长,把蔡茨勒和各
处处长隔开了。由于同样原因,他将原来由第一副参谋总长领导的作战处改为直接
归他领导。在和平时期,副参谋总长们将参谋总长直接控制的下级处长从十几个减
至五个。但是,取消剩下的两个副参谋总长的职位,虽然意味着参谋总长表面上大
约有十六个直接下级,其实真正同他打交道的几乎只有三个,即作战处长,东线情
报处长和军需处长。
    在战争期间,由于分别开辟了陆军总司令部战区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战区,
其他的处退到幕后了。但是蔡茨勒的反对意见也有不那么公平的地方。第一和第四
副参谋总长的资格都比他老,他似乎感到尴尬。他或许觉得,如果他把哈尔德指定
的两个高级领导人的职位取消了,就会削弱参谋总部内反对他所信任的希特勒的那
股势力。由于开辟了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战区,马茨基的工作中有一半是蔡茨勒不
感兴趣的。马茨基未能使东部战区以外的诸种因素引起指挥机关的注意,证明情报
工作普遍缺乏效率。此外两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七月,当时仍然担任西线德
军参谋长的蔡茨勒,由于大肆宣传同盟国对迪埃普的袭击是一次被挫败的登陆行动
而赢得了一些荣誉,因为这个观点符合希特勒的看法。而马茨基的声誉却受到了损
害,因为他根据被缴获的命令,证明迪埃普袭击只是一次试探。
    由于所有这些因素,蔡茨勒在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九日,盟军完全出其不意地在
北非登陆的第二天,取消了第四副参谋总长的职位。马茨基被调去指挥第二十一步
兵师。东线外军处、西线外军处和武官处直接归蔡茨勒领导。武官处处长霍斯特·
冯·梅伦廷上校承担了一部分原来由马茨基承担的报告政治军事情况的任务。
    情报机构能够通过第四副参谋总长这个职位很高的共同上级,向搜集情报和使
用情报的机构施加压力,这一职位被取消大概减轻了这个压力。马茨基的比较全面
的综合看法渐渐消失。但是这点无论如何够勉强的长处,同取消这一职位、同两个
战线可以进行对比、同两个情报处服务的各个机构可以呈现出差别所带来的有利条
件相比,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在组织工作方面,损害德国军事情报的各种奇怪现象中,最奇怪的恐怕是在最
上层长期缺乏一个估计敌人的能力和意图的机构。在战争的大半时期里,武装部队
最高统帅部作战部没有建立自己的这种机构。然而当时的形势并不象乍看起来那样
完全不负有责任。
    武装部队最高统口巾部实际上有一个机构在分析一种形式的情报,同武装部队
最高统帅部本身的作用一样,这种情报超出了个别情报机构的狭隘利益。这种主要
是政治性质和军事性质的情报,来自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外国情报局,该局反过来
主要是从情报收集机构提供的材料中挑选这些情报的。战争爆发前,外国情报局局
长比尔克纳海军上校、比尔克纳的上司卡纳里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
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部长约德尔、约德尔的副手瓦尔特·瓦尔利蒙特上校以及最高统
帅部其他各部门负责人每天举行会议,保证作战部能够得到它所需的全面的情报。
战争期间收到的情报更多,于是外国情报局在最高统帅部作战部设立了一位联络官。
联席会议继续举行,但不是每天都开。如果作战部想要比较具体的军事情报,外国
情报局就设法获取关于敌人的情报,了解敌人搜集到了哪些关于德军的作战、编制
和给养的情报:它是从每个个别情报机构的能干的情报人员那里获取这些情报的。
个别的情报机构主要是指西线外军处,因为它的活动领域正好适合武装部队最高统
帅部指挥的战区。作战部运用获取的情报制订计划,帮助约德尔在希特勒的形势会
议上汇报情况。
    这个安排在战争的头三年是适用的。曾经考虑在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内部建立
一个中心情报分析机构。比如,在一九四二年,西线外军处处长乌尔里希·利斯曾
经反复提过这个建议。他认为将东,西线外军处隶属卡纳里斯领导是一个理想的解
决方案。这将使收集和分析估价情报的机构统一在最高参谋部情报首脑一人领导之
下。建议成立的这个机构也将为陆军总司令部服务。但是,虽然利斯得到了第四副
参谋总长马茨基的支持,他却不能说服哈尔德,后者对他的势力范围是寸步不让的。
与此同时,比尔克纳把估价情报机构的负责人召集在一起,讨论能否建立一个跨单
位的情报委员会。
    空军的反对使这个建议破产。但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作战部内未能建立一
个情报机构的主要原因是:现存的安排还是适用的。
    同盟国在北非登陆以后,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战区首次爆发了大规模军事行动。
作战部意识到,现在它要密切得多地卷入作战,而这反过来要求更详细地了解敌人。
如何才能提供关于敌人的情报呢?
    盟军登陆之后两个星期,负责日常工作的作战部副部长、极其精明干练的瓦尔
利蒙特向利斯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们一致认为,对外情报处既没有从事这项工作的
机构和人员,也没有从事这项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显而易见的办法是利斯早些时
候提出的建议的折衷方案,那就是干脆把西线外军处——或许再增加一些空军军官
和海军军官——并入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作战部。取消了第四副参谋总长的职位,
使这一改组更加可行。但是新任命的参谋总长蔡茨勒,就象哈尔德否决原来的建议
那样否决了这个建议。利斯于是象比尔克纳一样,试探能否建立某种形式的情报负
责人委员会。
    他发现外国海军处向海军总司令部提供的情报,只是一些如他所说的“统计”
数据,而没有对敌人的情况作出判断。他还发现,空军情报机构(陆军和海军情报
机构势必要同它一起工作),即韦尔德尔鹿园只能提供它的负责人允许提供的情报,
这位负责人经常不在家,而是在鹿园驻东普鲁土希特勒大本营的一个小小的“前进”
基地里,同戈林一起工作,这种局面简直令人无法容忍。利斯只好放弃建立委员会
的计划。
    剩下的唯一出路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作战部设立自己的情报官。被选中的人
既不是利斯,也不是马茨基,大概因为这两人资格比较老,不好屈就在别人看来只
是同对外情报处联络站打交道的工作。比尔克纳提出了一名新的联系人,这个人可
以同时担任情招·官。
    此人就是弗里德里希一阿道夫·克鲁马赫尔,四十五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
战士,二十年代他同凯特尔和瓦尔利蒙特一起在第六炮兵团服役。一九二九年,他
前往中国,担任蒋介石政府的德国军事顾问团的顾问。他在中国呆了九年,旅行,
打仗,担任前德国陆军司令、被人当作偶像一样崇拜的汉斯·冯·泽克特将军的助
手,慢慢地爱上了中国,这种爱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一九三八年他回到柏林以后,
有时大清早穿一身鲜艳的中国衣服,他的同事——他们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傅堤
夫——见了简直眼花缭乱。他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光棍汉,喜爱生活中美好的东西,
欣赏悠然自得的东方生活方式,难怪他那些活动过度的普鲁土同事中有一部分人认
为他懒惰。但是他具有丰富的国际经验,博得了青年军官的羡慕和神往,他和蔼可
亲,坚定可靠,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对外情报处处理有关西欧和英联邦各国武装
部队的情报,积累了经验,因此瓦尔利蒙特同意他担任对外情报处联络官和他自己
的情报官,最初,克鲁马赫尔的情报官工作是和他的联络活动紧密结合的。经过他
的办公桌上的许多文件,既可属于这一类,也可属于另一类。他的比较纯粹的情报
活动,在开始的时候是分发西线外军处从一九四二年十二月起每天提供的形势报告。
    但是随着经验的增多,克鲁马赫尔展开了他的翅膀。几个月之后他就开始每隔
几个星期发布一批关于敌人情况的报告。
    他的报告,并不是象其他高级情报分析机构那样根据原始情报整理出来的,而
是根据西线外军处,西线外国空军处,外国海军处和对外情报处关于敌人情况的报
告汇编而成的,有时加上一些新情况。这些报告结构紧严,清楚明了。
    报告的开头通常用一句话概括形势。比如,一九四三年六月十日,盟军在西西
里登陆之前一个月,克鲁马赫尔在他的报告的开头写道:  “总的形势中最显著的
特点,是敌人准备在地中海地区发动大规模登陆作战。”接着他用五、六页的具体
材料来证明这个论断。
    克鲁马赫尔还用具体问题的备忘录来补充这些报告。比如,一九四三年八月十
八日,他向约德尔和凯特尔提供了一篇关于“葡萄牙参战的可能性”的报告。这篇
报告主要根据德国驻里斯本武官处的情报,以及德国驻里斯本大使馆对这些情报所
作的评论,得出了如下完全错误的结论:如果葡萄牙政府得不到西班牙人的支持, 
“可以肯定葡萄牙至迟在九月底就会对德国宣战。”一九四四年一月五日,他接到
一项特别紧急的任务。元首经常担心敌人可能在葡萄牙登陆,瓦尔利蒙德要求克鲁
马赫尔最好在当天向他提供一批材料,由他交给希特勒,这批材料是;关于葡萄牙
重要港口以及从这些港口通往东方和经过西班牙通往比利牛斯的交通路线的地图和
情报,关于葡萄牙武装部队的情报(“三行字”),以及可能有助于判断敌人是否
登陆的情报。克鲁马赫尔(这时他已有三至四名助手)当天就按要求将这批材料交
给瓦尔利蒙德。然而要求只写三行字的却写了一页半,每逢材料中有一处暗示盟军
可能登陆的迹象,克鲁马赫尔就举出一个刚好与此相反的迹象,把两种可能性摆乎
——这对于作出决断所起的帮助作用,大概没有元首对于他的情报人员所希望的那
么大。但是瓦尔利蒙德觉得,总的来说,克鲁马赫尔满足了他的要求。
    一九四四年春天,德国保安总局吞并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谍报局的时候,有少
数吞咽不下去的机构残存了下来。这些机构包括前线间谍活动组织、部队里的反间
谍组织和欺骗敌人的组织。克鲁马赫尔的单位形成了这些残存组织的自然核心。然
而到了八月,它们反倒把它们的主人吞掉了,克鲁马赫尔发现自己成了一个新机构
的三个组成部分当中的一个部分。这个新机构专门处理情报问题,称作武装部队最
高统帅部作战部情报处。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一,前线间谍活动组织,这是谍报局
老手鲁道夫上校领导的一小撮监督者;二,敌情分析,由克鲁马赫尔领导,他在一
九四四年八月卸掉了联络官的职务,集中从事军事情报活动;以及三,军队反间谍
活动和军事欺骗,这一部分规模最大,几乎有三百人。
    负责所有这三个部分的是胡戈,巴龙·冯·聚斯金德一施文迪上校,他的头衔
是德国军队情报首脑,这个称呼比他的实权堂皇得多。他是一个块头虽小却很机灵
的参谋官,具有相当多的情报经验。一九三六年和一九三七年,他在外军处法国组
工作;战争期间,担任在俄国作战的北部集团军群的情报官。他还从事过非情报工
作,参加过德法停战委员会,在非洲和俄国担任过师作战参谋。
    聚斯金德—施文迪的主要工作,是保证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的领导不会忽视重
要情报。他大部分时间在东普鲁土元首大本营工作,每星期向凯特尔和约德尔提供
一次或两次情报,向瓦尔利蒙德提供情报的次数更少;他偶尔出席希特勒的形势会
议。他从克鲁马赫尔那里得到了一部分情报,后者继续象以前那样工作。他继续强
调前线间谍活动的效果,即使那项工作转归德国保安总局军事部领导以后也是如此。
    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在领导着第三帝国最高情报分析机构的聚斯金德一施
文迪,遇到了所有其他机构所遇到的同样障碍:他的情报遭到反对。他在战争末期
才发现其他情报头子在战争初期就已经领教了的一个情况:希特勒虽然理会他的工
作,但“多多少少是勉强的,因为他认为最后的胜利是确定无疑的,说敌人的力量
强大,这是他不想知道的事情”。   
      22。第三参谋官
    军队打敌人,他们在战争中的整个目的就是消灭那些敌人。因此乍看起来,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