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希特勒的间谍 >

第6章

希特勒的间谍-第6章

小说: 希特勒的间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特工人员于是询问他的全名和家庭住址。他说他叫爱德华·格林,住在马
萨诸塞州。他们把他带到报摊后面一间房间里,搜查了他的全身。在他身上,他们
发现了一张选征兵役分类卡,卡片上的名字是爱德华·乔治·格林,住址是波士顿
马萨诸塞大街一百八十二号;一张填写同样名字的美国海军预备队退伍证,用棉纸
包好的一万零五百七十四元钞票和九十九颗小钻石。在他旅馆房间里,特工人员搜
出四万四千一百元钞票,没有填写的选征兵役登记卡、选征兵役分类卡、美国海军
退伍证和出生证,两把上了子弹的自动手枪,莱卡牌照相机的胶卷和两小瓶隐显墨
水。
    吉姆佩尔和科尔波被控犯有间谍活动罪,总督岛⑦军事法庭对他们进行了审讯,
证明他们有罪,宣判他们死刑。但亨利·S·杜鲁门总统减轻了他们的刑罚。
    德国在美国的最后一次特务活动就这么结束了。为了这次活动,纳粹损失了六
万美元,九十九颗钻石,白白耽误了一艘潜艇的时间,柏林、德累斯顿和海牙间谍
学校的间谍头子为这件事花费的心血全部付诸东流,千秋帝国⑧高级官员们的迷梦
化为泡影。这次活动完全是一无所获。   
      2。原生动物,言语和历史
    整整八个年头,迦太基的天才军事家汉尼拔,把罗马帝国在意大利南部的几个
省蹂躏得一塌糊涂。汉尼拔幼年时,他父亲让他发誓:永远同罗马不共戴天。在罗
马和迦太基争夺地中海的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在坎尼战役和其他战役中都打
败了罗马军队,现在又在糟塌他们的麦田和牧场。他正等着他的弟弟哈士杜路巴的
到来。公元前二零七年的春天,哈士杜路巴率领四万八千步兵、八千骑兵和十五只
大象翻过阿尔卑斯山。他们兄弟俩的军队将联合起来去打垮罗马人。
    哈士杜路巴到达意大利北部之后,立即给在意大利南部的兄长写了一封信。信
上说,他将在意大利东海岸的翁布里亚同汉尼拔会合。他派遣四个高卢骑兵和两个
努米抵亚骑兵给汉尼拔送信。送信人从意大利的北部奔到南部,找不到汉尼拔。在
汉尼拔北上的时候,送信人又返回来去追他。由于路途不熟,送信人被罗马军队俘
虏,押送到执政官那里。最初,他们拒绝回答执政官提出的问题,但是在严刑的威
逼下,他们承认带了一封哈土杜路巴写给汉尼拔的信。
    这位执政官把信原封不动地送给正在附近指挥作战的罗马执政官尼禄。尼禄
(不是那个臭名昭著的皇帝)让翻译念了信。他立刻意识到一旦他们兄弟会师,将
会造成怎样的危险。他把信送到元老院,要求增派军队。他立即向北进军,迎击哈
土杜路巴。他的军团在梅培乌罗河向哈士杜路巴发动进攻。哈士杜路巴得不到他兄
弟的支援,孤军作战,寡不敌众,被罗马军队歼灭。这次胜利一劳永逸地消除了罗
马可能被迦太基征服的威胁。罗马继续进军而成为西方世界的霸主。
    梅培乌罗河战役在军事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这次战役是爱德华·克里西所著
《世界史上十五次决战:从马拉松到滑铁卢》一书中唯一以情报为致胜先决条件的
一次战役。因为自从文明伊始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四千年中,军事情报对战争几
乎没有产生过作用。
    其实,情报向来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在生物谋生的斗争中,甚至原生动物
也必须具有接受情报并判断情报真假的本领。一个动物要吃掉它的猎物,必须先看
到它,再抓到它。而情报就象呼吸一样:对生物体的机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但并
不处于支配地位。动物从观察和接触猎物而获得情报,而人还能从言语、文字获得
情报,除了接触目标以外,还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情报的范围和威力。
但是,尽管如此,最初人们并不能依靠情报打许多胜仗,一般来说打不了许多胜仗。
在古代和中世纪,征服一个国家的战略非常含糊,很不明确。被征服的国家即使掌
握了有关这些战略的情报,得到的好处也有限。人们很少有可能利用情报来帮助己
方集中足够兵力来打败敌人。    这并不是说,那时候的部落和国家不要情报。它
们经常搜集和使用情报。厄瓜多尔不开化的蛮人,偷偷溜进敌人的村庄去数房子,
以估计敌人的兵力。古代埃及人审问战俘。
    朱利叶斯·凯撒派遣侦察兵侦察敌人的兵力。中世纪的统治者雇用间谍。蒙古
人派遣骑兵四出侦察地形。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的破译人员破译了外国外交官的
秘密信件。有时候,情报导致了胜利。当凯撒从俘虏那里得知,一支蛮敌的首领已
经集结六千步兵、一千骑兵,准备进行伏击时,他将计就计地打败了敌人。当间谍
向英王查理一世报告,有一辎重队正在向撒拉逊人运送供应晶时,查理一世集中骑
兵袭击了这支辎重队。
    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情报并没有左右战争的进程。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虽
然错过了一个战俘提供情报所带来的有利时机,他还是赢得了哈图什战役的胜利。
威尼斯从截获的情报中得知,神圣罗马帝国的军事指挥官要求偿给二万金币,不然
就请皇帝亲自到前线打仗。威尼斯虽然知道这个情况,可还是没有赢得胜利。坎尼
战役是军事大捷的典范,在那次战役中,汉尼拔包围并打败了人数较多的罗马军队,
但那次胜利丝毫没有依靠情报。在中世纪的许多围攻战中,无论哪一方,都不是依
赖情报取胜的。克里西著的《世界史上十五次决战:从马拉松到滑铁卢》一书中谈
到的另外十四次决战,例如雅典士兵打败薛西斯的亚细亚军队的马拉松战役,依靠
的也不是情报。基督教徒阻挡摩尔人的伊斯兰教潮流的图尔战役,诺曼底的威廉征
服英国的黑斯廷斯战役,破坏路易十四统治欧洲计划的布伦赫姆战役,几乎决定美
国革命命运的萨拉托加战役等等,在所有这些战役以及悠久的战争史中其他大多数
战役中,决定胜负的都不是情报,而是战术,决心和实力。         只是到了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期间,情报才开始找到了它需要的时机和力量,
成为战争中的重要因素。这些革命创造了铁路、电报、精确的地图、庞大的军队和
参谋部。这样,就有必要、也有可能对动员军队,对付敌人来犯等问题制订详尽计
划。同时,工业化使得情报作为社会的重要因素而面目一新。古希腊人用不着考虑
一个国家的矿山能出产多少煤和铁矿石,但是,对于一个现代国家——以及它的敌
人——来说,这却是极为重要的问题。情报终于在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了。
    也是这些革命,为情报活动提供了手段,使它能够更多地了解另一个国家的情
况。日报问世了,武官在外交活动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军队的规模扩大了,需要
审问的俘虏和缴获的文件也多起来了。从电报和无线电广播中截获的敌人情报,远
比偶尔伏击信使所得到的情报要多得多。气球、飞艇和飞机比那怕突破敌人纵深的
骑兵所能看到的还要多、还要快。照相机把瞬息即逝的情景拍摄下来,照片上的景
物比肉眼看到的要详尽得多,而且照片可以复制,供给其他人看。所有这些方法,
大大加强了情报活动的能力。
    与此同时,分析研究情报的能力也在加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参谋部的形成和
发展。
    虽然古时候军队的指挥官和封建君主,也把他们的助手召集在一起,组成顾问
班子,商议军机大事,但是这些机构都是临时凑成的,一旦任务完成就解散了。只
是当资本主义的兴起,使君主们可以不再依赖打劫粮秣,可以自己供养他们的正规
军,从而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的时候,才开始形成常设的参谋部。在十七世
纪,德国勃兰登堡选帝侯,指派他的军需总监和一些助手预先制订出第二天的行军
和扎营计划,进行侦察并起草命令,在这样的计划活动中,孕育着参谋部的萌芽。
    在后来的一个世纪中,随着战争越来越复杂,指挥官们把各有专长的助手们召
集在身边为战争服务。助手们提供所需的情报,以便指挥官作出决定,然后这些助
手按照指挥官的总的决定,发布行军、供应军需品等等一系列具体命令。例如,指
挥官下令:  “进攻右侧!”他的参谋长便喊出命令:第二团前进,第三团改变方
向,从进攻敌人左侧变为进攻敌人右侧,然后转入后备队;炮兵开始射击;军需官
供应弹药等等。参谋部各不相同,正如指挥官因人而异一样。
    腓特烈大帝的参谋部很小;拿破仑的参谋部则比较庞大,但组织得不太好。新
创立的诸兵种合成部队的将军们,很快就拥有自己的参谋部,称作“将军的参谋部”。
    但是,这些都是战时的临时机构。到了一八零三年,才由普鲁士建立了第一个
常设的参谋部。它是一个甚至在和平时期就在为战争制订计划的机构。
    普鲁士的参谋部,就好像工兵那样,是一个独立的兵种。最初,它有自己的军
服,后来,这些军服简化成同陆军的灰色军服一样,只是在裤子上加上深红的条子。
参谋部的军官,都是从普鲁士军队中挑选出来的有天才的人,先送他们进军官学校
深造,毕业后再把他们调回。军官团中能获得这样显要职务的人只有百分之二——
一八七零年约二百人,一九一四年约六百人。他们的一部分时间在柏林那座红砖建
筑物的参谋总部里工作,另一部分时间在军部、团部和要塞指挥部的较小的参谋部
——这些统称为部队参谋部——里工作。不论什么时候,差不多总有一半以上的人
在柏林工作。
    此外,他们还定期离开参谋部,到战场上去指挥军队。这样轮换工作,为的是
使他们既能接触实际问题,又能在整个军队中宣传参谋总部的作战方针,实施参谋
总部对全军的控制。他们多谋善断,训练有素,选拔严格、擢升迅速,使得参谋官
员成了军队中的精华。参谋部严谨的作风(一位参谋长说过;  “参谋部的军官没
有名字。”)工作的秘密性质,一八六六年对奥地利和一八七零年对法国所取得的
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胜利,以及德国人对军队的敬畏——这一切结合在一起,产生了
德军参谋部无往不胜、暗中操纵着历史命运的神话。
    参谋总部的基本任务,是在一旦同某个国家发生战争时,为德军制订切实可行
的计划。这自然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情报,就像某一支军队需要随时掌握敌情一样,
因为一个国家必须能“看到”敌人将要发动进攻。一八—六年颁布参谋总部的基本
职责和组织形式的命令,其中开头一段说:“本部(指参谋总部)工作,必须着眼
于对本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军事问题有着最准确的了解,必须为可能爆发的战争作
好各种必要的准备。”由于这个参谋部是常设的,它的活动从不间断,因此,它有
史以来第一次使情报活动有了自己的常设机构,从而加强了分析研究情报的能力。
    尽管如此,参谋总部的情报活动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活动。它和制订作战计划的
活动混在一起。关于某个国家的原始情报材料,通常送到制订作战计划的两个机构
(一个负责东部战区,另—个负责西部战区)中的一个。那里的军官将这些原始情
报资料和其他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制订战略方案。柏林的参谋总部没有设立常
设的独立机构来全面分析研究情报。同样,在部队参谋部里,没有任何军官是专门
从事情报活动的。
    原因是有人从根本上反对搞情报活动,就象有人反对技术发明一样。贵族军官
团担心新的技术人员会夺去他们对指挥官职务的准垄断权。在这方面,德国的军官
团比欧洲其他国家的军官团更加惶恐不安。结果,法军的师和师以上的参谋部已经
设立了情报部门来全面分析研究情报,英国也设立了情报部,而德国却还没有设立。
    不过贵族军官团对新的现实还是作了一些让步。随着一八六六年和一八七零年
战争的爆发,德国军队动员起来了。
    参谋总部变成了总司令部。它的职责迫使它不能象和平时期那样按地区来进行
组织,而只能以活动方式来进行组织。因此,它的组织机构里包括一个全面分析研
究情报的部门,直到一九一四年参谋总部不复存在时为止。这个情报机构的主要任
务,是接受大量的情报资料(在战时收到的这种资料,比在平时收到的要多得多),
从中挑选出重要的情报,判断它们是否可靠,将它们写成综合报告,送交作战部。
作战部再据此发布野战军参谋总长的命令。后来,随着和平时期的恢复,反对情报
工作的意见又占了上风,情报机构被解散了,情报工作又成了可有可无的次要工作。
    然而,有一个方面,在普鲁土同奥地利发生战争前取得的某种成果,到了和平
时期还是保留了下来。这个方面就是间谍活动。这个间谍活动组织就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传奇式的谍报局的前身。
    一八六六年三月二十五日,陆军参谋总长赫尔穆特·康特·冯·毛奇根据紧急
情况成立了情报处,专门收集他需要的有关未来敌人的各种情报。五月底,也就是
在战争爆发前几天,情报处收到当时正在维也纳的一个出生于德国南部的青年军官
提供的消息。消息说:奥地利正组织北部集团军,由路德维希·冯·本尼迪克担任
指挥。这是告诉毛奇;奥地利军队将以一支联合部队向一个方向前进,而不是进行
包围或发动钳形攻势。他根据这个情报改进了自己的计划。两三个星期后,另一个
特务向柏林提供了奥地利军队的战斗序列情报和奥地利军队中比较重要的指挥官的
传略。这个特务成了德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特务。
    他就是巴龙·奥古斯特·施卢加,二十五岁,修长的身材,黄头发,蓝眼睛。
他出生于匈牙利的兹索尔纳(今捷克斯洛伐克日利纳),在维也纳工业大学念过书,
参加过奥地利步兵团,在一八五九年的马让塔战役和索尔费里纳战役中表现叫“非
常勇敢”。大家认为他有当参谋的才干。但是他在一八六三年借口要结婚并经营自
己的地产而辞了职。不久,他投考奥地利军官学校。他得到了该校的毕业证书。这
显然能使他以新闻记者的身份打进奥军司令部,获得他后来向柏林提供的情报。毛
奇只用了七个星期就打败了奥地利。这样,毛奇才发现情报处的可贵之处,因而把
它作为常设机构直接由他自己管辖。
    情报处成立后的半个世纪中,没有固定编制。它在参谋总部的各个部门中被来
回扒拉。一八八九年,随着任命了一批副参谋总长,情报处划归第三副参谋总长
(主管情报)领导。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成了著名的大本营情报处。就在那些
年,情报处的经费增加了,除了俄国以外,在欧洲首屈一指,机构也逐渐扩大起来
了。到一九零一年,一百二十四名文武官员指挥着在比利时、瑞士、英国、意大利、
西班牙、卢森堡、丹麦、瑞典和罗马尼亚等地军事情报站的特务活动。
    他们的目的,首先是搜集敌人的绝密文件——这些文件可以透露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