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639-删补名医方论 >

第2章

639-删补名医方论-第2章

小说: 639-删补名医方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草木之性,生者凉,而熟之则温;熟者补,而生者泻。四味皆清寒之品,尽取其生者,而 
捣烂为丸,所以全其水气,不经火煮,更远于火令矣。生地多膏,清心肾而通血脉之源。 
柏叶西指,清肺金而调营卫之气。艾叶芳香,入脾胃而擅去瘀生新之权。荷叶法震,入肝 
家而和藏血摄血之用。五志之火既清,五脏之阴安堵,则阴平阳秘,而血归经矣。是方 
也,可暂用以遏妄行之热血,如多用则反伤营。盖血得寒,则瘀血不散,而新血不生也。 
设但知清火凉血,而不用归脾、养荣等剂以善其后,鲜有不绵连岁月而毙者。非立法之 
不善,妄用者之过耳。 
x当归六黄汤x 治阴虚有火,令人盗汗者。 
当归 生地 熟地 黄 黄芩 黄连 黄柏 
上水煎服。 
【注】寤而汗出曰自汗,寐而汗出曰盗汗。阴盛则阳虚不能外固,故自汗。阳盛则阴虚 
不能中守,故盗汗。若阴阳平和之人,卫气昼则行阳而寐,夜则行阴而寐,阴阳既济,病 
安从来?惟阴虚有火之人,寐则卫气行阴,阴虚不能济阳,阳火因盛而争于阴,故阴液失 
守外走而汗出,寤则卫气复行出于表,阴得以静,故汗止矣。用当归以养液,二地以滋 
阴,令阴液得其养也。用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令三火得其平 
也,又于诸寒药中加黄 ,庸者不知,以为赘品,且谓阳盛者不宜,抑知其妙义正在于 
斯耶!盖阳争于阴,汗出营虚,则卫亦随之而虚。故倍加黄 者,一以完已虚之表,一 
以固未定之阴。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此之谓欤! 
【集注】吴琨曰∶杂证盗汗,与伤寒盗汗不同。伤寒是半表半里之邪未尽,杂证则阴 
虚有火而已。彼以和表为主,此以救阴为急。故以补阴之品,佐泻火之药,明者辨之。 
x黄 建中汤x 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夜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 
干口燥,诸不足诸证。 
黄 胶饴 白芍 甘草 桂枝 生姜 大枣 
上七味,水煎服。 
【集注】喻昌曰∶虚劳而至于亡血、失精,津液枯槁,难为力矣!《内经》于针砭所莫治 
者,调以甘药,《金匮》遵之而立黄 建中汤, 
急建其中气,俾饮食增而津液旺,以至充血生精,而复其真阴之不足。但用稼穑作甘之 
本味,而酸辛咸苦在所不用,盖舍此别无良法也。然用法贵立于元过之地,不独呕家不 
可用建中之甘,即微觉气滞,更当虑甘药大过,令人中满也。至大建中则大建其中之阳, 
小建中则小小创建之义,理中则燮理之义,治中则分治之义,补中、温中,何莫非先中州 
之义。缘伤寒外邪逼入于内,法难尽用,仲景但于方首以“小”之一字,微示其意,至 
《金匮》始尽建中之义。后人引伸触类,制乐令建中汤、十四味建中汤,曲畅建中之旨。学 
者心手之间,所当会其大义也。 
x双和饮x 治大病之后,虚劳气乏。补血益气,不热不冷,温而调之。 
白芍(二钱) 黄 (炙,一钱半) 甘草(炙,七分) 
中桂(七分) 当归(一钱) 熟地黄(一钱) 川芎(七分) 
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注】此汤乃李杲以黄 建中汤减饴糖合四物之方也。黄 建中,治虚劳不足,是从 
脾胃中化生血气。此则直补阴血,兼之温养阳气,所以减饴糖之甘,加纯阴之品,名曰 
双和也。地骨皮饮,其意在凉血热,故佐二皮以清之。圣愈汤,其意在救血脱,故佐参、 
以补之。双和饮,其意在温养血气,故佐 、桂、炙草以温之。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是也。 
x人参养荣汤x 治脾肺俱虚,发热恶寒,肢体瘦倦,食少作泻等证。若气血虚而变见诸 
证,弗论其病其脉,但用此汤,诸证悉退。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黄 陈皮 当归 熟地 白芍 桂心 远志 五味子 
上十二味,加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集注】柯琴曰∶古人治气虚以四君子,治血虚以四物,气血俱虚者以八珍,更加黄 
、肉桂,名十全大补,宜乎万举万当也。而用之有不获效者,盖补气而不用行气之品,则 
气虚之甚者,几无气以运动。补血而仍用行血之物,则血虚之甚者,更无血以流行。故 
加陈皮以行气,而补气者悉得效其用。去川芎行血之味,而补血者因以奏其功。此善治 
者,只一加一减,便能转旋造化之机也。然气可召而至,血易亏而难成,苟不有以求其 
血脉之主而养之,则营气终归不足。故倍人参为君,而佐以远志之苦,先入心以安神定 
志,使甘温之品,始得化而为血,以奉生身。又心苦缓,必得五味子之酸,以收敛神明,使 
营行脉中而流于四脏,名之曰养荣,不必仍十全之名,而收效有如此者。 
x归脾汤x 治思虑伤脾,或健忘怔忡,惊悸盗汗,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嗜卧少食, 
及妇女月经不调。 
人参 龙眼肉 黄 甘草 白术 茯苓 木香 当归 酸枣仁 远志 
姜三片,水煎服。 
【集注】罗谦甫曰∶方中龙眼、枣仁、当归,所以补心也;参、 、术、苓、草,所 
以补脾也。薛己加入远志,又以肾药之通乎心者补之,是两经兼肾合治矣。而特名归脾 
何也?夫心藏神,其用为思;脾藏智,其出为意,见神智思意火土合德者也。心以经营 
之久而伤,脾以意虑之郁而伤,则母病必传之子,子又能令母虚,所必然也。其病则健 
忘怔忡,怵惕不安之征见于心也;饮食倦怠不能运输,手足无力,耳目昏 既之证见于 
脾也。故脾阳苟不运,心肾必不交,彼黄婆者,若不为之媒合,则已不能摄肾气归心,而 
心阴何所赖以养?此取坎填离者,所以必归之脾也。其药一滋心阴,一养脾阳,取乎健 
者,以壮子益母。然恐脾郁之久,思意不通,故少取木香之辛且散者,以畅气醒脾,使能 
速通脾气,以上行心阴。脾之所归,正在斯 
耳。 
张璐曰∶补中益气与归脾同出保元,并加归、术,而有升举胃气,滋补脾阴之不同。 
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佐以木香少许,调顺诸气,畅和心脾。世医不谙此理,反以 
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减食者,以其补药多滞,不能输化故耳。 
x妙香散x 治梦遗失精,惊悸郁结。 
山药(二两) 人参 黄 远志(制) 茯苓 茯神(一两) 桔梗(三钱) 甘草 辰砂 
(另研,一钱) 麝香(一钱) 木香(二钱五分) 
为末,每服二钱,酒下。 
【集注】汪昂曰∶心,君火也。君火一动,相火随之。相火寄于肝胆,肾之阴虚则精不 
藏,肝之阳强则气不固,故精脱而成梦矣。山药益阴,兼能涩精,故以为君。人参、黄 
用以固气,远志、二茯用以宁神。神宁气固,则精自守其位矣。丹砂镇心安魂,二香开郁 
通窍,桔梗载诸心药久留膈上,甘草调和诸药,交和于中。是方不以泻火固涩立法,但 
安神固气,使精与神气相根据,而梦少精秘矣。 
【按】朱震亨云∶主秘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 
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于动,心动则相火翕然随之,虽不交会,精亦暗流而渗漏矣。所 
以圣人只是教人收心养性,其旨深矣。震亨此论至当,其平生精力在补阴以制相火,深 
得《内经》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之旨。近世医者惟知阳生,不知阴亦能生;惟 
知阴杀,不知阳亦能杀。经虽每每指出阳脱、阴脱,阳绝、阴绝皆令人死,奈志迷偏见者 
不回也。即此一证,老年之人,心有所动,而相火衰不能翕然随之,虽有所梦而无所遗,由 
此可知震亨用黄柏一味,少佐冰片,名清心丸,独泻相火,而治中年相火盛,梦遗心悸 
者,屡用屡效也。 
x天王补心丹x 治心血不足,神志不宁,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疮等证。 
人参 酸枣仁 当归 生地黄 麦冬 天冬 柏子仁 远志 五味子 丹参 元参 
白茯苓 桔梗 
上为末,炼蜜丸如椒目大,白汤下。 
【集注】柯琴曰∶心者主火,而所以主之者神也,火盛则神困。心藏神,补神者必补 
其心;补心者必清其火,而神始安。补心丹故用生地黄为君,取其下足少阴以滋水,主 
水盛可以伏火,此非补心之阳,乃补心之神耳。凡果核之有仁,犹心之有神也,清气无 
如柏子仁,补血无如酸枣仁,以其神存耳。参、苓之甘,以补心气;五味之酸,以收心气;二 
冬之寒,以清气分之火,心气和而神自归矣。当归之甘,以补心血;丹参之寒,以生心血; 
元参之咸,以清血中之火,血足而神自藏矣。更加桔梗为舟楫,远志为向导,和诸药,入 
心而安神明。以此养生,则百体从令,何有健忘怔忡、津液干涸、舌上生疮、大便不利之虞哉? 
x酸枣仁汤x 治虚劳,虚烦不得眠。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白茯苓(二两) 川芎(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枣仁得六升,内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集注】罗谦甫曰∶经云,肝藏魂,人卧则血归于肝。又曰∶肝者,罢极之本。又曰∶ 
阳气者,烦劳则张。罢极必伤肝,烦劳则精绝。肝伤精绝,则虚劳虚烦不得卧明矣。枣 
仁酸平,应少阳木化而治肝,极者宜收宜补,用酸枣仁至二升,以生心血、养肝血,所谓 
以酸收之,以酸补之是也。顾肝郁欲散,散以川芎之辛散,使辅枣仁通肝调荣,又所谓 
以辛补之也。肝急欲缓,缓以甘草之甘缓,使防川芎疏泄过急,此所谓以土葆之也。然终 
恐劳极则火发,伤阴阳旺,阳分不行于阴,而仍不得眠,故佐知母崇阴水以制火,茯苓利 
阳水以平阴,将水壮而魂自宁,火清而神且静矣。此治虚劳肝极之神方也。 
x朱砂安神丸x 治心神昏乱,惊悸怔忡,寤寐不安。 
朱砂(另研) 黄连(各半两) 当归(二钱) 生地黄(三钱) 甘草(三钱) 
上为细末,酒泡蒸饼,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九,卧时津液下。 
【集注】叶仲坚曰∶经云∶神气舍心,精神毕具。又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舍也。且 
心为君主之官,主不明,则精气乱;神太劳,则魂魄散,所以寤寐不安,淫邪发梦。轻则 
惊悸怔忡,重则痴妄癫狂也。朱砂具光明之体,色赤通心,重能镇怯,寒能胜热,甘以 
生津,抑阴火之浮游,以养上焦之元气,为安神之第一品。心若热,配黄连之苦寒,泻 
心热也,更佐甘草之甘以泻之。心主血,用当归之甘温,归心血也,更佐地黄之寒以补 
之。心血足则肝得所藏,而魂自安,心热解则肺得其职,而魄自宁也。 

卷二
删补名医方论(二)
属性:x补中益气汤x 治阴虚内热,头痛口渴,表热自汗,不任风寒,脉洪大,心烦不安,四 
肢困倦,懒于言语,无气以动,动则气高而喘。 
黄 人参 云术 炙甘草 陈皮 当归 升麻 柴胡 
上八味,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温服。 
【集注】柯琴曰∶仲景有建中、理中二法。风木内干中气,用甘草、饴、枣,培土以御 
木;姜、桂、芍药,平木而驱风,故名曰建中。寒水内凝于中气,用参、术、甘草,补 
土以制水,佐干姜而生土以御寒,故名曰理中。至若劳倦形衰,气少阴虚而生内热者,表 
证颇同外感,惟李杲知其为劳倦伤脾,谷气不胜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制补中益气之 
法,谓风寒外伤其形,为有余;脾胃内伤其气,为不足。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 
之”之义,大忌苦寒之药,选用甘温之品升其阳,以达阳春升生之令。凡脾胃一虚,肺 
气先绝,故用黄 护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 
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佐白术以健脾,当 
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陷,用 
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 
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培,此用药有相须之妙。是 
方也,用以补脾,使地道卑而上行,亦可以补心、肺,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 
其营卫也。亦可以补肝木,郁则达之也。惟不宜于肾,阴虚于下者不宜升,阳虚于下者 
更不宜升也。凡李杲治脾胃方,俱是益气,去当归、白术,加苍术、木香便是调中,加麦 
冬、五味辈,便是清暑。此正是医不执方,亦是医必有方。 
赵献可曰∶后天脾土,非得先天之气不行,此气因劳而下陷于太阴,清气不升,浊 
气不降,故用升、柴以佐参、 ,是方所以补益后天中之先天也。凡脾胃不足,喜甘而 
恶苦,喜补而恶攻,喜温而恶寒,喜通而恶滞,喜升而恶降,喜燥而恶湿,此方得之矣。 
陆丽京曰∶此为清阳下陷者言之,非为下虚而清阳不升者言之也。倘人之两尺虚微 
者,或者肾中水竭,或者命门火衰,若再一升提,则如大木将摇而拨其本也。 
x升阳益胃汤x 治脾胃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 
痛,口干舌燥,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不和。 
羌活 独活 防风 柴胡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黄 白芍 半夏 黄连 泽泻 陈皮 
水煎服。 
【集注】吴琨曰∶脾土虚弱不能制湿,故体重节痛;不能运化精微,故口干无味;中 
气既弱,传化失宜,故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也。洒淅恶寒,肺弱表虚也。面色不乐,阳 
气不伸也。是方半夏、白术能燥湿,茯苓、泽泻渗之,二活,防风、柴胡能升举清阳之气, 
黄连疗湿热,陈皮平胃气,参、 、甘草以益胃,白芍酸收用以和营,而协羌活、柴胡 
辛散之性,盖古人用辛散必用酸收,所以防其竣厉,犹兵家之节制也。 
【按】人参属补,不知君于枳、朴中,即为补中泻也。羌、防辈为散,不知佐于参、 
中,即为补中升也。近世之医,一见羌、防辈,即曰∶发散不可轻用。亦不审佐于何药 
之中,皆因读书未明,不知造化别有妙理耳。 
x升阳散火汤x 治脾阴血虚,胃阳气弱,春寒不去,及过食冷物,抑遏少阳清气,郁于 
脾土之中,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并宜服之。 
升麻 葛根 独活 羌活 白芍 人参(以上各五钱) 甘草(炙,三钱) 柴胡(三钱) 
防风(二钱) 甘草(生,二钱) 
上 咀,如麻豆大。每服秤五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大温服,无时,忌寒凉之物。 
【集注】吴琨曰∶经云∶少火生气。大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扬之则 
光,遏之则灭。今为春寒不去,遏郁阳气,饮食冷物,填塞至阴,以致升生之气几于息矣。 
故用升麻、柴胡、羌活、独活、葛根,皆辛温风药,以鼓动少阳生气。清阳既出上窍,则 
浊阴自归下窍,而食物传化,自无抑遏之患。芍药 味酸,能泻土中之木。人参味甘,能补 
中州之气。生甘草能泻郁火于脾,从而炙之,则健脾胃而和中矣。李杲圣于脾胃者,其治 
之也,必主于升阳。俗医知降而不知升,是扑其少火也,安望其卫生耶!若气不虚,本 
方除人参、独活加葱白,名火郁汤,治同。 
x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x 治饮食伤胃,劳倦伤脾,脾胃一虚,阳气下陷,阴火乘之,时 
值夏令,当从此治。 
黄 苍术(泔浸,炒) 甘草(炙) 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