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生活习俗史-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合十表示敬意。在印度南部;双方见面时,人们用嘴和鼻子贴一下对方的
面颊,以表示友谊。
19世纪的印度人在接待宾客时,主人要将一个花环挂在宾客的脖颈上。
有的送上一束玫瑰花,有的则在贵宾身上撒些各种各样的花瓣,以表示友
情。
印度人在交谈中,如果表示赞同的意见,要把头向左摇动,如果不同意
则点头示意,这与中国的传统习惯正好相反。
印度人吃饭时,每人一个大铝盘和几个小铝碗,将要吃的食物倒入大盘
中用右手捏合在一起送入口中,忌用左手或双手吃东西。印度人喜爱喝茶,
特别是奶茶,喜爱吃各种香料,但不吃牛肉。
(5)日本人的礼节
日本人历来注重礼貌,讲究礼节。 19世纪时,人们见面时,男子一边
握住对方的手,一边深鞠躬;女子则以深深的一鞠躬表示问侯。如女子主动
伸手就可以握手,但不能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长者也是这样。
那时候日本人常喜欢在见面时赠送些物品,如女孩子扎的彩纸花,自己
用的旧东西等。送旧东西给朋友,表示双方亲密无间。
日本北海道的阿依努人见面时,互相先要双手合十,再慢慢将手举向额
前,掌心朝外摊开,然后拍拍自己——男子拍胡子,女子拍上嘴唇,做完这
些动作后,再紧紧握手。
(6)喀尔喀蒙古人的传统礼节
19世纪时,喀尔喀蒙古人的传统礼节主要有四种,即献哈达、敬鼻烟壶、
装烟和请安。
献哈达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进行,以表示敬意和祝
贺。哈达有用布做的,也有用绸或帛做的,颜色有白、蓝、黄几种。献哈达
时须用双手捧着,身体微躬,接受的人也是同样的姿势。
敬鼻烟壶表示敬意和友好。在喀尔喀蒙古人家中作客,主人要拿出精致
的鼻烟壶敬给客人闻嗅。鼻烟壶用玛瑙、翡翠、琥珀、金、银等做成,壶内
装有带香料的烟粉。敬鼻烟壶时,如果是同辈相见,要用右手递壶,互相交
谈,或双手略举,鞠躬交换,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吸,
品毕再互换鼻烟;如果是长辈和晚辈相见,长辈要微欠身,用右手递壶,晚
辈跪一足,用双手接过,各自举起闻嗅,然后再互换。
装烟是客人进入蒙古包后,主人用自己烟袋中的烟为客人的烟锅装烟,
… Page 39…
请其品尝;客人在接受以后,同样用自己的烟袋中的烟为主人的烟锅装烟,
请其品尝。这个礼节,不分男女老幼尊卑都适用。
请安也是那时候的一种重要礼节。同辈人见面时要互相问好,遇到长辈
时则首先请安,要下马下车,以示尊敬。请安时,男子单曲右膝,女子则曲
双膝。
(7)老挝人的“拴线”礼节
在19世纪的老挝,有客人来时,一般要用老挝人特有的礼仪——“拴
线”来表示欢迎。
“拴线”通常是由女子把一缕浸过香水的白线拴到客人的手腕上,拴线
人口中念念有词,祝愿被拴的人幸福。按照习俗,“拴线”是先拴左臂,后
拴右臂;拴左臂时举起右手,拴右臂时举起左手。举起的手要与头部齐平,
以表示对主人的敬意。
5。传统节日
在亚洲大陆,各国人民的传统节日都深受宗教的影响,尤其是佛教和伊
斯兰教的影响最深。在19世纪的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
节、端阳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早为读者所熟知;而亚洲其他国家中各
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
(1)沙特阿拉伯人的传统节日
19世纪时沙特阿拉伯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开斋节。每年回历9月为斋
月。在斋月里,每天从黎明至日落,禁止一切饮食、娱乐等;只有到太阳落
山,清真寺的宣礼塔上宣读“安拉乎——艾克贝尔”(真主是至高无上的)
后才开始进食。在斋月里,沙特阿拉伯人在夜晚上街购物,走亲访友。沙特
阿拉伯人视开斋节为新年,这一天要沐浴、礼拜,相互祝贺。
那时候沙特阿拉伯人的另一传统节日是宰牲节,又称古尔邦节,在回历
每年的12月10日,每逢此节,家家户户都要宰牲,普遍是宰羊。
19世纪的沙特阿拉伯人还有一个传统节日叫圣记节,在回历的每年3月
12日,是纪念穆罕默德诞辰的。节日活动有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的历
史等。
(2)缅甸人的泼水节
每年4月中旬,是缅甸人传统的泼水节,在19世纪时,泼水节仍然是
缅甸人最重要的节日。在泼水节开始的这一天凌晨,许多人拿着一钵钵净水
到附近的寺院里向佛施浴佛礼,然后聚集到广场或空旷的地方。当节日的主
持人宣布泼水节开始后,人们就互相泼水,在飞溅的水花中追逐嬉戏。传统
习惯规定,除和尚外,不管是谁,只要是在泼水节上露面的,都可以对之当
头泼水。
泼水节泼水,还是缅人青年男女谈恋爱的一种特殊方式。假如遇到称心
… Page 40…
人,就用水向那人迎头泼去。对方如果有意,虽被浇得狼狈不堪,也不回泼,
而是过来搭讪询问,约定下次相会的良辰。
(3)柬埔寨人的送水节
送水节是柬埔寨人的传统节日,在古代它原是一个盛大的祭典,于每年
雨季结束后的第一次月圆之后的三天之内举行,以驱除覆盖大地的水患,赶
走一切病魔和灾难,迎接来年的幸福和丰收。到了19世纪时,送水节成为
民间的庆祝节日。
送水节最精彩的场面,是在湄公河与金边河汇合处开展的龙舟竞赛。参
赛的龙舟用一棵巨木挖成,舟头翘起,并刻有一个活灵活现的龙头。比赛方
法是两舟一组,实行淘汰制。赛前,掌舵人在舟头供上米饭、水果、香蕉等
物,祭祀水神、土神和农神,然后,在和尚们演奏的铜锣蛇皮鼓乐曲声中,
参赛的龙舟竞相游向终点。竞赛以冠军舟把横贯湄公河的一条彩绳剪断而宣
告结束。
当晚,家家户户喜沽米酒,制办上等素菜佳肴,对月长饮,欢度佳节。
(4)印度人的传统节日
印度人的传统节日很多,在19世纪流行的节日中,其中最富民族特色
的有泼水节、屠妖节等。
①泼水节。每年印历12月(即公历2、3月)间,印度人都要欢度一次
泼水节。泼水节在印度也叫洒红节,是人们庆祝丰收的节日。印历12月是
印度小麦、大麦、油菜及各种豆类成熟收获的季节。在节日的这一天,从城
镇到农村,人们打破种族、宗教的界限,可以尽情欢乐。人们可以在自己遇
到的任何人的脸上涂抹红、黄、绿、蓝等各种颜色,还可以用盆盛满各种颜
色的水向对方泼洒。人们认为谁被洒得最多,谁就最走运。夜幕降临后,家
家户户都要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②屠妖节。屠妖节是在每年印历八月见不到月亮之后的第十五日,19世
纪时这一节日庆典仍很隆重。每年的这一天,印度教徒们都要早早起身,洗
梳打扮,然后一家人带着祭品前去庙堂神前祷告,把鲜花祭奉给女神“拉丝
蜜”。祭奉仪式简单而隆重。先是人们闭着眼睛默默地祷告。待祷告完毕,
就把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伸向前去。此时,教士们就庄重地把朱砂放在每
人的掌心上,让大家贴在前额。接着,教士们就把祭品中的椰子剖成两半,
象征着一个人内心的清白。
屠妖节期间,庙堂里的庆祝活动一般进行五天,每天都念诵不同的经
文。在屠妖节期间,家家户户除了通宵点灯外,还要燃放焰火。
(5)伊朗人的新年
伊朗人的新年是按伊朗历法推算的,一般是在公历3月21日这一天,
但19世纪时,围绕这一节日的庆祝活动前后要持续一个月。
伊朗人在新年到来的前夕,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除夕晚上要吃团圆
饭,在异乡的人也纷纷赶回来与家人团聚。
… Page 41…
新年的第十三天是“避鬼日”。这一天,人们都要离开家到户外度过。
大部分人都带上毯子、炊具和食品,去野外消磨一整天。在战争中失去亲人
的人们,则来到公墓地,在亲人的墓旁煮菜做饭,陪着亡人度过这一天。
伊朗新年庆祝活动中的最后一个星期三是“跳火节”。这一天,当夕阳
西斜,夜幕来临时,人们就在街边或自己的院子里点上一堆或三、五、七堆
篝火,举行跳火活动。不论男女老少,都要在火上跳,婴儿则由大人抱着在
火上跳。人们一边跳,一边反复默念:“愁去喜来,苦去甜来”,认为凡是
从火上跳过去的,在新的一年里都会大吉大利,人财两旺。
(6)日本人的元旦
19世纪时,日本人很重视元旦这个节日。在元旦到来前几天,家家户户
要大扫除,把住所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在正门上方拉起一条草绳,或者在
正门上方中央挂一个用草绳编织的圆圈,圆圈上挂着橙、橘、海带、龙虾等
物,叫做“注连绳”。同时还将松枝、竹叶插在门框上,称为“门松”,再
配以梅花,形成岁寒三友。以此祝老人长寿、家庭幸福、世世代代繁荣昌盛。
除夕的晚上,日本人以吃荞麦面来欢庆全家团聚。然后,全家人围坐在
火炉边一起守岁。到午夜时分日本各地的神庙寺院钟声齐鸣,称为“撞钟”。
钟声响过,人们冒着凌晨的严寒,纷纷前往神社和寺庙朝拜。元旦的早晨,
全家人欢聚一堂,先幼后长,依次饮屠苏酒,据说能避邪祛灾,确保平安。
饮完屠苏酒,再吃一种叫做“御杂煮”的年糕汤,各地的“御杂煮”因制法
不同而风味各异。
饭后,各家扶老携幼去亲戚朋友家拜年。拜年时,每人备有许多毛巾,
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每到一家就送上一条。小孩子则从父母或来访的亲友
那里得到“压岁钱”。
(7)朝鲜人的节日
朝鲜民族的五大节日有:①元日(春节);②上元(元宵节)③寒食(清
明)④端午⑤秋夕(中秋)。其中上元(元宵节),即正月十五是他们非常
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男女老幼都要参加“望月”的活动,因而也
称“望月节”。
为了能在新的一年中人人安康,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卖
暑”活动,以防止夏季受暑;举行“咬疖子”活动,以防止身上起脓包、长
疖子等。此外,各家还要吃上一顿“五谷饭”,因而这一天也称为“五谷祭”。
晚上,人们把事先砍来的木杆和松枝搭成几米高的“望月架”。当一轮
明月徐徐升起的时候,被大家推选出来的几位有威望的老人便争先恐后地爬
上“望月架”,看谁能最先看到月亮。谁最先看到月亮,谁将在新的一年中
平安顺利,儿孙幸福。
有的地方,在正月十五这一天还要举行走桥的活动,男女老幼都要从桥
上走过,以保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和幸福。
在19世纪时,除了传统的节日外,朝鲜人还特别重视家庭的节日,如
… Page 42…
回甲节、进甲节和婴儿周年纪念日等。其中特别是婴儿出生一周年的纪念
日,人们最为重视。
(8)泰国人的传统节日
19世纪时泰国人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求雨节和水灯节。
①求雨节。泰国是个古老的佛教国家。在传统的佛历新年,人们普遍
要进行求雨活动,所以佛历新年被称为“求雨节”,求雨节的时间是公历每
年4月13日至15日。求雨节第一天的清晨,家家户户洒扫庭院,燃放鞭炮,
男女老幼沐浴清净,打扮一新,准备过年。并且家长们都要到市场上去购买
拜佛用品。第二天是堆沙日,人们用家里带来的小银碗,从河中淘来细沙,
运到寺庙的院里,在地上堆成沙塔,并在沙塔上插上彩旗和鲜花,然后又将
沙子撒在整个院里。家庭主妇们则在家里炸年糕,准备水果、香水、黄姜粉
水等物品,以作敬奉长辈和泼水祝福之用。第三天是节日高潮。一大早,善
男信女们便手拿鲜花,提着各色点心食物,三五成群,到寺庙里去斋僧。在
那里,人们聆听和尚们最美好的祝愿,并接受桃枝花瓣香水的淋洒。随后,
人们把佛像抬到院里,用黄姜粉水和香水泼洒,即所谓“浴佛”。之后,人
们就可以自由自在地走出佛寺,开始互相泼水祝福。在求雨节的第三天,无
论在泰国的城镇还是乡村,人们都尽情地用水泼来泼去。
②水灯节。水灯节是在泰历每年12月15日(公历11月间)。这天夜
幕降临后,泰国湄公河两岸聚集着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人们身着漂亮的衣
衫,手持五彩缤纷的水灯,准备在湄公河飘放。在把水灯放进河里之前,个
个都跪下合十祈祷,然后放灯入水,全神贯注地目送各自的水灯渐渐远去,
直至看不见为止。
水灯大多用芭蕉叶或芭蕉树皮做成,也有用香蕉叶做成的,外用莲花
纸、柳衣或万穗兰外荚编贴装璜。传统的水灯形似莲花,中间点燃一支香烛,
有时还放置一尊佛像,或放入一点槟榔、栳叶、花串及少许点心,也有放些
钱币的。
6。服装和装饰
19世纪时,亚洲大陆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装和装饰,表现出鲜
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在等级森严的中国社会中,官方和民间的服饰截
然分开,各具特点。
(1)中国人的服饰
清代官方的服饰很有特点,宫廷中黄马褂加身是一件大事。清廷规定:
“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
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凡巡幸,扈从銮舆以为观瞻。”清廷的官
吏们还按等级佩戴花翎和蓝翎,规定亲王、郡王、贝勒不戴翎,贝子戴三眼
孔雀翎,公爵戴双眼孔雀翎;五品以上官吏戴花翎,六品以下则戴鹖羽蓝翎。
… Page 43…
此外,金黄蟒袍是王子的常服,对诸王来说,要特赐才能服用。红绒结顶冠
是帝王的宴服,皇子皇孙用以作为礼服。
而19世纪中国民间的服饰,则是长袍马褂,套褂用红绿组绣,吉服为
绀色,素服为青色。后又流行一种“得胜褂”,无论男女,都因为它便捷而
用为常服。
(2)沙特阿拉伯人的衣着
19世纪时,沙特阿拉伯男子通常穿一件长袖、高领、镶里子的外套,这
种服装名叫“塔巴”,一般是用白色的棉布制成的;冬季则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