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弘一法师文集 >

第21章

弘一法师文集-第21章

小说: 弘一法师文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人见僧尼唯知弘扬佛法,而于建立大规模之学校、医院、善堂等利益社会之事未能努力,遂疑学佛法者废弃慈善事业。此说不然。

    依佛经所载,布施有二种,一曰财施,二曰法施。出家之佛徒,以法施为主,故应多致力于弘扬佛法,而以余力提倡他种慈善事业。若在家之佛徒,则财施与法施并重,故在家居士多努力作种种慈善事业,近年以来各地所发起建立之佛教学校、慈儿院、医院、善堂、修桥、造凉亭乃至施米、施衣、施钱、施棺等事,皆时有所闻,但不如他教仗外国慈善家之财力所经营者规模阔大耳。

    九、佛法非是分利

    近今经济学者,谓人人能生利,则人类生活发达,乃可共用幸福。因专注重于生利。遂疑信仰佛法者,唯是分利而不生利,殊有害于人类,此说亦不免误会。

    若在家人信仰佛法者,不碍于职业,士农工商皆可为之。此理易明,可毋庸议。若出家之僧尼,常人观之,似为极端分利而不生利之寄生虫。但僧尼亦何尝无事业,僧尼之事业即是弘法利生。倘能教化世人,增上道德,其间接直接有真实大利益于人群者正无量矣。

    十、佛法非说空以灭人世

    常人因佛经中说‘五蕴皆空’‘无常苦空’等,因疑佛法只一味说空。若信佛法者多,将来人世必因之而消灭。此说不然。

    大乘佛法,皆说空及不空两方面。虽有专说空时,其实亦含有不空之义。故须兼说空与不空两方面,其义乃为完足。

    何谓空及不空。空者是无我,不空者是救世之事业。虽知无我,而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故空而不空。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而决不执著有我,故不空而空。如是真实了解,乃能以无我之伟大精神,而作种种之事业无有障碍也。

    又若能解此义,即知常人执著我相而作种种救世事业者,其能力薄,范围小,时间促,不彻底。若欲能力强,范围大,时间久,最彻底者,必须于佛法之空义十分了解,如是所做救世事业乃能圆满成就也。

    故知所谓空者,即是于常人所执著之我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然后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之事业。亦犹世间行事,先将不良之习惯等一一推翻,然后良好之建设乃得实现。

    信能如此,若云牺牲,必定真能牺性;若云救世,必定真能救世。由是坚坚实实,勇猛精进而作去,乃可谓伟大,乃可谓彻底。

    所以真正之佛法先须向空上立脚,而再向不空上作去。岂是一味说空而消灭人世耶!

    以上所说之十疑及释义,多是采取近人之说而叙述其大意。诸君闻此,应可免除种种之误会。

    若佛法中之真义,至为繁广,今未能详说。惟冀诸君从此以后,发心研究佛法,请购佛书,随时阅览,久之自可洞明其义。是为余所厚望焉。

    ◎佛法宗派大概

    戊寅十月七日在安海金墩宗祠讲

    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思欲著手学习,必须先了解佛法之各种宗派乃可。

    原来佛法之目的,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的地以前,必有许多途径。而在此途径上,自不妨有种种宗派之不同也。

    佛法在印度古代时,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分‘空’‘有’二派,但未别立许多门户。吾国自东汉以后,除将印度所传来之佛法精神完全承受外,并加以融化光大,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伟大悠远基础上,更开展中国佛法之许多特色。至隋唐时,便渐成就大小乘各宗分立之势。今且举十宗而略述之。

    一、律宗又名南山宗

    唐终南山道宣律师所立。依法华,涅槃经义,而释通小乘律,立圆宗戒体正属出家人所学,亦明在家五戒、八戒义。

    唐时盛,南宋后衰,今渐兴。

    二、俱舍宗

    依俱舍论而立。分别小乘名相甚精,为小乘之相宗。欲学大乘法相宗者固应先学此论,即学他宗者亦应以此为根底,不可以其为小乘而轻忽之也。

    陈隋唐时盛弘,后衰。

    三、成实宗

    依成实论而立。为小乘之空宗,微似大乘。

    六朝时盛,后衰,唐以后殆罕有学者。

    以上二宗,即依二部论典而形成,并由印度传至中土。虽号称宗,然实不过二部论典之传持授受而已。

    以上二宗属小乘,以下七宗皆是大乘,律宗则介于大小之间。

    四、三论宗又名性宗又名空宗

    三论者,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是三部论皆依般若经而造。姚秦时,龟兹国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来此土弘传。

    唐初犹盛,以后衰。

    五、法相宗又名慈恩宗又名有宗

    此宗所依之经论,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唐玄奘法师盛弘此宗。又糅合印度十大论师所著之唯识三十颂之解释而编纂成唯识论十卷,为此宗著名之典籍。此宗最要,无论学何宗者皆应先学此以为根底也。

    唐中叶后衰微,近复兴,学者甚盛。

    以上二宗,印度古代有之,即所谓‘空’‘有’二派也。

    六、天台宗又名法华宗

    六朝时此土所立,以法华经为正依。至隋智者大师时极盛。其教义,较前二宗为玄妙。

    隋唐时盛,至今不衰。

    七、华严宗又名贤首宗

    唐初此土所立,以华严经为依。至唐贤首国师时而盛,至清凉国师时而大备。此宗最为广博,在一切经法中称为教海。

    宋以后衰,今殆罕有学者,至可惜也。

    八、禅宗

    梁武帝时,由印度达摩尊者传至此土。斯宗虽不立文字,直明实相之理体。而有时却假用文字上之教化方便,以弘教法。如金刚、楞伽二经,即是此宗常所依用者也。

    唐宋时甚盛,今衰。

    九、密宗又名真言宗

    唐玄宗时,由印度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先后传入此土。斯宗以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为正所依。

    元后即衰,近年再兴,甚盛。

    在大乘各宗中,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谤,至堪痛叹。余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亦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愿诸君不可先阅仪轨,应先习经教,则可无诸疑惑矣。

    十、净土宗

    始于晋慧远大师,依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而立。三根普被,甚为简易,极契末法时机。明季时,此宗大盛。至于近世,尤为兴盛,超出各宗之上。

    以上略说十宗大概已竟。大半是摘取近人之说以叙述之。

    就此十宗中,有小乘、大乘之别。而大乘之中,复有种种不同。吾人于此,万不可固执成见,而妄生分别。因佛法本来平等无二,无有可说,即佛法之名称亦不可得。于不可得之中而建立种种差别佛法者,乃是随顺世间众生以方便建立。因众生习染有浅深,觉悟有先后。而佛法亦依之有种种差别,以适应之。譬如世间患病者,其病症千差万别,须有多种药品以适应之,其价值亦低昂不等。不得仅尊其贵价者,而废其他廉价者。所谓药无贵贱,愈病者良。佛法亦尔,无论大小权实渐顿显密,能契机者,即是无上妙法也。故法门虽多,吾人宜各择其与自己根机相契合者而研习之,斯为善矣。

    ◎佛法学习初步

    戊寅十月八日在安海金墩宗祠讲

    佛法宗派大概,前已略说。

    或谓高深教义,难解难行,非利根上智不能承受。若我辈常人欲学习佛法者,未知有何法门,能使人人易解,人人易行,毫无困难,速获实益耶?

    案佛法宽广,有浅有深。故古代诸师,皆判‘教相’以区别之。依唐圭峰禅师所撰华严原人论中,判立五教:

    一、人天教

    二、小乘教

    三、大乘法相教

    四、大乘破相教

    五、一乘显性教

    以此五教,分别浅深。若我辈常人易解易行者,唯有‘人天教’也。其他四教,义理高深,甚难了解。即能了解,亦难实行。故欲普及社会,又可补助世法,以挽救世道人心,应以‘人天教’最为合宜也。

    人天教由何而立耶?

    常人醉生梦死,谓富贵贫贱吉凶祸福皆由命定,不解因果报应。或有解因果报应者,亦唯知今生之现报而已。若如是者,现生有恶人富而善人贫,恶人寿而善人夭,恶人多子孙而善人绝嗣,是何故欤?因是佛为此辈人,说三世业报,善恶因果,即是人天教也。今就三世业报及善恶因果分为二章详述之。

    一、三世业报

    三世业报者,现报、生报、后报也。

    一、现报:今生作善恶,今生受报。

    二、生报:今生作善恶,次一生受报。

    三、后报:今生作善恶,次二三生乃至未来多生受报。

    由是而观,则恶人富、善人贫等,决不足怪。吾人唯应力行善业,即使今生不获良好之果报来生再来生等必能得之。万勿因行善而反遇逆境,遂妄谓行善无有果报也。

    二、善恶因果

    善恶因果者,恶业、善业、不动业此三者是其因,果报有六,即六道也。

    恶业善业,其数甚多,约而言之,各有十种,如下所述。不动业者,即修习上品十善,复能深修禅定也。

    今以三因六果列表如下:

    一、恶业

    二、善业

    三、不动业

    ┌上品……地狱

    ┼中品……畜生

    └下品……鬼

    ┌下品……阿修罗

    ┼中品……人

    └上品……欲界天

    ┌次品……色界天

    ┤

    └上品……无色界天

    ───┐

    ───┤

    ───┤

    ───┼六道

    ───┤

    ┬天─┘

    ┤

    │

    ┘

    今复举恶业、善业别述如下:

    恶业有十种。

    一、杀生

    二、偷盗

    三、邪淫

    四、妄言

    五、两舌

    六、恶口

    七、绮语

    八、悭贪

    九、嗔恚

    十、邪见

    造恶业者,因其造业重轻,而堕地狱、畜生、鬼道之中。受报既尽,幸生人中,犹有余报。今依华严经所载者,录之如下。若诸‘论’中,尚列外境多种,今不别录。

    一、杀生……短命、多病

    二、偷盗……贫穷、其财不得自在

    三、邪淫……妻不贞良、不得随意眷属

    四、妄言……多被诽谤、为他所诳

    五、两舌……眷属乖离、亲族弊恶

    六、恶口……常闻恶声、言多诤讼

    七、绮语……言无人受、语不明了

    八、悭贪……心不知足、多欲无厌

    九、嗔恚……常被他人求其长短、恒被于他之所恼害

    十、邪见……生邪见家、其心谄曲

    善业有十种。下列不杀生等,止恶即名为善。复依此而起十种行善,即救护生命等也。

    一、不杀生:救护生命

    二、不偷盗:给施资财

    三、不邪淫:遵修梵行

    四、不妄言:说诚实言

    五、不两舌:和合彼此

    六、不恶口:善言安慰

    七、不绮语:作利益语

    八、不悭贪:常怀舍心

    九、不嗔恚:恒生慈悯

    十、不邪见:正信因果

    造善业者,因其造业轻重而生于阿修罗人道欲界天中。所感之余报,与上所列恶业之余报相反。如不杀生则长寿无病等类推可知。

    由是观之,吾人欲得诸事顺遂,身心安乐之果报者,应先力修善业,以种善因。若唯一心求好果报,而决不肯种少许善因,是为大误。譬如农夫,欲得米谷,而不种田,人皆知其为愚也。

    故吾人欲诸事顺遂,身心安乐者,须努力培植善因。将来或迟或早,必得良好之果报。古人云:‘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即是此意也。

    以上所说,乃人天教之大义。

    唯修人天教者,虽较易行,然报限人天,非是出世。故古今诸大善知识,尽力提倡‘净土法门’,即前所说之佛法宗派大概中之‘净土宗’。令无论习何教者,皆兼学此‘净土法门’,即能获得最大之利益。‘净土法门’虽随宜判为‘一乘圆教’,但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即唯修人天教者亦可兼学,所谓‘三根普被’也。

    在此讲说三日已竟。以此功德,惟愿世界安宁,众生欢乐,佛日增辉,法轮常转。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己卯四月十六日在永春桃源殿讲李芳远记

    我到永春的因缘,最初发起,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师常常劝我到此地来,又常提起普济寺是如何如何的好。

    两年以前的春天,我在南普陀讲律圆满以后,妙慧师便到厦门请我到此地来。那时因为学律的人要随行的太多,而普济寺中设备未广,不能够收容,不得已而中止。是为第一次欲来未果。

    是年的冬天,有位善兴师,他持著永春诸善友一张请帖,到厦门万石岩去,要接我来永春。那时因为已先应了泉州草庵之请,故不能来永春。是为第二次欲来未果。

    去年的冬天,妙慧师再到草庵来接。本想随请前来,不意过泉州时,又承诸善友挽留,不得已而延期至今春。是为第三次欲来未果。

    直至今年半个月以前,妙慧师又到泉州劝请,是为第四次。因大众既然有如此的盛意,故不得不来。其时在泉州各地讲经,很是忙碌,因此又延搁了半个多月。今得来到贵处,和诸位善友相见,我心中非常的欢喜。自三年前就想到此地来,屡次受了事情所阻,现在得来,满其多年的夙愿,更可说是十分的欢喜了。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

    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来研究食谱,虽山珍海错之名,纵横满纸,如何能够充饥。倒不如现在得到几种普通的食品,即可入口。得充一饱,才于实事有济。

    以下所讲的,分为三段。

    一、深信因果

    因果之法,虽为佛法入门的初步,但是非常的重要,无论何人皆须深信。何谓因果?因者好比种子,下在田中,将来可以长成为果实。果者譬如果实,自种子发芽,渐渐地开花结果。

    我们一生所作所为,有善有恶,将来报应不出下列:

    桃李种长成为桃李——作善报善

    荆棘种长成为荆棘——作恶报恶

    所以我们要避凶得吉,消灾得福,必须要厚植善因,努力改过迁善,将来才能够获得吉祥福德之好果。如果常作恶因,而要想免除凶祸灾难,哪里能够得到呢?

    所以第一要劝大众深信因果了知善恶报应,一丝一毫也不会差的。

    二、发菩提心

    ‘菩提’二字是印度的梵语,翻译为‘觉’,也就是成佛的意思。发者,是发起,故发菩提心者,便是发起成佛的心。为什么要成佛呢?为利益一切众生。须如何修持乃能成佛呢?须广修一切善行。以上所说的,要广修一切善行,利益一切众生,但须如何才能够彻底呢?须不著我相。所以发菩提心的人,应发以下之三种心:

    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