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弘一法师文集 >

第38章

弘一法师文集-第38章

小说: 弘一法师文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由现发缘。此人今被王法诛戮,虽有名言种子为正因,及有先业为缘因,而无现在缘,如来随顺世俗,名为横死,以无现缘故。又云:此人寿命是不定业,亦是杀生增上果;若遇顺缘修福等资助,故不受王戮得寿命长。若不修福,攘昔杀缘,则被王戮,不得长寿,故得横死云云。——案:秋篠释第一横已下,乃至第九横,文义相似,今不具录。唯撮要列表如下。

    ┌二——是杀生增上果┐

    ├三——是逼恼他增上果│

    ├四——是焚烧有情增上果│

    ├五——是漂流有情增上果├┬若遇顺缘修福等资助——则免难。

    ├六——是食肉有情增上果│└如其不尔———————则横死。

    ├七——是陷堕有情增上果│

    ├八——是行毒药厌咒增上果│

    └九——是夺有情增上果┘

    案:上文皆本唐疏。

    【问】:何谓觅祸?

    【答】:即下文杀种种众生等是。秋篠云:何但横死而已,后由愚痴,信邪倒见,杀众生故,乃入地狱,无有出期,岂不哀哉!

    辛二结

    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

    丁三明转后报

    复次,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信戒;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燃灯造幡,放生修福,令度危厄,不遭众难。”

    【问】:青丘科此文为结,然欤?

    【答】:今谓味复次字,非结上文。

    【问】:此与上文何异?

    【答】:上约病人,今约逆罪,故知非结。

    丙三药叉发誓二:初正明誓,二佛印劝。今丁初

    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坐。所谓:宫毗罗大将,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安底罗大将,頞你罗大将,珊底罗大将,因达罗大将,波夷罗大将,摩虎罗大将,真达罗大将,招杜罗大将,毗羯罗大将。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城国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

    【问】: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其仪轨如何?

    【答】:秋篠引遁伦云:西域僧口传言,以布缕结神名字也。谓若人临厄难时,应请七僧,即请道场,令读此经四十九遍。尔时施主,为藏结缕,作新匣长七寸,广二寸。作匣竟,施主捧匣进七僧前,至心三礼,胡跪叉手,誓愿所求。尔时,七僧一时发愿读经,一僧各读七卷,七七四十九遍竟。每一卷节,各其神名处,息读经。时施主进七僧前,以缕次第结其神名,后五神名者,七僧一时等唱,一一神名,而施主如前例结。结竟而取缕入匣闭户,然后送七僧。待其难息,若得求已;更请七僧,如前先结十二神名字,次第还解也。

    案《疏》云:每一卷节各其神名处,以缕结者,读经七卷,即随结前七神名。又云后五神名者,即其余也。又云七僧一时等唱神名者,前已读经竟,此惟唱五神名耳。

    丁二佛印劝

    尔时,世尊赞诸药叉大将言:“善哉善哉!大药叉将。汝等念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者,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乙二佛说题名奉持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法门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亦名《拔除一切业障》。应如是持。”

    【问】:亦名结愿神咒。何以今译本中无咒耶?

    【答】:有二义:(一)、神将白佛乃是神咒。虽《大品经》无一真言,帝释白佛,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咒;佛印可之。龙树释云:谓咒术能随贪欲嗔恚自在作恶,是般若咒,能灭禅定佛道涅槃诸著,何况贪恚粗病;是故名为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岂以无一真言而为疑耶!故隋本云自誓,《七佛经》云护持耳。(二)、列神将名自是神咒。如《陀罗尼集经》法印咒也。

    乙三大众闻说奉行

    时薄伽梵,说是语已。诸菩萨摩诃萨,及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药师经析疑终

    弘一大师答佛学书局书(乙亥年)

    前承惠书,谓今年药师如来圣诞,拟别刊行专号,属撰文以为提倡。近多忙碌,未暇撰文。谨述拙见如下,以备参考焉。余自信佛法以来,专宗弥陀净土法门,但亦尝讲《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讲此经时,所最注意者三事:

    (一)、若犯戒者,闻药师名已,还得清净。

    (二)、若求生西方极乐而未定者,得闻药师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示其道路,即生极乐众宝华中。

    (三)、现生种种厄难,悉得消除。故亦劝诸缁索,应诵《药师功德经》,并执持药师名号。而于求生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文,未及详释,谓为别被一机也。

    今者佛学书局诸贤,欲弘扬药师圣典,提倡求生东方,胜愿大心,甚可钦佩。但依拙见,唯可普劝众生诵经、持名。至于求生何处,宜任其自然,即昔日求生极乐或求生兜率者,亦可发心诵《药师经》并持名号;而于本愿无违。因经中谓求生极乐者,命终有八大菩萨示路;又东晋译本云:若欲得生兜率天上见弥勒者,亦当礼敬药师琉璃光佛。如是则范围甚广,可以群机并育矣。略陈拙见,敬乞有以教之。幸甚!

    原载上海‘佛学半月刊’第九十期药师如来专号

    后记

    是经唐疏,今多遗佚。弘一大师暮年,据中、日古德著述,編著《析疑》一卷。末附数语,以系例言,今移卷首。大师躬自署签,下注辛巳十月二十一日始录稿。惟方缮数行,应泉城之请弘法而辍,旋即迁化。遗稿珍藏箧笥,知者实缈。

    按《义疏》:日僧实观撰,共三卷。文中冠‘案’字者,大师所阐释也。辛巳为一九四一年,大师年六十又二,时居温陵茀林禅苑之尊瞻堂,盖示寂之前一年也。越二十年,乃克校录。谨缀数语,用志因缘。

    甲辰仲冬,录者谨识

 净土法门大意

    净土法门大意

    (壬申十月在厦门妙释寺讲)

    今日在本寺演讲,适值念佛会期。故为说修净土宗者应注意的几项。

    修净土宗者,第一须发大菩提心。《无量寿经》中所说“三辈往生”者,皆须发无上菩提之心。《观无量寿佛经》亦云,欲生彼国者,应发菩提心。

    由是观之,唯求自利者,不能往生。因与佛心不相应,佛以大悲心为体故。

    常人谓净土宗唯是送死法门(临终乃有用)。岂知净土宗以大菩提心为主。常应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众生之宏愿。

    修净土宗者,应常常发代众生受苦心。愿以一肩负担一切众生,代其受苦。所谓一切众生者,非限一县一省,乃至全世界。若依佛经说,如此世界之形,更有不可说不可说许多之世界,有如此之多故。凡此一切世界之众生,所造种种恶业,应受种种之苦,我愿以一人一肩之力完全负担。决不畏其多苦,请旁人分任。因最初发誓愿,决定愿以一人之力救护一切故。

    譬如日,不以世界多故,多日出现。但一日出,悉能普照一切众生。今以一人之力,负担一切众生,亦如是。

    以上但云以一人能救一切,是横说。若就竖说,所经之时间,非一日、数日、数月、数年。乃经不可说不可说久远年代,尽于未来,决不厌倦。因我愿于三恶道中,以身为抵押品,赎出一切恶道众生。众生之罪未尽,我决不离恶道,誓愿代其受苦。故虽经过极长久之时间,亦决不起一念悔心,一念怯心,一念厌心。我应生十分大欢喜心,以一身承当此利生之事业也。已上讲应发大菩提心竟。

    至于读诵大乘,亦是《观经》所说。修净土法门者,固应诵《阿弥陀经》,常念佛名。然亦可以读诵《普贤行愿品》,回向往生。因经中最胜者《华严经》。《华严经》之大旨,不出《普贤行愿品》第四十卷之外。此经中说,诵此普贤愿王者,能获种种利益,临命终时,此愿不离,引导往生极乐世界,乃至成佛。故修净土法门者,常读诵此《普贤行愿品》,最为适宜也。

    至于作慈善事业,乃是人类所应为者。专修念佛之人,往往废弃世缘,懒作慈善事业,实有未可。因现生能作种种慈善事业,亦可为生西之资粮也。

    就以上所说:

    第一劝大家应发大菩提心。否则他人将谓净土法门是小乘,消极的、厌世的、送死的。若发心者,自无此讥评。

    复劝常读《行愿品》,可以助发增长大菩提心。

    至于作慈善事业尤要。因既为佛徒,即应努力作利益社会种种之事业,乃能令他人了解佛教是救世的、积极的,不起误会。

    关于净土宗修持法,于诸书皆详载,无俟赘陈。故唯述应注意者数事,以备诸君参考。

    (1932年11月讲于厦门妙释寺)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我到永春的因缘,最初发起,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师常常劝我到此地来,又常提起普济寺是如何如何的好。

    两年以前的春天,我在南普陀讲律圆满以后,妙慧师便到厦门请我到此地来。那时因为学律的人要随行的太多,而普济寺中设备未广,不能够收容,不得已而中止。是为第一次欲来未果。

    是年的冬天,有位善兴师,他持着永春诸善友一张请帖,到厦门万石岩去,要接我来永春。那时因为已先应了泉州草庵之请,故不能来永春。是为第二次欲来未果。

    去年的冬天,妙慧师再到草庵来接。本想随请前来,不意过泉州时,又承诸善友挽留,不得已而延期至今春。是为第三次欲来未果。

    直至今年半个月以前,妙慧师又到泉州劝请,是为第四次。因大众既然有如此的盛意,故不得不来。其时在泉州各地讲经,很是忙碌,因此又延搁了半个多月。今得来到贵处,和诸位善友相见,我心中非常的欢喜。自三年前就想到此地来,屡次受了事情所阻,现在得来,满其多年的夙愿,更可说是十分的欢喜了。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

    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来研究食谱,虽山珍海错之名,纵横满纸,如何能够充饥?倒不如现在得到几种普通的食品,即可入口。得充一饱,才于实事有济。

    以下所讲的,分为三段。

    一、深信因果

    因果之法,虽为佛法入门的初步,但是非常的重要,无论何人皆须深信。何谓因果?“因”者好比种子,下在田中,将来可以长成为果实。“果”者譬如果实,自种子发芽,渐渐地开花结果。

    我们一生所作所为,有善有恶,将来报应不出下列:

    桃李种长成为桃李——作善报善

    荆棘种长成为荆棘——作恶报恶

    所以我们要避凶得吉,消灾得福,必须要厚植善因,努力改过迁善,将来才能够获得吉祥福德之好果。如果常作恶因,而要想免除凶祸灾难,哪里能够得到呢?

    所以第一要劝大众深信因果,了知善恶报应,一丝一毫也不会差的。

    二、发菩提心

    “菩提”二字是印度的梵语,翻译为“觉”,也就是成佛的意思。“发”者,是发起。故发菩提心者,便是发起成佛的心。为什么要成佛呢?为利益一切众生。须如何修持乃能成佛呢?须广修一切善行。以上所说的,要广修一切善行,利益一切众生,但须如何才能够彻底呢?须不着我相。所以发菩提心的人,应发以下之三种心:

    (一)大智心不着我相此心虽非凡夫所能发,亦应随分观察。

    (二)大愿心广修善行

    (三)大悲心救众生苦

    又发菩提心者,须发以下所记之四弘誓愿: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菩提心以大悲为体,所以先说度生。

    (二)烦恼无尽誓愿断愿一切众生,皆能断无尽之烦恼。

    (三)法门无量誓愿学愿一切众生,皆能学无量之法门。

    (四)佛道无上誓愿成愿一切众生,皆能成无上之佛道。

    或疑“烦恼”以下之三愿,皆为我而发,如何说是“愿一切众生”?这里有两种解释:一就浅来说,我也就是众生中的一人,现在所说的众生,我也在其内。再进一步言,真发菩提心的,必须彻悟法性平等,决不见我与众生有什么差别,如是才能够真实和菩提心相应。所以现在发愿,说“愿一切众生”,有何妨耶!

    三、专修净土

    既然已经发了菩提心,就应该努力地修持。但是佛所说的法门很多,深浅难易,种种不同。若修持的法门与根器不相契合的,用力多而收效少。倘与根器相契合的,用力少而收效多。在这末法之时,大多数众生的根器,和哪一种法门最相契合呢?说起来只有净土宗。因为泛泛修其他法门的,在这五浊恶世,无佛应现之时,很是困难。若果专修净土法门,则依佛大慈大悲之力,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速证菩提,比较容易得多。所以龙树菩萨曾说,前为难行道,后为易行道,前如陆路步行,后如水道乘船。

    关于净土法门的书籍,可以首先阅览者,《初机净业指南》、《印光法师嘉言录》、《印光法师文钞》等。依此就可略知净土法门的门径。

    近几个月以来,我在泉州各地方讲经,身体和精神都非常的疲劳。这次到贵处来,匆促演讲,不及预备,所以讲说的未能详尽。希望大众原谅。

    (1939年4月16日讲于永春桃源殿)

    人生之最后

    岁次壬申十二月,厦门妙释寺念佛会请余讲演,录写此稿。于时了识律师卧病不起,日夜愁苦。见此讲稿,悲欣交集,遂放下身心,屏弃医药,努力念佛。并扶病起,礼《大悲忏》,吭声唱诵,长跽经时,勇猛精进,超胜常人。见者闻者,靡不为之惊喜赞叹,谓感动之力有如是剧且大耶。余因念此稿虽仅数纸,而皆撮录古今嘉言及自所经验,乐简略者或有所取。乃为治定,付刊流布焉。弘一演音记。

    第一章绪言

    古诗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人生最后一段大事,岂可须臾忘耶!今为讲述,次分六章,如下所列。

    第二章病重时

    当病重时,应将一切家事及自己身体悉皆放下。专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寿已尽,决定往生。如寿未尽,虽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专诚,故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