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实验心理学 >

第17章

实验心理学-第17章

小说: 实验心理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目的”的方式行为
或反应。做一个简单的证明就可以让你相信这种效应会发生。告诉
你的五个朋友你要为你的心理学课做一个实验,希望他们做你的被
试。如果他们同意,让他们用手章三块冰,注意有几个人能拿着冰块
直到它们溶化。现在,让你的另外五个朋友拿冰块,而不告诉他们任
何关于实验的事情。与前面拿着冰块直到它们溶化的情形相反,他
们会认为你的要求很奇怪,而且马上就会将这一想法告诉你。知道
他们正在参与一项实验的首批朋友在愿意服从方面有些不同寻常:
芸芸视频水久联系方式㈣:747883097 TL:028 8104 2202网址:http:i17478
推荐: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
更多的人愿意将冰块拿更长的时间。心理学家把导致被试猜测实验
目的或实验者期望的一些有用线索称为要求特征。当参加者的行为
是由要求特征控制而不是自变量时,实验就会变得投有价值,也不能
推广到测验情境之外。
    要求特征的一个著名例子是霍桑效应,由西部电器公司(Wesr…
ern Electric pany)第一次观察到并命名。公司对提高工人的士
气和生产力很感兴趣,并做了几个实验(如增加照明)以改善工人的
环境。不管实验进行什么控制,结果都会使工人的生产力提高。工
人们知道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因此他们一直尽全力去做(见
Parsons.1974以爰Bramel和Friend,1981,对结果的另一种解释)。
要求特征在决定工人的生产力上比实验控制更加重要。
    实验者效应
    与要求特征有密切关系的陷阱是实验者效应,即由于实验者不
经意地向被试流露出些微自己的期望以至于影响了实验结果。例
如,实验者可能并没意识到他在被试出现正确反应时点了点头以示
肯定,丽对错误则皱了皱眉以示否定。实验者的性别、种族和伦理观
念也是潜在的实验者效应。在做涉及到有关这些特征的课题研究诸
如关于肤色对工作表现等级影响的实验时的实验者种族特征等,蔓
容易曲解实验结果。
    这些效应并不仅仅限于以人为被试的实验。实验者效应也可以  71
发生在以动物为被试的相对客观的实验中。罗森塔尔和福德(1963)
告诉学生实验者·用来进行迷津实验的老鼠来自不同的种系:聪明鼠
和笨拙鼠。实际上,老鼠来自同一种群。但是,实验结果却得出了聪
明鼠比笨拙鼠犯的错误更少的结论,而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
对学生实验者测试老鼠时的行为进行观察,并没发现欺骗或做了其
他使结果歪曲的事情。似乎可以推断,拿到聪明鼠的学生比那些拿
到笨拙鼠的不幸学生更能鼓励老鼠去通过迷津。也许这影响了实验
的结果,因为实验者对待两组老鼠的方式不同。
  消除这种实验者效应的最好方法是让实验者不知道实验条件,
因为对于他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实验者无法交流。这种程序被称为
    'r.
·蒸
    :㈣: 747883097 TL。 028 8194 2202日址:http: i1747883097 qzone qq 
  88蓐翠嚣磊黩享勰霉
    ,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J:一
    /实验心理学
r1

双盲实验,因为实验者和研究参加者都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哪种实
验条件。这种技术在空气污染的行为效应的研究中常常使用。实验
时让被试呼吸罐装的纯净空气或来自繁忙马路上的空气,但却不知
道哪一罐是纯净的、哪一罐是被挥染了的。这样,被试在呼吸被污染
了的空气后的差劲表现,就不能归因为实验者不经意地向被试透露
了空气的质量或对待他们的方式不同。
    实验者效应并不总是如此微妙。有关作者参加了一项关于人类
眨眼反应的实验。几个实验者帮助做同一个实验。他们马上注意到
其中一人得到的结果与其他人有很大的不同。他的被试都是以大量
的疯狂眨服开始进人实验阶段的。引起这一奇怪行为的原因很快被
发现了。为了记录眨眼动作,实验者一般必须通过一无痛程序用特
殊的胶带将一根旧金属条粘在被试的服皮上。然而,这个实验者的
大拇指很大,无法将金属条粘茌眼皮上而不刺痛眼睛,以至于引起了
被试的奇怪的疯狂眨眼动作。
    实验者怀疑她或他的形象举止的某方面(如性别、种族、伦理观)
可能会改变被试的行为时+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是在实验设计时将
这看作一额外的自变量或控制变量。如果一个非洲裔美国籍的实验
者做一个肤色和工作表现等级的研究,她或他可以请白人同事或研
究助手对一半被试进行测试,然后比较实验中两种种族条件下肤色
的作用。
    实验的自动化
    实验者效应可以通过让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做实验而得到完全
或大部分消除,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不必与人接触。在许多实验72
室中,被试进入测试室,看到屏幕显示的信息,被告知按健即可开
始实验。按键后屏幕上出现实验的指导语。整个实验用计算机进
行。实验者只在资料收集的最后出现,听取被试积极参与实验的情
况,向被试说明研究的目的,并解释他们将如何帮助科学的发展。
实验者仅仅负责监督设备和被试,确信被试正在根据指导语进行实
验并投有任何麻烦事发生。这种自动化明显能减轻实验者偏差的
危害。
    准实验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变量不能直接操纵。在实验中不能直接操
纵变量的一个原因是所有科学家都必须要考虑道德因素(见第4
章)。只要得到许可,调查或者观察大学生药物使用情况是道德的
吗?创造一个药物滥用组,然后比较他们与我们创造的非药物滥用
组的行为,道德吗?第二个原因是其与生俱来的本性。一些变量如
自然灾害(龙卷风、飓风)或非自然灾害(战争、飞机失事)在物理或道
德上都很难操纵。我们可以做这些现象的实验吗?毕竟这些变量和
其他类似的变量非常吸引人,而且在人类经验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对这一问题(假设你是一个伦理学家)的回答只有两种:能和不
能。我们不会那样傻,毕竟,我们正在强调你无法对上述这些现象做
真实验的事实。然而,你能做准实验。这个技术与相关研究中的事
后回溯相似,除了要对两个或多个变量水平做测查而不是做相关研
究外。我们期待这些变量自己起作用,然后将这些“自变量”的效应
与变量不存在或某些方面不同时的效应作比较。如果我们比较男人
与女人的阅读能力,或者快速阅读者与一般成人的阅读能力,那么我
们已做了一个准实验。
    准实验的优点很明显:他们使用自然发生的自变量,其中绝大多
数都具有高度的内在趣味和重要的实际意义。茌准实验中,我们利
用了观察和相关研究的优点,并结合了实验的优势。典型的准实验
常用被试变量作为自变量。对于大多数的天生的被试变量(年龄、性
别、种族、种群)、社会引起的被试属性(社会阶层、宗教或居住区)、疾
病以及与疾病有关的被试因素(肢体残缺、智力低下、脑外伤、灾难后
果)而言,我们只能选择而不是改变,除非可以在非人类的器官上直
接做实验。虽然准实验相当有趣,而且可提供非常重要的研究,但我73
们在这儿应提醒你准实验的优点是在付出控制的代价下获得的。当
实验者不得不采用已知内容时,已知内容可能会包括几个重要的混
淆变量。
    因为心理学的许多研究与被试变量有关,又因为准实验使用被
试变量可能会产生棍淆,所以找们现在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及可能的
他提
M,
∥润
雕圆
n质
h芷日

吧文
船圉
。频
坞视
81
g程
几千
。主
班川
他业
M专
g理
式心
方学
系大
联范
久师
水京
频北
挚●
芸推
    :㈣: 747883097 TL: 028 8194 2202日址:http: i1747883097 qzone qq…
  90声翠嚣磊黩蓊登霉
    ,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实验心理学
解决方法。
    实验者能够保持其他因素恒定但无法操纵被试变量,她或他只
能选择已具有某种不同程度特征的被试,然后就感兴趣的行为对它
们进行比较。如果不同组(如高、中、低智力)被试的行为不同,我们
仍不能得出结论,认为被试变量的不同所致或应对行为负责。原因
在于另外一些因素与被试变量坍同变化并混淆在一起。如果高iQ
被试的任务完成情况比低IQ被试好,我们也不能说IQ导致或引起
该差异,因为不同被试组可能在其他相关维度如动机、教育等等上发
生了变化。对被试变量进行调查,我们不能像真正的实验变量那样
安全地、毫无闪失地将行为的差异归因于这些变量,但这些设计能得
出变量之间的相关。我们能够说,变量之间是相关的,但不能说一个
变量导致或引起了另一变量上的效应。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让我们考虑这样一个例子。假设调查者对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智力功能(或缺乏智力功能)感兴趣,对这些被诊
断为精神分裂症的个体进行许多测验,以测量不同的岳理能力。研
究者也用这些测验测查另外一组正常被试。她或他发现在涉及言语
的语义内容如理解单词或短文含义的测验中,精神分裂症组与正常
组之间的相关非常少。调查者得出结论认为,精神分裂症组在这些
测验上表现更差,因为他们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无法较好使用语
言进行交流可能是造成精神分裂症的一个原因。
    诸如此类的研究在心理学的某些领域相当普遍。尽管类似于这
种结论的事实常常是由这些研究推论出来的.但它们并没有得到完
全的证明。因为结论是在相关基础上得出的,而且其他一些因素也
很重要。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出于许多原因而比正常人表现得差。
他们可能不够聪明,动机不够,投有接受照好的教育或不擅长考试。
也可能仅仅是因为,他们关在某些机构里已有很长时间,以至于他们
的社会和智力交流严重匮乏。因此我们不能得出结论认为,两组间
在言语测验上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一组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组为正
常人。即使我们能得出这个结论,它仍然不会必然地推出另一个命
题+即言语问题参与诱发精神分裂症。因为我们所得到的都是这两
◆艇
芸芸视频水久联系方式㈣:747883097 TL:028 8104 2202网址:http:i17478
推荐: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20门主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
r1
u
个变量的相关,而涉及它们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该因果关系是怎74
样的。
    在整个心理学研究中使用被试变量相当普遍,但在诸如临床心
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领域中被试变量才是绝对关键的。故而,从类
似研究中推论出的问题应该被仔细考虑。在发展心理学中一个主要
的变量是年龄选一被试变量,因此这一领域的许多研究本质上都是
相关研究。一般地说,心理学中被试个别差异的问题常常被忽略,虽
然总有一些研究者呼吁这一问题很关键(参见Underwood.1975)。
我们在本书中专门有一章讨论个别差异问题(第12章)。在这儿,我
们先考虑从被试变量的实验中尝试得出更合理推论的一个方法。
  再匹配
  在被试变量研究和其他事后回溯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不
管观察到的行为差异是什么,都有可能由混蒲变量引起。避免这一
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在其他相关变量上对被试进行匹配。在对精神分
裂症患者和正常个体进行比较时,我们注意到两组可能在其他特征
上有所不同,如智力、教育、动机,患者在专门杌构中接受过治疗,也
许还有年龄。我们可以将他们与在其他维度上匹配得较接近的另一
组个体进行比较,而不是简单地将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组进行比
较。我们希望,两组之间的主要差别是由于精神分裂症的存在。例
如,我们可使用一组年龄、智力,以及在机构治疗的年限、性别和动机
测量水平上基本与精神分裂症组相似的病人作被试。当两组在所有
这些特征上都进行了匹配之后,我们就能够比较自信地把两组在作
业上的任何差异归因于精神分裂症了。通过匹配,调查者把实验的
重要特征——保持额外因素恒定以避免混淆——引进到相关的观察
研究中。希望由此能够允许研究者从所感兴趣的变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