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第二单元哈佛经理知识修养 >

第6章

第二单元哈佛经理知识修养-第6章

小说: 第二单元哈佛经理知识修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成本曲线及其性质
等产量曲线只能说明生产一定的产量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投入要素组合方式,还不能说明哪一种组合方式是最优的。为了求最优解,就要考虑成本因素,即要看看哪一种组合方式成本最低。为此,在等产量曲线图上有必要再引进等成本曲线。
等成本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投入要素x和y的各种组合方式,都不会使总成本发生变化。假定生产某种产品,使用两种投入要素,其数量分别为x;y;投入要素x的价格是每单位500元,投入要素t的价格是每单位250元,总成本为1000元,那么,它的等成本曲线C1的方程为:1000=500x+250y。在等成本曲线C1的任何点上,x和y各种组合的总成本均为1000元。同理,C2是总成本为2000元时的等成本曲线,其方程为:2000=500x+250y。在曲线C2的任何点上,x和y各种组合的总成本均为2000元。所以,假定有两种投入要素x,y,它们的价格分别为Px和Py,E为总成本,那么,等成本曲线的一般表示式为:
E=Px·x+Py·y或y=E/Py-Px/Py·x(2.1.2)
根据解析几何知识,我们知道:
E/Py是等成本曲线在y轴上的截距,在本例曲线C。1中,E/Py=1000/250=4
…Px/py,等成本曲线的斜率,在本例曲线C1中,…Px/py=…500/250=-2。
这里,Px/py是两种投入要素的价格比例。所以,如果投入要素的总成本发生了变化,但两种投入要素的价格比例仍保持不变,那么,曲线仅仅发生平行位移,因为它的斜率未变。

□最优投入要素组合的确定
1.图解法
如果已知等产量曲线,又已知等成本曲线,就可以用图解法来找最优的投入要素组合。办法是把这两种曲线画在一起,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相切点,就是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点。
假设某企业可以用三种生产方法生产同一种产品Q,这三种生产方法的投入要素组合各不相同。生产方法A需要30单位劳力(L)和2单位资本(K)结合,以生产1单位Q。生产方法B需要20单位劳力(L)和4单位资本(K)相结合,以生产1单位Q。生产方法C需要15单位劳力(L)和6单位资本(K)相结合,以生产1单位Q。又假定劳力的单位成本为2元,资本的单位成本为6.5元,总成本为130元。请问哪种生产方法是最优的?


第一步:画等产量曲线。
为此,要先画出各种生产方法的射线。各条生产方法射线上的各点(如A1,A2,…;B1,B2…等)表示用相应的投入量按各种生产方法,能够生产产品Q多少单位。把各条生产方法射线上的等产量点连接起来,即得等产量曲线Q1,Q2和Q3。
第二步:画等成本曲线。





第二章哈佛经理的管理知识 (上)
一、管理的概念 
□ 的定义 
管理活动自古即有,但什么是“管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对一定范围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但是这种字面的解释是不可能严格地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义的。关于管理的定义,至今仍未得到公认和统一。长期以来,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管理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管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当前,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国的一些管理学著作或管理教科书中,也对管理有不同的定义,如:“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管理是筹划、组织和控制一个组织或一组人的工作。”“给管理下一个广义而又切实可行的定义,可把它看成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上述定义可以说是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管理的含义,或者是揭示管理某一方面的属性。本书认为对“管理”作如下定义能够全面概括管理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即: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 管理的基本特征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管理的概念,理解管理学研究的特点、范围和内容,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把握管理的一些基本特征。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管理存在。从科学的定义上讲,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1)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包括生产的、行政的……等活动。 
 (2)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 

□ 管理的“载体”组织 
前面讲过,管理活动在人类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而且从前面的论述中也可以看出,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正因为我们这个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着组织,管理也才存在和有必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为一定目标而进行协作活动的集体就形成了组织:“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有效的协作需要有组织,需要在组织中实施管理。社会生活中各种组织的具体形式虽因其社会功能的不同而会有差异,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在组织内部,一般包括五个要素,即人棗包括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物和技术棗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机构棗实质反映管理的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信息棗管理的媒介、依据,同时也是管理的客体;目的棗宗旨,表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它的含义比目标更广泛。组织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活动必然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组织还包括九个外部要素:①行业,包括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和相关行业的状况;②原材料供应基地;③人力资源;④资金资源;⑤市场;⑥技术;⑦政治经济形势;⑧政府;⑨社会文化。 
因此,一个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既要具备五个基本的内部要素,又要受到一系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管理就是在这样的组织中,由一个或者若干人通过行使各种管理职能,使组织中以人为主体的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活动,这一点对于任何性质、任何类型的组织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 管理的任务、职能、层次 
管理作为一项工作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使在这一体系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去实现他们既定的目标。管理活动是通过人来进行的,人是进行管理活动的主体,因此把执行管理任务的人统称为“管理人员”、“管理者”(manageral people)。管理的任务当然也就是管理人员的任务。 
这里所说的管理人员,没有主管领导(executive)、行政人员(administrator),以及基层领导者 (supervisor)这些等级之分。虽然这些管理人员可能因为各自所处的组织类型和所进行的具体工作不同而处于不同的地位和级别,担任不同的管理职务,拥有不同的权力范围,担负不同的责任;但是他们的任务都是相同的,都必须为组织及其所有成员创造和保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在其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最大才能,通过努力去实现组织目标。这是管理人员共同的任务,他们的工作比组织中其他工作更重要,因此我们将这个意义上的管理人员统称为“主管人员”(manager)。例如在一个公司中,不论是总裁还是经理、部门经理、部门主管等,都属主管人员之列。 
管理作为一个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也就是通常说的管理职能。对管理的职能,早期的管理理论一般认为,管理有计划、执行、控制三大基本职能。法国的法约尔认为,管理有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美国的古利克提出,管理有七项职能,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的观点,即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控制五项职能。关于具体的内容,将在以后各篇章中详细论述。 
  管理和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能是相同的,即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但由于主管人员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不同,他们在执行这些职能时也就各有侧重。组织中的主管人员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上层主管(top manager)、中层主管(middle maneger)和基层主管(first line manager或 supervisor),如图1.1.1所示,根据所处的不同层次,他们将各有侧重地执行其职能。 

□ 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管理不是个人的活动,它是在一定的组织中实施的。对主管人员来讲,管理是要在其职责范围内协调下属人员的行为,是要让别人同自己一道去完成组织目标的活动。组织中的任何事都是由人来传达和处理的,所以主管人员既管人又管事,而管事实际上也是管人,管理活动自始至终,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是与人打交道的,因此说管理的核心是处理组织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包括主管人员与下属之间的关系,这是各种人际关系的主导与核心;组织内的一般成员之间的关系,即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组织中大量存在,它直接表现为组织的社会气氛;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是组织内部的团体,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正式团体是指组织内按专业分工所划分的各个部门,而非正式团体则是指正式团体的一些成员为某种共同的感情或需要而形成的一种无形的团体,要重视非正式团体的作用,处理好它们之间与正式团体之间的关系。 

□ 管理者的角色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55年提出“管理者的角色”(The role of the manager)的概念,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对管理含义的理解。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是通过各级管理者体现出来的,所以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大体上分三类: 
1.管理一个组织(managing a business) 
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 
 (1)确定该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有什么目标,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实现目标; 
 (2)求得组织的最大效益; 
 (3)“为社会服务”和“创造顾客”。 


2.管理管理者(managing manager) 
组织的上、中、下三个层次中,人人都是管理者,又都是被管理者,因此必须: 
 (1)确保下级的设想、意愿、努力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2)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 


(3)培训下级; 
 (4)建立健全组织结构。 

3.管理工人和工作(managing workers &work) 
因此要认识到两个假设前提: 
 (1)关于工作,其性质是不断急剧变动的,既有体力劳动,又有脑力劳动,后者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2)关于人,要正确认识到“个体差异、完整的人、行为有因、人的尊严”对于处理各级各类人员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 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人们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成功,通过从实践中收集、归纳、检测数据,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从中抽象总结出一系列反映管理活动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一般方法。人们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和丰富。因此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 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这就是说,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或背诵原理和公式来进行管理活动是不能保证其成功的。主管人员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从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知,卓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因此,二者之间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如前所述,靠“背诵原理”来进行管理活动,将必然是脱离或忽视现实情况的无效活动;而没有掌握管理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主管人员,在进行管理时必然是靠碰运气,靠直觉或过去的经验办事,很难找到对管理问题的可行的、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所以,管理的专业训练不可能培训出“成品”的主管人员,但却是为通过实践进一步培训主管人员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它为培养出色的主管人员在理论知识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仅凭理论也不足以保证管理的成功,人们还必须懂得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它们,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哈佛商学院企业管理教授列文斯敦,在他担任某研究所所长和管理系统公司总经理期间,通过对大量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的人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使用发现,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同管理上获得的业绩之间并无直接关系。他认为,如果学术成绩能与事业上的成功相等,这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经理便就是一位神话中的人物了。 

二、管理学的特点和内容 
□ 管理学的特点 
一般说来,管理学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一般性。管理学作为一般管理学,它区别于“宏观管理学”和“微观管理学”。它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学科,无论是“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管理”,都需要管理学的原理作为基础来加以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或专门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 
 (2)多科性,或综合性。管理学的综合性表现为:在内容上,它需要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的管理活动中概括和抽象出对各门具体管理学科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思想、原理和方法;在方法上,它需要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来研究管理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管理活动是很复杂的活动,影响这一活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搞好管理工作,必须考虑到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多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利用经济学、数学、生产力经济学、工程技术学、心理学、生理学、仿真学、行为科学等的研究成果和运筹学、系统工程、信息论、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等最新成就,对管理进行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预测,从中研究出行之有效的管理理论,并用以指导管理的实际工作。所以从管理学与许多学科相互关系来看,可以说,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但从它又要综合利用上述多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