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十三经注疏尔雅注疏 >

第16章

十三经注疏尔雅注疏-第16章

小说: 十三经注疏尔雅注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徒御不惊,辇者也。(步挽辇车。)
  '疏'“徒御不惊,辇者也”。○释曰:云“徒御不惊”者,《小雅·车攻》文也。云“辇也”者,释之也。此止解徒字也。诸徒皆为徒行,此独为辇,是以辨之。《地官·乡师》云:“大军旅会同,治其辇。”注云:“辇,人免行所以载任器也,止以为蕃营。《司马法》:辇有一斧、一斤、一凿、一里。周辇加二板、二筑。夏后氏二十人而辇,殷十八人而辇,周十五人而辇。”是会同田猎,人挽辇以徒行也。故郭云:“步挽辇车。”
  衤裼,肉袒也。(脱衣而见体。○衤音旦。裼音息。)暴虎,徒搏也。(空手执也。)
  '疏'“衤裼”至“搏也”。○释曰:《郑风·大叔于田》云:“衤裼暴虎。”故此释之。毛传云:“衤裼,肉袒也。”李巡曰:“衤裼,脱衣见体曰肉袒。”孙炎曰:“袒去裼衣。”郭云:“脱衣而见体。”毛传又云:“暴虎,空手以搏之。”舍人曰:“无兵空手搏之。”然则徒,空也。故郭云:“空手执也。”
  冯河,徒涉也。(无舟楫。○冯音平。)
  '疏'“冯河,徒涉也”。○释曰:《小雅·一》云:“不敢冯河。”故此释之也。李巡曰:“无舟而渡水曰徒涉。”郭云:“无舟楫。”毛传云:“冯,陵也。”然则空涉水,陵波而渡,故训冯为陵也。
  ,口柔也。(之疾,不能俯。口柔之人,视人颜色,常亦不伏,因以名云。○音渠,音除,)戚施,面柔也。(戚施之疾,不能仰。面柔之人常俯,似之,亦以名云。)
  '疏'“”至“面柔也”。○释曰:《邶风·新台》云:“不鲜。”又曰:“得此戚施。”故此释之也。毛传云:“,不能俯者。戚施,不能仰者。”李巡曰:“,巧言好辞,以口饶人,是谓口柔。戚施,和颜悦色以诱人,是谓面柔。但、戚施本人疾之名,故《晋语》云‘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是也。人口柔者,必仰面观人之颜色而为辞,似不俯之人,因名口柔者为“”。面柔者,必低首下人,媚以容色,似戚施之人,因名面柔者为“戚施”。故郭云:“之疾,不能俯。口柔之人,视人颜色,常亦不伏,因以名云。”
  夸毗,体柔也。(屈已卑身以柔顺人也。○夸音夸。)
  '疏'“夸毗,体柔也”。○释曰:《大雅·板》篇云:“无为夸毗。”故此释之也。毛传云:“夸毗以柔人也。”李巡曰:“屈已卑身求得於人曰体柔。”然则夸毗者,便辟,其足前却为恭,以形体顺从于人。故郭云“屈已卑身以柔顺人也”。
  婆娑,舞也。(舞者之容。)
  '疏'“婆娑,舞也”。○释曰:《陈风·东门之》云:“婆娑其下。”故此释之。李巡曰:“婆娑,盘辟,舞也。”郭云:“舞者之容。”孙炎曰:“舞者之容婆娑。”然则婆娑,舞者之状貌也。
  擗,拊心也。(谓椎也。○擗,婢亦。拊,抚。)
  '疏'“擗,拊心也”。○释曰:《邶风·柏舟》云:“寤擗有В。”谓拊心也。郭云:“谓椎也。”
  亻怜,怃掩之也。(抚掩犹抚拍,谓慰恤也。)
  '疏'“亻怜,抚掩之也”。○释曰:抚掩犹抚拍,谓慰恤也。《小雅·鸿雁》云:“爰及亻人。”
  纟或,羔裘之缝也。(缝饰羔皮之名。○纟或,或。缝,逢。)
  '疏'“纟或,羔裘之缝也”。○释曰:《召南·羔裘》云:“羔羊之革,素丝五纟或。”故此解之也。孙炎云:“纟或之为界纟或。”然则缝合羔羊皮为裘,缝即皮之界纟或,因名裘缝为纟或。故郭云:“缝饰羔皮之名。”
  殿屎,呻也。(呻吟之声。○殿,丁练切。屎音希。)
  '疏'“殿屎,呻也”。○释曰:《大雅·板》云:“民之方殿屎。”毛传云:“殿屎,呻吟也。”是用此为说。郭云:“呻吟之声。”孙炎云:“人愁苦呻吟之声也。”
  帱谓之帐。(今江东亦谓帐为帱。○帱音纟由。)
  '疏'“帱谓之帐”。○释曰:帐一名帱。《召南·小星》云:“抱衾与。”郑笺云:“帱,床帐也。”郭云:“今江东亦谓帐为帱。”帱与音义同。
  亻舟张,诳也。(《书》曰:“无或亻舟张为幻。”幻惑欺诳人者。○亻舟,张留切。)
  '疏'“亻舟张,诳也”。○释曰:《陈风·防有鹊巢》云:“谁亻舟为美?”毛传云:“亻舟张,诳也。”郑笺云:“女众谗人,谁亻舟张诳欺我所美之人乎?”郭云“《书》曰无或亻舟张为幻”者,《周书·无逸》篇文也。引之者,以证亻舟张谓幻惑欺诳人者。
  谁昔,昔也。(谁,发语辞。)
  '疏'“谁昔,昔也”。○释曰:《陈风·墓门》云:“谁昔然矣。”毛传云:“昔,久也。”郭云:“谁,发语辞。”与毛同也。
  不辰,不时也。(辰亦时也。)
  '疏'“不辰,不时也”。○释曰:辰亦时也。不辰者,言不得其时也。《大雅·桑柔》云:“我生不辰,逢天亻单怒。”是也。
  凡曲者为。(《毛诗传》曰:“,曲梁也。”凡以薄为鱼笱者,名为。○,力九切。)
  '疏'“凡曲者为”。○释曰:曲,薄也。凡以薄取鱼为。郭云:“《毛诗传》曰:,曲梁也”者,《小雅·鱼丽》篇传文也。云“凡以薄为鱼笱者,名为”者,即《释器》云“嫠妇之笱谓之”也。
  鬼之为言归也。(《尸子》曰:“古者谓死人为归人。”)
  '疏'“鬼之为言归也”。○释曰:人死为鬼。《小雅·何人斯》云:“为鬼为蜮。”《周礼》曰:“享大鬼。”谓之鬼者,鬼犹归也,若归去然。故《尸子》曰:“古者谓死人为归人。”
  ●卷四·释亲第四
  '疏'释曰:案《礼记·大传》云:“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最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苍颉》曰:“亲,爱也,近也。”然则亲者,恩爱狎近、不疏远之称也。《书》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丧服小记》曰:“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以九族之亲,其名谓非一,此篇释之,故曰“释亲”。
  父为考,母为妣(《礼记》曰:“生曰父、母、妻,死曰考、妣、嫔。”今世学者从之。案《尚书》曰:“大伤厥考心”,“事厥考厥长”,“聪听祖考之彝训”,“如丧考妣。”《公羊传》曰:“惠公者何?隐之考也。仲子者何?桓之母也。”《苍颉篇》曰:“考妣延年。”《书》曰:“嫔于虞。”《书》曰:“聿嫔于京。”《周礼》有九嫔之官,明此非死生之异称矣。其义犹今谓兄为、妹为胃,即是此例也。○妣音比。)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如王者尊之。)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曾犹重也。)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高者言最在上。)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从祖而别世统异故。)父之弟先生为世父,後生为叔父。(世有为嫡者,嗣世统故也。)男子先生为兄,後生为弟。谓女子先生为姊,後生为妹。父之姊妹为姑,父之从父弟为从祖父,父之从祖弟为族父。族父之子相谓为族弟,族弟之子相谓为亲同姓。(同姓之亲无服属。)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弟。(从父而别。)子之子为孙,(孙犹後也。)孙之子为曾孙,(曾犹重也。)曾孙之子为玄孙,(玄者,言亲属微昧也。)玄孙之子为来孙,(言有往来之亲)来孙之子为孙,(,後也。《汲冢竹》书曰:“不之弟。”)孙之子为仍孙,(仍亦重也。)仍孙之子为云孙。(言轻远如浮云。)王父之姊妹为王姑,曾祖王父之姊妹为曾祖王姑,高祖王父之姊妹为高祖王姑,父之从父姊妹为从祖姑,父之从祖姊妹为族祖姑。父之从父弟之母为从祖王母,父之从祖弟之母为族祖王母。父之兄妻为世母,父之弟妻为叔母。父之从父弟之妻为从祖母,父之从祖弟之妻为族祖母。父之从祖祖父为族曾王父,父之从祖祖母为族曾王母。父之妾为庶母。祖,王父也。,兄也。(今江东人通言。○从,并才用切。音昆。) 宗族。
  '疏'“父为”至“宗族”。○释曰:此别同宗亲族。《白虎通》曰:“父,矩也,以度教子也。”又为考。考,成也,言有成德。《广雅》云:“母,牧也。”言育养子也。又为妣。妣,媲也,媲匹於父。《广雅》又云:“兄,况也。”况於父。又谓之。弟,悌也。言顺於兄。子,孜也。以孝事父,常孜孜也。孙,顺也。顺於祖。男,任也。任家事也。女,如也。《白虎通》曰:“言如人也。”徐锴曰:“女子从父之教,从夫之命,故曰如。”姑,故也,言尊如故也。又谓之威。徐锴曰:“土盛於戌。土,阴之主也。故字从戌。”《汉律》曰:“妇告威姑。”是也。姊,咨也。以其先生,言可咨问。《说文》云:“妹,女弟也。”又谓之胃。妾,接也。郑注《礼记》云:“闻彼有礼,走而往焉,以得接见於君子也。庶母者,父之妾也。”此皆同宗之族也。《白虎通》云:“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记》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侍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故谓之族也。”注“礼记”至“此例也”。○释曰:云“《礼记》曰:生曰父、母、妻,死曰考、妣、嫔”者,《曲礼下》篇文也。云“今世学者从之”者,谓从《礼记》,以父、母、妻为生之称,以考、妣、嫔为死之称。彼乃记者一家之说尔,学者胶柱,遂为生死定称,非也。故郭氏引诸文以证之。云“《尚书》曰:大伤厥考心”,《康诰》文也。云“事厥考厥长”、“聪听祖考之彝训”者,皆《酒诰》文也。云“如丧考妣”者,《舜典》文也。此皆生称考妣也。云“《公羊传》曰:“惠公者何?隐之考也。仲子者何?桓之母也”者,隐元年传文也。此即死称母也。云“《苍颉篇》曰:考妣延年”者,此亦生称考妣也。云“《书》曰:嫔于虞”者,《尧典》文也。云“《诗》曰:聿嫔于京”,《大雅·大明》篇文也。云“《周礼》有九嫔之官”者,属天官掌妇学之法者也。此皆生称嫔者也。云“明此非死生之异称矣”者,所以破先儒之说也。云“其义犹今谓兄为、妹为胃,即是此例也”者,举类以晓人也。○注“从祖而别世统异故”。○释曰:解所以称从之理也。从祖而别,继世分宗,其统各异,故曰从祖。○注“世有为嫡者,嗣世统故也”。○释曰:解所以称世之义也。继世以嫡长,先生於父则继者也,故曰世父。《说文》叔作未,许慎曰:“从上小。”言尊行之小也。○注“同姓之亲无服属”。○释曰:《礼记·大传》云:“亲者属也。”郑注云:“有亲者服,名以其属亲疏。”此经言亲同姓者,谓五世之外,比诸同姓犹亲,但无服属尔。○注“孙犹後也”。○释曰:言继後嗣也。《广雅》云:“孙,顺也。”许慎云:“从子从系。”系,续也。言顺续也,言顺续先祖之後也。○注“玄者言亲属微昧也”。○释曰:玄者,纟取缁之间色,色之微昧者也。亲属微昧,故曰玄孙。○注“,後也。《汲冢竹书》曰:不之孙”。○释曰:“,後也”,《释言》文。《У传》曰:“大康元年,汲郡民盗发魏安王冢,得竹书漆字科斗之文。”科斗文者,周时古文也。其字头粗尾细,似科斗之虫,故俗名之焉。不,后稷之子也。孙,谓毁榆也。
  母之考为外王父,母之妣为外王母。母之王考为外曾王父,母之王妣为外曾王母。(异姓,故言外。)母之弟为舅,母之从父弟为从舅,母之姊妹为从母。从母之男子为从母弟,其女子子为从母姊妹。○母党。
  '疏'“母之”至“母党”。○释曰:此一节别母之族党也。党是乡之细也。此外族属母,若党之属乡,故云母党。云舅者,孙炎云:“舅之言旧,尊长之称。”《诗·秦风》云:“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是也。
  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谓我舅者,吾谓之甥。然则亦宜呼婿为甥。《孟子》曰:“帝馆甥于二室。”是。)姑之子为甥,舅之子为甥,妻之弟为甥,姊妹之夫为甥。(四人体敌,故更相为甥。甥犹生也。今人相呼皆依此。)妻之姊妹同出为姨。(同出谓俱已嫁。《诗》曰:“邢侯之姨。”)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诗》曰:“谭公维私。”)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公羊传》曰:“盖舅出。”)女子谓弟之子为侄,(《左传》曰:“侄其从姑。”)谓出之子为离孙,谓侄之子为归孙,女子子之子为外孙。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後生为娣。(同出谓俱嫁事一夫。《公羊传》曰:“诸侯娶一国,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娣者何?弟也。”此即其义也。)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犹今言新妇是也。)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今相呼先後,或云妯娌。○侄,徒结反。姒音似。娣音第。) 妻党。
  '疏'“妻之”至“妻党”。○释曰:此一节别妻之亲党也。《内则》云:“聘则为妻。”《白虎通》云:“妻者齐也,与夫齐体。自天子下至庶人,其义一也。”○注“《孟子》曰:帝馆甥于二室”。○释曰:《孟子》云:“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彼注云:“尚,上也。舜在畎之时,尧友礼之。舜上见尧,舍之於贰室。贰室,副宫也。尧亦就飨舜之所设,更迭为宾主。《礼记》:‘妻父曰外舅。’谓我舅者,吾谓之甥。尧以女妻舜,故谓尧甥。卒与之天位,是天子之友匹夫也。”注“四人”至“依此”。○释曰:“四人”谓姑之子、舅之子、妻之弟、姊妹之夫,是也。此四人尊卑体敌,更相为甥。云“甥犹生也”者,取相亲之意也。注“《诗》曰:邢侯之姨,谭公维私”。○释曰:皆《卫风·硕人》篇文也。孙炎曰:“私,无正亲之言。”然则谓吾姨者,我谓之私。邢侯谭公,皆庄姜姊妹之夫。互言之耳。《春秋》“谭子奔莒”,则谭是子爵。言公者,盖依臣子称便文耳。注“《公羊传》曰:盖舅出”。○释曰:案《春秋》襄五年“夏,叔孙豹、曾阝世子巫如晋”。《公羊传》曰:“外相如不书,此何以书?为叔孙豹率而与之俱也。叔孙豹则曷为率而与之俱?盖舅出也。”何休云:“巫者,曾阝前夫人襄公母姊妹之子也,俱莒外孙,故曰舅出。”是也。注“《左传》曰:侄其从姑”。○释曰:案僖十五年传云:初,晋献公筮嫁伯姬於秦,遇“归妹”之“睽”。史苏占之曰:“不吉。其繇曰:‘侄其从姑。’杜注云:“震为木,离为火,火从木生离为震,妹於火为姑。谓我侄者,我谓之姑。谓子圉质秦。”是也。注“公羊”至“弟也”。○释曰:《春秋》庄十九年“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公羊传》曰:“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