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读者 2006 >

第61章

读者 2006-第61章

小说: 读者 2006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厚道不是方法,虽然也可以当方法训练自己。它是人的本性。厚道之于人,是在什么也没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契诃夫称之为“教养”。

  如果美德分为显性与隐性,厚道具有隐性特征。

  厚道不是愚钝,很多时候像愚钝。所谓“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沉着,君子讷于言。尤其在别人蒙羞之际,“迟”的评价保全了别人的面子。真正的愚钝是不明曲直,而厚道乃是明白而又心存善良,以宽怀给别人一个补救的机会。

  厚道者能沉得住气。厚道不一定得到厚道的回报,但厚道之为厚道就不在图回报,随他去。急功近利的人远离厚道。

  在人际交往上,厚道是基石。它并非一时一事的犀利,是别人经过回味的赞赏。处世本无方法,也总有一些高明超越方法,那就是品格。品格可以发光,方法只是工具。厚道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

  厚道是河水深层的劲流,它有力量,但表面不起波浪。

  厚道的人有主张。和稀泥、做好人,是乖巧之表现,与“厚”无关。无准则、无界限,是糊涂之表现,与“道”无关。厚道的人也有可能倔强,也可能不入俗流,宁可憨,而不巧。

  厚,是长麦子的土壤之厚,墙体挡风之厚。厚德而后载物,做人达到这样的境界,已然得道。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13期P37 
 

   
   

坏到最后;只能转好 
霍墨。克罗伊

  我一生中最悲惨的一天发生在1933年,当时警长从前门进来,我从后门溜走。我失去了长岛的家园,那是我女儿出生、我们一起生活了18年的家。我不能相信这种事会降临到我头上。12年前,我还志得意满,我把我的小说《水塔西侧》的电影版权卖给电影公司,价钱堪称好莱坞之冠。我们一家住在国外已有两年了。夏天我们到瑞士避暑,冬天在法国逍遥——像个富翁一样。 

  在巴黎,我用6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本小说。由威尔·罗杰斯主演,那是他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电影公司邀请我留在好莱坞为罗杰斯的电影再写几部剧本,可是我拒绝了。回到纽约,我的麻烦也开始了。 

  我渐渐觉得自己有一种沉睡已久的潜能未加发展,我把自己想像成成功的生意人。 

  有人告诉我约翰·雅各布·亚士特投资纽约空地赚了几百万。亚士特何许人?不过是带着外国口音的一介移民。他都能做到,我为什么不能?我要发财!我开始阅读游艇杂志。

  我只有一片愚勇,我对房地产买卖的了解不会比一个爱斯基摩人多。我到哪里去筹钱来开始这个事业呢?答案很简单:把我家房子押掉,买下一批地,等到好价钱时售出,我就可以过奢侈的日子了。对那些在办公室任劳任怨干领薪水的人,我充满了同情。显然上天只赐给我这种理财的天分。 

  突然间,大萧条就像飓风一样席卷了我。 

  一个月我得为那片土地缴220美元。而每个月过得可真够快的,当然我还得支付抵押贷款,并维持全家温饱。我开始担心,我想为杂志写些幽默小品,可是下笔沉重,一点都不好笑。我什么也卖不出去,我的小说也卖得很差。钱用完了,除了打字机及牙齿的镶金以外,再没有可以变钱的东西。牛奶公司不再送牛奶,煤气公司也断了气,我们只有改用露营用的小瓦斯罐,它喷出火焰时带着嘶嘶的声音,好像一只愤怒的鹅。 

  我们没有煤可以用,惟一取暖的工具是壁炉。晚上我会到有钱人盖房子的工地去捡拾木板木条,而我曾经是那些人中的一分子。 

  我担心得睡不着觉,常常半夜起来踱方步,把自己搞得很累再回去睡。 

  我不但损失了我买的土地,还赔上了我所有的心血。 

  银行扣押了我的房子,我和家人只有流落街头。 

  最后我们总算弄到了点钱租了个小公寓,1933年除夕我们搬了进去。我坐在行李箱上看着四周,我妈常说的一句话在耳边响起:“别为泼翻的牛奶哭泣。” 

  可是,这不只是牛奶,这是我一生的心血啊!

  呆坐了一会儿,我告诉自己:“我已经衰到底了,情况不可能再坏,只有逐渐转好。” 

  我开始想还有什么我尚未失去的东西。我还拥有健康与朋友。我可以东山再起,我不再为过去难过,我要每天提醒自己我妈妈常说的那句话。 

  我把忧虑的时间及精力投注在工作上,状况慢慢地一点点地改善了。我现在要感谢我有机会经历那样的劣境,因为我从中得到力量与自信。我现在知道什么是跌到谷底,我也知道那并不能打垮人。我更清楚我们比自己想像的要坚强得多。现在,再有什么小困难、小麻烦,我就会提醒自己坐在行李箱上对自己说过的话:“我已经跌至谷底,情况不能再坏,只有转好。”这点小事再也不会令我烦恼。 

  不要为过去的事烦恼,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当你不能再下坠时,就只有上升一途!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13期P33 
 

   
   

浇花 
张丽钧

  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分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得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

  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

  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茁壮的杂草。她笑了,在心里对那杂草说:“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差了点!”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杂草。

  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地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但当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去了?”

  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妈妈于是说:“宝儿,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

  儿子哭得更厉害了:“鸣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

  妈妈见儿子绝望地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说:“宝儿,那哪儿是花儿呀?那是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杂草!妈妈把它拔掉了。”

  不想儿子却说:“我天天浇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呜呜……”

  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杂草从垃圾桶里翻捡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名的植物上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妈妈想说:“这也配叫花儿,你看它们多丑啊!”但是,不知为什么,妈妈没有说,她的心温柔地动了一下,俯下身抱起了孩子。

  “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宝儿,你真可爱!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它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妈的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小花儿浇水的时候,妈妈的花儿也沾了光!”

  后来,妈妈惊讶地发现,这个世界上原先被她忽略的花儿可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抹浅笑……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13期P41 
 

   
   

欧洲人的优雅 
杨丹

  欧洲的建筑的确金碧辉煌,欧洲的风景的确优雅迷人,可是欧洲人的生活,却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沉闷。

  每天晚上一到8点钟,周围就一片寂静,所有的店铺都关门,街上连个人影都看不到。曾经想过多走几条街说不定能看到小吃摊、小舞厅之类的娱乐场所,结果,越走越安静。

  很多我们认为“热闹”的地方,在这里却很安静。比如说地铁里。欧洲的地铁里,人再多,也不会发生和身边人讲话听不见的场景。所有的人都默默地看书看报,还有餐厅,哪怕爆满,也能听见刀叉相碰的声音。

  在欧洲,很多店铺下午5点准时下班,商业街上的店最多也就开到晚上七八点。周末,很多店铺干脆不开门,就边理发店也是按时上下班,真不明白他们怎么赚钱,难道人们不是下班了才能去理发吗?

  没有选择,欧洲人只能聚集在营业时间很长的酒吧和咖啡店。一杯啤酒,一杯咖啡消磨整个晚上。

  有趣的是,国内盛行的公款吃喝应酬在欧洲人看来竟然是一项“苦差事”。好几个在金融界工作的朋友经常跟我抱怨,一个月至少要去应酬一次。

  “公款吃喝,去那么高档的地方,还抱怨什么?”我很不解。

  “第一,那是工作,让我感觉自己很可怜。第二,必须要穿西装打领带,很烦。第三,都是职位比我高的人,要跟他们去搞关系,这简直太痛苦了。下了班,应该是我自由支配的时间。我可以去看看展览、听听讲座,或者睡觉,反正,我不喜欢吃饭。”

  看展览、听讲座在欧洲的大城市确实是一件平常事。在伦敦,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都是免费参观的,每天都有不同主题的展览,你可以在政府网站上查阅详细的信息。大学里的讲座大多也是免费的,你可以在这里聆听到很多世界级大人物的演讲。

  很多周末报纸都会附送一份各种活动、展览、讲座的信息表,你可以很轻易地找到自己想要参加的项目。信息如此公开、集中、贴近,让你感觉到参加这些活动就是欧洲人生活的一部分。

  我有一位从北欧来的朋友说,她选择在伦敦生活,就是因为这里有看不完的展览,听不完的讲座,而且都免费,简直像天堂一样。

  在这里呆久了,我最初对欧洲“天堂般生活”的想法也发生了变化。当我在伦敦博物馆里听英国文学讲座,在英格兰银行里看历代英镑的变迁,在宏伟的皇家艺术学院细品各种类型的古代珍藏文物,在特拉法加广场与俄罗斯民族舞蹈家一起翩翩起舞庆祝新年,在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落地窗前欣赏夕阳在泰晤士河上洒下的点点金光,谁说这不是另一种天堂?而且,全都是免费的。    

  谁说优雅必须是富有?

  在法国的时候;香榭丽舍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LV门口排起的长龙;很多都是亚洲面孔;埃菲尔铁塔上欢呼雀跃的口音也都是南腔北调;法国人自己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他们在某个小巷子的小咖啡馆里;懒洋洋地啜着一杯咖啡;看着手里的香烟袅袅绕绕;偶尔用低沉的嗓音交谈两句。

  他们在卢森堡公园的草地上;四仰八叉地躺着;浑身涂了油;戴着墨镜;一动不动;好象睡着了。

  他们在塞纳河边的树阴里;手边一杯酒;一支烟;往画板上涂涂抹抹。或者从西岱岛上的小店买一客手工水果冰激凌;坐在木桥上呆看河上的游船。

  他们似乎很多时候都是独来独往;而不是成群结队。他们不大会去摩登的新凯旋门里当个白领;而更愿意在索邦大学背后的小巷子里开个小书店;整个下午只有一位顾客。他们不大会在丽都夜总会里狂欢;而是在圣心堂脚下的小山坡上找一家拥挤的小餐馆;每天只有中午12点到2点下午6点到8点供应食物。

  在尼斯;我看见对面旅馆的某个房间里;一个男人独自坐在灯下看一本书;连续好几个晚上;直到我离开;他还是保持不变的姿势看一本书。就是这样;不管尼斯有多少美女帅哥;多么漂亮的海滩;多么奢华辉煌的场所;他只要一本书就能叫度假。

  欧洲人不喜欢照相。他们去旅行;必须带的物品当中没有照相机;取而代之的是书籍和啤酒。有一次;一些朋友商量好去瑞士旅游。其中的日本人密密麻麻地列了很长的计划;精确到几点几分到达什么地方;几乎把所有的景点都包含了进去。中国人没那么紧张;不过也忙着给相机充电;买各种吃食。而欧洲人却什么都不准备。卷起一个睡袋;两大瓶矿泉水;一个大法棍就出发了。

  结果;跟着日本人跑的两位同胞都累趴下了;跟着欧洲人跑的几位则大叫〃没劲〃。据说欧洲派到一个地儿;不热衷去看景点;不热衷去吃美食;不热衷照相什么的;就钻进小酒馆;一杯酒喝半天;晚上也不出去玩;也不聚众打牌;而是找个地方喝酒聊天。

  他们耸耸肩说:〃我们来这里是度假的;为什么要去所有的景点?〃至于不爱照相;他们的理由是:〃照相要和家人在一起才有意义;和一个房子照相有什么意思?〃

  花钱跑到一个地方;什么都没看;什么纪念都没留下;不是很不划算吗?〃

  〃只要我们当时觉得快乐舒服;就是划算的。〃

  在地中海沿岸看到的欧洲人;他们背着草席;跳上火车;看到哪里海水蓝;沙滩好;就下车;铺开席子日光浴一整天;就心满意足了。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从以前的〃做这件事情有什么用?〃也转变成〃做这件事有趣吗?〃

  在公园里晒太阳;和没有任何工作关系的朋友聊天;没什么用;但是感觉有趣。因为我们不会聊工作、房子、钱这些“有用”的事情,而是聊最近看了什么书、电影、各自国家的风俗习惯这些“有趣”的事情。

  在露天音乐会上跟着摇滚乐狂扭;没什么用;用我以前的眼光来看;甚为〃无聊〃;那么多人挤在一起;铺张桌布;两罐啤酒就能扭一下午。可是当我跟其他人一样;沉浸在自己的快乐当中时;我感受到了和陌生人共舞的奇妙默契。

  特别是喝酒,以前觉得不谈生意,不拉关系,一个人就能把自己喝醉太无聊了,酒量应该攒到酒桌上去发挥。现在我发现,品味不同品牌的啤酒,想喝就喝,不想喝就不喝,没有任何压力,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情。

  下了班不再寻思着还要陪领导应酬饭局什么的,也不是逛街购物,吃饭唱歌,美容足疗,而是听听讲座、看看展览、学学课程,练练技能,不是费尽心机琢磨怎么和上级搞好关系,而是致力于维护良好的家庭关系和朋友关系,不去寻求每一件事情的实际“意义”,而是在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自我。

  来到欧洲;我开始明白;享受生活并不一定要吃山珍海味;要去高级场所消费;要证明自己去过什么地方;在欧洲;你能免费享受到蔚蓝的天;碧绿的草;清新的空气;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你能时刻感受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你能时刻融入到文化氛围中;而不是把物质消费当作生活品质。

  其实欧洲人的生活不是沉闷;只因着一杯啤酒、一杯咖啡而消磨整个晚上,欧洲人的生活是雅而有趣的。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13期P52 
 

   
   

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 
奥格。曼狄诺

  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

  自从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以来,没有一个人和我一样,我的头脑、心灵、眼睛、耳朵、双手、头发、嘴唇都是与众不同的。言谈举止和我完全一样的人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虽然四海之内皆兄弟,然而人人各异。我是独一无二的造化。

  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