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7、18中国通史第十卷-中古时代-清时期 >

第43章

17、18中国通史第十卷-中古时代-清时期-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上游及以远地区的经营。天聪八年(1634)首次征伐黑龙江上游,就向率兵的霸奇兰与萨穆什喀晓谕:此行之地人民,“语音与我国同”,攻略时应对他们说:“尔之先世,本皆我一国之人,载籍甚明”①。这一年,居住在精奇里江的达呼尔部首领巴尔达齐率众归服,皇太极把宗室之女嫁他,成为显赫一时的额驸。崇德二年(1637),索伦部首领博穆博果尔也向清朝进贡,两年后叛清,皇太极于崇德四年(1639)发兵将其生擒,攻取了叛军赖以集结的雅克萨、铎陈、阿撒津、多金、兀库尔等城②。崇德七年,皇太极踌躇满志地宣称:“予缵承皇考太祖皇帝之业,嗣位以来,蒙天眷佑,自东北海滨(鄂霍次克海),迄西北海滨(贝加尔湖),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③其实这也是故土重归一统。
  中俄冲突随着沙俄的入侵而日益激烈。1643 年波雅科夫率领沙俄侵略军到了精奇里江(结雅河)支流勃良塔河,比皇太极统一这一地区晚来十年。波雅科夫等人从当地达呼尔人那里了解到达呼尔人是满族的一支,和通古斯人有亲属关系,这些人居住的地区早已从属满族王公和中国皇帝。中国官员经常到此巡视和征税,而沙俄侵略者不顾所到之处人民的反抗和中国的领土主权,仍然艰难地向内地入侵。正是这伙强盗在缺少粮食时,屠杀当地居民,以尸体充饥。1646 年他们返回雅库次克,向沙皇报告,大肆宣扬黑龙江地区盛产谷物和貂皮等,“力主占领阿穆尔(黑龙江)地区”④。
  ① '苏'普·李·雅科夫列娃:《1689 年,第一个俄中条约》。
  ① 《清太宗实录》卷21,页14。
  ② 《清太宗实录》卷51,页8—9。
  ③ 《清太宗实录》卷61,页3。
  ④ '苏'A·普罗霍罗夫:《关于苏中边界问题》第25 页。
  从中国边境少数民族的反抗到中俄两国政府间的正面冲突,最典型的是哈巴罗夫的行径。西伯利亚富商哈巴罗夫,带领自己出钱召募的一百五十人左右的队伍,在雅库次克长官的支持下,于1649 年侵入到黑龙江,窥探并向当地居民征税。可是恐惧哥萨克的居民逃之一空,留下的少数人又极力反抗,他们不得不撤回到雅库次克。但是沙皇见到他们呈交的皮毛与谷物,却给了他们更大的支持和鼓励,补充了供给与大炮。1650 年夏,这伙人再次侵入黑龙江,突袭雅克萨,以为扩大侵略的据点。哈巴罗夫一伙到处烧杀抢掠,当地人民向清廷控诉俄国侵略者:“彻底破坏了我们的土地,把庄稼割掉了,把我们的妻子和孩子抢走了!”请求清政府给予保护。驻守宁古塔(今宁安)章京海色奉命出击,派捕牲翼长希福等率领清军在顺治九年(1652)二月十五日同哈巴罗夫俄军激战于乌扎拉村。清军本来取得了很大胜利,而在攻打俄军据点的关键时刻,海色下令捉活的,不要打死人,结果敌人得到喘息之机,反败为胜,海色因此被处死,希福革职。俄军听说清朝将派来重兵,吓得狼狈而逃。后来沙皇因哈巴罗夫侵华有功,封其为贵族,过了二百年把他侵略据点的一个城堡又命名为哈巴罗夫斯克①。
  1654 年,斯捷潘诺夫接替哈巴罗夫指挥沙俄侵略军,继续窜犯黑龙江及深入至松花江流域之地。这时既有当地少数民族的反抗,也有训练有素的清军作战。斯捷潘诺夫在呼玛河与黑龙江会流的地方建呼玛城,负隅顽抗。清政府命令固山额真明安达理统率官兵对其征讨,1655 年从三月底到四月初,连续发动水陆进攻,击毙数十名俄军后,以粮饷不继撤回。②侵略者劫掠不止,1657 年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在松花江与牡丹江会流处包围了俄军,经过交战,打死和活捉二百七十多名匪徒,当场击毙斯捷潘诺夫①。到1660年,黑龙江中下游的沙俄侵略者基本被肃清。
  ① 参见'美'乔治·亚历山大·伦森:《俄国向东方的扩张》。又《清世祖实录》卷68,页24。② 《平定罗刹方略》卷1—2。
  ① 《清世祖实录》卷119,页4—5。
  第二节早期俄使来华俄国使臣来华,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据说伊凡四世曾派哥萨克头目彼特罗甫和雅鲁契甫来北京探察。明穆宗因其没有进贡方物,不予接见。万历四十七年(1619)又有斐德林和曼多夫来华,明神宗谕准通商并希望派遣使者②。迄今尚存明朝致俄国的两封国书③。
  清代俄使最早来华的是巴伊科夫使团。顺治十一年(1654)三月二十日,使团在托博尔斯克接到沙皇训令和致中国皇帝的国书。训令要求他们了解中国人的信仰,国家的财力、兵力,对外战争,城市,贵重首饰、宝石,同中国人通商的可能性及到中国的道路等等情况。五月下旬出发,经过蒙古,至顺治十三年三月十四日到达北京。其先遣之谢伊特库尔·阿勃林与之左路,头一年到达北京之后已返回。一个俄国使团分成两伙。巴伊科夫因纠缠接待礼节及在京行为不端,顺治帝没有接见,当年九月即被打发回去。阿勃林则不但受到顺治帝接见,还得到了丰厚的赠礼④。
  但是沙皇没有因巴伊科夫出使失败而受影响,继续主动于1658 年10 月派伊凡·佩菲利耶夫与阿勃林来华,途经三载到北京。此次为沟通贸易而来,以所带国书“语多不逊”,虽然接受了国书和礼物,但顺治帝没有接见,也没有给沙皇带回清朝的国书。清朝最不满意的是“俄察罕汗两附贸易人至京奏书,然不言边界事”①。
  俄国极力追求贸易利益,继续遣使。1668 年派阿勃林来华,这是此人第三次衔命,携带毛皮、呢绒、红珊瑚珠、望远镜、自鸣钟等价值四千五百卢布的商品。1669 年6 月到达北京。康熙帝接见了他们,给予的馈赠和他们自己购买的货物,获四倍以上厚利②。
  清朝的注意力是关心边境安全和主权不受侵犯,特别是十七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俄国在东方的势力有所增强,清朝忧虑很多:一是波兰逃犯切尔尼戈夫于1665 年占据雅克萨,被沙皇任为该城长官,与占据尼布楚的总管阿尔申斯基互为犄角,构成威胁;二是向贝加尔湖以南扩张,1665 年派瓦西列夫和洛夫佐夫强占了中国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所属的楚库柏兴,即色椤格斯克;三是1667 年索伦部首领根特木尔率家属及部众叛逃,为沙皇效劳,影响边境安定。尤其是康熙帝,对根特木尔叛逃极为愤怒,特遣使至尼布楚追索其人,还要求俄方派人到北京谈判。1670 年尼布楚总管派部下伊格纳季·米洛瓦诺夫等人来华,但奉沙皇密谕不谈根特木尔之事。康熙帝接见了来使,② 陈复光:《有清一代之中俄关系》上册,第16 页。
  ③ '俄'尼古拉·班蒂什—卡缅斯基:《俄中两国外交文献汇编》第20 页。④ 《清世祖实录》卷91,页20—21。
  ① 《清史稿》卷153《邦交志一》。
  ② '苏'普·季·雅科夫列娃:《1689 年第一个俄中条约》。
  回程时派人护送到尼布楚,带去致沙皇的信,又提出归还逃人①。
  继之来华的俄国高级使臣是外交事务衙门翻译官尼古拉·米列斯库·斯帕法里。1675 年3 月从莫斯科出发,带领一千五百人的代表团来华。沙皇给他的训令列出十余项任务,主要是寻求扩大贸易。他们绕行西伯利亚,经过伊尔库次克,斯帕法里会见了根特木尔。再至尼布楚,南下嫩江、齐齐哈尔,1676 年5 月到北京。清朝对他们很重视,想借此解决边境与逃人问题,特命礼部侍郎马喇出迎,但是这个代表团态度傲慢,为礼仪细节,争论不休。尽管如此,康熙帝还是两次接见斯帕法里,向他提出交还根特木尔,而他诡称不知其人。不得已,康熙通过他致书沙皇,“令管束罗刹,毋扰边陲”②。清朝坚持把逃人根特木尔送回,才能与其谈贸易,否则让俄国使臣不必再来③。
  ① 陈复光:《有清一代之中俄关系》第18 页。
  ② 《清史稿》卷153《邦交志一》。
  ③ 《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一编,上册,第41 页。
  第三节雅克萨之战雅克萨,满语为河湾之意。中俄关系史上提到的雅克萨城,位于黑龙江上游与讷穆尔河会流的弯曲之处。这里北逾外兴安岭可通雅库次克,东向通黑龙江下游,西向越石勒喀河,近至尼布楚,远达贝加尔湖以南的色楞格斯克,南向一可通额尔古纳河,一可通嫩江,是四面八方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俄为争夺雅克萨而战有深刻的领土要求背景,这座名城最早是中国所属达呼尔人的故乡,“原非罗刹所有,亦非两界隙地”①。1665 年,切尔尼戈夫强占之后,一面假意谈判,一面利用雅克萨深入侵略,建立结雅斯克堡(1678)、西林穆宾斯克和多伦斯克堡(1679)、额尔古纳堡(1681)。康熙帝深刻指出,沙俄侵略者“恃雅克萨城为巢穴,于其四近,耕种渔猎,数扰索伦、赫其、斐雅喀、奇勒尔居民,掠夺人口,俾不得宁外”②。为使这种侵略合法和持久,沙俄公然于1680 年将尼布楚变为西伯利亚一个单独督军区,三年以后又成立了雅克萨督军区,加固其工事,召募哥萨克为军,设立农庄,“耕田自给”③。
  清朝决心以武力驱逐占据雅克萨沙俄侵略者。康熙帝十三岁(1667)亲政时起就留心于此,研究边疆的山川形胜。康熙二十年平定吴三桂叛乱以后,内地大局稳定,便派理藩院侍郎明爱等向占据雅克萨的俄国军官提出退还所侵多伦禅等地,并调查雅克萨的俄军防务。翌年二月至五月,康熙帝进行第二次东巡,“巡视边疆,远览形胜”,直到宁古塔将军所在地大乌喇(今吉林永吉),泛舟松花江,检阅驻军。秋天下令派副都统郎谈、公彭春率兵往达呼尔地区,以捕鹿为名,“径迫雅克萨城下,勘其居址形势”,回程则详视黑龙江城至额苏里舟行水路及派人往视额苏里通宁古塔的陆路。郎谈等回京说,俄军在雅克萨仅恃木城,发兵三千即可攻取,康熙帝认为此议不妥,又继续调兵、运粮、设驿站等,尤为强调永戍黑龙江,建城驻扎。否则“我进则彼退,我退则彼进,用兵无已,边民不安”④。
  在康熙帝主持下,清军打响了雅克萨之战。先是清朝领兵大将都统公彭春向盘踞雅克萨的俄军宣布“谕旨”,提出:“今尔等若撤至雅库地方,以雅库为界,于该地捕貂纳税,不入我界,悉行送还我逃人,我亦将尔属降人送回。”继而警告:“若执迷不悟,仍行顽抗,则大军进剿,定将毁灭雅克萨城,尽除尔众,彼时追悔莫及矣。”①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二日,彭春① 何秋涛:《朔方备乘》卷首8,页4。
  ② 《平定罗刹方略》卷1。
  ③ 《清圣祖实录》卷115,页20。
  ④ 《清圣祖实录》卷119,页7—9。
  ① 《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一编,上册,第50—51 页。
  致书俄军,“罗刹恃巢穴坚固,不肯迁归”。于是三千名清军于二十三日分水陆两路夹营而立,二十四日将神威大将军炮等火器移入前沿阵地。二十五日黎明各路清军发起猛攻,城中俄军一片混乱。俄军头目额里克舍·托尔布津被迫出城投降。清军将其所部官兵及妇女儿童六百余人从雅克萨遣返俄国,把愿意留在中国的巴什里等并妻子及属于中国的逃人共百余人收回。这是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以清军胜利告终。康熙帝在出巡古北口途中闻讯,不胜欣喜②。
  清军将雅克萨城付之一炬,然后撤到黑龙江城(瑷珲)。第二年俄军又在托尔布津率领下返回到雅克萨,依旧址筑城,并获得足够两年用的粮食。萨布素正在墨尔根(嫩江)筑城,康熙帝命他停止筑城,统领乌喇宁古塔兵驰赴黑龙江。二月十三日,帝谕:“今罗刹复回雅克萨,筑城盘踞,若不速行捕剿,势必积粮固守,图之不易。”③为了取得新的胜利,康熙帝除让萨布素带去二千四百余官兵外,又调熟悉地形的副都统郎谈、及班达尔善、马喇参赞军务。康熙要求郎谈如前晓谕俄军:“尔罗刹外国人,贪利弃命,扰我边疆,今大兵复至,当速降,如不降则尽诛之。”清军从黑龙江城出发,六月迫近雅克萨城,采取“凿壕筑垒,四面包围”的战略战术。城内八百余名俄军负隅顽抗,屡次突围,均被击退,伤亡惨重,布尔巴津本人也被击毙。经过五个月的包围,俄军只有一百多人生存,城旦夕可下。这时沙皇派尼基弗尔·文纽科夫和伊万·法沃罗夫星驰来华,“乞撤雅克萨之围”,还说明将有后使来谈判边界问题。康熙帝传令前线萨布素等撤围雅克萨之兵,允许城内俄军任其出入。第二次雅克萨之战,以清军解围而结束①。这次战争为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创造了条件。
  ② 《康熙起居注》第二册,第1334 页。《八旗通志初集·郎谈传》卷153。③ 《清圣祖实录》卷124,页16。
  ① 《清圣祖实录》卷127,页24。
  第四节中俄第一个条约——《尼布楚条约》雅克萨之战以前,清朝多次提出逃人、边界和贸易问题一并解决,而俄国一直反应冷淡。文纽科夫率代表团来华后,清朝内阁大学士明珠等与其交涉,又提出解决边界等问题。他们虽故意回避,却已表示等后使来解决。1686 年1 月30 日沙皇正式任命勃良斯克总督费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戈洛文为俄国边界谈判全权大使,尼布楚督军伊凡·叶夫斯塔菲耶维奇·弗拉索夫为副使,并派随行军队一千九百三十八人。沙皇政府给戈洛文的训令提出谈判的最高要求是以黑龙江为界;其次以牛满河、精奇里江为界:最低也要以雅克萨为界。2 月5 日戈洛文从莫斯科出发,一度杳无音讯,至第二年7 月25 日,喀尔喀土谢图汗向康熙帝奏报俄使一行始到其境。
  康熙二十七年3 月3 日,清朝组成谈判代表团,为首的是领侍卫内大臣素额图、都统、公、国舅佟国纲,成员有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左都御史马齐、护军统领马喇及汉官张鹏翮、陈世安。传教士徐日升与张诚为译员。也调动了八旗前锋、护军、火器营兵等八百人随行。行前康熙发表“上谕”,首先回顾沙俄入侵,占地,收纳逃人,引起雅克萨之战;其次指出黑龙江之地扼要,不可不尽取之,逃人悉应向彼索还;最后表示鄂罗斯遵谕而行,即可与之画定疆界,否则不便与彼议和①。
  清朝代表团遵旨于5 月2 日前往色楞格斯克就议,行至喀尔喀遇到噶尔丹叛乱,返回北京。经与俄方商议,谈判地点改在尼布楚。为此清朝第二次组成谈判代表团,成员为索额图、佟国纲、郎谈、班达尔善、萨布素、马喇、温达及译员徐日升、张诚等。索额图向康熙帝请示:“尼布潮、雅克萨既系我属所居地,臣等请如前议,以尼布潮为界。此内诸地皆归我朝。”康熙帝认为可以通融:“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河为界。”继之为他们调配了二千五百多名官兵同往。清朝这个谈判代表团于康熙二十八年六月十五日抵达尼布楚,俄使戈洛文因忙于镇压贝加尔湖以东蒙古人民的抗俄斗争,拖延至七月初四日才到。
  中俄代表团正式谈判是从七月初八日至二十四日(公历8 月22 日至9月7 日)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