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

第67章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第67章

小说: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方的枪械弹药。在淮军最初的十三个营中,有八个营实际上是从湘军调来 
  的。调来的湘军将领中有两人证明是特别值得器重的,一个是程学启,此人 
  原为太平军,在安庆投降了曾国荃,另一人是木匠出身的湖南人郭松林。已 
  经证明是当时清朝最优秀将领之一的刘铭传(1836—1896年),原来是个私 
  盐贩子。他和其他淮军将领曾经带领的一批骁勇的士兵来自合肥附近多山的 
                                                ① 
  西乡,那里是一个宗族观念很强的地区。李鸿章麾下更为粗鄙的将领证明比 
  一些儒将更适应于使用西方武器。早在1862年6月,程学启已经把他的一支 
  部队改建成拥有一百支滑膛枪和步枪的“洋枪队”。到9月份,淮军至少已 
  从洋行购进了一千件这类小型武器。但洋行不能迅速供应大炮。在 1862年整 
  整一年中,刘铭传迫切地搜求西方大炮,但毫无所获。但到了1863年中期当 
  淮军因从安徽征募士兵和吸收投降的太平军而增加到四万人时,它确已掌握 
  了许多现代的大炮,还至少有一万支步枪。刘铭传还雇了几名法国炮手,此 
  外还有约二十名西方人在淮军“洋枪队”中当教官。 
       虽然淮军终于掌握了一些西方武器,但它在早期进攻敌人城镇时得到的 
  最大帮助却是由常胜军中外国军队操纵射击的大炮(常胜军中还有比淮军射 
  击技术高明的中国步枪手)。虽然英国人在1862年5月后一般地说避免直 
  接参战,但他们找到了一个得心应手的工具,他就是身为清廷军官而这时听 
  命于李鸿章的华尔。华尔虽然年轻鲁莽,却显然具有聚集约一百四十名外国 
  军官在一起共事的领导能力。海军中将何伯一度对华尔怀有敌意,这时也给 
  他提供包括攻城大炮在内的枪枝弹药。华尔用他与商人杨芳共有的汽轮运输 
  他的步枪手,此举也有助于李鸿章在1862年7月和8月迅速取得胜利。李鸿 
                                                                                       ① 
  章向曾国藩报告时写道:“华尔打仗,实系奋勇,洋人利器,彼尽有之。” 
       同时期,李鸿章已经接任了薛焕的职务,在1862年4月份任代理江苏巡 
  抚,12月任该省巡抚。在7月份,他从吴煦(在12月份前仍为布政使)那 
  里接管了厘金税。当清帝国的海关税收用于维持保卫上海的英法军队和维持 
  常胜军时,李鸿章接管后增收的厘金税收却使扩充淮军和支援曾国藩及曾国 
  荃有了可能。与薛焕不同,他不主张鼓励欧洲人扩大他们在战争中的作用。 
  他知道上海的洋人中间讨论的一项建议,即邻近该商埠周围的农村应归外国 
  租界当局管辖。李鸿章忠于清帝,同时对他称之为“中国”或“中土”这一 
  政体的尊严也非常敏感。他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无论军事如何紧急, 

② 《清代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9 第28 页。 
① 小野信尔:《论淮军的基本性格》,载《历史学研究》,第245 期 (1960 年10 月),第27—30 页。刘 

广京: 《儒家爱国者和务实派李鸿章》,载《哈佛亚洲研究杂志》,第30 期 (1970 年),第14—22 页。 
① 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1 第54 页。 

… Page 279…

                                                          ② 
  鸿章却未求他出队帮助……既输下气,且张骄志。”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李 
  鸿章最先使用了“自强”一词。 
       李鸿章虽然希望避免欧洲人进一步插手战争,但仍很珍视常胜军的援 
  助;这支军队虽然由西方人率领,却有效地置于中国人的指挥之下,这件事 
  是值得详细说明的。历史上不乏“蛮夷将领”为中华帝国军队效劳的先例; 
  以华尔为例,使他欣喜的不但是经济的报酬,而且有绿营副将的军衔,此事 
  说明欧美 的属员是可以归清廷节制的。华尔在1862年9月死后,准备让其 
  继承者白齐文率领常胜军进攻南京的计划虽经曾国藩和清帝的批准,却未能 
  实现。因为白齐文与杨芳为了财政事务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对南京的远征不 
  得不取消,最后由戈登来率领这支华洋合璧的队伍。李鸿章理解,这支队伍 
  的外国军官决不可能被中国人指挥。于是在1863年1月中旬,他与士迪佛立 
  将军取得一致意见,准备任命就要退出英军现役的戈登为绿营的总兵和常胜 
  军的副管带,与一名曾与华尔共过事的绿营将领共同指挥。李鸿章保证定期 
  支付常胜军官兵饷银以及英国人供应弹药的费用。但他坚持常胜军应从四千 
  五百人减至三千人,戈登应受李鸿章个人指挥。李鸿章答应英国人提出的一 
  个重要条件是,如果调动常胜军越出上海周围三十英里,要事先取得英国当 
  局的同意。可是在2月份,当李鸿章要常胜军去围攻上海华北三十英里以外 
  的太仓时,他压倒了士迪佛立的反对意见。戈登在1863年3月开始指挥常胜 
  军。虽然李鸿章立即要他进攻苏州和更远的地方,但英国人并没有反对。 
       常胜军的大部分军官是习性粗暴的美国人,他们对戈登的约束,深为不 
  满。至少爆发过两次哗变,骚乱则是时有所闻。但戈登个人骁勇善战。他给 
  其他部下的印象不亚于华尔,并且他还是一名杰出的战术家。他接收了华尔 
  的那艘浅水明轮铁炮舰海生号(它船尾的转动炮床上装有能发射三十二磅炮 
  弹的火炮),此外,他还有新式的英国大炮。从1863年1月起,淮军就一直 
  企图解救在常熟被忠王部队围攻的太平军降军,常熟离苏州北面仅三十英 
  里,是粮食供应的主要基地。直到4月份戈登带了榴弹炮和科赫恩迫击炮赶 
  来时才解了围。淮军当时正在围攻通往苏州的战略城市太仓。5月份,戈登 
  乘海生号赶到,经过四小时的炮击后轰开了太仓城墙,使程学启的士兵占领 
  了该城。所以李鸿章成为西方技术的坚定信仰者是不足为奇的。他得意洋洋 
  地写信给曾国藩 说:“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 
           ① 
  无敌。”戈登在一封私人信件中回顾说,“人们原来期望不会有那么大的破 
  坏”;但他认为他的战斗会加速使苏州投降,从而及早结束战争。② 
        “中国的戈登”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体现在他身上的维多利亚时代的 
  英雄主义。他对镇压太平军战争的重大贡献在于,他的炮兵与李鸿章的淮军 
  一结合,就把忠王的大批部队牵制在苏州周围,这些部队本来可用来大举进 
  攻南京外面的曾国荃部队的。 
       实际上,曾国荃的士兵差一点遭覆没之祸。他率领了两万名士兵已在 
  1862年5月末来到离南京南面仅几英里的突出地带。但太平天国的京城由于 
  其坚固的城墙和堡垒而无法攻破,又由于它周围有河流山岗而难以使之孤 
  立。忠王已于6月份撤离上海返回苏州,准备在南京发起反攻。反攻在10 

② 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1 第52 页;卷2 第47 页。 
① 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3 第16 页。 
② 引自史密斯:《华尔、戈登和太平军叛乱》,第246 页。 

… Page 280…

  月份开始,当时他带大军从苏州赶到,后面又紧跟着来自浙江的军队。曾国 
  荃的部队由于遭到一场严重的瘟疫和不断受到挫折而元气大伤,到 1863年1 
  月已濒于崩溃。但忠王因出于对苏州地区的关心和对皖北粮食供应的需要, 
                                       ③ 
  对这次反攻一直不能全神贯注。他带了饷银和粮食在1863年7月中回到南 
  京,并在一个多月内,以自己的“洋枪军”不断打败曾国荃。但在9月中旬, 
  他匆忙赶回苏州,这次他留在那里直到11月末快要陷落之前。如果没有戈登 
  及他的大炮,淮军不可能那么快威胁苏州,因而忠王后来在著名的“自述” 
                                                                                      ④ 
  中不断详细谈到“洋鬼子”大炮造成的可怕后果,这些话并非夸大之词。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湘军和淮军有了戈登的援助,竟使清朝不需要有损 
  于本国主权完整的外国援助就能对抗太平军。1862年和1863年春,随着捻 
  军在山东和河南威胁的增长,清廷越来越急于要把太平军赶快打败。1862年 
  6月,在卜鲁斯的敦促下,总理衙门得到清帝的批准,让英国人和法国人在 
  上海训练中国军队。7月,李鸿章勉强将薛焕的一千多名残兵转交英国人, 
  另外交给法国人六百名。李鸿章要求总理衙门不要扩大这类计划,因为担心 
  欧洲人会逐渐侵犯清朝的权力。按照李鸿章的主意,11月份的一道谕旨要求 
                                                                            ① 
  这类计划应着重“练将”,因为“统带(华兵)不可久借外人”。晚至1863 
  年3月,士迪佛立将军在安庆访问曾国藩时,他建议把英国人在上海训练中 
  国军队的数字增至一万人。士迪佛立盘算使用这一万人配合李泰国正在装备 
  并预期在夏末到达的舰队一起攻打南京。李泰国本人早在5月份就已返回, 
  他与李鸿章商讨财政问题时,透露有六百多名要为清廷效劳的英国官兵,将 
  随同八艘炮舰前来。李鸿章立刻注意到这与1862年初经曾国藩修正的赫德的 
  最初建议有出入:原建议提出,这支舰队将主要由湘军水师驾驶,英国人只 
  是提供训练和援助。李鸿章警告总理衙门说,李泰国为人骄横、险恶和狡诈。 
  但问题在于北京是否迫不及待地要取得胜利,以致会听任李泰国和士迪佛立 
  为所欲为。 
       6月初,李泰国在北京拿出了他与已经脱离英国皇家海军来指挥中国水 
  师的阿思本海军上校签订的一分契约,这使恭亲王和文祥大吃一惊。根据契 
  约规定,清帝的命令只有在“直接下达给李泰国”时,阿思本才服从,另外, 
  李泰国“如对任何合理的命令不满时,可以拒绝下达”。李泰国除了提出这 
  份既成事实的契约外,还提出要求说,他身为海关总税务司得亲自接受海关 
  关税收入,这项税款在此之前都是送交海关华人监督指定的“海关银行”的; 
  此外,他不但应负责从关税收入分配经费给这支新舰队,而且还应分配给一 
  切外国人训练的中国军队,包括戈登的队伍在内。如果不能满足这些条件, 
  李泰国威胁着要撤走海关的一切外国工作人员。他在给总理衙门的要求中写 
  道:“为什么总税务司要为地方官员征收关税?”总理衙门行文通知李鸿章, 
                                                                                   ① 
  认为李泰国的用意是“思借此一举,将中国兵权利权全行移于外国”。 
       李泰国忽视了一个事实,即清廷与太平军作战的运气大大好转了。此外, 
  他习惯于与何桂清和薛焕那些没有骨气的官员打交道,却不了解已涌现出来 
  的一批新型的地方行政官。曾国藩和李鸿章不但拥有精兵和具备进取的思 

③ 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第3 册第2136 页。 
④ 李秀成:《忠王李秀成自述校补本》,第41—42 、45、46—47 页。 
① 《海防档·购买船炮》,卷1 第188 页;《清代筹备夷务始末·同治朝》,卷10 第13—14 页。 
① 《海防档·购买船炮》,卷1 第156—158 页。吕实强:《中国早期的轮船经营》,第80—82 页。 

… Page 281…

  想,并且还得到朝廷的信任。李泰国谋求取得卜鲁斯的支持,因为后者认为 
  如果能从地方拿走关税收入和外国训练的军队,清朝的中央政府定会从中得 
  利。因此,卜鲁斯在1863年6月16日向总理衙门建议:1、“帝国政府应〔通 
  过李泰国〕自己来掌握关税收入”;2、由戈登等英国军官带领的中国军队在 
                                                             ② 
  与省抚共同作战时,“不应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卜鲁斯的建议遭到恭亲 
  王的断然拒绝,因此,这位公使就到蒙古去“游山玩水”,把谈判之事交给 
  李泰国和赫德自己去进行。在赫德的建议下,拟订了一套章程,内容是任命 
  阿思本为“帮同总统”,隶属于曾国藩任命的中国水师总统麾下;两名水师 
  总统都归曾、李二人管辖。这些规定得到清帝批准,但李鸿章抱怨说,如果 
  舰队由六百名英国水手操纵,中国的管带就不可能真正进行指挥。曾国藩也 
  写信给恭亲王说,除非中国人能实际操纵舰只,否则就难以学会使用它们。 
  但总理衙门对清廷的这种名义 上的控制似乎已经满足,虽然还不是心甘情愿 
  的。它在8月份知照李鸿章道,除非在阿思本到达前能收复南京,否则“迟 
  久不克,兵船必往,殊难谕禁”。既然谕旨已经规定舰队归曾、李二人指挥, 
  因此总理衙门希望他们二人能设法进行控制,并从李泰国和阿思本手中收回 
  原属自己的权利。① 
        曾国藩和李鸿章也许将不得不设法满足一下北京的心意,因为湘军在以 
  后许多个月中还不能收复南京。但阿思本在9月随同舰只到达时,对自己只 
  成为一名中国人的“帮同总统”大为不满,而对究竟谁掌握实权则毫不考虑。 
  在北京,他因受李泰国的煽动,采取了僵硬的立场。10月18日,阿思本限 
  总理衙门在四十八小时内承认他与李泰国的契约,否则他将 “立即解散舰 
  队”。到了20日,当总理衙门未予答复时,卜鲁斯写信给恭亲王,说他得先 
  请示伦敦,才能让清政府接管舰队——这样就出现了使炮舰落入别人手中的 
  可能。但文祥相信,真正不愿冒险看到舰队落到太平军之手的人却是卜鲁斯。 
  于是他请美国公使蒲安臣设法调解,他宣称清廷宁愿“退到长城以外”,也 
                              ② 
  不愿接受阿思本的条件。最后找到了解决办法:舰只退回英国,在那里出售。 
  总理衙门给李泰国和阿思本以丰厚的补偿,但解除了李泰国海关总税务司之 
  职而让赫德接替。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被推迟了,但也避免了外国人在中国军 
  事和财政方面施加更大的影响。 
       戈登不止一次要求其中国同僚程学启不要处决投降的太平军首领 (他认 
  为这是违反文明战争常规的行动),虽然这个要求屡次遭到拒绝,他仍继续 
  援助淮军。有八名守卫苏州但决定投降的太平军首领被李鸿章处决,戈登认 
  为这有损他的荣誉,因为他曾在一次私人会见中似已保证过他们的安全。他 
  一怒之下几乎要率兵去攻打李鸿章,但被赫德等人劝阻,他们说李鸿章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