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g、薄荷3~6g、甘草1。5~9g、川芎3~9g、白术6~12g、茯苓9~15g等。(3)肝肾阴虚证:症状:胁肋隐痛,遇劳加重,腰膝酸软,口燥咽干,心中烦热,头晕目眩,失眠多梦,两目干涩。舌质红,苔薄白少津,脉弦细数。治法:滋养肝肾。方药:一贯煎加减。北沙参6~12g、麦冬6~12g、当归6~12g、生地黄9~15g、枸杞子6~12g、山药15~30g、山茱萸6~12g、丹皮6~12g、泽泻6~9g、茯苓9~15g等。
(四)调摄与护理
禁止饮酒、宜进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饮食。规律作息,劳逸结合,根据体力适当安排工作与生活,勿过劳。注意心理疏导以及原发病与并发症的调摄与护理。
(五)疗效评估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肝纤维化治疗的疗效判定的最重要依据,应积极提倡开展肝活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以判定疗效。鉴于目前实际,可结合参考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血清肝功能酶学指标、证候等变化进行综合评价。
显效: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纤维化分期下降≥2期;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ⅣC、HA、PⅢP及LN含量)两项以上测定值较治疗前下降≥50%或恢复正常;血清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证候明显改善。有效: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ⅣC、HA、LN及PⅢP含量)有任何两项测定值较治疗前下降≥25%;血清肝功能指标改善和(或)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纤维化分期较治疗前下降1期,证候改善。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